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稱北約已“腦死亡”,默克爾卻認為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仍很重要。他們倆分歧嚴重嗎?

新文化街男孩


目前德國政壇非常混亂而且複雜,各式各樣的勢力都出來了。默克爾現在有點掌不住了。


第一點,默克爾現在身體非常不好,聽個國歌,站那麼一下下都渾身顫抖,德國政府還在掩飾,什麼缺水之類的,結構後來事情越來越嚴重,現在聽國歌基本上已經坐著了


目前德國政府是聯合執政,大的哪一個叫基民盟,小的叫社民黨。默克爾現在掌不住盤,可以百分之百的確認默克爾一定要讓位了,結果下面蠢蠢欲動了。


親美派的,實際上叫卡倫鮑爾,綽號AKK,她是現在的德國國防部長,她是基民盟的黨魁,而現在德國的外交部長叫馬斯,是社民黨的人。

前段時間AKK沒有在內部商量,突然拋出要在敘利亞建立一個“國際安全區”,引發了馬斯的憤怒,馬斯毫不客氣的把AKK罵了一頓。

然後你就看到了詭異的情況:德國的外交部長,把德國的國防部長罵了一頓。

AKK是默克爾選定的接班人,但是默克爾在選定AKK不久,AKK就和默克爾唱起了反調,甚至攛掇默克爾去接任歐盟主席,讓出總理位子,外媒對這兩個人的關係一直傳的沸沸揚揚,默克爾對AKK非常不高興。

AKK在黨內以及德國國內的評價非常低,滿意率只有18%,在歐盟大選中,AKK領導的基民盟大敗,輸的一塌糊塗。

社民黨對於基民盟也非常不滿意,本來是執政聯盟的,現在裂痕越來越大。


注意這還沒完,現在德國國內的極右翼盛行,代表極右翼的政黨Afd(德國選擇黨),越來越受到歡迎,極右翼的Afd加上左翼的綠黨,可以說一步一步把基民盟和社民黨逼到了牆角。


目前德國內部撕裂的情況是相當嚴重的,不光是黨派的撕裂,民眾也撕裂,兩德合併以後,東德的人迄今為止依然和西德有隔閡,德國頗有自顧不暇的感覺。

雖然大家一致在說所謂的“德法聯盟”,所謂的德法聯盟是很脆弱的,知道當年誰反對兩德合併麼?法國就是其中的一個,英國也在反對。


歐盟現在是需要領導人的, 但是把默克爾看看,她連站都很困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指望她來領導歐盟?執政聯盟內部互相吵架,外部還有Afd之類的大敵,德國哪來的精力折騰。

一旦真的基民盟和社民黨撕破臉,不管是左翼的綠黨上臺,還是右翼的Afd上臺,都不是什麼好消息,綠黨的人做事很極端,前段時間大家都看過一個瑞典女孩叫桑伯格,到處演講搞什麼碳排放,都跑到美國去了,難道你真以為這是天真?難道不想想背後的勢力嗎?是誰推動的?一個瑞典的小女孩,隔三差五的上大媒體的版面,受到大人物的邀請演講,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猜測是不是綠黨在背後操的盤。


Afd上臺那就更不得了,這個黨和普京有不清不楚的關係,非常親俄,它上臺後歐盟基本上可以說完蛋了。


目前默克爾根本無力維持現狀,馬克龍前段時間訪華,他帶的是誰?帶的是歐盟的專員,主要是馬克龍害怕中美協議損害歐洲利益,但是指的注意的是,過去談中歐貿易的人是誰?不是他馬克龍,是默克爾啊,所以默克爾才會隔三差五的訪華。


但是現在卻是馬克龍了,而且中方為馬克龍打上歐盟的旗幟,也就是馬克龍已經不單純代表法國了,而是代表整個歐盟。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暗喻著歐盟的主導權,即將從德國轉移到法國。

表面上看是北約的問題,但是實際上,是德法重新分配歐盟主導權的問題。


李建秋的世界


馬克龍說北約已經“腦死亡”,默克爾馬上來了句“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仍很重要”,向來一唱一和的德法兩國這是要鬧哪樣?

