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成為行業頭號玩家之後,聲網從雲服務商向雲生態發起者進階。

一直以來,2B 型企業重技術,卻在品牌認知層面與 C 端疏離。前者是競爭優勢,後者是先天不足。成立六年的聲網亦是如此,即便已是 RTC(Real-Time Communication)領域的頭號玩家,「每每被人提及,知名度卻還是侷限於業內,」聲網創始人、CEO 趙斌如是說。

趙斌對此不以為意,他希望聲網「隱秘而偉大」。事實上,無論是抖音、陌陌、B 站和鬥魚,還是全民槍戰、三國殺,抑或是 VIPKID、學而思等,甚至是在線理賠、智能音箱和兒童手錶,都是由聲網來提供音視頻服務。本質上,任何的 B2B,最終都將匯入 2C。這些產品和應用的用戶,皆是聲網的用戶。

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聲網的實時消息SDK的四大應用場景 | 聲網

新戰場開闢

趙斌在網絡實時通訊領域從業 20 多年。 2014 年,他卸任 YY CTO,二次創業,創立實時音視頻服務企業聲網。聲網成立時,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專門做移動端音視頻實時傳輸的雲服務解決方案的公司。雖然國外也有不少公司,以打包的方式向企業客戶出售語音通話服務,但並不是以雲服務的方式向客戶提供,在費用和體驗上沒有做到極致。於是,趙斌發掘並切入進這片藍海市場。

簡單來說,聲網做的事情,就是讓用戶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享受逼近真實生活的視聽體驗,即為各類產品和應用提供不卡、不糊、不延時的音視頻傳輸服務。

以 2015 年以軟件定義實時網 SD-RTN™服務為起始,聲網正式對外提供實時音視頻服務,當時的單日服務分鐘數達到百萬級。包括紀源資本、晨興、SIG、順為以及 IDG 在內的頭部資本,為聲網提供了 2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次年,聲網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連麥互動直播 SDK,單日服務分鐘數增長 6 倍。

里程碑式的突破發生於 2017 年,聲網推出了 Unity 和 Cocos 的實時遊戲音視頻 SDK。歸功於遊戲狼人殺的一度風靡,直接令聲網的單日服務分鐘數飆升至 1 億。2018 年,聲網又抓住直播和在線教育的風口,單日服務分鐘數翻了 3 倍。同年,聲網分別在 6 月和 11 月收穫了 B+輪和 C 輪融資,總計 1 億美元。

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聲網創始人兼CEO 趙斌 | 聲網

用時六年,聲網把 RTC 產業從無做到有。2019 年,聲網單日服務分鐘數達到 6 億分鐘。這 6 億分鐘,相當於微信語音日通話分鐘數的四分之一。數字的背後,「既是客戶對產品質量肯定的結果,也是用戶對聲網提供服務滿意的結果」,趙斌向極客公園(id:geekpark)表示。

然而,這 6 億的數值是否是 RTC 行業裡面的天花板或曲線末端呢?聲網的答案是「No」。趙斌認為,RTC 行業仍處於互聯網音視頻服務的早期。隨著 5G 逐步走向普及,基礎設施的進步,用戶會在越來越多的場景和行業使用音視頻服務。聲網的終極目標,就像馬雲的說法,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音視頻服務的生意。

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聲網為泛娛樂社交客戶提供多場景的整體解決方案 | 聲網

迄今為止,聲網的行業客戶來自教育、娛樂、社交、遊戲、在線金融、在線保險、IOT、企業、傳統教育等多個領域,覆蓋的場景過百。SDK 支持 PC,安卓、IOS 在內的 18 種平臺和架構,全球有超過 15 萬家企業註冊了聲網的服務,有 30 億終端在間接使用聲網提供的服務。

在電信行業,服務可用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聲網全年不可用服務時間不超過全年時間的萬分之一。頻道能力方面,聲網支持一萬人的群組通話,和十萬人的大頻道以及上千萬的併發能力。

聲網號稱是世界首家把實時音視頻能力,以 API 的形式開放給開發者和合作夥伴的公司,把實時音視頻能力集成到產品和應用中。趙斌坦言:「公司成長的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產品的演變和迭代。」

2018 年趙斌和團隊覺察到,音視頻服務要改變基於網絡模式的服務方式。「只有保證質量,才能做商業化運營。」趙斌強調,聲網不是即時傳輸的公司,在實時傳輸的網絡保障方面解決了很多技術挑戰。

例如在漏網的情況下,聲網在網絡對抗方面,實現了在 60% 丟包的情況下保證音視頻流暢,70% 的丟包環境下保證音頻流暢。而聲網下一代 SDK 的表現,將實現在 80% 丟包率的情況下,視頻流暢度和清晰度更優,降低延時和卡頓。在音頻方面,通過丟包隱藏技術,可在 25% 的丟包率情況下,在聽感上保證音頻的連續性。



實時服務的挑戰

從總結和回顧的視角,趙斌認為在最近一兩年裡面,「實時互聯網+業務」領域已經出現了全面升級的特徵。這種全面升級在聲網看來有以下五點:

第一是延時。客戶希望互動直播可以更加實時,至少為用戶提供超低延時直播的體驗,才能進一步加強用戶的參與感和黏性。

第二是兼容。無論是設備還是網絡的接入,只有覆蓋得更全面、更完整,才能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接入能力沒有空白。

