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郴州許家洞站是個京廣線上的四等小站,在1958 年,這裡卻突然迎來數趟停靠的列車,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無數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從這裡下車,進入 711 礦。

他們在離車站不遠的金銀寨挖出鈾礦石,裝載礦石的列車,蒙著一層厚厚的油布,在深夜裡開往衡陽 272 廠加工,然後再運往更遠的遠方。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許家洞車站,曾經有六趟客運火車停靠,如今,已經不再停了。組圖 / 盧睿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郴州甦仙區 711 礦生活區,在鼎盛的時候,有上萬職工和家屬。組圖 / 盧睿

來到這裡的人們,後來才知道,他們挖掘的鈾礦,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原料,711 礦也被稱作 " 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勳鈾礦 "。

除了711,還有712、715、716,湖南這些因鈾礦生長起來的山間 " 小城 ",擁有神秘的代號,曾經隱匿在人們視線之外,像一座看不見的 " 城市 ",神秘又莊嚴。

這些代號背後,不僅是一段湖南曾經隱秘而光榮的歷史,更是成千上萬核工業人的默默奉獻。

01

湖南探明鈾礦儲量全國第三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決定發展核工業時,外國人一度認為中國是鈾礦資源貧乏的國家,沒有充足的發展核工業的原材料。

1955 年 1 月 20 日,中國與蘇聯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放射性元素的尋找、鑑定和地質勘查工作的議定書》,為此建立中蘇委員會。隨後,負責鈾礦勘查工作的中蘇委員會指派劉鴻業、鄭宏等到長沙組建 309 隊。

在地質學家最初的地質觀察中,湖南,可能存在大型鈾礦。" 目前探明鈾礦儲量湖南全國排名第三。" 湖湘地理地質顧問、地質學家童潛明說。

1955 年 5 月,309 隊航測隊在衡陽成立,開始了對湖南鈾礦地毯式勘探,四分隊先後在衡陽盆地邊緣大浦街車站附近、郴縣金銀寨發現航測異常。前者是 712 礦,後者是 711 礦。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易勝清在礦區井口,他在礦山工作 30 多年,成了 711 礦的歷史記錄者。

據711 的老工人易勝清記錄,1955年 9 月 9 日,309 隊第四分隊航測隊,在郴縣許家洞金銀寨發現航測異常,從空中丟下了一包石灰。此時,309隊第二分隊正在郴州宜章一帶山區進行精細地面勘探,25 米一個點,100 米一條測線。

當年 10月,二分隊勘探隊員陳金陵被派往金銀寨一帶勘探,那年,他 19 歲。在蹚過一條齊膝深的河流時,伽瑪儀突然 " 嘎嘎 " 響起來,他還以為是儀器出了故障,等他們快到山頂時,一條長約 200 米的硅化帶,如透明的天然屏障擋住了去路。

他們只能沿著懸崖峭壁往上攀爬,耳機裡又傳來 " 嘎嘎 " 聲,陳金陵沿著石壁探測了 50 多米," 嘎嘎" 聲響個不停。陳金陵激動地舉起伽瑪儀,興奮地告訴同行的警衛:" 我們發現大異常了。"

他們在黃昏時下了山,第二天,第二分隊全體人員在陳金陵的帶領下找到了他們發現的異常區域,用石灰畫了一個大圓圈,定點。晚上,隊長才告知,他們找到的是做原子彈的原料,那群年輕的勘探隊員心裡,從此多了一個激動卻又不能言說的秘密。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 711 礦區的鐵路專線,鈾礦石曾經就從這裡運往遠方。

次年 2 月,中南 309 隊 10 分隊進入金銀寨,進行普查勘探。1957 年 6 月,10 分隊向國家第一次提交了金銀寨礦床工業儲量報告。10 月,中南礦業公司籌建 411 礦(1958年更名為湖南二礦,1964 年更名為 711 礦),10 月 30 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411-1 工程為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重點建設項目。

02

缺乏食物,

職工們搞 " 精神會餐 "


85 歲的地質工程師張桂芝,是在 1958 年 3 月接到調往湖南一個保密單位通知的。隨後作為籌建 411 礦的先遣隊被派往郴縣許家洞金銀寨。

先遣隊到達時,礦區只有一座籬笆圍成的小院,三棟平房和一個廚房。隔壁是湖南省瘧疾防治研究所,二層小樓,足見此處的偏僻," 人到郴州打擺子 " 的古語在這裡變得格外真切。後來,瘧疾防治研究所成了礦區最初的辦公樓。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711 礦專家樓,最初給蘇聯專家居住。

這裡的夜格外幽靜,除了京廣線上疾馳而過的火車,還有山林間野獸的長嘯。偶爾在野外遇見的毒蛇,也成了廣東隊員難得的美味。

1959 年, 如今83 歲的地質工程師姚文斌剛從長沙地質學校畢業,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這裡。礦區有 48 條剖面,怎樣精準計算施工是個難題,姚文斌創造的 " 座標計算法 " 精確計算出剖面數據,在當時是一種創造。

姚文斌來到礦區,剛好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儘管是重點工程,食物同樣難以保證。"冬天裡,出了井渾身溼透,回到宿舍,點上一盆火,幾個人圍坐,就講好吃的。" 他們把這稱之為 " 精神會餐 "。儘管越說越餓," 精神會餐 " 依舊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致於一出井,年輕人就呼朋引伴," 走,回家吃大餐去。" 還煞有介事地問:" 今天吃什麼?"