▲大姐和小弟,他們都是“克”字輩兒的。

01

北約的大腦無疑就是美國了,而德法兩國最多隻能算是北約的兩根比較粗大的神經元,或者算是美國的左膀右臂,那英國呢?也許算是美國的一條尾巴?這“大英帝國”有時拿來搖搖還是不錯的。

現在美國一方面在試圖利用北約繼續他那稱霸世界的事業,一方面在試圖拆散歐盟以利於自己的單極霸權。而德法既是北約的骨幹,又是歐盟的當家,在美國這一用一拆之間似乎很有點無所適從的意思。

▲我看你們倆誰敢再找事?

02

另一方面,特朗普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處於四面交困的狀態,對於北約的運作很有點顧不上,其領導北約或者說西方世界的能力和意願都已經大大的降低,今日之北約已經非昨日之北約也。

這些情況馬克龍和默克爾應該是看到了,事實上他們以前也是站在歐盟的立場上在努力應對這個不得不面對的危機局面的。

03

面對的事是一樣的,對事情的認識大概也是差不多的,但有一個問題卻是不一樣的:馬克龍還是一個江湖新手,而默克爾卻已經是一個老江湖了。

▲我培養的好老弟,江湖路遠,你還要加倍努力!

而且默老女俠還在最近身體有些欠佳,幾次在公共場合身體顫抖,似乎很有點江湖遲暮,夕陽無限,老驥伏櫪,志在家裡的意思。

馬克龍和默克爾,面對世界和歐洲局勢,或者還有各自國內的局勢,一處江湖新途,一處江湖末路,那心態無疑是很不一樣的。

04

馬克龍的意思大概是:北約這大哥不像大哥,小弟不像小弟的,大家面和心不和,不如干脆一拍兩散,大家散夥,還是重打傢伙另開戲得了——反正我小馬未來的路還長,一切不妨推倒了從頭再來。

默克爾的意思大概是:北約儘管已經是個雞肋,但總算還有點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倒不如還是利用一下再說——反正我老默都快退休了,一切最好不要變來變去的,還是得過且過算了。

▲老姐顧不上跟你玩了,你給我一邊玩去。

結論:

所以說,馬克龍和默克爾的講話,其實就是一個江湖老大,一個老江湖和一個江湖新銳的故事,老套的很啊!


蛙眼看天下


“腦死亡”,判定死亡的重要標準,“腦死亡”,死亡不可逆轉無可救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死亡的核心標誌!北約“腦死亡”,呵呵,馬克龍的怨氣十足。

前腳馬克龍說北約已經“腦死亡”,後腳默克爾連忙修正,“跨北大西洋關係扔很重要”。無他爾,這說明,馬克龍的言語,不代表歐洲,僅代表自己。

馬克龍的所謂“腦死亡”,其主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美國失去了領導北約的作用,北約之大腦——美國,政治領導能力徹底失去作用。但是,馬克龍的說法有失水準。一是,馬克龍不是北約的主治醫生,他沒有權利判定北約是否“腦死亡”。二是,北約的大腦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大腦做出的判斷無需與胳膊腿商量,作為胳膊腿的法國只是執行者。三是,馬克龍沒權利代表其他國家。默克爾的緊急修正就是再說,你不代表我,我們還是認同美國這個大腦的。

而所謂的敘利亞撤軍一事,與北約沒有任何關係。一是美法進入敘利亞是非法行為,沒有受到敘利亞政府的邀請,是非法行為。二是美法的行為是美法自行行為,並不是北約的行為,美軍是否撤軍與北約也扯不上關係。三是土耳其也是北約國家,北約內部也沒有規定,法國就比土耳其地位高。

因此,馬克龍的發言,更多的是深宮怨婦自言自語,暴露了法國對美國的不滿和埋怨,與北約沒啥關係!


