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确实有很多优点,说是电视经典,也不夸张。几个主要演员选得好,譬如邓婕的王熙凤、陈晓旭的林黛玉,或情态传神,或气质毕肖,呼之欲出。而且插曲什么的很好听,传唱一时。

搞笑的是,现在87版简直成了宗教,只许信,不许怀疑。你要说它一点不好,马上扑上来一大群人,个个义愤填膺。

这种反应,感情上是能够理解的,一是先入为主的印象;二是青春记忆么,谁不珍惜。但是,玉山以为,87版真没好成那样,它有缺点,而且并不比优点少。

一是演员普遍岁数偏大了。找了一帮大人来演小孩,叫人说不出的别扭。如第二回里交代,“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林黛玉五岁时,请了家庭教师贾雨村。“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第三回交代,贾母派人来接林黛玉,林如海拜托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也就是说,林黛玉进贾府时,六岁。古人讲虚岁,相当于今天的五周岁。可你看看,87版里,林黛玉出场这是多大的光景?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王熙凤就更加惨不忍睹了,第二回里交代,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也就是二十上下,那么,王熙凤也就十七八岁,虽然邓婕会演,但何必非要个中年妇女来演青春女孩?也没听说是要拍过熟版《红楼梦》啊?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二是任意阉割,损失韵味。《红楼梦》的韵味在于虚虚实实,似梦似真,它既以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地描摹生活场景,也富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熔现实与荒诞于一炉,锻生活与梦境为一体。而87版,是只有红楼没有梦,完全把它当成现实主义作品来拍,舍弃了原著中全部神秘内容,比如宝玉神游太虚境,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失通灵宝迷真性等。真假对立转化得哲理韵味一点都没有了。所以87版有点TVB剧的味道,全是家长里短,油烟气重,这还叫《红楼梦》吗,为什么不叫古装版《乡村爱情故事》呢?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后来,李少红拍的那个,好歹在体现韵味上做了努力了,譬如在服饰发型上做了些变形处理,这就营造出了“疏离”的效果,和现实生活拉开距离,“隔”了一下,拒绝观众廉价的代入感。这也是一种艺术追求,不过不大合电视观众的口味。但值得称道的是远景用得好,影影绰绰,有舞台味,有梦的韵味。

三是胆大包天,胡乱改编。玉山这里指的不是八十回之后的内容,那拨红学家认为自己比高鹗要高明得多,那么好吧,你高兴就好。前八十回里的东西,他们也敢乱改一气,是不是胆大包天?改得一点道理都没有,还糟蹋人物。第二十二回,史湘云说那个唱戏的小旦,

“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史湘云嘴快,得罪人,林妹妹也确实生气,但是会不会当场发作?不会。所以众人还“笑”,后来“散了”。87版里是怎么改的?林妹妹当场白眼一翻,掉头就走。长辈们都在座,她能这样失态?这还是林妹妹吗?不要说林妹妹,贾府任何一位姑娘,都不至于这么不体面。也不知是哪位编剧大才,这种“改编”,令人瞠目结舌。

第三十六回,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原著里宝钗是“怔了”,就是发呆,不是87版里那样大惊失色。编剧倒是公平得很,厚诬黛玉于前,唐突宝钗在后,一个都不放过。

四是服饰造型伪精致。不要抬出沈从文来吓唬人,玉山知道服装总顾问是他,他是大家,但是剧中服饰有很多不妥。最大的错误是钗黛二人完全穿反了。原著里薛宝钗穿衣一向素淡,林黛玉衣着才是华美路线。当年那么高规格专家配置,不知怎么就放过这么一个大BUG。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还有通灵宝玉,原著里是“五彩晶莹的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87版里呢?淡绿半透明状。几时掉色了?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还有发型不对。第三回里,宝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发型写得清楚,一圈小辫,拢到头顶编成一根大辫。87版里那一圈儿小辫哪儿去了?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如果要说这是细枝末节,可以马虎,那就不要吹什么精致了。大辫子倒是还在。为什么非要舍去一圈儿小辫,改成中分,也不知是什么道理。

87版《红楼梦》至少存在五大缺陷

五是音乐太好听了。音乐是87版的亮点,也是缺憾。《红楼梦》的音乐不应该太好听,否则难免流于熟,流于轻,还是没有韵味,没有原著所渲染的“万境归空”的意蕴。《红楼梦》的配乐应该不太圆润,不太流畅,动人但不悦耳,能感染人但是传唱不起来。种种插曲也不应该找那么亮的嗓子,换一个低沉一点,甚至暗哑一点的,可能会更有味道。

总之,87版《红楼梦》好看归好看,但被吹捧太过,其实远没有那么好。如果肯对照着原著看,感受可能会更真切。其实导演王扶林自己也说过,我们是想拍个普及性质的。你看,人家本来就没打算奔着经典去。所以么,不要捧杀,这不是个艺术欣赏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