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了“世界級”的“陣風”戰鬥機後,印度空軍打算幹什麼?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接收了“世界級”的“陣風”戰鬥機後,印度空軍打算幹什麼?

圖注:印度空軍接收的第一架“陣風”戰鬥機

10月8日,印度空軍節當天,印度國防部長拉格納特•辛格在達索公司梅里尼亞克工廠出席印度空軍首架“陣風”戰鬥機交付儀式。

這是印度自中型多用途戰鬥機計劃(MMRCA)立項10年以來,印度空軍接收的首架新型中型多用途戰機。包括總理莫迪在內的印度軍隊和政府高官馬上對“陣風”送上溢美之詞,稱其為“世界級”的戰鬥機,而擁有“陣風”將使印度空軍在裝備上“壓倒中國和巴基斯坦空軍”,贏得“空中優勢”。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對“陣風”極盡讚美之後,印度空軍總參謀長馬上表示,印度空軍不再計劃引進新的“陣風”戰機,而是採購新的便宜的美製或俄製中型多用途戰機,並同步推進國產LCA戰機和AMCA戰機的研製計劃。那麼,既然“陣風”這麼好,印度人為什麼不繼續買了?接受“陣風”之後的印度空軍將向何處去?

“陣風”確實是印度空軍的“良藥”

首先,印度空軍對於“陣風”戰鬥機的讚美,不完全是自我吹捧或對法國友人的奉承,“陣風”對於目前的印度空軍而言,的確是一劑能夠提升印度空軍質量和水平的“良藥”。

雖然印度空軍已經裝備了第四代戰鬥機“幻影”2000和四代半戰鬥機蘇-30MKI,且總體數量不少,相比宿敵巴基斯坦擁有明顯的數量和質量優勢。但在今年年初爆發的邊境空戰中,面對訓練有素的巴基斯坦空軍,印度空軍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蘇-30MKI作為印度空軍裝備數量最大、最先進的戰鬥機,雖然被俄羅斯方面標榜為“四代半”戰鬥機,但事實上其機載武器、機載火控雷達系統,特別是空空導彈武器系統,與其他國家的四代半戰鬥機或新型戰鬥機相比,存在明顯的性能差距。不但在射程、精度、發射和攔截包線等方面遠遠比不上能夠使用AIM-120C的巴基斯坦空軍F-16 block50/52,甚至連巴基斯坦空軍新裝備的JF-17“閃電”裝備的SD-10A和PL-5EII與其相比都更勝一籌。蘇-30MKI依靠矢量推力機動技術,早年的確曾在“紅旗”演習中博得美國空軍的掌聲,但多年之後,機載武器方面的短板使得其很難有把握在中遠程空戰中與巴基斯坦空軍的戰機對抗。空空導彈不行,矢量推力再好也發揮不出來——這也是此次邊境衝突中印度空軍非常“令人意外”地沒有將蘇-30MKI推到最前線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印度空軍對於蘇-30MKI的缺陷心知肚明,公開宣稱正在謀求對本國裝備的蘇-30MKI機隊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進,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型機載武器,大幅提升其綜合性能。

其次,蘇-30MKI雖然名為“多用途戰鬥機”,但由於俄羅斯在空地武器技術方面的薄弱水準以及俄羅斯和北約在機載武器接口標準上的森嚴壁壘,導致印度空軍在對地精確打擊時,最可靠的武器依舊是“已然年邁”的法制“幻影”2000戰鬥機,只有這批飛機能夠自如地使用北約標準和以色列進口的新型精確制導武器,完成對地打擊任務。在年初的邊境空襲衝突中,印度空軍之所以以“幻影”2000為空襲骨幹,原因恰恰就在於此。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空戰能力上具有真正的“四代半”水準,機載武器比蘇-30MKI強出一大塊,而在對地打擊能力上比“幻影”2000更出色,且能一定程度上填補印度空軍戰機短缺空白的“陣風”,受到印度空軍的歡迎和肯定,是自然而然的事兒。所以從新聞中特意強調“陣風”能夠掛載射程70千米的“米卡”和150千米的“流星”就不難看出,這針對的恰恰是蘇-30MKI以及印度空軍目前的最大軟肋。“陣風”對於目前印度空軍,是恰如其分的最佳補強。

接收了“世界級”的“陣風”戰鬥機後,印度空軍打算幹什麼?

圖注:2018印度航展上最新公佈的AMCA五代機模型

既然好用,為何只買36架

第一,“陣風”戰鬥機太過昂貴,印度方面的採購單價超過了2億美元,而即便是日本購買的F-35A戰鬥機,價格也不過1億多美元。四代半戰鬥機比五代機還貴,這是印度方面無法接受的。

第二,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倡導“印度製造”,要求採購外國武器裝備的同時,必須通過技術轉讓的方式在印度建立生產線進行戰鬥機生產。而這一要求,法國方面一直沒有接受,雙方一直未能就此談攏。這也是“陣風”只買36架的原因之一。

而反觀印度方面青睞的,呼聲很高的替代者——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1(實際上就是F-16 block70/72的印度版)和俄羅斯米格公司的米格-35,規格性能與“陣風”相當,都屬於四代半中型戰鬥機,不但價格都比“陣風”便宜得多(不超過8000萬美元,僅為“陣風”單價的不到一半),同時都對印度許以優厚的技術轉讓條件。性價比又高,技術轉讓條件又好,“陣風”敗下陣來也不虧。

印度知道四代半乾不過五代機

雖然對“陣風”極盡吹捧,甚至有印度空軍高級將領宣稱“陣風”能夠輕而易舉戰勝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但那只是向國內宣傳和打氣的手段,印度政府高官和印度軍隊的領導並沒有愚蠢到真的認為四代半戰鬥機就能打得過五代機。美國空軍在歷次組織的四代機和五代機對抗中已經明確證明,在五代機面前,四代機和四代半戰鬥機毫無還手之力,差距是壓倒性的。四代機和五代機的交換比,高達幾十架比一架。

因此在購買一定數量F-21或者米格-35替代米格-21保持空軍編制的同時,印度空軍將很大的資源和期望都投入到另一個國產戰鬥機項目——AMCA先進中型戰鬥機中去。AMCA瞄準F-35,定位為第五代中型隱身戰鬥機,它將作為印度空軍未來的骨幹戰鬥機。無論蘇-30MKI還是F-21/米格-35,都是給它“打下手”的。而此前曾斷斷續續傳了多年的印度版蘇-57,則被印度空軍判了死刑。

未來展望

從進度上來看,印度空軍要求AMCA2026年實現首飛,2030年裝備印度空軍。在此之前,印度空軍將做幾件事:第一是全面升級改進現役的蘇-30MKI戰鬥機,使其達到甚至超過蘇-35和蘇-30SM的標準;第二是在F-21和米格-35之前確定選擇,完成114架中型戰鬥機的採購項目,與36架“陣風”一起,補足印度空軍50%左右米格-21的缺額;第三則是完成“光輝”MK1A的改進升級工作,讓這款研製進程異常坎坷的戰鬥機解決現在的所有技術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量產和服役,預計光輝也將生產100架以上,與以上戰鬥機一起替換所有的米格-21,保持印度空軍現有的員額編制不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雜誌社推出的21期雜誌《2019軍民裝備成果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