石隙甘泉


馬克龍說的是對的,默克爾說的也是對的。

這矛盾嗎?

並不矛盾。

馬克龍和默克爾他們本質態度沒區別,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不要以為馬克龍說北約缺乏協調機制是“腦死亡”的話,說明他想讓北約解體;

也不要以為默克爾說北約還有存在價值,跨大西洋的夥伴關係還是重要的這些話,就是完全認同北約的存在。

其實他們本質的態度都是希望北約改革,能夠建立更加穩定和有效的機制來應對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顯得比較鬆散和各自為政。

只是方式方法不同。

從這個意義講,馬克龍算是對北約“恨鐵不成鋼”,希望用一種強硬有效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而默克爾則是希望避免刺激的方式來“柔性處理”這個問題。

因此,不能以為這兩個人對北約的態度是對立的,更不能因此得出北約要玩完的這個結論。

不過從歷史來看,北約的問題確實不小,如果不改革,這個組織未來的趨勢不樂觀。

其實在木叔看來,這個組織在冷戰結束之後就應該走向歷史的終結了,如今能繼續存在就必須要有符合目前世界發展趨勢和潮流的邏輯,如果沒有的話,被歷史淘汰的是早晚的事情。

這就是為啥馬克龍說北約“腦死亡”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看到了這點,也就是隨著北約內部國家態度各異和多變,導致了北約整體協調機制問題和從前不能同日而語。

主要就是土耳其入侵敘利亞庫爾德區這件事給鬧的。

這在北約歷史上確實罕見,差點幾個北約國家在敘利亞要兵戎相見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馬克龍深深感到北約危機感。

默克爾畢竟當了13年德國總理,要比馬克龍更成熟。

她更瞭解北約、以及歐洲和美國盟友的意義,所以從另一個側面讓馬克龍放心,緩和北約內部的不滿情緒,這也體現出了默克爾的執政智慧。

默克爾當然知道北約的問題,但她不贊成馬克龍疾風暴雨式的批評,認為這可能會給這個組織帶來的風險更大。

這就是木叔開頭所言,他們是殊途同歸的,對北約的發展都是希望,只不過方式方法不同罷了。


木春山談天下




我們不認為馬克龍與默克爾有重大分歧,因為對於北約的消亡他們都有心理準備,只是在表達方式上,德國由於是二戰戰敗國,只能更含蓄,而法國因為是二戰戰勝國,所以更張揚。

其實,從他們對“北約”的稱謂上,就可以看出有異曲同工之妙:馬克龍直呼“北約”的縮寫,而默克爾特意用全稱“北大西洋夥伴關係協定”。

再者,馬克龍強調的“腦死亡”是近代醫學意義上的真死亡,但並不意味著病人家屬不能繼續要求搶救,上呼吸機和進行胃管流食,而這些舉措就可以解釋為默克爾所說的要維持北大西洋夥伴關係。

但法國和德國已經聯手呼籲建立“歐洲軍”,就是對北約死亡後的一種替代設想,歐洲事務要有歐洲人自己管理,一直是他們倆的夢想。

自戴高樂在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後,一直特立獨行,刻意保持與美國的距離。以後歷屆法國'總統都保持這樣的傳統,美國人已經習慣了法國人的叛逆和不一樣。但德國在戰後一直夾著尾巴做事,從最早時期的“煤鋼共同體”,到歐共體再到歐盟,都應該被改造和被監視的對象。'只是德國人太能裝,太能隱忍,慢慢獲得歐洲主動權,以致現在的控制權和話語權。

但由於美國人自認為是自己打敗了納粹德國,並主導了冷戰後期東德的迴歸,所以一直對德國佔有心裡優勢,更敢隨時拉下臉敲打德國,所以默克爾不願意刺激美國,希望通過表達對北約組織的重視態度,來避免美國的猜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之前已經有德國媒體在呼籲美國從德國撤軍了,讓反骨不小心外露。所以德國國防部長急忙承諾,德國要在2031年兌現北約對各國軍費開支的要求。

