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高校為什麼都搬到榆次去了?

趣聞視圖


首先,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對教育支持的一個重大決定,隨著太原市和榆次市的發展要求以及教育對整個城市品味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其次,山西高校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原來的校區已經難以滿足學校水平的提升,整體面積都已趨於飽和,擴大校區建設迫在眉睫。再次,帶動整個區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苦咖啡阿龍


太原高校面積有限,資源整合,建設一片大學城自然好處多多,再者榆次距離太原並不遠。


大學城,也叫太原汾東教育園區,位於太原市小店區,北距太原市中心20公里,距小店區5公里;距國家級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2公里;距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5.2公里,東距山西榆次經濟技術開發區2.2公里。

山西省選址晉中市建設高校教育園區,11所高校、15萬師生將先後進駐該園區。
省高校教育園區位於晉中市北部新城北側,一期規劃佔地9900畝,總建築面積360萬平方米,預計投資90億至100億元。
用地嚴重不足、校區相對分散、管理成本較大等一直是困擾山西省高校發展的重要問題。就此,山西省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並經省政府、省教育廳等多次調研,才最終決定,在晉中市建設高校教育園區。
按照計劃,省高校教育園區建設項目將於2011年3月起開工建設,兩年後投入使用。目前,入住的11所高校有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藝術學院、山西金融職業學院、山西中醫大學、山西煤炭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等學校。
太原大學城在華北重鎮的太原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地理區位優勢,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面前,設立太原大學城,將有利於在產業和教育資源梯度轉移的過程中搶佔先機,主動支持和參與“西部大開發”,開展與東部地區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接受東部較發達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使太原儘快發展和壯大起來。


趣聞視圖


首先講,為了山西各大學更好的發展,很多大學受到地域面積限制,場地不足,為了更好的學校發展,省委省政府決定集中成立山西大學城,距離太原南站,太原機場,都很近,交通便利,方便管理!

山西大學城是山西省建設的省級高校新校區,位於太原市與晉中市榆次區交界處,距太原市中心25公里,緊鄰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大學城一期規劃佔地9900畝,總建築面積360萬平方米,總投資90至100億元。入駐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能源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等10所院校。

園區建成後,容納師生總量將達到15萬人左右,將成為山西省內最大的高校聚集區。山西大學城於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中文名稱

山西省高校新區

外文名稱

Shanxi university town

別名

山西大學城

所屬地區

山西省

下轄地區

10所高等院校


聚焦山西在行動


6年前,山西修建了第一個大型的大學城,將太原市和晉中市10所高校遷入大學城,其中不乏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和山西傳媒大學、太原師範大學這樣的山西知名高校。現在的大學城形成了15萬人的小城,這比山西很多小縣全縣人口都多。

很多人會發現,這些被遷入大學城的高校,大部分是位於市內優質區域的高校,比如太原師範大學舊校區就賣出了天價的地皮,簡直可以再多建幾個太原師範大學。這個就不去細說了,你們都懂得。

大學城,最早是學習國外大學的先進經驗,通過修建大學城,不同大學之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學科之間的交流也將增多,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將促進高校的整體發展。不過,目前很多大學城只是建造了一座城,真正尚未實現學術上的促進作用。

現在,太原市又修建了東山大學城,未來山西大學和山西財經大學將入駐東山大學城,市內的高校將越來越少。


太原看點


要說現在太原高校最密集的地方那一定是太原的榆次大學城了,大學城顧名思義就是全是由大學構成的地方,人也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學生,而且榆次的的大學城離太原市裡面也是不遠的,差不多坐公交也就半個小時,大學城裡面也是娛樂吃飯購物各種各樣的活動都是有的,所以還是比較不錯的。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的大學為了給大量的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會把面積佔的大一點,修的好看一點,這樣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是非常舒適的。而太原現在也在不斷的發展,所以更加需要大量的土地,基本來說一個差不多的大學所佔的土地就能夠讓蓋一個不錯的小區甚至是更多了,所以這真的是非常的不划算了。


所以這些佔地面積比較大的大學當然要搬到大學城了,不僅能夠給學生麼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而且也能夠給城市騰出更多的地來發展,何樂而不為呢?現在太原和榆次也在搞同城化,所以大學城的建立也就讓太原和榆次更加的親近了,同城化也就越來越完善了。


山西新鮮事


高校設立新區,集中建設,山西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我在南京上的學,就說說教育強省江蘇,特別是南京在高校這方面的建設。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幾所名校都是挨著了,當初學校規模小,招生人數少,學校周邊也沒有多少高樓大廈,學校面積不夠,就可以擴大。隨著高考改革擴招,導致人數急劇膨脹,原有的校舍面積不能滿足擴招後大量的學生老師用,而周邊城市建設都跟上了,在拓展空間,已經不行了。所以,才決定在南京的江寧區,仙林區(這兩個區遠離核心區)建設分校。分校讓本科生就讀,老校區碩士博士和部分本科生就讀。所以,咱們山西決定再榆次建設高校新區,也有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榆一體化,這樣把高校連在太原和榆次中間,起到了承上啟下作用。因為,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這麼大的體量,且每年都有新人,吃喝拉撒等等剛性需求不容小覷,可以帶動原本荒無人煙的中間帶,然後輻射榆次。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把高校新區連在榆次的原因。


