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如何理財?

嬜2222


作為一名九零後,應該還算一個年輕人吧,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我覺得年輕人理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記賬。

每一個開始理財的人都應該先記賬,通過記賬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每月總結,然後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花銷。

二、合理分配收入。

瞭解了生活必要支出之後,要做的就是分配收入。我們可以把收入分成三部分:日常支出、生錢的錢、應付意外或實現願望的錢。

假如每個月工資三千,每個月生活支出是一千,先預留半年的生活支出應付意外,也就是六千。

這六千可以放證券賬戶買國債逆回購,或者打可轉債。個人非常推崇可轉債,它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賬戶裡沒錢也能打,中籤看運氣,我這個月中了四手,上半年總共也才中五手,一手一般是10張,中了籤再付款,一手一千元,一個月左右上市當天賣掉,少則掙幾十,多則兩三百,我老公七月份到現在好像中五籤賺了700塊,也就是五千元賺了700元,我們兩個人都沒有碰到破發虧掉的情況。

適合沒什麼存款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年輕人。

往後的每個月可以把剩下的兩千當作生錢的錢,每個月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投資方法建議看看《指數基金投資指南》它是雪球大V銀行螺絲釘寫的,裡面介紹了指數基金的種類及買入賣出的方法和時機。但要注意定投指數基金是種長期行為,適合用閒錢來投資。如果工作不穩定的年輕人可以少定投一點,分出一部分買一年期的理財產品。


三、開源。

除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地工資投資生錢,年輕人要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還應該利用空閒時間及特長賺錢,比如有寫作特長在頭條上寫作,一篇文章得了青雲獎就可以賺一千元,有攝影特長可以簽約圖庫賣圖,有製作美食的特長可以在抖音拍視頻教別人做美食......


悅予


個人覺得你可以嘗試一下投資亞馬遜跨境電商這一塊,

投入少回報高風險低,國家政策扶持而且還不佔用大塊時間,尤其是無貨源模式甚至連倉庫貨源都不需要考慮,前期投入幾萬塊,僅僅投入幾萬十幾萬,後期年入百萬輕飄飄,現在國內大家基本沒人不用網購快遞吧,現在國內市場基本飽和,但是跨境市場還有大片空白,你可能個普通的東西國內賣幾塊錢你覺得正常,但是賣到國外幾美元幾歐元人家覺得特別便宜還好用,你算算人民幣幾塊錢和及美元幾歐元差多少,這只是一件東西,你也不可能說我開個跨境網店就賣一兩件東西賣完就收攤了對吧,而且現在國家政策開放跨境快遞沒有以前那麼貴了,其中利潤可想而知,而且網店這種有什麼風險?你最大的擔心就是沒人買東西,但是我要告訴你亞馬遜這個平臺有五億的活躍用戶,一億會員,消費群體是全球性的,但是亞馬遜的賣家才360萬,你想想賣中國產品的賣家還剩多少,而且亞馬遜的客戶極為優質基本不會發生退單情況,做亞馬遜跨境電商也不會佔用大塊時間,無論是兼職寶媽還是上學都是可以做的


清淺花朝


年輕人肯定資金少,資金少不要緊,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有限的資金,即使沒有多少收益,也是個積累經驗的過程。

首先要學會規劃自己有限的資金。不必要的花銷儘量要節省,比如少下館子,出行少打出租,不要看商場打折就像不要錢一樣。這樣就每月都可以節省下一筆不小的數目。其次呢,作為年輕人一定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更好的積累原始資金,收入提高了,自然結餘就多。



適合年輕人的投資首選餘額寶,雖然從去年來一直持續走低,收益率在2.8%左右,但相對活期存款還是要高出很多的。而且還有強大的使用功能,如轉賬,支付,繳費……很適合年輕人。而且沒有風險,又不用花費經歷去打理。

