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孫婁店王氏與琅琊王氏的歷史淵源

三 孫婁店王氏與琅琊王氏的歷史淵源

本圖片為網絡圖片

一、臨沂琅琊王氏大家族的根源

臨淄孫婁店王氏家族是琅琊王氏大家族中較大的一個支系,琅琊王氏的來源,與太原王氏同出於周靈王太子晉,至秦漢之際,始分於琅琊、太原二望。《唐書,宰相世系表》說“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人既為王氏,至十七世武城侯王離,有二子長子元、次子威,分別為琅琊、太原開基。元避秦亂遷於琅琊皋虞,其四世孫王吉,漢為諫議大夫,後徙臨沂都鄉南仁裡,生駿為御史大夫,駿生二子崇、遊。崇為大司空、扶平侯,崇生遵,後為漢中大夫、義鄉侯”這是琅琊王氏遠祖的最詳細的記載。

尋根溯源吾王氏鼻祖諱子喬,是周靈王之子,原名晉,本姬姓,以直諫廢為庶人、賜姓為王,為王氏鼻祖,太子晉被廢后生活放達,喜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生,接晉去嵩山,三十餘年後,見恆良謂曰“可告我家,七月七日候我於侯氏山巔”,至期果乘白鶴至山頭,可望不可到,後立祠於侯氏山下。《史記》及《竹書記年》載“太子晉子宗敬,其八世孫王錯助魏惠王登位,任大夫,子賁,仕趙為中大夫,賁生渝,渝生息,息生恢,恢生永,永生元,元子頤,頤子翦,翦子賁,賁子離,翦、賁、離皆顯貴於秦,離(十七世)有二子元、威。自此分為琅邪、太原兩大王氏家族。

在王姓諸望中,吾琅琊王氏是名門望族,從祖先周靈王太子晉開始,就已有先聲奪人的咄咄氣勢,至西漢昭宣時期,王吉父子名列三公,開創了琅琊王氏顯貴的先河,自三國至唐,七百年內,皆為一流大戶、時代鼎貴、冠於天下,即使是顯於隋唐的太原王氏,也難於望其項背。

居於臨沂且聞名於世的琅琊王氏祖先,被公認為是漢諫議大夫王吉,他是西漢昭宣時期人,王吉好學明經後以此顯名,他仕宣帝為忠正良臣,由於他是經學名家,弟子中有宰相張禹,名士長孫順等,人比古代聖賢,為琅琊王氏以後的顯貴奠定了基業。王吉的四世孫王遵為漢中大夫,有二子時、音,音為大將軍子仁,仁有四子:誼、睿、興、融。融有王祥、王覽二子。從吾王氏鼻祖太子晉到王覽已是三十代,從十九世元、威分為琅琊、太原兩大支系。王覽是琅琊王氏開基祖王元的十三代孫,王元的四世孫王吉徙居臨沂都鄉南仁裡(既今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為臨沂琅琊王氏開基祖,王覽是王吉的十代孫。

祥、覽二祖居於臨沂南仁裡今孝友村。王祥,以孝聞名於世,“臥冰求魚”孝順後母,成為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王覽,友于兄弟,待兄受責,孝友之家,傳頌於民間。臨沂琅琊王氏世譜尊祥、覽二祖為琅琊王氏始祖。

二、臨沂琅琊王氏功德人物簡介

琅琊王氏到了西晉,王祥、王覽兄弟奠定了基業,族中子弟四十年間,既有二人為相,一人為刺史:王戎元康七年拜相,王衍永嘉二年拜相,王澄永嘉元年為荊州刺史,他們是琅琊王氏在西晉的代表。

王祥,其父王融、其弟王覽,他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奠基人,起家於曹魏王朝,又是晉朝的開國元勳,中國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個孝子之一。曹魏徐州刺史呂虔舉薦他為州中別駕,魏帝四任皇帝高貴鄉公曹髦時,擔任中朝的太尉,加侍中,封侯食邑1600戶。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擢升他為太保,封臨淮公,80多歲告老辭官,以睢陵公一直住在洛陽,死於公元268年,也就是西晉建國第四年,葬於洛陽西芒。王祥有五子:夏、烈、芬無嗣;肇、馥位至太守,其子嗣都在外地為官,沒有一個回故鄉臨沂的,其後裔散居全國。