但我們可以看出德國依然在用拖延戰術,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做法。而隨著“北溪二號”線的建成開通和運營,德國將不再有能源危機之憂,屆時德國和俄羅斯將有更緊密的關係,或許露崢嶸的時間才真正來到。

而那時的法國和美國是什麼樣子呢?估計都在被宗教問題和民族矛盾所困擾。


新文化街男孩


馬克龍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北約已經陷入到“腦死亡”狀態,絲毫不掩飾法國對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不滿,但這絕對不是法國第一次表露出對北約存在的不滿,法國在冷戰時期就有那麼一段時間退出了《北約》,而且法國還是北約國家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擁有獨立軍工研發製造和裝備的國家,小到士兵裝備的各類輔助裝備,大到空軍戰機無一例外!



而法國的鄰國,也是百年世仇的德國!更是二戰後與法國和解的宿敵,還是歐盟的另一個核心國家德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態度卻並非如此排斥,有專家解讀為德法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德法之間的認知分歧。



法國在二戰後逐漸的形成了戴高樂主義,主要是法國的精英階層在反思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後,意識到法國要成為世界強國,必須立足自身的能力建設,同時也與大多數西歐國家形成歐洲團結一致的,這樣的前提下德法世仇得以和解,建立統一歐洲的涉經濟、軍事和政治的組織成為共識。



德法的分歧主要體現在,德國在經濟方面是歐盟的核心,在北約東擴中,歐盟也趁機向東歐擴張,德國的經濟擴張也是獲利匪淺的,東歐新加入歐盟的國家,對德國的工業產品形成了有利的市場。



同時德國是二戰戰敗國身份,還受制於美國及北約的扼制,即使對北約繼續存在有一些不滿和抗拒,但還是不能明顯的表露出來,因此德國有些時候還不得不表現出對北約的支持。



另外,德國在主張歐盟一體化的過程中,還有一些主張明顯的傷害了法國的利益,例如:德國最近主張,將法國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交給歐盟,這明顯的是讓法國不滿的行為!大有德國借殼實現國家身份正常化的用意,這其中也有德國故意削弱法國影響力的考慮!


涇水書生


馬克龍和默克爾的觀點分歧其實並不大,法國作為一個政治上比較獨立的國家,在對待美國和北約問題上當然能夠表現得更為激進和強硬一點,德國現在國內還有龐大的美國駐軍,默克爾當然不能夠說北約已經不重要,和美國的關係完全不重要了。

最近兩年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參加北約領導人活動,唯一的話題就是要求北約歐洲成員國提高軍費比例,承擔更多的義務。像德國、法國這樣的歐洲大國現在無仗可打,外部也沒有明顯的軍事威脅,大幅度增加軍費究竟有什麼用呢?二戰之後,美歐國家創建北約組織的目的就是要藉助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協防歐洲,共同應對前蘇聯的威脅。如果現在美國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那麼歐洲國家完全可以自辦防務,實現防務自主化,沒有必要讓美國人在歐洲指手畫腳。這就是馬克龍要求對北約未來作用進行重新思考,對歐洲防務進行重新規劃的主要理據之一。



至於德國是二戰戰敗國,現在國內還有龐大的美國駐軍。這些美國駐軍平時是保護者,非常時期還是佔領軍,可以對德國國內政治發揮特殊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爾當然會表現得更加謹慎一點,關於歐洲軍事一體化和防務自主化的問題,可以讓馬克龍多說一點,德國跟在後面走,美國人也挑不出太多錯來。更何況,默克爾強調跨大西洋關係非常重要是在美國國務卿彭佩奧訪問德國期間,當著客人的面,默克爾總不好說美國的壞話,但是默克爾是否真是這樣想的,就不好說了。



