哈密人養殖戶胡長榮:念好“養殖經”

哈密人養殖戶胡長榮:念好“養殖經”

胡長榮:念好“養殖經”


哈密人養殖戶胡長榮:念好“養殖經”

胡長榮給牛添加飼草料。


20多年來 ,伊州區大泉灣鄉黃蘆崗村村民胡長榮在養殖道路上摸爬滾打,總結經驗,從起初的20只羊擴大到現在的500多隻羊、80多頭牛,積累資金近百萬元,年純收入達20多萬元,他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念好“養殖經”。

胡長榮家有5口人,12畝地。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初中畢業後就挑起重擔,幫家裡放牧。

“那時候,日子很苦,家裡人多地少,靠種地只能解決溫飽,所以家裡養的羊起了大作用。”胡長榮感慨地說。也就是從那時起,他與養殖結下不解之緣。2001年,胡長榮從銀行貸款2000元,從南疆購進了30只多浪羊。這種羊一年可產2胎,當年生產了60多隻羊羔,胡長榮留下小母羊,其餘全部出售後,掙了1萬元,還完貸款還剩8000元,這讓他欣喜不已,對養殖充滿了信心。

養殖的牛羊多了,需要的飼草也不斷增加,為了解決草料問題,胡長榮承包了外出務工村民的60畝地,全部種上玉米。為了幫助胡長榮發展養殖業,鄉獸醫站工作人員時不時地上門進行消毒和技術指導。2017年,胡長榮投入5萬元購進8頭土牛和200只羊進行混合養殖,取得很大效益。

牛羊數量增加後,飼養棚圈明顯不夠用,2013年,胡長榮在自家舊房址上,新擴建了10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棚圈,採購了粉碎機、拌料機、青貯機,併購進20頭牛、500只羊。正當他準備大展身手時,當年羊肉掉價,他一下賠了10萬元,積累多年的積蓄虧損一空,這個打擊讓他一時難以接受。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第二年,胡長榮從親戚朋友處借來資金,重新開始。他從牧區買來瘦弱小羊,經過短期育肥出欄,提高出欄率,盤活資金,增加效益。今年,他又購進了西門塔爾牛、雜交肉牛共80頭牛,預計出欄後可獲利80多萬元。胡長榮說:“只要能吃苦,肯下力氣,就會有甜蜜的收穫。”這麼多年,他和妻子沒有出過遠門,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在養殖事業上。購買飼料、餵養牲畜、出售牛羊,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胡長榮說:“養殖牛羊和養孩子一樣,想要養好,就得用心。”

今年,政府提出水權水價改革,胡長榮專門參加了伊州區林草部門召開的青貯玉米推廣會(種植青貯玉米可以減少用水,提高草料利用率)。前不久,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胡長榮投入20萬元,青貯了500噸飼草,這些青貯飼草可使用一年。

在胡長榮帶動下,目前,全鄉20餘戶農民先後從事起養殖業,共同邁向小康之路。

哈密人養殖戶胡長榮:念好“養殖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