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穴雙株”種植能增加產量嗎?可以普及嗎?

鄉村關中


南方是一個比較模糊的區域,我再準確一點,就是我們湖北恩施地區,“一穴雙株”已經有了至少50年以上的播種時間。現在,對於能不能增產的問題,我從“一穴雙株”的種植技術說起,希望對農民朋友們有所啟示。



一、冬耕整地:恩施地區玉米10月上旬開始收穫,下旬結束。結束後立即清除掉作物秸稈,開始冬耕。冬耕深度25釐米以上,進行曬伐。當經過一冬的凍凝,許多大的土塊都已經散掉,越冬病蟲害和雜草已經被消滅掉。第二年三月份,農民就開始忙著做營養塊,每塊營養塊裡放2粒玉米種,擺放整齊在苗床上,寬度為1.3米。長度根據地塊所需多少數量為準,做完營養塊後苗床上覆蓋2~3釐米厚細土,再覆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溼。

二、苗期管理:當玉米30%露出泥土時,把地膜改成小拱棚。當玉米有2片~3片真葉時(就是我們老家常說的鴉雀口),揭去拱棚兩頭地膜開始煉苗,煉苗一個禮拜左右就可以大田移栽了。我們這裡也有“開鴉雀口”就開始移栽的,但是移栽早了缺苗厲害。而且沒經過煉苗的玉米抗不過冷露,緩苗期變長,生長反而緩慢。

三、打穴移栽:移栽時,先用寬鋤打穴,恩施俗稱打窩子,穴深8~10釐米,穴寬15~20釐米左右。為了實現套種,同時也為了它們有更多的採光條件和良好的透氣性,行距85~95釐米,株距30~35釐米左右,畝栽2600穴~2200穴或畝移栽5200株~4400株。移栽前每畝施專用複合肥50公斤,採取定點施肥,每穴適量。這樣施肥的好處在於肥料不產生浪費,綜合利用率高。最後把玉米苗擺放在種植穴裡,邊擺放邊覆土,覆土要與地塊保持水平,或略高出水平線。需要注意的是玉米根系不能直接接觸複合肥,以防燒根造成死苗缺苗。

四、田間管理:玉米移栽緩苗期過後要追施一次提苗肥,後期追肥都以氮肥為主,並進行中耕除草。最近幾年,一般以專用除草劑除草為主,很少有中耕的。在玉米的整個生長期,我們這裡只上四次肥料,第一次是基肥,第二次是提苗肥,第三次是拔節肥,第四次是壯籽肥。


“一穴雙株”並不是新技術,用這種方式種植,一般畝產玉米粒1000斤左右,算不上增收,而且也不適合規模化種植。作為山區人,在有限的土地裡,用這種方法進行種植,不過可以套種一季土豆,土豆收穫後還可以套種一季蘿蔔或白菜,只不過它的綜合利用率要高一點而已。

我國地大物博,農耕方式和農耕文化差異性很大,每個地方的耕作方式都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性,如果複製到其它地方,不但不實用,反而會限制一個地方的發展。

記得我在北方生活的幾年裡,曾經也看到過各個地方對玉米的播種方法,比如河北故城縣,20年前用的是條播法。我倒是覺得,每個地方不一樣的播種方法是由每個地方的地塊性質不同決定的。河北故城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土地平整,面積寬廣,農民們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適合進行條播。


我們湖北恩施這一地區,有丘陵、有山區,土地起伏不平,田塊大小不一,都不在水平線上,所有田塊被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割成一塊一塊的,所以,只能用“一穴雙株”的種植方法。又由於山區森林覆蓋率大,土地面積相對有限,農民們為了能綜合利用土地實行套種,聰明的勞動人民才想到了這種非常實用的播種方法。


鄂硒農技


在榮哥老家貴州畢節農村,玉米何止是“一穴雙株”,我們祖祖輩輩種玉米都是“一穴三株”,如果不增產,早沒有人這樣種玉米了,直到現在,我們種玉米還是用“一穴三株”的方式。



我個人認為,玉米“一穴雙株”的種植方式肯定能增產,我看了幾個專家的回答,說種植玉米用“一穴雙株”的方式不能增產,不可以普及,專家都這樣說了,我再回答自己的觀點和經驗顯得有點愚昧無知,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轉念一想,說說我的實際經驗供大家參考,不管是錯與對,大家可以討論。

