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先為女人,後為人母

大學室友小錢畢業後,就邁進了結婚的陣營中。

當別人在為工作生計而憂愁時,小錢已經懷孕在家養花養魚.

當別人工作逐步穩定上升時,小錢在家裡為孩子哭鬧忙著手無措足。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再次見到小錢,已經是畢業兩年後。

她穿著平日裡休閒的服飾,頂著一張憔悴的素顏闖進我們的視線,與場內打扮得精緻優雅的女同學形成鮮明對比。

小錢在大學裡是我們系的系花,追她的人絡繹不絕。誰也無法想到,結婚後的她與之前相差甚遠。

小錢說,自從她結婚後,才知道婚姻的苦,老公整天在外不著家,孩子的事全部落在她身上。每天孩子都精力旺盛,折磨著她的所有身心。

長期以往,嚴重缺覺,一旦有時間倒頭就睡,哪來的時間打扮自己。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小錢嫁得不錯,老公待她也很好,只是小錢就是太操心了,家中但凡有遊玩計劃,小錢就把所有的事都包辦了。

人人都誇小錢持家有道,賢惠懂事,婆婆見她都笑不攏口,直誇小錢就是上天賜給她家的兒媳婦。

只有小錢心裡明白,這些年她過得很累也很苦。

老公工作太忙,所以她在家既當爹又當媽,苦不堪言。

有一次家裡管道漏水,她一個人跑物業打電話來修,樓下的鄰居又不善解人意,孩子又經常在家哭鬧,所有的事情都堆積到一起,弄得她心力交瘁,她那一次深深感覺到自己並沒有那麼強大。

雖然她的家庭在外人看來幸福美滿,但都是她的犧牲換來的。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媽媽,你是保姆嗎?

小蕊的兒子呆呆今年8歲了,母子倆相處親密無比。

有一天,正在玩玩具的呆呆突然問小蕊。

“媽媽,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呀?”

這是兒子第一次向小蕊問這個問題,小蕊沉思半刻組織語言正準備回答。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媽媽,你是保姆嗎?”

呆呆的話打斷了小蕊的思路,同時也傷害到了呆呆。

小蕊問呆呆為什麼會這麼說?呆呆說因為昨天老師問他們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他覺得媽媽和電視上的保姆工作都差不多,所以就說媽媽是保姆。

後來,小蕊花了很長的時間跟她兒子講述了她的工作。

她告訴他:“媽媽是個媒體人,微信上很多文章都是媽媽寫的。後來辭去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照顧你們。”她把以前寫過的文章拿給了兒子看,並說,“媽媽現在也在工作,只是時間更自由,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你們。”

呆呆聽了之後眼裡閃著光。

小蕊看著兒子崇拜的眼神,慶幸自己沒有過早地放棄自己,只做他的“保姆”。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最後呆呆說了一句,讓她銘記在心:“媽媽我愛你,你努力的樣子是我特別喜歡。

很多家長只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都不懂得,其實他們只是嘴裡不說。

而太多數女人在嫁人之後就會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家庭上,為了家庭無怨無悔的付出,最終也失去自我。

女人先成就自己,才成就別人,不管你身上有幾種角色,你始終是你自己而已。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過度犧牲,會剝奪孩子的成長

《我家那小子》上面有一對母子特別火。

朱雨辰已經到了40歲依舊沒有成家。因為他的背後有一個事事親力親為的媽媽。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70歲的朱雨辰媽媽每天跟著朱雨辰,一起生活,出入劇組,甚至每天早上四點半就起床為兒子榨果汁,一日三餐盯著兒子吃,和保姆沒什麼區別。

朱雨辰去北京上學第一天報道,想像個正常的學生一樣自己去床上鋪個床。朱媽媽立馬制止了兒子,覺得這種事情不該由自己兒子做。

就在室友驚呆的眼光下,朱媽媽幫兒子鋪完了床,還一個個詢問室友會不會打呼,生怕會有人影響兒子的睡眠。宿舍樓外有爬山虎有蟲子,朱媽媽害怕爬到宿舍來,甚至想用開水燙死它。

自己這樣的行為,朱媽媽卻在節目裡驕傲地說,“我是用整個生命對待我的兒子的。我沒有自我,我完全沒有自我,我現在還能做,我能奉獻,我在家裡,我能頂兩個菲傭啊。”

然而有這樣的媽媽,朱雨辰真的幸福嗎?朱雨辰活得喪失了自我,越來越像他的媽媽,活得很累,活得不自在。

如今已經40歲了,還是一個人,高齡單身,孤獨寂寞。

有研究表明:父母對子女介入越深,子女的幸福感就越低。

獨立生活是一個人的權利,即便你是他的父母,也無權剝奪。

孩子需要屬於一個自己做主的機會,一個獨立的空間,這樣長大才有可能面對那層層險阻。

畢竟,沒有人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只有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主持人董卿在節目《面對面》上說過一句話特別感人:“我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不想因為他而變得止步不前。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我有愛、有尊敬,從我的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媽媽,你活的還不如個保姆!”

無時無刻的陪伴在孩子身邊不是孩子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教會他如何在自己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做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犧牲和奉獻,不該是母親的代名詞。

長期、過度的犧牲,只會讓自己很累,讓周圍的人更累。

要強調自我存在的價值,首先應該回歸到關注自我、納悅自己的狀態中。

只有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因為善待自己的你值得被他們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