還可以選擇支付寶旗下的定期理財,也屬於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封閉期從7天~365天,收益率一般遵循封閉期越長收益率越高。在3.6%~5.2%之間。起存金額多在1000元比較適合年輕人。而且很多產品可以續存,這就解決了空窗期的問題。



如果有抗風險能力的年輕人也可以試著定投基金,雖然去年基金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但也是投資的好時機,可以選擇定投指數基金,持有幾年,收益率也是不錯的。


坤鵬論


其他答主已經把其他方面說的很詳細了,我就補充一下關於投資回報率的問題

1、我國在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下(特別是對比歐洲很多負利率化的國家)算是高利率化的國家,我國的國債回報率大約為4%,大多的銀行固定收益理財也這水平(這個算是我國的無風險利率)。

2、還有隻能賺不能虧的社保基金(運用多種手段),這個超級內線基金的長期年化是8%。

3、近幾年觀察全社會各行業平均回報率8%,這也是現金流折現模型中經常使用8%來折現的原因。

4、公募基金經理長期年化超過10%貌似不超過100,頂尖高手才可以保持長期年化穩定在15%。

5、巴菲特控制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平均年化20%左右,大概估算即60年回報15萬倍,78年544萬倍。這個成功的關鍵主要是早做、穩賺、活久。

總結:當你遇到承諾8%以上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你就是要做好本金全部損失的打算,因為加上各種管理費及盈利,這個產品背後的利潤至少要保持在16個點以上,而所謂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基金長期年化收益率20%也是一個大可逾越的鴻溝了。
而長期能賺16%的業務非常少,而且如果真的有能賺這麼多前的項目,他們完全可以直接拿5%以下的正規資金進行運作,為什麼要拿你成本到16%以上的資金呢?

喜歡本文朋友可以收藏起來,點贊、關注支持三俠,我會不定期更新更多金融投資知識和經驗分享。


股市三俠客


年輕正是事業上升期,年輕人應該在理財上花心思嗎?或許是不是有點不思進取呢?

我想說年輕人必須要學會理財,才不會等職場碰到天花板的時候不知所措,有些落寞,才會更加主動,有勇氣說去你的吧老闆。

每個只有主動收入的人都應該想辦法增加被動收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開源。

年輕人應該怎麼做呢?

  • 事業上升期,肯定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理財肯定選擇穩健型的,可以安心工作到期看收益的那種,比如貨幣基金(餘額寶、小金庫)、銀行低風險理財,智能存款、純債基金、大額存單等。如果能夠承擔起股市風險,也不宜買股票,定力不夠的人老是想去看看今天是漲還是跌了,漲了好一頓開心,跌了總會難過,好股票多看大概率會拿不住,所以買股票型基金就好了,也不要選場內基金。


  • 年輕人腦子裡要有理財意識,這樣對每月的收入更能合理規劃,避免出現每月工資不低,年底銀行卡里卻沒幾個錢的尷尬局面。一晃三兩年過去了,理財賬戶每月都有新增,再加上覆利,發現存下一張大額存單了,工作更有幹勁了,生活也更有激情了。

財來不會晚


年輕人一定要學會理財。一般而言,雖然年輕的時候可能資金並不多,但通過練習理財,可以培養一定的理財意識,瞭解一定的理財知識,學會一定的理財方式,對自己未來成家立業後,打理自己的家庭財務大有裨益。



我建議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理財:

第一是:先存後花

不管你的月工資是多少,3000也好,1萬也罷,每月領到工資後,先拿出10~20%放到一邊,要麼存銀行要麼是基金定投。我建議做基金定投,雖然基金相比存銀行有風險,但我覺得年輕人一是因為錢反正不多,二是因為年輕,未來可期,可大膽冒一下險體驗一把“風險投資”的感覺。



第二,絕對不用信用卡

有了信用卡,一個人有可能就會產生錢不是錢的感覺,一旦衝動,往往會透支買一些自己力不能及,或是不很需要,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東西,因此,年輕人最好不要用信用卡。