近期歐洲軍事一體化和防務自主化,在法國人的推動下來勢洶湧,這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對歐洲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接下來,歐洲防務自主化能否取得最終的成功,也要看美國的領導層是否會發生重大變化,對歐政策是否會進行重大調整。


衝擊時評


馬克龍、默克爾…之言,是歐盟現實困境真實寫照…

美國利益北約平臺控制歐洲近70年,歐盟獨立需求日增…

世界政經格局改變過程中,歐盟與美國存在一些結構矛盾…如…控制與獨立、美元與歐元、歐俄“政和經聯"與美國分裂歐俄…

…同時美歐之間也存在利益共同點…如…文化價值觀相同、體制相同、主導控制全世界目標相同、地緣政治安全觀部分相同…

結評…

歐盟主導國…法德…為自身利益最大化、自身訴求變現化,在當下世界百年政經大局時下。其表現出矛盾、焦慮心態、左右搖擺言行,是其客觀現實反應,在這左搖右擺過程中走向世界獨立一極、是其歷史必然過程…


zhangguomin169894370


實際上,在馬克龍和默克爾的領導下,現在的德法關係是很親密的,即使馬克龍和默克爾在具體的觀念和對形勢的細節判斷上有分歧,這種分歧也不會大到能改變德法高度同盟關係的地步。


馬克龍和默克爾

現在的德法關係屬於抱團取暖,兩者都是北約成員國,又都屬於歐盟,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馬克龍和默克爾對彼此都是高度認可。至於馬克龍稱北約“腦死亡”和默克爾說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重要,這兩種說法本身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上的重大分歧。



馬克龍稱北約已經腦死亡,更多表示的是自己對現狀低迷的痛心,之所以會痛心是因為他對這個問題有積極的預期,法國也沒有任何可能脫離北約;默克爾說跨西洋夥伴關係重要是在表明她的願景,以及讓盟友放心的合作態度。


北約會議現場

由於美國的任性霸道,在外交上推崇破壞國際多元化平衡的“美國優先”政策,對在戰略上維護北約共同體的傳統嗤之以鼻,之前更是充滿威脅地叫囂要從盟友手裡收取更多的保護費,讓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十分寒心。現在,美國和以德法為代表的歐洲各國的利益分歧已經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熟諳政治之道的馬克龍和默克爾不會讓德法關係陷入危機。


爸哥哥


不僅僅是北約“腦死亡”,歐盟其實也差不多了;隨著歷史的不斷推演,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之間的鬥爭已經取代了以往意識形態劃線;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在全球化浪潮中,歐洲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調整了戰略以適應這種變化;而這種調整的肇始者首推英國脫歐以及川普上臺做了美國總統。

法國在歐洲一向都是特立獨行;特別是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二戰中英國人“收留”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法國人並且無私的支援法國救亡運動;可是後來英國要加入歐盟時,戴高樂卻堅決說“不”!

現在的馬克龍應該是戴高樂的粉絲——他的想法和俄羅斯人不謀而合;美國人大約也是贊同的;但是默克爾為什麼就偏偏反對呢?



(北約領導人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德國人在歐洲的名聲、德國人對歐洲大陸“領頭羊”的作用很顯然不是那麼關心;儘管每年的國防預算都達到了美國要求的標準是GDP的2%;

但是德國軍隊在歐洲防禦以及國際事務中的介入程度、存在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中東各國曆次衝突中,都找不到德國士兵的身影。

簡單說,馬克龍一直都想組建一支“歐洲軍”,獨立於北約之外,主張積極與俄羅斯合作而不是對抗;

默克爾所代表的德國由於上述原因不願意讓人回想起二戰時期的“第三帝國”時代,所以主張還是將歐洲的防務交給美國人,也就是“北約”來承擔。

各國的外交其實都是各自內政的延續,同時也受到各自歷史文化的制約和國際大環境的影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