榮哥老家貴州畢節納雍縣,我們這裡祖祖輩輩種玉米但是採用“一穴三株”的種植方式,從來沒覺得減產,因為種植有技巧,下面就簡單講解一下。



我們在種植玉米的時候,用開溝的方式點播玉米,先放農家肥,株距50公分左右,農家肥上面撒一層細土,玉米種子就放在農家肥上面的細土上。每窩放三顆玉米種子,擺放成一個三角形,蓋上一層細土,大功告成。

玉米出苗後呈三角形狀,互不影響,施肥的時候把肥料往三角形中間一放,每一棵玉米都能均勻吸收到養分,不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三棵玉米杆上結的玉米棒子方向各自朝外生長,互不干擾,大小基本一樣。



我認為這種“一穴三株”的種植方法應該值得普及,沒什麼不好,如果不能增加產量,我們這裡的人就不會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種植玉米了,我認為“一穴三株”比“一穴雙株”更好,更能提高玉米的產量,應該被普及。


黔世界榮哥


理論上說,玉米植株在田間分佈越均勻,越能更充分地利用水分、肥料、陽光、空氣,光和能力越強。所以要想實現高產,應該儘量實現植株均勻分佈,而不應該追求大壟雙行,或者一穴雙株。

但種田的目標並不完全是高產,而是應該高效,如果能夠做到省力省工就是間接地增加收入。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在某些地區也不能完全排斥一穴雙株。

在平原地區機器播種,單株比雙株作業更簡單,一穴雙株根本起不到省工省事的作用。所以平原機播區一穴雙株一點好處也沒有。

在不能用機械播種的山區情況就不同了。一穴一株,一畝地要刨4000個坑兒,而一穴雙株一畝地刨2000個坑兒就夠了,所以在山區人工播種的地方,每穴播兩粒種子,實際穴數控制在2200穴,大部分穴出2棵苗,有的穴只出1棵苗也不要緊,總體密度還是每畝4000株左右,不間苗、不補苗、不移苗,省工省事。




大壟雙行對於增產也沒有道理。但因為有一個寬行方便田間作業,田間作業時減少對玉米植株的損失。還有玉米覆膜播種時,大壟雙行覆膜的效率更高。這些才是大壟雙行的優點。在東北大部分地區,機器播種、藥劑除草、不覆膜,後期田間作業很少,大壟雙行就沒有優勢了。


種田博士後


大面積種植玉米採用“一穴雙株”的種植方法不科學,不但不能增加產量,因為密度過大,抗風能力降低,很容易倒伏造成減產。要說普及種植更不靠譜了。

2010年,我曾經種過大小壠“一穴多株”的玉米,還訂購了專用玉米種子和化肥,機器播種不收費。實際上,說是播種不收費,還不是養毛出在養身上,玉米和化肥比平常人們施用的貴很多了。

當時是看了央視農業頻道的專題節目,聽專家說“一穴多株”如何如何能使玉米高產,“一穴多株”迴歸原始種植,叢生的玉米長得既快又好等等,專家講得頭頭是道,誰不是為了自己的玉米能高產呢?相信了專家的話,自己訂了種子和化肥。

到了收穫玉米後,才知道上當被專家忽悠了,釆用傳統種植的玉米產量比俺家高很多。上當自一回,第二年就沒有一家這樣種植玉米的,所以說“一穴多株”模式不靠譜!

再說“一穴雙株”。雙株就是單位面積上多種了一倍的玉米,能多打出一倍的糧食嗎?不能!過去講的農業八字方針還是非常實用的。土、肥、水、密、保、管、工,其中密就是要合理密植,科學種田才會高產。我前面說過,如果違背了玉米的生長習性,那可是犯了種田大忌,非旦不會增加產量,甚至還會造成減產。

但“一穴雙株”並不是一無是處,它的種植模式可以用在靠路邊通風透光的邊行,或用玉米間作其它的農作物。如間作大豆,間作花生等,採用二:四行或二:六行種植模式,玉米二,大豆四,或大豆六,玉米可以發揮優勢,通風透光好,光和作用強,玉米棒個大。這樣“一穴雙株”種的玉米還是可行的。