第三,給自己配置重疾保險

當今社會,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大約在30%左右,而且年輕人患癌症的現象也不罕見,最近我們單位和我同一個辦公室的年輕人就患上了癌症。現在很多癌症都成了慢性病,多數可以治癒,但就需要花一大筆錢。因為年輕人收入不高,建議可選擇在網上購買非還本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這種醫療保險繳費低,保障高。


至簡保


當你有了理財的意識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老一輩人喜歡將錢存起來,而年輕人則往往瀟灑的做一個“月光族”,實際上這兩種都不是擁有良好理財觀念的表現。

年輕人接觸理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白理財的意義

理財≠炒股≠一夜暴富

理財是合理的將自己的財富,在儘可能的減小風險的前提下,通過投資來獲取一定收益的行為。

理財的目標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過分的追求一夜暴富。

如果年輕人能合理的調節開支,讓自己不再“月光”,這也是一種理財方式。

年輕人理財,可以先做到以下幾點

1. 制定理財計劃

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如同職業規劃一樣,理財也需要指定合理的理財計劃。

先從三個方面入手

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理財計劃

制定計劃時要有具體的時限,具體的目標數字。這樣才能把一個模糊的大計劃一步步拆分為每月甚至每週、每天可執行的步驟。

舉個例子:

你的短期計劃是明年存兩萬塊錢,你每個月就需要存下2000快,那麼你每個月的工資應該如何安排開支?

你的中期計劃是3年內存下10萬元,買一輛車。工資節省出5萬,同時你手裡已有2萬資本,再利用投資3年收益5萬,那麼你需要採取何種投資方式?後續是否繼續投入本金?

當然,制定計劃一定要合理,你計劃自己有花不完的錢,那就是做白日夢了。

2. 定期覆盤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制定了理財計劃並不是就不變了,記得及時覆盤、修正計劃。看看你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能否修正,後續計劃還會不會受到影響等。

而且理財投資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當你實際的進行理財之後,你的理財能力會有提升,將可以制定出更好的理財計劃。

3. 清楚自己的投資風格。

你投資開戶的時候,大部分都會有一個投資風格測試,這不是一個無用的流程,一定要認真的完成。這將確定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讓你清楚自己的投資風格。

投資的收益與風險永遠是成正比的,更高的收益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是過高的風險卻不是誰都能經受的起的。

資產配置是為了在合理分散投資風險的前提下,追求符合自己的投資風格的收益。投資風格一般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積極型、激進型五種。也就是常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最好根據自己的投資風格配置資產,一定不能為追求高收益放棄分散風險,不然一次失敗的投資,將會影響你一生的投資生涯。

4. 靈活的配置資產

理財≠投資,必要的保障儲蓄,短期生活開銷流動資金都是理財分配的一部分。

這裡如圖

這是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當然不完全適用於所有人,不過可以作為初入理財的年輕人參考。

這裡也希望每個年輕人可以通過合理的理財方式,獲得更好的生活。


度小滿金融


年輕人大部分是剛出來工作,手裡的流動資金和固定存款可能基本都是沒有,所以第一步可以積累原始啟動資金才好,畢竟理財的前提是有財可理才行。

在決定儲蓄資金時,還需要回顧一下自己的消費計劃,比如有無信用卡的還款壓力或是花唄等這些透資消費的記錄,如果有這些每月還款計劃。執行過程中可安排好先後計劃或者是主次計劃,確保還款壓力不至於因為需要儲蓄而增大,最後儲蓄失敗。

儲蓄的工具使用方便也有比較多的計劃,個人喜歡定期存款的方式,現在理財平臺比較多。比如支付寶中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就是不錯的選擇,每月取出一部分放入定期中,每筆定存一年時間到第二的那個時候基本已經形成一個循環,不論是繼續用來定存還是拿出來投資都是不錯的選擇。