王覽,他的為人以“友于兄弟”出名,官居清河太守,食邑600戶,老髦之年轉為太中大夫,宗正卿位。覽有六子:裁、基、會、正、彥、琛,六子後來都出仕,為中級官吏。他的五代子孫,特別是三代孫王導、王曠、王翼、王含、王敦、王舒、王彬,以及四代孫王羲之、王恬、王洽、王薈、王允之,五代孫王詢、王珉、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等,都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業績,構成了琅琊王氏家族的鼎盛時期。子弟繁衍,頗有賢才相系,奕世之盛,古今少比焉。王覽逝於晉武帝咸寧四年(公元278年),既西晉建國十四年。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王覽得四代孫,其父王曠為淮南太守。公元303年出生於西晉琅琊國臨沂縣都鄉南仁裡、今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公元307年既永嘉元年隨晉全家南遷建康今南京,他自小跟衛夫人學書法,以後又學張之草書,鍾繇正書,在此基礎上自闢新路創造了一種妍美流暢的新體,他精於各種書體,楷書勢巧形密、行書娟秀勁健、草書濃纖折衷,尤善隸書為歷代所推崇,他寫下了名傳後世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固有“書聖”之稱。中年時期曾出任江州刺史、永和五年調任會稽內史,加右將軍職,因而世稱王右軍。晚年,公元355年辭官離別會稽後,攜全家徙居古剡金庭(今浙江省嵊縣金庭),公元361年卒,享年59歲,葬於其故宅金庭觀後瀑布山下,現其墓碑為大明弘治十五年重立。

王羲之有七子,其第六子王操之也葬於王羲之墓不遠處的毛竹洞天,其第七子王獻之在書法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人稱“小聖”,其第五子王徽之定居江寧縣銅山,其後裔,羲之的47代孫王寧邦(今年33歲,家住南京市江寧縣東山鎮)藏有其爺爺王採文民國九年參於修續的《王氏宗譜》,該宗譜詳細記載了王羲之世族的諱名和功德。2003年王寧邦攜《王氏宗譜》來臨沂參加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暨“王羲之誕辰1700週年琅琊王氏研討會”並與臨沂老家族人和吾支系參會族人代表王內祥,共同參拜了琅琊王氏宗祠—孝友祠。

東晉的建立,琅琊王氏立下了汗馬功勞,王導、王敦、王曠(王羲之的父親)是王覽的三代孫,功勳著著,尤其是王導號為仲父,任宰相,居中秉政。王敦任大將軍,掌握兵馬大權,東晉朝中文臣武將半數以上為琅琊王氏族人,如王導弟王梭為豫章太守,王敦兄王含為徵東將軍,從弟王舒為摩揚將軍,任荊州刺史,舒弟王隧為中將軍,任尚書左補射徐州刺史,從弟王曠為淮南太守,曠之弟王異為寧遠將軍,異弟王彬為侍中,任江州刺史,真是一門內外官將盈盈,王(琅琊王氏)與馬(司馬氏)共天下,古今名族顯有其比,琅琊王氏勢力達到了頂峰,東晉王朝時為天下第一望族。

琅琊王氏在東晉與司馬共天下,南北朝卻是最為風光的時代,宋武帝代晉建宋,爭取琅琊王氏的支持,也使琅琊王氏大族地位得以保持,武帝死,琅琊王氏族人王華、王曇,輔助其三子劉義隆登基,因擁戴有功,王弘、王華、王曇以及琅琊王氏族中僧綽、僧郎、淮元、儒、練等人,相繼任宰相和副宰相輔佐朝廷,成為宗族史上又一黃金時代。齊滅宋琅琊王氏族人王伶、王宴扶助有功,二人皆為宰相,宗族至親位居三公者多人。陳武帝為開國君主,王通、王湯兼職三公,王衝、王固先後為相,家族優越不減當年。

琅琊王氏之優越,不但朝代變革不遭禍,反而保持朝朝顯貴,新朝皇帝登基,總要琅琊王氏主持禪代儀式,作為他們的榮耀,日本學者宮琦士定說:“琅琊王氏在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禪代變革中,起到了新帝加冕羅馬教皇那樣的作用。琅琊王氏家族仕官,自晉至陳十代人中,入仕者一百七十多人,因門第顯赫,族中子弟又多有經邦濟國的真才實學,位登極品的人絡繹不絕,有父祖皆登三公者,如王導一家五代中,位居宰相三公者五人之多。王僧綽一家兄弟同相,切宋、齊、梁三朝為相,家族何等顯貴,可詳而知。