鄉野老農


玉米一穴雙株種植方式能夠增產是肯定的,但是種植的行距和株距與傳統的一穴單株要求不同,並且,對於品種的要求也不相同,一穴雙株種植必須選擇那些耐密植型的玉米品種。

從道理上講,玉米“一穴雙株”種植,是充分發揮耐密植型的玉米品種的特性,通過合理增加增加畝株數和畝收穫穗數,在加大行距株距的基礎上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同時由於增加了株數,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由於減少了行數,也減少了地膜的用量,從而減輕了環境汙染,達到提高玉米產量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有農民連續三年對一穴雙株進行試驗對照,行距為80公分,穴距33公分,每穴雙株,這樣每畝留苗是5054株。而傳統單株種植行距60公分,株距27公分,畝留苗為4115侏。這樣比照起來,一穴雙株雖然行距和穴距都大於傳統的一穴單株種植法,但畝株數卻增加了930多株。在管理模式上沒有太大區別,但測產結果是,一穴雙株的畝產為1038.7公斤,一穴單株的畝產為810.4公斤,對照結果採用一穴雙株法比傳統一穴單株增產28.2%。如果按玉米每斤1元計算,每畝地增收450元左右,扣除多投入的肥料、種子和人工,每畝淨可增收380元左右。

山西省河曲縣一位退休教師,退休回家後也進行了一穴雙株玉米種植試驗,在他們當地,傳統種植法是一畝地留玉米苗2800-300株,產量為每畝700-900公斤。而他進行的一穴雙株種植,每畝地2500-300穴,一畝留苗成為5000-600株。第一年試驗結果是,一穴雙株畝產比一穴單株增產35%左右。連續三年一直用一穴雙株法進行種植試驗,三年來畝產一年比一年高。

內蒙古土右旗糧飼品種進行玉米“一穴雙株”種植,平均畝產2195斤,而對比的普通種植平均畝產1830.4斤,較對照畝增產365斤,畝增收292元。

以上事例都可以說明,一穴雙株法種植玉米,只要掌握了種植技術,選好了玉米品種,肯定會達到增產的目的。但是,種植中一定要注意比傳統一穴單株增加行距和穴距,給玉米生長留出足夠的空間。事實證明,一穴雙株種植法,兩株玉米地下根系盤結,地上互相依附,也極大地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齊東晏子


玉米“一穴雙株”種植能增加產量嗎?可以普及嗎?這些問題,頭幾年都有人嘗試過,如:一穴雙株、多株,1:2:1播種法、大小壟,等。結果,最後高產並無明顯的顯現,後來也沒人再去那樣啄磨了。

有些事還真說不清,有限和無限這個辯證矛盾關係就是這個道理。玉米產量是無限的,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它的產量達到一定的數值(不是說絕對值),再提高好不好?好!可是,再提高可就不容易了。袁隆平教授,把水稻的產量,經過不斷的研究,從畝產幾百斤到現在的超噸,有了很大的突破。假如再繼續研究多少年,是不是水稻畝產達到數噸以上呢!誰也敢許說不可能!



事物本身就充滿著矛盾,“物極必反”,玉米或其它作物的產量,受諸多因素制約管理,掌握得當,可獲得最大效益。但達到一定程度後,就難以再有突破,主要原因有玉米的基因性質決定。這個很好對比試驗:稀植玉米,水肥等各種條件充分滿足它,看它每個棒子能產多少斤籽粒,單棒子產量在半斤~七兩,如果按這個標準估產,那就打得多了。畝株數3500~5000棵,產量多高啊,畝產2000~3500斤了。實際情況能達到嗎!不能!


所以,一穴雙株、或多株、大壟小壟、等等,能使每株玉米達到最大收益值,充分挖掘效率,就要做到“合理密植”。片面的追求稀或密都不行。比如有說法“稀谷秀大穗”,確實大,但沒有那麼多的棵數,絕對畝產不高。那麼“要想打得多,一棵挨一棵”?兵多將多,誰不扛件傢伙?這也不行。過密穗頭必定要小了,總產量也不會高的。

唯有合理密植,充分利用玉米的基因性質,和土壤肥力,加強各環節管理,才能保證玉米產量穩產高產,畝產1500~2000斤以上是很容易做到的,再往上畝產提高,或者達2500以上,哎呀!不敢說不可能,真心的不容易了!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所謂“一穴雙株”,指的是在一個玉米坑裡種植兩顆玉米。在老趙的家鄉,這種種植技術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被人們認可,且被普及。“一穴雙株”相較於“一穴單株”而言,其優點較多。

產量更高

在相同株距的情況下,由於一穴雙株有效增加畝株數和畝收穫穗數,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合理的運用了土地資源,所以,其產量比“一穴單株”的更高。(在老趙的家鄉,一穴雙株畝產量比一穴單株畝產量多了500斤左右)




農藥、化肥利用率提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老農種植玉米所用到的農藥、化肥價格在逐年上漲。而隨著土地對化肥、農藥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使用的量則越來越多。在玉米價格維持多年不變的情況下,一穴雙株能提高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既能防止肥料的流失,又能降低老農化肥、農藥成本。(在老趙的家鄉,尿素價格已由十年前的60元每袋上漲至現在的98元每袋。對於玉米抽穗期追肥,化肥用量從以前的畝施肥100斤增加至現在的150斤左右。)