1963 年,711 礦正式投產,中國第一批鈾礦石從許家洞車站秘密運往衡陽。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消息傳來,礦區一片歡騰。多年之後,那時候的激動,依然是第一代核工業人臉上的表情。

03

礦區最後的理髮師,

堅守 57 年的理髮店

第一代礦區的家屬工已經老去,她們不用再為丈夫擔驚受怕,有了悠閒時光。黃昏時她們聚集在俱樂部,天南海北的口音,聊礦區的往事,也感慨生活的不易。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黃昏,711 礦的老人在俱樂部門前聊天,天南海北的口音。

77 歲的鄧玉珍很少參加這種聚會,她很忙。忙於理髮店的生意,也忙於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鄧玉珍是廣西柳州人,1960 年鄧玉珍跟隨丈夫來到 711,成為一個 " 城市人 ",她被分配在居委會工作,丈夫是礦醫院的藥劑師。

1962 年,為了方便照顧孩子,鄧玉珍進了礦上的理髮店," 還有個原因是我的爺爺、父親都是理髮的 "。或許因為家傳,她很快上了手,成了班長,帶著三個徒弟," 那時候理髮一個月工資 18 塊錢,理髮師最多時候有 10 多個人,大多是女同志 "。

現在理髮店被拆得只剩下 10 平米的一個小鋪面,當年的理髮師不知去了哪裡,鄧玉珍在這裡堅守了 57 年。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 10 月 30 日,郴州甦仙區 711 礦生活區(華湘社區),礦區理髮師鄧玉珍,在這裡堅守了 57 年。

"1999 年的時候說要拆掉,我堅決不肯,保留下來了。現在要拆遷,怕是保不住了,如果給我提供一個場地繼續做,沒有場地就算了吧。" 鄧玉珍閒不住,也捨不得這門手藝,老顧客們同樣捨不得這位老師傅。

儘管街上已經有幾家新式理髮店,但是鄧玉珍依舊有競爭力," 我不漲價,就是一碗粉的價格,以前四毛五毛,現在五塊 "。寫滿歷史的椅子、斑駁的鋪面,對於礦區的老人來說,那是屬於礦區的時光。

04

礦區的失落與新的開始

隨著 711 礦礦石儲量減少,開採向深部延伸,水大溫高,設備老化,成本增加,工人冗餘。1980 年開始,礦區停止招工(可以頂職),礦工子弟們只能自謀出路。

1994 年,711 礦停產。2004 年,711 礦宣佈破產。此時,礦區 " 保軍轉民 " 的企業華湘化工似乎讓礦區人看到希望,711 生活區也改稱 " 華湘社區 "。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郴州甦仙區 711 礦生活區(華湘社區),人去樓空,多年前的明星海報依舊保存完好。

2015 年,華湘化工廠宣佈破產,年底華湘社區的管理權將移交地方政府,這就意味著,60 多年的廠礦體制畫上句號,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真正融入這片土地。

衡東縣大浦的 712 礦區被稱作" 十里礦山 ",6 個採礦工區散佈在幾公里的周圍,鼎盛時期,礦上生活著一萬多工人和家屬。1983 年,712 停產,雖然經過" 軍改民 " 的轉型,卻並不太成功,在2003 年宣佈破產。

與 711 礦一樣,大華社區也很快將由地方政府接管,不同的是,712 的工人們完全脫離了礦區,住進了衡陽市區。

衡陽的 272 廠,是 1958年 8 月開始興建的中國第一座大型鈾水冶純化廠,它擔負著從鈾礦石和鈾精礦中提煉二氧化鈾的艱鉅任務。711、712 已停產,272 廠依舊是塊禁地。

715 礦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煙溪與資水交匯處的煙溪鎮,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715 礦曾經讓煙溪迎來久違的熱鬧,但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偃旗息鼓,715 礦停產搬遷。

寧鄉黃材除了青銅器,還採過鈾礦,是 716 礦所在地。716 礦在輝煌時有五個工區,數千人,建於 1964 年,1994 年停產。

退役的鈾礦,成立社區後,依靠黨和政府關懷,人居環境改善。曾經在地圖上都找尋不到的神秘代號,能夠通過導航輕易抵達。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 711 礦曾經的子弟學校,孩子們課間休息。

出生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礦三代們,早已離開礦區,星散全國各地,但是總會在節假日裡歸來,這座蒼老的廠礦瞬間便會熱鬧起來,彷彿回到了過去的時光。

在礦井退役治理後,礦井外的井架和其他建築都被拆除,周邊被填埋種上草木,草木很快淹沒了遺蹟,也淹沒了那段輝煌而隱秘的歷史。礦井口用的是兩道不鏽鋼大門,用鎖鎖著。

揭秘湖南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生長起來的山間“小城”

▶ 711 礦 1 號主井井口,大門封閉。井內不斷湧出的溫泉水,成了生活區的生活用水," 可以天天泡溫泉 "。

巨大的鐵質管道從井裡延伸出來,生活區如今的自來水來自礦井裡的溫泉,我們驚歎於他們" 天天泡溫泉 " 的幸福生活,當地的居民卻在為夏天水太燙煩惱不已。滾燙的溫泉,提醒著人們,這片土地曾經有過那樣的一段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