琅琊王氏在唐代,仍不失為世家大族,唐書及“宰相世系表”記載:王方慶、王譽、王嶼、王博四位曾分別擔任武后、蕭宗、昭宗的宰相。還有王丘、王同俊、王潛、王遂、王紹宗等曾任史部、禮部秘書省等官職,是唐代做官最多的世族。琅琊王氏家族所以能相繼顯貴,關鍵在於有才子賢孫,為官清廉儉潔,按民忠君為己任,而能發揚光大祖宗的基業。

琅琊王氏家族做宰相級的功德人有多少呢?自西漢開創宰相世家以來,經漢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一千年左右,族中六百餘人的名字載於史書,造就了九十三位有史可查的宰相級官員,一個家族中出了這麼多扶助朝廷的官員,這是古今中外所僅有,就如南朝人沈約評價琅琊王氏說:“自開闢以來,未有爵位蟬聯如王氏之盛也,”琅琊王氏千年的歷史蟬冕交映,公兗相襲 不僅南朝以前沒有任何家族可比,即使是隋唐以後也找不出第二個家族。

三、從王氏鼻祖太子晉到王祥王覽直系世系表

王氏開元鼻祖是周靈王太子,原名晉,本姬姓,賜姓王,諱子喬,二世 宗敬,三世 森,四世 斌,五世 升,六世 昱,七世 碩,八世 錯,九世 賁,十世 渝,十一世 息,十二世 恢,十三世 永,十四世元,十五世 頤,十六世 翦,十七世 賁,十八世離有二子元、威(19世)。

元避秦亂遷琅琊皋虞為琅琊開基;威為太原王氏。元之子諄(二十世),廿一世 淵,廿二世王吉徙居臨沂都鄉南仁裡,子駿(23世),駿二子崇、遊(24世),崇子霸(25世)霸子遵,廿六世 遵,二十七世 音,二十八世 仁 ,仁有四子:誼、睿、興、融(29世),融有二子:祥、覽(從王氏鼻祖至覽祖是30代)為臨沂琅琊王氏始祖。

(四)從王覽到臨淄孫婁店始遷祖王全直系世系表

琅琊王氏始祖 王覽、 二世祖 裁、 三代 導、 四代 洽、 五代 詢、 六代 曇首、 七代 僧綽、 八代 倫、 九代 騫、十代 規、十一代 褒、十二代 璋、十三代文、十四代方慶、十五代 晊、十六代子顏、十七代仲用、 十八代無競、 十九代亮、 二十代 顏平、 二十一代 節、 二十二代 澤、 二十三代 祜、 二十四代旭 。

旭有四子:粹、質、玄、端。廿五代王粹卜直隸又遷青州有一子青(26代)二孫全、金(金居青州郭莊)。

臨沂琅琊王氏廿七代王全(從王氏鼻祖至全祖為56代)於元季從青州黃龍山陰之郭莊,徙居孫婁店著籍,為孫婁店始遷祖,至今已六百八十餘年,子孫繁衍已到三十世(從鼻祖至孫婁店王氏三十世為85代),現有在世族人三萬之眾,主要居住在臨淄孫婁店、泰安新莊、沂水珠雙莊、淄川崔軍莊、廣饒、博興等十九個縣市區,二百多個村莊。

四、現居臨沂的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散居全國各地,現居臨沂的琅琊王氏,除居住在“王祥故里”孝友村這個支系的族人外,還有南樓王氏、蘭陵王氏、王樓王氏、卞莊王氏等,現將各支根源敘說如下:

