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結構性存款和智能存款,是如何抬高銀行資金成本的?

野馬和尚


你所說的假結構性存款就說,沒有真實結構化設置,他沒有掛靠任何一些指數、商品這些東西。所以說,他的利潤只能是有一種他自己出,用這種來發新產品。那他自己本身沒有好的這些結構化產品,只能是採取購買別人的結構化產品,或者說是假結構新產品,為了不體現自己公司沒實力,或者說有同類產品,就需要去自己去補貼發行。你所說的智能存款就比如說一些類存款的產品。本來就是說按活期存的,但是如果你達到了他規定的條件,達到多長時間就會給你相當於定期存款的利率收益。這些產品肯定是銀行要付出成本去補貼的。




K哥揚


要搞懂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主要是通過嵌入衍生品工具來提高潛在的收益率的一種新型存款,比如說掛鉤匯率的結構性存款,用本金投資分配至銀行存款、國債、央行票據等低風險的資產中,保證一定的利息水平,然後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就需要與外匯進行掛鉤,當達到合同設定的條件時,可以獲得超額的收益,而當目無法達到時,只能獲得基礎收益。

比如1.95%-3.9%的一年期結構性存款,如果運作達預期,可獲得3.9%的收益,如果達不到,只能獲得1.95%的基礎利率。另外,結構性存款一般五萬元起購,也有部分銀行推出了1萬元起存的結構性存款。

那麼什麼又是假結構性存款呢?就是有結構性存款的名,但沒有結構性存款的實,給用戶保證利率。比如剛剛講到的一年期結構性存款,利率在1.95%到3.9%之間,但是假結構性存款他就直接給用戶承諾了3.9%的利率,但是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是有可能達不到的,如果銷售這種“假結構性存款”,就只能由銀行進行補貼,補貼的錢就是銀行的費用,自然就抬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

另外需要注意,雖然有些假結構性存款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面臨政策風險,比如說監管層對結構性存款進行“打假”,這類存款現原形,你就拿不到預期收益了。

再說智能存款,智能存款是由民營銀行發行的,因為很多民營銀行都是地方性的,受到地域限制,線下吸儲能力有限,無法進一步做大做強,這就需要打破地域限制,通過互聯網引流吸儲。但是現在理財產品眾多,各銀行吸儲競爭很大,你要搶到客戶,就需要給用戶更高的利率,所以有不少智能存款,期限五年,利率達到5.8%,比央行同期基準利率高出了110%。

民營銀行給出了高利率攬儲,自然資金成本就高了。而且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於息差,為了保證盈利能力,無形之中就會使民營銀行在放貸業務上放鬆標準,這存在推高壞賬率的風險。同時智能存款的高利率,也會使得整個金融系統的利率體系出現混亂,所以自年初以來,銀保監會也加強了智能存款業務的監管,智能存款產品大幅減少,利率也從年初的5.8%降至了5.5%的水平。


財經宋建文


先說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在一般的存款基礎上加入金融衍生工具,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情況下獲得更高收益。

比如小額外匯結構性存款,投資者將資金以存款的方式交給銀行,銀行向國外代理行敘做結構性存款,並給予2.53—2.63%之間的收益,在行情好時,收益率可達2.63。

所謂的假結構性存款就是即使無法達到2.63的收益率,但是銀行給你承諾可以達到,並支付收益率差所帶來的損失。這就是變相提高了銀行的成本。

近期銀保監會下文表示將加強監管管理結構性存款問題。

智能存款又稱智能定期存款,是銀行直銷的創新型存款,其本質屬於存款性質,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50萬額度內,100%賠付。

智能存款門檻低。智能存款利率高於普通定期存款利率。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類型智能存款,一種是分段計息,不同時間段掛鉤不同利率,存款額度越高,存的時間越久,收益率越高。另一種是固定利率,如,約定五年期內存款利率固定不變,客戶選擇持有到期,銀行將根據存入時存款利率支付收益,如果提前支取,不是按照活期計息,而且按照實際存期內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計息。這就增加了銀行的吸儲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