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玉米的種植季節多為夏季,夏季天氣炎熱,雨水較多,高溫高溼季節交替,容易使玉米滋生病蟲害,導致玉米植株出現死亡現象。此外,夏季時常伴有暴風、暴雨,而玉米植株過高,雷雨相加的天氣容易使玉米折斷。倘若是採用傳統的“一穴單株”種植方式,而在玉米抽穗期又無法進行補苗(補苗期已過),將會造成土地的浪費、玉米的減產。一穴雙株則不同,在一顆玉米植株死亡的情況下,還有另一顆進行補救,合理的避免了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一穴雙珠種植,不僅能降低老農的種植成本,而且還能提高產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此種植方式在我們當地早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不知你們那裡是否已經普及了呢?


彝州老趙


老實說,一見題主這個問題的題目,我就來了興趣,就想說幾句。

可仔仔細細的研究了這題目後,又有幾多問號。

第一,“一穴雙株”,和“一穴單株”,在數量上,“株”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那麼,“穴”的數量呢?和原來相比,是一樣多呢?還是減少了?增加是不可能的,連我這個傻瓜也知道。

第二,如果“穴”的數量沒有減少,那麼,“株”的數量直接增加了一倍,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是不合理的。因為,種植任何植物,都要講求一個合理密度。請注意合理。

第三,如果“穴”的數量也減少了,那麼減少了多少呢?減少多少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第四,這樣的做法,目的肯定是為了增產,那麼,增產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第四,如果認為增加密度就能增加產量,這有科學的研究和證據嗎?

第五,或許有人說,這樣做是為了省工時,因為在密度相同的情況下,能減少刨穴量,省出來的工時,可以幹些別的工作,這也是一種增收。那麼,我反問,一穴雙株的模式,有利於耕作嗎?研究過嗎?

第六……

其實,我自己也承認,我這屬於吹毛求疵,好象在抬槓,其實不是。

我今天說這個問題,不想從這些如同嗆人的話語裡求答案,我舉一個現實的例子,並且這個例子,五十歲左右的北方的農村人,大概能經歷過。

但是,這個案例,乍一看,好象又與玉米這事兒,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不過,請看完,看完了,你大概就能理解了。

有段時間,我在寫一篇文,牽扯到了一些素材方面的問題,就回農村老家去“體驗生活”,無意中聽到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是故事,卻是真實發生的事兒,沒有半點虛構——我去當面訪問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我不願說出主人公的名字。

這事兒發生在七十年代。就發生在我們農村老家。

那時還是大集體,種地種什麼,怎麼種,全聽上頭領導安排。

有一年,上頭突然就來了個指示,要求所有的地瓜地全部種“雙株地瓜”。理由是,如果一株地瓜結一個,兩株肯定是結倆,產量肯定會提高。

這種理論,當地的老百姓是不大接受的。照此說法,種三株四株產量不更高嗎?

反對和抵制的聲音層出不窮。

為了能統一思想,堅決落實上頭的指示,領導們三潘五次的開會,宣傳,解釋。後來,乾脆找了幾個典型,進行了批鬥,才把反對的聲音壓了下去。

我們村裡就有個因說了一句:“應該栽十株地瓜,產量翻十倍”的話的社員,被在全體社員大會上,進行了批鬥。

於是,所有的地瓜地全栽種了“雙株地瓜”。

其實,這種做法,到底結果如何,是沒法評判的。到秋後,產量要是因此低了,肯定不會怪罪是雙株的原因。天早了天澇了,管理不行了……等等都是減產的理由。

全是“雙株地瓜”,沒有比較呀!

偏偏老天有眼。

村裡有塊很隱蔽的地,在一條深溝裡。地塊不大。

鋤頭遍地的時候,又偏偏安排了那個捱了批鬥的社員下去一個人助。

這社員對“雙株地瓜”一直耿耿於懷,冒著風險,偷偷把雙株地瓜,一穴鋤去一棵,變成了傳統的單株地瓜。

到了秋後,溝底下那塊地瓜地的地瓜,由於產量出奇的高,引起了注意——其實倒也不是這塊地真的產量高了,是別的地瓜地的產量低了而已。

當然,到最後,事情的真想出來了。

也是因為這件事兒,“雙株地瓜”就此停止了。

這是個真實的案例,在我們那個地方很響。但裡面的一些科學依據,當時沒人研究,後來也沒有研究。

事實是“雙株地瓜”沒有推廣開來,並且消聲滅跡了。

這和這個“一穴雙株”玉米的事兒,我覺著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才在這裡說出來。

我的意思是,科學種田,合理密植,才是正確的態度。


笨刨


玉米作為高產作物,在中北部地區大範圍種植,為了能夠提高玉米的產量,種植戶們還是嘗試了很多方法,除了改良玉米品種以外,採用多株種植,也是提高玉米產量的好方法!下面阿坤為大家分析一下,“一穴雙株”的利與弊!