南樓王氏:蘭山區義堂鎮南樓王氏是由孝友村遷居蔡店今郯城縣黃山鄉,世系失考,始遷祖王彬明中葉遷居臨沂城,至三世勇厭居城市又遷義堂南樓。新城王士禎清康熙癸酉(1693年)為該支六世王燻書“墓誌銘”,稱公諱燻,世為沂州人,相傳晉太保追睢陵元公裔也,明弘、正間槐亭公彬以儒術起家,為廣文官,生心齋公之屏,領明嘉靖丙午鄉薦,是為高祖王父。之屏生養吾公錫勇,錫勇生衷虛公納陛,納陛生景曦公如升,則公考也。”明清以來南樓王氏,主要聚居在蘭山、費縣等五十多個村莊,人口達一萬五千多人。先後有王燻、者臣、嘉麟等七位進士,之屏、佩瑀、者棟等十五位舉人,貢生29位。當代更有公達、聿均等知名學者,林秋、蘭生、印槐等眾多的革命者,可以說人才輩出。

蘭陵王氏:蒼山蘭陵王氏,世傳晉休徽公後,始祖諱昺沂,於明嘉慶間自孝感河遷此,明清以來,王氏族人主要聚居在蘭陵鎮四偶及附近村莊,另有棗莊市的臺兒莊、薛城、賈汪等地,總數達萬人。清代先後有王訪、王評、王壽等五位進士,曉榮、朝選等多舉人,近代更有思佔、鼎鈞等文壇大家,王川、秋巖等革命志士,可謂賢達輩出。

王樓王氏:蒼山尚巖鄉王樓王氏,明季居蘭陵,清初遷居王樓村,號官宅王,系琅邪王氏又一分支,惟代遠年湮,兵燹屢經,以上世系莫可考稽,一世王玠,族人主居在尚巖鄉王樓、安莊、葛村,三合鄉黃路、橫山、新興鄉王家樓,以及江蘇邳州等地。明清以來有昌時、鵬翥兩進士,鵬翔一位舉人,民國以來湧現了多位革命志士。

卞莊王氏:蒼山卞莊王氏為琅琊世族,舊有北橋祖塋殘碑載:“晉太保休徽公十八代裔”,一世王奈,明季自蒼山北橋遷斜溝,又遷卞莊,現卞莊南部村莊多數村民是其族裔,另有鄒縣、賈汪、瓷窯等共兩萬多人。清以來有王溥、王柱父子舉人,多位貢生,當代廳局以上幹部和重點大學教授十餘人。

查“臨沂縣誌”清朝以來所有王姓進士,全出自以上四家琅琊王氏後裔族人,《費縣誌》中清朝王姓七位進士,南樓王氏佔了五位,可謂琅琊王氏族人之顯赫。

五、居紹興的王羲之後裔

王羲之49歲時(公元351年),即晉穆公司馬聃永和七年,時任護軍將軍,被任命為會稽內史,他帶著妻子和七子、一女、二媳來到會稽,即今紹興,在職五年,53歲時“誓墓辭官”歸隱田園,終老於稽山鏡水,在越城留下了一脈王氏後裔。

王羲之的長子玄之妻盧江何氏無子,以弟凝之的長子為嗣。次子凝之妻謝氏四子一女,凝之曾任會稽內史,公元399年會稽城被孫恩破,凝之與其三子、四子同遇害,其他後人皆隱名埋姓散居在紹興民間。三子渙之,一子一女,其後裔居紹興諸暨市。四子肅之,妻周氏一子名不詳,襲居吳興郡。五子徽之,妻賀氏三子,次子宣之過繼給操之為嗣,三子靜之過繼給獻之為嗣,徽之在交州刺史任上辭官後回會稽山陰隱居。

六子操之妻戴氏,有一子一女,另以兄徽之之次子宣之為嗣,操之跟父母遷居剡縣,即今紹興嵊州市,後來離開金庭攜家眷宦遊他鄉多年。

七子獻之妻郗氏生一女夭折,晉簡文帝又將其第三女新安公主司馬道福尚給獻之有一女名神愛,後為安僖皇后。獻之又以兄徽之的三子靜之為嗣,相傳獻之另有二子,名尚之、榛之(或雅之),尚之的後代今在紹興新昌一帶。獻之辭官後也歸隱會稽山陰

王羲之後裔歷經遷徙,據《琅琊王氏宗譜卷之十三》序言所載:或居臨川,或居豫章,或會稽,或居剡縣,居吳興之烏程者,右軍四子肅之後也,守雲門而望蕭山者獻之後也,徙如皋遷睦州而後有陰之清江,會稽之蟶浦,以及上虞、新溪、義烏、繡川、山棲、石裡諸望皆出於豫章太守操之之後也,可見王羲之後裔已遍佈紹興各地,成為紹興的一大望族。