貨幣基金的儲蓄方式勝在流動性強,可以在儲蓄工程中發現好的理財產品可以馬上轉移投資目標,資金到位速度快。缺點也很明顯,贖回太方便,會使一部分控制力弱的人存不住錢。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理財方式就是定投基金,也許有很多人有疑問,基金本身自帶風險遠比定期、貨幣大,為什麼還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儲蓄呢?不怕虧損嗎?說實話,這點擔心一點都沒有,因為在定存的過程中不斷累積資金,雖有浮虧但一直通過投入新的資金均攤風險,最後變成盈利也是大概率事件。且定投過程中,短時間內不考慮贖回,所以暫時的浮虧不構成威脅。只要放好心態,一切都容易做到了。


城惜水樹


年輕人有理財的意識已經非常好了,最近給你講下我的認識:

一、定期儲蓄

很多人都想賺錢,但是所有的錢都用於開支,你可以想象下,一個水桶上面不斷的放水,但是下面有個水龍頭一直開著,你的水永遠裝不滿,如果你暴富了,但是因為桶的容積不夠,也會溢出來,所以理財的基本準則就是先進行儲蓄,那些計劃是在你儲蓄後才能實踐的。

二、降低風險

你的風險來自哪裡?最近我反覆問我自己,如果我父母今天生病了,需要十萬,我該怎麼辦?想了很久,花唄,借唄,朋友,加上自己那點錢,依舊很難,所以理財的一部分就是先自身風險降低,依舊是父母的保障要有,買點必要的保險,自己放開幹。

三、有自己的資產項

目前的理財產品很多,基金,股票,黃金等等理財產品,同樣還有固定資產,如房產,商鋪,還有車或者其他的值錢的資產,有了這些也意味著一種投資,如果你想理財這也是一種,因為錢是會通貨膨脹,你只是打工完全不夠的,通過資產槓桿實現資產,你可以擁有財富,前提不要讓自己壓力太大。

最後,我也是90後,最近在讀理財的一些內容,不是很專業,但是我知道這是我的一個階段性的認識,希望可以幫到你,當你有了儲備,家裡沒有風險,購置了資產項,其實你已經是中產了,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儲蓄根據投資也會讓你更好的掌握財富,期待你的成長。


武林學堂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年輕人都要學會理財,否則,像有的朋友辛苦工作一年到頭,除了吃喝玩樂,所剩無幾,這樣年復一年,最終,我們會後悔浪費了青春,與其後悔,不如從現在就做起。

理財一定要從早做起,從小處著手,積少成多,不積細流難以成江河,從小就要養成一種理財的意識、理財的習慣。

常見的理財方式分為:低風險穩健收益類、高風險高收益類。

首先說低風險低收益類:比如銀行存款、貨幣類基金、債券類基金等,這些理財方式,一般如果沒有重大的、突發性的金融災難發生,基本上都能夠保證本金的安全,同時享受一定的投資收益,只不過風險小,收益一般偏低,機會永遠與風險同在,其中,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一般比銀行存款收益高,想要保本增利,穩健的投資者不妨選擇這幾種投資方式。比如我們常見的餘額寶、微信零錢通就是購買了貨幣類的基金。

高風險高收益類的理財方式有: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期貨、外匯等……,類似這些理財方式的特點是:有可能獲取較高投資收益的同時,也面臨著較高的風險。比如有的投資高手,投資股票、期貨、外匯,讓資產翻了好幾倍,但是也有一些投資者,讓自己的投資虧損了好幾成、甚至爆倉。所以說投資有風險、還需多謹慎!這類投資對技術能力、專業知識要求比較高,投資者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知識、技術、能力審慎的投資,否則,沒有得到收益還招致重大損失,那是得不償失的。

一般理財要根據自己的資金需要、風險偏好,合理的搭配投資組合。比如活期存款佔資金的30%,低風險低收益類40%,高風險高收益類30%,這只是打個比方,實際操作中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預期收益、投資的技術與能力,合理的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