我是阿坤,專注三農!

一,“一穴雙株”對玉米產量是否有用

其實答案是肯定的,阿坤有多年種植玉米的經驗,儘管“一穴雙株”這種說法,還是第一次聽說,不過在我們農村,這種方式已經流行了好多年!

首先“一穴雙株”的意思是,同一個位置上面,要種植兩棵玉米植株!這樣一來玉米的種植密度就成倍增加,種植密度過高會影響玉米的生長,影響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再加上玉米對於肥力要求高,“一穴雙株”對土壤的肥力要求會大大增加!很顯然“一穴雙株”是影響玉米植株生長的,進而影響玉米的產量!所以如果全是“一穴雙株”的話,反而達不到增產的目的!



二,適量的密度能增產

在我們鄉下,種植玉米產量挺高,它的種植方法是這樣的,在播種的時候會“一穴多株”的種植,等到玉米苗長到十公分左右時,可以進行適當的踢苗,將玉米植株漲勢較弱的苗踢掉,但如果兩個穴距離相差挺大,就可以選擇其中一個穴不踢苗!這種方式是為了,保證玉米植株的密度!


以上是阿坤對於““玉米一穴雙株種植能否高產””問題的分析!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大家點擊關注,評論交流!

阿坤鄉野說


您好,三農小管家給您解答。

作為一個從小在玉米之鄉長大的我,我來給您解答玉米雙株和單株的區別在哪,也好讓大家有更深的對玉米有所瞭解。我可以很肯定的說無論是雙株還是單株都是能高產的,因為我都試過。唯一的低產是品種問題或管理不當、地方等不良因素才會低產,和單或雙株不存在關係。


一、單株

單株玉米一般會採用條播進行,對於玉米種植條播/畝4000株是我國各地人的選擇,一穴一株=4000穴。也是為了考慮到玉米理想的間距利於採光以及肥料的吸收,地裡不容易生蟲等因素,所以在種植玉米大家也都考慮畝/條播4000株左右。我個人實踐經驗來講,我認為平原地區畝/4000株是合理的,而山區則需要降到畝/3800株才合適,因為山區地裡全天採光時長比平原地區時長較短,為了考慮到讓地裡能夠更加的採光和通風性好,那麼是需要降一些的,這樣才更加有利於玉米的自然生長。


二、雙株

雙株按照畝植量的質量要求是1800~2000穴之間,每穴2株。山區1800穴,平原地區2000穴。這是人們通過畝植量反覆測試後得到的結果,也是比較合理的間距,所以大部分地區的人也都按照此方式進行。雙株種植一般在南方地區較為多見,西北方少見。

上面我也講到玉米種植無論是單株還是雙株都是能高產的,其實是有原因的。按照標準的畝種植量來算,單株植量需要4000穴,也就是說比雙株多出2000穴,這意味著地裡的密度大、採光差,但吸收肥料又會比雙株少,所以只要管理得當,也是能夠高產。這也是人們通過嘗試後得到的結果,而且西北方也都採取條播進行均多。

雙株播種一般畝1800~2000穴,從穴的密度來看是比單株要少了一般的穴量,意味著地裡空間又加大了起來,地裡更加容易採光、通風性好、不容易生蟲,但雙株比單株同時需要的肥料更多,可施肥後數量又比單株次數較少,所以各有不同的優質。其實玉米種植無論是雙株還是單株,只要是控制在畝/4000株以內,在管理得當情況下,都是能高產的。當然,一般平原地區的玉米會比山區高產,因為平原地區地裡全天採光時長較多,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玉米種植單株還是雙株都能高產,可根據個人常年希望種植習慣進行即可。單株意味著地裡的玉米植株比雙株密度大,但吸收肥料又比雙株好。單株雖然吸收肥料沒有雙株便利,可地裡採光又比單株好,所以只要是能夠保證玉米地裡肥料充足情況下,無論是單株還是雙株都是能高產的。重要在於選擇品種以及管理上,包括防治病蟲害等需要及時,這樣就能著大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