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最终没有留在杭州?

标题是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很多次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从200条激增到1000多条,代表一种新的舆论风向:

杭州作为近三年的人才净流入城市,逐渐变成网红城市,也从宜居走向不易居。

16年毕业以后我就和男朋友从帝都来了杭州,5月男朋友买了婚房,17年我又买了比较偏的一套房。经历了三年买房租房装修搬家各种折腾以后,我们俩现在却开始考虑,过几年要不要去成都定居,我们都是非浙江省内人。

居杭三载,我个人非常喜欢杭州本地的江南文化气质和自然风光,也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留下了很多美妙的回忆。但杭州这三年来的飞速变化,正如这个知乎热点问题一样,引发我的很多共鸣和思考。我想简单写一写,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离开,是因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一线城市的毛病开始多起来了,一线城市的收入和资源却没有跟上,迁入性价比降低。

1. 从16年到19年,杭州相对于北上深的居住性价比越来越低,给互联网从业者的职场发展提供的平台和空间有限,薪资涨幅有限,但房价一直在攀升。而传统行业的薪资就更别提靠自己攒钱还贷了。

杭州最吸引人才的互联网企业18年底开始密集裁员缩招,当支撑高收入的支柱产业开始面临转型瓶颈,要降本提效,对应的高收入人群面临的就是,加班越来越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能跳槽的企业和岗位却越来越有限。

身边不少的杭州同事开始选择往上海跳,上海有拼多多,今日头条,趣头条,京东等,能接得住薪资和股权要求,杭州出了阿里网易,你看还有谁?电商难做,P2P爆雷。整体互联网就业环境和北上的选择度还是没法比。就不说文化产业、金融服务行业了,作为文科生我就直说了,杭州是文科生的就业荒漠,除了进体制内和部分房企,没有什么能体面养活自己供房贷的就业机会。

2. 16年上半年以前杭州是北上深回流人口的备胎好选择,G20峰会以后的杭州就再也不是岁月静好的江南繁华都市了。城市入场券越来越难拿,上车门槛越来越高。

我是2016年毕业,4月来到杭州,5月男朋友和我决定入手买房子,属于逃离北京,被杭州房价的性价比吸引,在G20房价上涨前及时上车的那波人。2016年北京的回龙观区域的老破小从3w多一路涨到了4.6W,而杭州2w多还是可以买到拱墅北边西湖西边地段还不错的新房。

2016年4月杭州全城均价16000,闲林的房子卖9000,环境很好的桥西运河繁华区域3W左右。到了2019年,杭州全城均价3W,闲林的房子也卖到了两三万,稍微城区一点随便就三四万,阿里附近都是四万加了。

我为什么最终没有留在杭州?

数据来源-链家

我为什么最终没有留在杭州?

数据来源-链家

有人会说还是有一些两三万左右的新房可以试试。但现实是,现在杭州八九十方小户型越来越稀缺,精装修成为主流,大户型+精装修让新房整体价格都上去了,看似两万多限价的笋盘,你试试万人摇摇得到吗?

没有百万首付+月供1w的能力+摇号的冻结资金,在杭州很难买到合适小家庭的新房子。

二手房市场我不了解,但总体肯定比限价新盘贵。

3. 杭州聚集了浙江全省土豪的财力,让在杭州生儿育女变成了一场资本的竞赛游戏。

杭州本地基础教育质量虽好,但资源紧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杭州本地家庭都默认了从小学开始读私立,但实际上到了读大学,又会发现本省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南京、武汉、成都这种知名大学云集的教育大省省会城市,毫无竞争优势。浙大在全省一枝独秀,但有多少孩子有能力去上浙大?

咱就不说北京和上海了,没法比。

4. 旅游和居住完全是两个意义上的杭州。美丽的西湖是属于上下城区的老杭州人和游客的,余杭、拱墅、滨江、萧山、江干才是新杭州人的聚集地。

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医疗资源缺乏,城市遍地基建,唯一的娱乐主要集中在几个分散的综合性商圈。非核心区域的新杭州人的生活,其实基本是两点一线乏善可陈的。

我为什么最终没有留在杭州?

旅游城市的西湖

我为什么最终没有留在杭州?

疯狂圈地卖房的西湖

当然你还是可以偶尔去逛逛西湖,上龙井喝茶,去西溪湿地坐个船,千岛湖度个假,但是加起来一年也没有七八次。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堵在通勤的路上,睡在城市的近郊区域,偶尔周末去商圈吃饭,996完只想在家宅着,更别提杭州一到周末就下雨了……

当然,我觉得杭州总体来说适合不怕加班付出,渴望快速发展,特别是创业的朋友;也适合家底殷实喜欢江南美景的朋友。

但新杭州人,你需要加倍努力,加上家人的帮助,来赚取一张上车门票,也赌一把这个城市未来继续能保持第三产业和房价的强劲发展。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知乎同名账号:Riesl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