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盃,意大利到底有多強?

勇敢的泰迪熊


2006年世界盃,意大利隊奪冠含金量,非常高。而那支意大利隊,亦給世人留下了三個深刻印象。其一,是由卡納瓦羅、布馮領銜的意大利隊鋼鐵防線堅不可摧,成為藍衣軍團最終奪取世界盃冠軍的最大依仗。其二,是意大利隊在那屆世界盃賽事中,彰顯了堅韌頑強的戰鬥意志。其三,則是裡皮整合球隊與調配戰術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說說那屆世界盃賽的大背景。意大利足壇剛剛經歷“電話門”,意大利足球當時處於最低谷。而世界盃開賽前,意大利隊亦並不被外界看好,其奪冠熱度遠遠低於巴西隊、法國隊、阿根廷隊、東道主德國隊等等。

而在小組賽期間,意大利隊的發揮也僅僅算是中規中矩,尤其是1-1平美國隊後,意大利隊與受罰停賽德羅西一度遭受到國內媒體的質疑與詬病。緊接著,意大利隊雖在小組賽末輪戰勝捷克隊,但內斯塔重傷。可以說,意大利隊雖順利從小組出線,但其仍舊不被外界看好。

但恰恰此時,裡皮重新調配了陣容,格羅索與馬特拉濟“上位”。接下來的淘汰賽,意大利隊憑藉鋼鐵防線與犀利的反擊,1-0淘汰澳大利亞隊,3-0淘汰烏克蘭隊,順利闖入世界盃四強。當時,全世界已經見識了意大利隊鋼鐵防線與堅韌頑強。

半決賽中,意大利隊遭遇東道主德國隊。當時一役,意大利隊防線的表現無懈可擊,格羅索亦再度立功,幫助意大利隊闖入決賽。世界盃決賽的劇情,人們再熟悉不過。齊達內頭頂馬特拉濟染紅遭逐,意大利隊通過點球大戰捧杯。那屆世界盃,意大利隊7場比賽僅僅丟掉2球(扎卡爾多的烏龍與齊達內的點球),彰顯了史詩級的防守能力。同時,意大利隊的反擊與定位球,亦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因扎吉晃倒切赫,皮埃羅反擊中閃擊東道主德國隊,馬特拉濟決賽中攻入關鍵頭球等等。可以說,06年世界盃,是意大利足球傳統的勝利,是卡納瓦羅、布馮與皮爾洛的勝利,是銀狐裡皮的勝利。


菱鏡頭


說起2006年世界盃上奪冠的意大利,大多數人的印象會停留在三個名字上:裡皮、卡納瓦羅和齊達內。裡皮時任意大利隊主帥,卡納瓦羅則是那支意大利的後防中堅,齊達內頭頂馬特拉齊對比賽走勢產生了重要影響。



那時的意大利足球正經歷著電話門帶來的負面影響,整個意大利足壇都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賽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這也給了他們足夠的空間。

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裡皮率隊低調出徵,他們真正做到了上下一心,“救贖”或許是對這支意大利男足的最好評價。以布馮和卡納瓦羅為代表的後防線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而他們的反擊和進攻也打的有聲有色,這支隊伍中我們依然能叫得出名字的依然有很多,而且他們當時都處在巔峰期,這樣的一支意大利是可怕的。

這支意大利給人留下的另外一個印象是堅韌。面對意大利足球的醜聞他們選擇默默前行,用球場上的表現來實現救贖;在球隊陷入困境、在點球大戰中他們用堅韌實現了自我超越,個人認為他們是顏值、實力和意志品質這幾點結合的最好的一支意大利。


再來重溫一下,2006年意大利的23人大名單,每一個都是我們關於足球的回憶:

守門員:布馮、佩魯濟、阿梅利亞

後衛:奧多、扎卡多、馬特拉齊、巴扎裡、內斯塔、卡納瓦羅、贊布羅塔、格羅索

中場:卡莫拉內西、加圖索、皮爾洛、佩羅塔、德羅西、巴羅內

前鋒:托蒂、託尼、吉拉迪諾、因扎吉、皮耶羅、亞昆塔


卡彭卡的綠茵時間


06年世界盃,我剛好大學畢業,我是看著意大利一路兵不血刃的拿到冠軍。

我們看看當時奪冠的整容:

