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最終沒有留在杭州?

標題是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很多次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從200條激增到1000多條,代表一種新的輿論風向:

杭州作為近三年的人才淨流入城市,逐漸變成網紅城市,也從宜居走向不易居。

16年畢業以後我就和男朋友從帝都來了杭州,5月男朋友買了婚房,17年我又買了比較偏的一套房。經歷了三年買房租房裝修搬家各種折騰以後,我們倆現在卻開始考慮,過幾年要不要去成都定居,我們都是非浙江省內人。

居杭三載,我個人非常喜歡杭州本地的江南文化氣質和自然風光,也在這裡結交了很多朋友,留下了很多美妙的回憶。但杭州這三年來的飛速變化,正如這個知乎熱點問題一樣,引發我的很多共鳴和思考。我想簡單寫一寫,如果有一天我決定離開,是因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 一線城市的毛病開始多起來了,一線城市的收入和資源卻沒有跟上,遷入性價比降低。

1. 從16年到19年,杭州相對於北上深的居住性價比越來越低,給互聯網從業者的職場發展提供的平臺和空間有限,薪資漲幅有限,但房價一直在攀升。而傳統行業的薪資就更別提靠自己攢錢還貸了。

杭州最吸引人才的互聯網企業18年底開始密集裁員縮招,當支撐高收入的支柱產業開始面臨轉型瓶頸,要降本提效,對應的高收入人群面臨的就是,加班越來越嚴重,競爭越來越激烈,能跳槽的企業和崗位卻越來越有限。

身邊不少的杭州同事開始選擇往上海跳,上海有拼多多,今日頭條,趣頭條,京東等,能接得住薪資和股權要求,杭州出了阿里網易,你看還有誰?電商難做,P2P爆雷。整體互聯網就業環境和北上的選擇度還是沒法比。就不說文化產業、金融服務行業了,作為文科生我就直說了,杭州是文科生的就業荒漠,除了進體制內和部分房企,沒有什麼能體面養活自己供房貸的就業機會。

2. 16年上半年以前杭州是北上深迴流人口的備胎好選擇,G20峰會以後的杭州就再也不是歲月靜好的江南繁華都市了。城市入場券越來越難拿,上車門檻越來越高。

我是2016年畢業,4月來到杭州,5月男朋友和我決定入手買房子,屬於逃離北京,被杭州房價的性價比吸引,在G20房價上漲前及時上車的那波人。2016年北京的回龍觀區域的老破小從3w多一路漲到了4.6W,而杭州2w多還是可以買到拱墅北邊西湖西邊地段還不錯的新房。

2016年4月杭州全城均價16000,閒林的房子賣9000,環境很好的橋西運河繁華區域3W左右。到了2019年,杭州全城均價3W,閒林的房子也賣到了兩三萬,稍微城區一點隨便就三四萬,阿里附近都是四萬加了。

我為什麼最終沒有留在杭州?

數據來源-鏈家

我為什麼最終沒有留在杭州?

數據來源-鏈家

有人會說還是有一些兩三萬左右的新房可以試試。但現實是,現在杭州八九十方小戶型越來越稀缺,精裝修成為主流,大戶型+精裝修讓新房整體價格都上去了,看似兩萬多限價的筍盤,你試試萬人搖搖得到嗎?

沒有百萬首付+月供1w的能力+搖號的凍結資金,在杭州很難買到合適小家庭的新房子。

二手房市場我不瞭解,但總體肯定比限價新盤貴。

3. 杭州聚集了浙江全省土豪的財力,讓在杭州生兒育女變成了一場資本的競賽遊戲。

杭州本地基礎教育質量雖好,但資源緊缺,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杭州本地家庭都默認了從小學開始讀私立,但實際上到了讀大學,又會發現本省的教育資源相對於南京、武漢、成都這種知名大學雲集的教育大省省會城市,毫無競爭優勢。浙大在全省一枝獨秀,但有多少孩子有能力去上浙大?

咱就不說北京和上海了,沒法比。

4. 旅遊和居住完全是兩個意義上的杭州。美麗的西湖是屬於上下城區的老杭州人和遊客的,餘杭、拱墅、濱江、蕭山、江干才是新杭州人的聚集地。

交通擁堵情況嚴重,醫療資源缺乏,城市遍地基建,唯一的娛樂主要集中在幾個分散的綜合性商圈。非核心區域的新杭州人的生活,其實基本是兩點一線乏善可陳的。

我為什麼最終沒有留在杭州?

旅遊城市的西湖

我為什麼最終沒有留在杭州?

瘋狂圈地賣房的西湖

當然你還是可以偶爾去逛逛西湖,上龍井喝茶,去西溪溼地坐個船,千島湖度個假,但是加起來一年也沒有七八次。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還是堵在通勤的路上,睡在城市的近郊區域,偶爾週末去商圈吃飯,996完只想在家宅著,更別提杭州一到週末就下雨了……

當然,我覺得杭州總體來說適合不怕加班付出,渴望快速發展,特別是創業的朋友;也適合家底殷實喜歡江南美景的朋友。

但新杭州人,你需要加倍努力,加上家人的幫助,來賺取一張上車門票,也賭一把這個城市未來繼續能保持第三產業和房價的強勁發展。

歡迎關注我的豆瓣、知乎同名賬號:Riesl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