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已远,魅族再见

江湖已远,魅族再见

随着魅族15的发布,魅族内斗风波暂时告一段落,这场内部员工高管撕逼的大戏,也开辟了国内厂商的先河。比起黎万强曾经安静的离开,小米的内部管理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而黄章一年一度的复出则和凡客陈年一年一度的反思相映成辉。

只不过魅族15发布前的突然认怂,还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这部本来号称的黄章复出力作在上市一个月前,变成了黄章口中的“只是牛刀小试”“魅族16才是我全力打造的产品”。这其实和罗永浩的”M1是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史上的耻辱”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唯一不同的是,黄章是发布前说的,你买了不满意要自己背锅,而罗永浩则是发新品的时候说的,如果你买了不满意那就只能说“活该谁让你之前信我了”。

小米之师的错觉

黄章对于雷军是非常不满意的,在他心目中,包括在很多魅族粉丝心目中,如果没有魅族,就没有小米。诚然,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确实曾经打着投资的旗号去魅族卧底长达三年时间,被黄章视为长兄,甚至在办公室的冰箱里都放满了雷军爱喝的可乐。但最终雷军没有投资魅族,而是自立门户做了小米,而且用自己的资源和声量,一下子实现了后发先至,反而成了手机界粉丝营销的开创者。以黄章的性格,显然咽不下这口气,曾直言“如果不是我曾经教他,他懂个屁做手机!”,之后就一直以小米老师自居,可能心里都觉得自己是小米之父了。而这种错觉成为了魅族后续强行扩张的动力,也成为魅族发展的先天桎梏,魅族不再是魅族,而在灵魂中留下了小米的烙印,这大概也是后续魅族从战略到产品一直左右摇摆的重要原因。

对这一点,罗永浩还是看的比较精准的,他承认了魅族的品质,也指出了魅族的缺点,在粉丝的追捧下,人们往往可能会对外界的真实环境出现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真的就如何如何了,把自己放在了和小米一个平起平坐甚至更高的位置上。而高品质带来的成本显然让魅族没有办法和小米一争高下,而常年积累的小圈子的粉丝营销也无法和小米山呼海啸的米粉相提并论。这种落差让魅族一直在夹缝中煎熬,到底要不要牺牲品质换销量,要不要说大话去洗脑圈粉?这都是很纠结的事情。

而在这件事情上,罗永浩显然做得更好更彻底,所以尽管锤子在销量上还不能和魅族相提并论,但在声势上,则俨然已经接过了魅族国产小众精品的招牌。

江湖已远,魅族再见

其实手机产品上的问题是可以调整的,也没准那一代就能遇到爆发,甚至想不明白就抄苹果,也是一个万用万灵的理念。这也是很多厂商能够成功的最大捷径,比如做的像苹果触摸板的小米路由,做的像Ipod的小米充电宝,都是这种跨界模仿的成功经典,苹果的设计总监被气的爆粗口也只能无可奈何。魅族上没有能力做出霸道精品,下不愿意放下身价抄袭先进,最终做出来像画屏这种强行创新,最终撞墙也就顺理成章了。

江湖已远,魅族再见

背锅的杨柘

其实杨柘的柘念(zhe)而不是杨拓,我对他的能力没有办法做什么判断,但对他连自己的名字怎么念都传播不好,最终还给自己带来了一个“羊驼”的称号,感到难过。和一些有文化的朋友谈起来,他们都觉得很奇怪,为啥他的外号叫羊驼,是“草泥马”的意思么?我说真不是,是因为这些没文化的人不认识那个柘字,以为他叫杨拓。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非常反感“惟精惟一”这个口号了,因为这个口号在广东地区的叫法可以和锤子在四川地区的影响有一拼了。有意思的是,魅族的用户大本营就在广东,而锤子又拿了成都政府的投资,这个世界还真是不讲道理的。

魅族的下滑其实和杨柘关系不大,但显然他是来背这个锅的,不然难道要怪神黄章么?毕竟前两年魅族开始基本放弃精品自研,大搞ODM还是获得了挺不错的爆发性增长的。但这种饮鸩止渴,强行消耗自身品牌积累的做法显然不能长久的。如果把DS用户分个层的话,魅族和锤子的粉丝比起米粉还是属于思维偏上层的,魅蓝强行红米化,虽然抢了一些小米的目标用户,但对本来魅族的粉丝是一种伤害,也就带来了品牌的稀释。这一点锤子做的就不错,放弃T系列的中高端定价,牢牢盯住1500-2000的备机市场。

当你为了销量强行把用户DS化的时候,你其实就基本等于放弃了自己高端可能,这一点就是小米也做不到,米6和mix系列表现都相当惨淡,只能靠红米刷数据。不过小米的优点就是从来没有什么偶像包袱,就好像米1就敢喊出什么“没有设计是最好的设计”的反智口号,而现在又找到了全球最大的DS大本营印度,一举抢到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极致挖掘DS市场的精神,锤子魅族这辈子估计也很难做到了,尽管他们很想。