六、琅邪王氏與其他王氏淵源

琅琊王氏成為門閥世族始於曹魏王祥,太原王氏始於曹魏王昶,兩晉時這兩族同樣顯赫的家族,南朝太原王氏不振,琅邪王氏導、廙、彬三支更加顯赫。南北朝時琅邪王氏有王肅、王褒由南入北,太原王氏有王慧龍由南而北,王慧龍與北方大族崔、盧、李姓聯姻,族中女子為孝文帝賓嬪妃,社會地位豁然上升成為北魏的大姓,唐代五大姓之一,太原王氏收容了河東、烏丹、中山王氏入其族團中,唐代七個宰相,太原王氏有一相既王溥,王褒後裔王方慶一支在琅邪王氏四相中獨佔三相。。

京兆王氏自唐玄宗至唐末出了三個鳳閣舍人,十八個進士,這一家族與琅邪、太原並稱為唐朝王氏三大望族,全憑藉文化優勢。唐代除琅邪、太原兩大王氏外,還有北海、東海、陳留、高平、天水、東平、新蔡、新野、箝兆、烏丹、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十五望。宋代王應麟有21望之說,為今所認同:太原、琅邪、北海、東海、陳留、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等21望,組成了我國王氏大家族。

七、孫婁店王氏是琅琊王氏家族中較大的一個支系

紀念王羲之誕辰1700週年暨首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於二OO三年十月十六—十八日,在山東臨沂召開,同時召開王羲之書法藝術暨琅琊王氏國際研討會,主辦單位是中共臨沂市委、市政府,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省文化廳、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等。邀請國內外書畫界、學術界知名人士二百多人參加,淄博臨淄琅琊王氏五十代族裔王內祥應邀代表臨淄孫婁店支系參加了研討會。

首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開幕式及大型文藝演出,十月十六日晚在臨沂市體育館舉行,十七日上午,王羲之故居整修工程竣工典禮暨羲之故里國際書畫邀請展開展儀式,在《王羲之故居》門前舉行,與會人員參觀了擴建竣工的《王羲之故居》。下午王羲之書法藝術暨琅琊王氏國際研討會,在市陶然居大酒店開幕,至十八日下午,五十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登臺發表演說,研討王羲之書法及琅琊王氏淵源,吾支系族人內祥在會上發表了《繼承先祖書法藝術,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演講,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好評。十八日下午五點首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落下帷幕。

王羲之書法藝術暨琅琊王氏國際研討會,共收到論文五十多篇,主要論述了王羲之的生卒年代及其書法藝術和琅琊王氏家族的發展史,現以將論文分三部分裝訂成冊,便於大家觀看和研究王羲之書法及其琅琊王氏大家族。第一部分為大會記實新聞報道及來賓表、邀請函、日程表和五篇論文,第二部分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論文二十五篇,第三部分關於琅琊王氏家族研究的論文二十一篇,共計410頁。根據這些“論文”和其他關於琅琊王氏的歷史資料編匯成此《琅琊王氏先祖和琅琊王氏世系表》。《琅琊王氏先祖和琅琊王氏世系表》和吾支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所修家譜及吾支系在孝友祠所立的“族史碑”,展示了先祖及吾支系的輝煌的歷史,表彰了吾支系的功德族人,顯示了吾琅琊王氏“枝繁葉茂”“傳承百世”的宏觀景象。自癸酉年至癸未歷經十個冬春,終於圓滿的完成了先祖“歸宗祭祖”的遺願,以此編撰的《琅琊王氏先祖和琅琊王氏世系表》告慰先祖之英靈吧,亦將永垂於史。

我臨淄孫婁店王氏是琅琊王氏家族中較大的一支,始遷祖是琅琊王氏27代孫王全,其祖父王粹宋末元初,卜棗強又遷青州一子二孫,長孫王全,元末自青州黃龍山陰之郭莊遷居臨淄孫婁店著籍,迄今已近七百載,繁衍子孫三十多代,現有在世男性族人三萬之眾,分佈在齊魯大地十九個縣市區二百個村莊,我族明清兩代功業輝煌,文入翰苑武登朝堂,文人薈萃為臨淄之冠,當代更是人才輩出,族史詳載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所修孫婁店王氏家族總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