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三屆(2017-2018) 《鐘山》文學獎在南京舉行頒獎典禮。葉兆言、王安憶、田耳、王嘯峰、範小青、羅偉章、臧棣、丁及、韓東、徐風、周曉楓11位作家獲獎。
範小青
2013年,江蘇省作家協會設立“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同時推出“《鐘山》文學獎”、“《雨花》文學獎”、“《揚子江》詩刊獎”、“《揚子江》評論獎”等4個獎項。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嘉獎發表在4家文學期刊上的優秀作品。“《鐘山》文學獎”已經揭曉了兩屆,表彰了2013-2017年間在《鐘山》上所刊的優秀作品,畢飛宇、韓少功、蘇童、陳應松等20多位(部)作家(作品)獲獎。
第三屆《鐘山》文學獎表彰的是2017-2018年發表在《鐘山》上的優秀作品。據悉,兩年來《鐘山》雜誌雙月刊及長篇專號共刊發作品238篇(部),其中長篇小說15部,中、短篇小說89篇,詩歌詩評類62篇(人),另有散文、非虛構、專欄文章若干。
本屆《鐘山》文學獎在以上所刊全部作品中,通過兩輪初審,並經過7位評委公開、公正、嚴格、有序的終審,以實名投票的方式共票選出11篇(部)獲獎作品。此次評獎結果已於2019年5月在江蘇作家網完成了公示。
南京作家葉兆言憑藉長篇小說《刻骨銘心》獲獎。他感慨,從文學青年時代開始,《鐘山》就一直是他的福地。“我發表作品最多的刊物,就是這本《鐘山》。”
“我毫無疑問是《鐘山》培養出來的作者,是《鐘山》把我引入了文壇。三十多年前,我的中篇《懸掛的綠蘋果》發表在《鐘山》上,據當時的責任編輯說,它是從好幾堆麻袋中挑出來的。這篇小說給一個無名作者帶來了太多好運。在此之前,我曾經連續不斷地遭遇退稿,《鐘山》不僅給我帶來了好運氣,而且還給了我文學創作的信心,這個可能要比好運氣更重要。”
葉兆言
葉兆言說,文學創作說到底是件非常寂寞的事。對於寫作者來說,獲獎只是漫長文學生活中的一個插曲,但是不管怎麼說,能夠獲獎,能夠得到《鐘山》這本有著文學追求的刊物肯定,絕對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很振奮人心的鼓舞。
散文家周曉楓則因非虛構作品《野貓記》獲獎。她說:“我非常認同 ‘深入生活’,認為幾乎是創作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只寫自己的生活,並且自己的生活豐富多變,那就好好深入自己的生活。如果我們想越出自我的某些限制,怎麼能不去了解他人,不去實地體會,憑自
周曉楓
以為是的一己之見,就敢下筆千言萬語呢?我認為, ‘深入生活’,這個看起來最笨的辦法才是創作的捷徑。”
她想起每天到陽臺報道的那些流浪貓,它們隔著落地窗向她張望。“我感覺這層玻璃的厚度,就是我 ‘深入生活’最短的距離、最近的接觸。謝謝貓貓們的信任和慷慨。我對它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施恩者。從《鐘山》發表時的稿酬,到幾個雜誌的轉載費,再到獲得的獎金……這些都是貓貓們自己掙的,遠遠高出我餵食的費用,我反而是個受惠者。所以這些毛孩子雖然流浪,但它們是自食其力的,在我眼裡,它們可愛而富於尊嚴的。”
詩人臧棣表示,他非常榮幸能獲得這份有著真正文學分量的來自當代文學共同體內部嚴格審定的詩歌榮譽。“從我還是一個高中學生的時候起,我就開始閱讀它。在我心目中,《鐘山》可以說是當代文學的一塊壓艙石。任憑文學的風浪如何潮起潮湧,但《鐘山》為這個時代的文學風景提供一個鮮明的尺度。而今天,站在這裡能接受這個尺度的檢驗和認定,可想而知,對一個認真從事文學的人來說,是多麼大的安慰。”
“好多年來我努力去寫作詩歌,因為詩歌最能接近我的內心,好多次,一首詩歌的完成,讓我體會到, 越接近內心,越需要詞語材質和材質意義的創新,不管這種創新是否成功,總是讓我喜悅。”詩人丁及說,“這次獲獎,就像有好多喜悅之燈照亮著我,讓我更相信,詩性的天堂其實不在彼岸,就在我們的內心。”
去年是《鐘山》創刊40週年。40年來,《鐘山》在引領文學潮流、革新文學觀念、推出優秀作家、培育高品質讀者等方面,為當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江蘇文學乃至漢語文學界一塊文學期刊品牌。
《鐘山》主編賈夢瑋
附:第三屆(2017-2018) 《鐘山》文學獎結果
·長篇小說獲獎作品(1部)
《刻骨銘心》,葉兆言
授獎詞:《刻骨銘心》是一部莊重豐厚且內涵駁雜的群像小說,氣勢磅礴,氣象闊大,堪稱葉兆言新歷史小說的扛鼎之作。作者秉持著一貫的民間書寫立場與家國情懷,從鮮活的當下出發,走進南京“黃金十年”與“八年抗戰”的歷史斷層,聚焦每一個在亂世生存行走的普通人,關注他們被歷史洪流裹挾後的不同遭逢與命運,在南京這塊“活化石”上雕琢出了一幅恢弘鮮活的世情畫卷。