門將:布馮

後衛:格羅索 馬特拉齊 卡納瓦羅 贊布羅塔

中場:卡莫拉內西 加圖索 皮爾洛 佩羅塔

前腰:托蒂

前鋒:託尼

這一屆的意大利賽前並不被人看好,阿根廷,德國,西班牙,巴西,英格蘭跟被人看好。由於意大利“電話門”事件對國內足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意大利足球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意大利的奪冠,給處在低谷的意大利足球來了一針強心劑。

這屆意大利到底有多強,我認為是強在了後防線

門將:布馮

世界最佳門將,沒有之一。足壇常青樹,06年世界盃正值巔峰,鎮守的球門7場比賽僅失兩球,一個是隊友扎卡爾多的烏龍球,一個是齊祖的勺子點球。


後衛:格羅索 馬特拉齊 卡納瓦羅 贊布羅塔

這條後防線猶如神一般的存在,作為隊長的卡納瓦羅防守滴水不漏,防得各隊的世界級前鋒丟了自己的射門靴,隨後獲得那屆世界盃的銀球獎;

馬特拉齊那就是一個爭議的存在,決賽送點球后又頭球建功扳平比分,最大的爭議就是挑釁齊祖使其被紅牌罰下。


格羅索,贊布羅塔能上能下,防守積極,多次救險。

不可否認的是意大利的中場也非常強大,加圖索,皮爾洛,托蒂,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世界級中場。


而前鋒則是剛奪得意甲金靴的託尼。

其實足球作為一個團隊競技項目,強於06屆的02屆意大利折戟4強,團隊精神,教練的臨產指揮,球員的求勝欲,運氣都是缺一不可的。


那一抹紫那一縷紅


那是頂峰的意大利,那也是電話門爆發時期的意大利國家隊,簡單地說,那是一支所有人都低估了的球隊。大家都認為受到電話門的影響不會有好的成績,但足球的魅力就在於此,越不被人看好,越有可能出好結果,當然,外圍操縱的原因也是必須考慮的。

06年的世界盃,意大利在預選賽中,發揮不穩定,在客場被斯洛文尼亞擊敗,和挪威、蘇格蘭打成平局。不過意大利最終還是取得了小組頭名,領先第二的挪威5分。球隊的關鍵人物托蒂終於趕在世界盃之前復出。在小組賽中首場比賽2比0擊敗加納,讓人感到意大利攻勢足球的美妙,但是隨後狼狽地被美國逼平。德羅西還因為肘擊麥克布萊德被停賽四場。不過憑藉馬特拉奇和英扎吉的進球2比0將捷克斬落馬下,使得意大利成功出線。1/8總決賽中,偉大的意大利左後衛格羅索站了出來,他在禁區內被澳大利亞後衛尼爾放倒創造點球,替補上場的托蒂一蹴而就打進制勝一球,意大利涉險過關。而後贊布羅塔為意大利先拔頭籌,歐洲金靴託尼則獨中兩元,意大利平穩晉級四強!半決賽裡在加時賽階段裡皮換上前鋒皮耶羅和亞昆塔。最終左後衛格羅索再次靈光閃現打入一球,皮耶羅隨即打入第二球。意大利再次涉險過關。

終於到了決賽!意大利最終通過點球大戰6比4擊敗法國。第110分鐘,齊達內用頭部撞擊馬特拉奇,後者應聲倒下,主裁判將法國隊長紅牌罰下。點球階段,意大利的五位點球手全部成功,法國的特雷澤蓋射失了關鍵的點球,左後衛格羅索打入制勝點球!

那一屆的意大利是真的強,論個人,有皮耶羅,托蒂;論搶點,有吉拉迪諾,因扎吉;站樁還有大託尼,還有一位技術全面,補誰都行的亞昆塔。這樣逆天的鋒線陣容,既有球星壓陣又無短板,足以可見那一屆的意大利是有多強!