第三是規模。譬如在企業和客戶請 Ladygaga 表演,會有幾百萬的人魚貫而入,那系統如何做好打入大體量的承接。除了單一的規模,整體的能力和體量,以及效率和高清都是考量因素。

第四是效率。Low-code(構建自定義代碼開發)甚至 No-code(零代碼-拖放式編輯)快速開發應用,正在成為新的趨勢。聲網將實時音視頻和合作夥伴的業務能力結合,無論單一接口的功能還是場景解決方案,都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通過低代碼模塊組建的方式自由組合,幫助開發者少寫甚至不寫代碼快速開發應用,提升效率。

第五是高清。聲網的視頻通話 SDK 最高可支持 1080P 動態分辨率和超分算法,可以滿足不同終端對視頻清晰度的高品質顯示需求。

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在教培領域,聲網針對不同細分場景提供的多種能力保障 | 聲網

趙斌指出,所謂互動分為強與弱,如果在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技術無法解決感知上的延遲,會直接導致參與互動的雙方在解讀不正確。在實時互動必須在 400 毫秒以內,才能保證體驗的前提下。聲網以 76 毫秒為全網延遲中位數,超過 50% 的通訊時間都在這一通信環境下。

而最近發佈的雲遊戲服務,要求實時性控制 20 毫秒內,甚至有些遊戲玩家的控制動作和動作產生的效應延遲不到 10 毫秒。趙斌說,這背後需要團隊死磕細節指標,「只有做到超越人能感知的邊界,才能讓用戶在無論生活還是工作的條件下享受完美的體驗。」

聲網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不止於此。隨著視頻業務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享用高清、4K 的內容和服務時,對網絡帶寬造成不小的壓力。解決信息高速公路擁堵的問題,勢必要對視頻進一步做好壓縮。

據瞭解,聲網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算法研發出了基於感知編碼的技術,在保持主觀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全部場景 23% 的壓縮率,會議和直播場景能節省 30% 的碼率。

此外,如何使深度學習模型實時地運行在移動設備上、並有效地控制設備的功耗和發熱,聲網研發團隊做了大量的開創性工作,最終使得自研的深度學習模型大小得以大幅縮小,僅以不到谷歌 MobileNet V2 模型百分之一的大小有效地實現了視頻感知編碼壓縮和超分變率增強的效果。「只有做到幾乎窮盡所有可能,才能設計出優秀的算法,達成上述目標,做到業界領先」,他表示。



雲服務轉向雲生態

眼下,聲網不光是為客戶提供服務,很多客戶也成為了聲網的合作伙伴。趙斌透露,在社交和在線教育領域,70% 到 80% 的公司都在使用聲網的服務。在和客戶對接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聲網又再創了一些新的價值和應用模型。

隨著語音視頻行業的監管越來越規範,不止一個開發者希望聲網做語聊房業務的時候,把鑑黃的模塊加入到 SDK 中。趙斌覺得,這是很好的需求,但集成能力有限。行業的完整生態,需要藉助合作伙伴的力量一同構建。因此,聲網希望通過招募全球合作伙伴的方式,在基礎能力之上,為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集成到產品中。

前YY CTO的隱形公司:6億分鐘日服務,30億終端覆蓋,你我皆用戶

Agora 雲市場計劃發佈之後,行業客戶也將成為聲網的合作伙伴 | 聲網

這項全球合作計劃被稱之「Agora 雲市場」(AgoraPartner Gallery)。據瞭解,首批入駐的有 34 家企業,既有 Unity 這樣的遊戲基礎引擎商,也有阿里雲、金山雲等平臺,還有在互動白板、語音鑑黃有技術積累的創業公司。

聲網的雲生態,首先是在實時互動場景下應運而生。其更聚焦如何把場景完整化,併為開發者賦能。

其次,聲網作為一家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企業,未來要把所有的功能模塊、解決方案,通過最簡化的代碼集成方式,降低開發者的負擔,從而幫助他們快速實現上線,實現業務增長。

再有,除了技術優勢外,聲網作為全球化企業,本土化運營能力保證了雲市場和雲生態,是一個聚集全球能力和夥伴的集合體。首批聚集的 34 家合作伙伴,其中不乏來自海外的開發力量。

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幫助合作伙伴快速地變現。在這方面,聲網一方面通過雲市場、線上分發、銷售流量觸達所有的開發者。另一方面,依靠整合和優化銷售能力,打開大企業客戶的渠道,增加合作伙伴的收益能力。當生態與銷售這兩個渠道打通之後,不僅可以獲得開發者的認可,同時也提高了開發者的收益水平。

趙斌吐露,從成立聲網的第一天起,他的目標不只是打造一家專業的音視頻互動服務商,而是在行業內,讓聲網被貼上基礎能力和服務最極致的標籤。

CTO 轉型 CEO 之後,管理者始終繞不開人和效率的問題。接近 400 人的人員配置,盤活一個組織,正確的方法最為重要。他倡導「專業驅動行業進化」,每個崗位的同事都要學會獨立思考,什麼是更專業的做法,或者更正確的做法,然後一切以此為參照,進行認知升級和自我調整。

對於 2B 企業的創始人而言,最難以分辨的就是「幫助開發者和用戶價值最大化」的邊界線。所有人都知道要把資源投到需求特別旺盛、特別集中的領域,才會產生價值。但難的是,對於細微的場景的判斷,會不會迎來爆發,值不值得會投入資源和人力。用前瞻性思維抓住了這個變量,會迎來指數級增長,如果押錯了注,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效率把握失衡,創業公司一定概率下,面對的就是生死存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