所以,魅族找杨柘也是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妄想冲击高端市场的冲动做法。也许他是魅族最后一位医生,但真医死了,你也不能完全怪他吧。至于其他的内斗细节,我觉得倒不必太在意,企业进入变革节点,总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势已去

魅族其实心理一直很不平衡也很正常,因为他真的属于起个早五经,赶个晚大集的典型。就连刚发布的魅族15也被称之为一款两年前的经典机型,当然魅族的优点还是坦白,人家广告语也告诉你了,这叫雕刻时光,重塑经典。全面屏什么的就别想了,你可以用iphone 8也没创新来平抑一下心情。

江湖已远,魅族再见

对于手机这个市场而言,你错过一个机会,可能就错过一年的市场,而你步步错过机会,那就最终可能要告别市场。很多人只看到了魅族2016年开了12场发布会,却没有看到乐视那一年开了120场发布会也不止,也直接抢到了2000万台的市场份额,这大概是魅族距离风口最近的一次。

而就在这一年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倒霉的小米销量暴跌了36%,从第一甚至掉出了第一阵营成为了销量排行中的others。如果不是找到印度DS续命,可能一下子就被几位搞死了。但这波千元机大战最终却把高端市场让给了华为,中端让给了荣耀,渠道让给了OV,几位还在下面缠斗,上面却已经排排坐把市场分好了。加上不争气的三星自己自爆退出了大部分的市场,整个中国手机的格局其实在2016-2017已经决定了。所以今年纵使整个行业有20%以上的下滑,前面几个巨头还是很稳,后面的魅族、金立基本都成了炮灰。当然小米牢不可破的DS用户定位还是从乐视哪里抢到了不少手机和电视的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国内回暖,加上国外的爆发,包装出了一个全面复苏的景象,希望能够坚持到上市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魅族的危机大概是因为去抢小米的市场,金立的危机则是想要去抢OV的市场,而小米note3上市俩月爆降600也是因为觊觎OV的市场,事实上,中国手机品牌和用户分布已经相当稳定,而在总体市场增长停滞开始下滑的大环境下,试图去抢别人基本面市场的行为都无异于自杀。去海外开辟新战场的策略还是更靠谱一些,不过这一点似乎魅族都没有布局。

智能手机的下半场

在整个手机市场里,华为、oppo、vivo其实才是真正的顶尖厂商,这是基于强大的研发和推广投入的。我参观过华为的几个测试实验室,光测试设施的投资比锤子这样的厂商的总投资还要高,你说这些钱会白花么?尽管小米还能保持在第五左右的位置,但雷军刚刚宣布的综合净利润不会超过5%不管是不是话术,其实潜台词都是不会花大价钱研发或者广告。所以小米的优势实际上并不在手机,而是中国市场之外的海外市场和手机之外的配件市场,这些都是魅族所不具有的。小米现在的策略是把手机做入口,卖家电也好,卖广告也好,反正我就是低毛利,把你们这些低端机死死压住不能翻身,我想这也是总结了2016发布会年失利的经验带来的。就算挑战中高端无望,但是小米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基本红米盘。

而在整个大环境开始下滑的今天,互相争抢份额会成为一个主旋律,所以定位有重合厂商势必会有摩擦,比如金立没有打下来拍照市场,却把基本盘政商市场也丢了,而安全定位也面临着更多品牌的挑战。小众品牌份额暴增的可能性其实已经很小了,守住自己的基本盘不下滑就是第一,其次就是学习小米把手机做入口开展其他业务也是一个好办法。聪明的罗永浩不就开始做空气净化器了么,可惜更聪明的老天爷把雾霾给治了,这其实也是命。市场永远是提前布局才有机会,跟风最后往往是在山顶站岗。

手机行业会不会有技术性大革新不好说,但就算有,也不是普通厂商能玩的了,比如这次华为P20 pro的1/1.7英寸的莱卡三摄大底,一是自己花了很多钱研发,二是至少有8-10个月以上的独占。靠供应链技术打天下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至于靠供应链技术编什么“黑科技”耍猴的营销也一去不返了,技术行业最终的胜负手还是回到了科技上。想继续忽悠下去只能去开更低级的市场,而一旦这些市场也开始消费升级,那就又会重复今天的故事。

魅族的滑落并不可惜,作坊式的工场转型工业化大生产还是有很多关需要过,如果这两年魅族坚持自己的小众精品不起量,品牌势能建立起来之后再去冲击底层市场没准还真有机会。不过历史不能假使,但也没必要惋惜。

欢迎点击关注【小毛哥财经】,获取更多优质财经专业知识分享及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