幷州蝸牛


出於山西省政府的整體佈局和規劃吧,山西將來要形成以太原為主城區,榆次區為副中心,古交市,陽曲縣,清徐縣等多點狀分佈的大太原都市圈。當年規劃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太原的小店區,後來可能因為徵地成本高,還有要把太原榆次的發展連成一片的原因,選擇在了晉中市榆次區和太原接壤的北部,當時大學成那塊只是零星分佈的幾個小村莊,其他地方就是一片荒蕪,現在依靠大學城的建設和規劃,王湖,聶村等等村莊因為徵地和拆遷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周邊村民做一些服務大學生的生意,都做的風生水起,周邊有萬達,克萊斯特,田森匯,海立方等消費娛樂場所,還有市民之家等政府服務機構,大學城所在的地方就是現在所謂的晉中市北部新城,政府的好些資源都像那裡傾斜,未來發展不可限量,有很多一線房產在那裡佈局,像萬科,保利,綠地,恆大等等都開發了幾個樓盤,均價9000多把。以龍城大街為主軸的發展區域將會形成,榆次和太原的發展已經連成一片。


傳統文化捍衛者


這叫找死。大學辦的好不好,自身的運行機制很重要,但是,地理位置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看看中國的好大學,幾乎都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聯繫。中國現在的好大學都在城市發展中心,城市越發達,大學的發展就越好,比如清華北大復旦上交浙大等等,而地理位置不好的城市,大學也發展不好,比如蘭州大學,經濟發展不好,就不會有好大學,比如山西內蒙河北河南青海新疆等等,山西太原本就是一個二線城市,經濟不發達,地理位置差,大學還要遠離太原,這就是找死,山西農業大學原本是一所國家重點大學,但是,現在的發展是夕陽日下,與其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你把一所大學放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學生不願意來,老師不願意來,優秀的人才更不願意來,能辦好嗎?一切都在不言中


手機用戶54694677505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搬遷的也是越來越多了,一方面呢是與時俱進,現代化的校區建設會給學生們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條件,硬件設施更好,校園建設更具有現代化氣息在招生時也會受到更多年輕學子的青睞,另一方面,也是緊跟全球教育發展的潮流趨勢,將大學集中到一個地區,形成學生人數大於當地居民人口數的大學城市,提高高等教育的規模與質量。



大學城最早起源於歐洲,西方發達國家最早的大學城是自然形成的,因有著名的大學而成名。後來的大學城就大多有了人工的痕跡了,將至少一所綜合大學與其他專科學校集中起來,為當地的文化建設、教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且大學的建設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大,一般離城區較遠,不便於學生出行,建設大學城也更有利於教育教學資源的交流與共享。

關於大學的地址選擇問題,太原是山西的首府,也是山西大學原本集中的地方,而榆次也並不像網絡上說的那麼差勁,它是省城的門戶。太原的許多大學都會搬到榆次去,很簡單,就是政府的發展中的一部分,這便意味著或許在政府的規劃當中,將榆次規劃到了大學城的項目建設當中去了。

而要建大學城卻棄太原而選擇榆次的重要原因應該就是資金、成本的問題,兩城相較,不管是可選擇的面積的大小,還是土地的價格,選擇榆次的資金成本都會降低許多。


決勝網


目前看,是高校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

以前高校在建設校區的時候,其實也大多是在郊區,只是城市的發展,讓郊區成為了市中心。

於是在1999年的時候,有一波大學城的建設高潮。大部分省都在省會城市建設了高教園區,讓市中心的高校往高教園區遷。

這是第一次外遷。這個時期,有的高校覺得自己的地盤足夠大,不要遷到郊區,老師學生都不願意去。只有地方小的,頂不住壓力的才遷到高教園區。

沒成想,10多年的發展,原來的郊區都成了中心,最起碼是副中心的地位,配套越來越完善,房價蹭蹭的網上漲。

原來愛理不理的地方,成為高攀不起的地方。

原來覺得地盤足夠大的學校,越來越小。建築老化,沒有地盤蓋新的,省會城市的地用來開發,不願意免費給高校用。

高校只能外遷,所以2010年之後到現在,出現了又一波高校外遷的浪潮,這次是從省會到周邊縣市。

高校不是創收單位,只能是平衡金錢和地域,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免費提供土地,免費建設教學設施,甚至提供教師用房。離省會越遠,政策越優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