·中、短篇小說獲獎作品(按發表時間排序)
《向西,向西,向南》,王安憶
授獎詞:《向西,向西,向南》在世界的維度上講述中國故事。王安憶以從容和細膩的筆觸寫社會的歷史變遷和人生的相遇離合。寫社會,則經緯萬端,深入肌理;寫人生,則細密周嚴,具體而微。社會的演變與生命的迷局,二者盤互交錯又相得益彰,充分展現了作者精湛的敘述藝術。
《一天》,田耳
授獎詞:田耳筆下的故事蒸騰著世俗生活的熱氣,鮮活、深厚,直擊心靈。帶著作家新的美學探索和藝術風格,《一天》以酣暢飽滿的筆墨將一個家族遭遇的“一天”,深刻地嵌入到轉型鉅變的時代與人心之中,它粗糲有筋骨,韌性富質感,匠心運作又渾然天成。作者以其對生活完全的誠實,實現了對生命最大的敬意。
《雙魚鑰》,王嘯峰
授獎詞:《雙魚鑰》是一則生命的寓言或童話。王嘯峰以夢境和現實的重疊和多線程之間的相互糾纏重述生命的創傷,構造出一個既對稱又變動不居的生命空間。小說以虛寫實,以混沌寫透明,借隱喻抵達真相,抒寫善與惡之間的平衡與流轉,重構生命並再現一種生命的心靈轉換機制。
《角色》,範小青
授獎詞:《角色》是小人物的自我定位,也是小人物的被動迷失,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錯亂,也是生活縫隙裡的荒誕。範小青在輕車熟路的飽滿敘述中,以帶有善意的調侃,或調解敘述氣氛或適時探出譏諷,種種神來之筆皆是對人間萬象的獨特描摹,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準確勘察,犀利深刻,令人莞爾。這些豐富的世相就是她一直在發現和捕捉的,生活與藝術連接之處的一枚奇異之果。
《寂靜史》,羅偉章
授獎詞:《寂靜史》於無聲處聽驚雷,河山靜默,先祖緘口,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化外世界中,作者用女祭司林安平飽受欺侮卻仍堅守本心的剛直與慈悲,燭照俗世眾人的庸鄙與短淺。具有異質性的土家傳統巫文化與甚囂塵上的城市文明、消費主義之間的博弈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中極具代表性,作者滿懷敬畏地為古老神秘的祭祀文化保留了一線幽隱的微光。
·詩歌詩評類獲獎作品(按發表時間排序)
《寫給兒子的哀歌》(十四首),臧棣
授獎詞:臧棣的《寫給兒子的哀歌》是當代詩的“不忍之獲”。它呈現了現代漢語能抵達的哀痛的極致,使新詩終於可與某個特定的古典傳統並肩而無愧;同時,它又是一位父親不願罹得的悲傷遭遇的產物,面臨靈魂的不能承受之痛時勉力擔荷的遺痕,是熔鑄回憶、感懷、追懺和自我療救等因素的血淚之詩。
《丁及的詩》(十三首) ,丁及
授獎詞:一種不安寧的張力,一種精煉、純正的技巧,一種超拔於日常之上的精微的想象力,讓丁及的詩溢出他的古典江南的魂魄,鍛造出屬於他的、有著獨特個體化印記的晚期風格。這種充滿智性色彩的晚期性追求,賦予了丁及讓人驚異的控制力和觀物耐性,從而在這組詩歌中將詩性的幻想、物象的奧秘和存在的真實性完美融合,凝結成形式簡潔、涵義富麗的獨特織體。
《韓東的詩》,韓東
授獎詞:在這組向親人、朋友和生活中邂逅的無名生命冷靜注目的詩歌中,韓東摒棄了一切形式和抒情方式中主流的、偽飾的成分,通過平淡、溫和、內省的語調,和細膩、動人、隱秘的日常細節,為詩歌注入了強勁有力的情感和內斂睿智的省察,讓一切逝去的生命和時光傳回動人心魄的回聲,讓我們重新回到了“生命常給我一握之感”的時刻。
·非虛構類獲獎作品(按發表時間排序)
專欄“繁荒錄”,徐風
授獎詞:水汽氤氳、草木葳蕤,徐風以搖曳生姿的文字徐徐講述著千年的江南文化風流,其系列作品在江南地帶的一壺一茶一寺一碑一謠一人等等風物人情的細節中,梳理出水鄉江南的人文脈絡。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道不盡的是江南源遠流長的風骨品格、滄桑流韻。視野雖限於江南世情,筆力卻深至人心魂魄。
《野貓記》, 周曉楓
授獎詞:繽紛樂園裡性格各異的野貓們,早已成為周曉楓心靈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野貓記》的敘述看似不動聲色,實則暗潮湧動,陽光的波浪早已成形,一次比一次激盪得兇猛。當人與野貓的和解成為難題,世界的殘酷露出真容。作品以驚人的穿透力,撇去偏見直指人心,綿密與純粹的語言,也在飛翔中獲得沉靜。周曉楓以看似執拗的堅守,繼續揭示著歡樂場背後的真實,也開拓著散文更廣闊的疆域。
閱讀更多 澎湃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