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皇菊在麻城遍地開花,不等不靠,耕耘脫貧好產業

金絲皇菊在麻城遍地開花,不等不靠,耕耘脫貧好產業

深秋,到了收穫的季節,吳啟發(左)向貧困戶傳授採摘金絲皇菊技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汪紅峰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勝通訊員夏鋒萬永莊

11月初,記者來到麻城市鐵門崗鄉富崗村,這裡的菊花開了,湖北省朵朵香菊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啟發的事業也開了花。合作社的1000多畝金絲皇菊已開始採摘。去年他流轉土地600畝,僅通過電商就賣了1.6萬斤金絲皇菊,獲純利200多萬元。今年,他的合作社吸收了30多位易地搬遷的貧困戶就業,利用扶貧資金又建了一個金絲皇菊烤房,利潤有望大增。

吳啟發成了麻城市金絲皇菊致富帶頭人。

因病致貧謀出路

2014年以前,吳啟發和他愛人劉幼娟在廣東某鞋廠打工,年收入2萬多元。如果家裡老人沒有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吳啟發的生活軌跡可能就這樣運轉下去。就在這一年,母親突然中風臥床不起,父親照顧母親積勞成疾喪失勞動能力。無奈之下,吳啟發只好讓愛人回家照顧兩位老人,打工收入少了一半,家裡為兩個老人治病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10多萬的債務。吳啟發成了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

家裡兩個病人,還有一個讀書的孩子,何時才能還上所欠的債呢?

吳啟發不等不靠,立志回鄉創業。在河南開封做菊花研究的表叔告訴他,麻城老家的土地土質鬆軟,適合種菊花,金絲皇菊目前市場稀缺。吳啟發找到表叔,開始學習種植金絲皇菊的技術。

找到了一個好產業

2015年,吳啟發夫婦試種8畝多金絲皇菊。夫婦倆起早摸黑地在地裡摸爬滾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料這一年,先是長期乾旱,後來又是長期下雨,導致大半土地沒有收成。即使這樣,一年算下來,依然有七八萬元的純收入。

吳啟發深受鼓舞,經過一年摸索,他已完全掌握了金絲皇菊的種植和後期烘烤製作技術。2016年,村裡為他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當地扶貧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吳啟發流轉了100多畝土地,並請了30多人到田裡做工。

“這個產業用工量很大,從前期育苗鋤草到後期擺花烘烤都需要人,我最初請的20多個工人裡就有很多貧困戶。”吳啟發說,人工成本要佔金絲皇菊整個生產成本的80%。村裡的貧困戶到吳啟發的合作社做工,一年可以有1.6萬元左右的收入。

吳啟發介紹,2016年他純收入100多萬元,不僅還清了欠債,脫了貧,被評為麻城市“脫貧之星”,還投資70多萬元建了一個烘烤房。附近幾個縣市零星種植的鮮金絲皇菊,都送來烘烤加工。

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

2017年,吳啟發牽頭成立了朵朵香菊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擴大到了300多畝,共產菊花1萬多斤,純收入達到240多萬元。合作社共有5戶社員,其中有一名貧困戶。

可觀的經濟效益吸引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前來拜師學藝,學徒有來自本地10多個鄉鎮的農戶,也有來自外縣、外省的農戶。

吳啟發忘不了村裡、鎮裡對他的支持:建冷藏庫、通風庫爭取11.5萬元扶貧資金,產業獎補扶貧資金3.5萬元,電商扶貧2萬元,回鄉創業時勞動就業部門申請1萬元……

村支部書記楊金林請吳啟發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吳啟發體驗過貧困的滋味,他決定帶著10多戶貧困戶一起幹。

貧困戶吳國強身體有病,又離了婚,精神上深受打擊。吳啟發幫他包了40畝地種金絲皇菊,提供技術、資金和銷路。吳國強當年實現脫貧。

“村裡絕大多數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都跟著種金絲皇菊脫了貧。我們村也因此整村出列。”楊金林說,今年鐵門崗鄉承接30多戶易地搬遷貧困戶,這些人可以到吳啟發的合作社打工。30多戶貧困戶帶來30多萬扶貧資金,吳啟發自己再投資60萬元,新建第二個烤房,可以承接鄂東片區3000多畝金絲皇菊的烘烤加工。

記者手記

期待湧現更多脫貧之星

□劉勝

幾年時間,金絲皇菊在麻城從無到有,漸漸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幫助許多人脫貧致富。吳啟發也從一個貧困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著近千萬資產的農村致富帶頭人。這是吳啟發努力的結果,也是麻城當地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結出的碩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從貧困地區來說,特色優質農產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性的市場潛力。然而貧困鄉村的特色農業產業能不能形成產業優勢,同產業孵化過程中的扶持與保障密切相關。因此,要加強制度供給,推動項目、資金、技術等各類資源配置厚積薄發,實現小產業的大發展。

近年來,麻城實施能人回鄉計劃,評出了30位像吳啟發這樣的脫貧致富示範戶,他們在當地各自不同的產業中做出了成績。脫貧之路,期待有更多的吳啟發式的帶頭人出現!

麻城脫貧檔案

麻城市集老區、山區、庫區、貧困地區於一體,人口126萬,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萬戶、15.9萬人。2014年至2018年,麻城市已累計實現133個重點貧困村出列,36468戶、111397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6.68%下降到4.96%。

當前,麻城正就全市脫貧工作進行最後的衝刺。2019年,該市要完成44045人脫貧、45個貧困村出列的年度減貧任務,退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行列。

麻城聚焦產業扶貧,實施“能人迴歸創業計劃”,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迴歸創業基金,近兩年引進培育產業扶貧市場主體1178餘家,構建麻北菊花、油茶,麻東板栗、中藥材,麻中南糧食蔬菜、花卉苗木的產業扶貧格局,建成產業扶貧基地180萬畝,覆蓋全市80%以上的村、90%以上的貧困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勝通訊員汪政權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