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雙十一玩的經濟學套路有哪些?


各位小夥伴的購物車裝滿了麼?

有沒有人為你清空購物車呢?

喵幣都領了多少了?都蓋了多少樓了?

今年雙十一還延續了去年的蓋樓和購物津貼的模式。

其他可能還衍生了各種花式玩法,小貓年紀大了,玩不起了。

預售價、購物津貼、優惠券、店鋪紅包,不負眾望地,我已經懶得計算了。

揭秘!雙十一玩的經濟學套路有哪些?

周圍越多的朋友深陷其中,那你知道為什麼雙十一像強磁鐵,走過路過的都被統統被收入囊中麼……

小貓和大夥來探討一下,雙十一的活動中,隱含的經濟原理,讓你更瞭解自己需求,與商家的套路,理性購物。

2

01

需求價格理論

我們都知道,雙十一本來只是眾人調侃的“光棍節”,如今已經營銷成了“購物節”,並且風頭越來越盛!

購物節,最敏感的就是價格、促銷、折扣等字眼,而這些正體現了價格需求理論。

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下降,都會引起一定需求量的增加,雙十一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就是低價、折扣。

揭秘!雙十一玩的經濟學套路有哪些?

這些活動讓消費者感覺購買更划算了,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02 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其實是一種激勵機制下的“蝴蝶效應”。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

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雙十一”促銷之所以如此成功,與電商們的大力“割肉”不無關係。

揭秘!雙十一玩的經濟學套路有哪些?

商家常通過為消費者提供抵值券、滿減優惠券等,激勵消費者優先在自家店鋪發生購買行為。

03 消費者剩餘

一般來說,一個人決定要買一樣東西的話,內心都會給這個東西定個能接受的價格區間,絕不會超過而且他這個區間的最高價格。

因此,他從購買這個東西所得到的滿足,通常超過他的付出而放棄的滿足,這樣,他就從這種購買中得到一種滿足的剩餘。

這種剩餘滿足的經濟衡量。這個部分可以稱為消費者剩餘。

簡單來說就是指消費者在購買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

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而價格差造成消費者,“買到就是賺到”的心理感覺。

揭秘!雙十一玩的經濟學套路有哪些?

雙十一許多商品降價後,這種心理會促使更多的消費者發生購買行為。

04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因某些因素影響,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近年來, 雙十一已經在互聯網用戶中,形成了一種消費文化。

這種氛圍下,讓人有種不在這一天買點什麼,就和時代脫節的感覺,於是羊群效應就發生了。

例如在雙十一活動中的“蓋樓”,即便錢不多,但是一個自稱“瓜分20億”的活動,還是吸引了很多人。

揭秘!雙十一玩的經濟學套路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