遊戲嘮嘮嗑


2006世界盃非常經典。德國人高效的賽會組織,確保參賽球隊的最高水平發揮,其中又以意大利隊的發揮最為極致。


要說那支意大利最強,卻也未必。

當屆世界盃,奪冠頭號熱門還是巴西,他們擁有恐怖的4R組合,大羅、小羅、卡卡和阿德里亞諾一字排開。其他球隊,如德國、英格蘭、法國、西班牙,就和意大利差不多,各有各的問題,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第二梯隊。

足球比賽,歷來奉行“得防守者得天下”,尤其是世界盃這樣的大型盃賽,防守穩固、減少犯錯是奪冠的基石。巴西隊壞就壞在這裡,當時的巴西隊中後場已經開始老化,卡福、卡洛斯已經開始顯現老態,最終就是卡洛斯的一個疏忽,巴西被法國淘汰出局。


反觀意大利隊,正好彌補了巴西隊的缺陷。布馮、卡納瓦羅、內斯塔都正值個人巔峰,即便內斯塔受傷,頂替者馬特拉齊也在世界Top10水平之列,這條防線中軸非常穩固。

邊後衛上,贊布羅塔應是當時攻防最為均衡的球員,且左右都可勝任。中前場,皮爾洛、托蒂是金球獎候選級別選手,託尼、卡莫拉和加圖索,也都是意甲豪門鐵打主力。

這支意大利還有幾個位置存在疑慮,分別是左後衛、中前衛以及中鋒,這三個位置又恰好迎來天才橫空出世。

左後衛位置,格羅索一鳴驚人,完美填補意大利邊路推進空缺;中前衛上,雖然沒有大師級人物,也有佩羅塔、德羅西幾個實力球員輪番上陣;至於鋒線上,雖然皮耶羅、因扎吉、吉拉迪諾等人都不在最佳狀態,但是那年意大利卻有最強的盧卡-託尼。

那支意大利,未必是星光最璀璨的球隊,但的確是攻守最為均衡的球隊。


足球大玩家



過去四年似乎難以回首,2002年以一種屈辱的方式遭受淘汰,2004年小組賽就遭遇出局,所幸的是,意大利手下這批70年代的戰士們已逐步跨入巔峰,裡皮也終於手握意大利國家隊的教鞭,他們不僅要給過去四年一個交代,也急於在“電話門事件”之後告訴全世界:意大利足球不會就此沉淪!

意大利在小組賽被分到E組,對手分別是加納、美國以及捷克隊,陣容上相較於2002年產生了不小的變化,除了保留70年代中期出生的9名核心球員,也湧入了扎卡爾多、巴爾扎利、德羅西、吉拉迪諾等80年代新生代球員,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選用了當時巴勒莫三傑之一的格羅索。

彼時格羅索雖然在巴勒莫打上了主力,但幾年前還在征戰業餘聯賽,據裡皮後來回憶,他當時的首選仍是馬爾蒂尼,不過老馬已經宣佈退出國家隊,所以婉拒了這一邀約,除此以外,裡皮也對媒體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曾拜訪意大利當地有名的占卜師,占卜師告訴他一定要帶上格羅索。”當然,這麼扯的故事多半是裡皮一個玩笑,總而言之,後來發生的故事成就了裡皮、也成就了格羅索本人。

首戰加納,引出了我們故事的第一名主角,也是意大利在本次世界盃的第一個經典畫面,皮爾洛接托蒂開出的戰術角球后直接在禁區外遠射破門,皮球神奇的穿過禁區內足足十幾名球員打入死角,隨後加納後衛回傳失誤,亞昆塔再入一球奠定勝局。

其實當時27歲的皮爾洛還沒有被尊稱為大師,而正是本屆世界盃,當皮爾洛和加圖索的組合初登世界盃賽場,再加上托蒂在前場犧牲了自己更多的控球權交給皮爾洛發起策動,皮爾洛完美展現了自己作為組織核心串聯全隊的作用,長髮飄飄、動作優雅,國內媒體精準的捕捉到了皮爾洛的特質,開始給予他中場大師的稱號。

第二場對戰美國,又是皮爾洛、又是定位球,吉拉迪諾倒地將球頂進,首次進行了他的小提琴演奏表演,不過僅僅5分鐘後,彼時剛剛宣佈加入米蘭的扎卡爾多在禁區內無人干擾的情況下打入一粒烏龍,這粒烏龍也是意大利在本屆世界盃總共兩粒失球的第一粒,隨後,德羅西因肘擊紅牌下場。

第二場1-1戰平美國的比賽對意大利來說是災難性的一場比賽,除了積分被加納迫近、德羅西賽後被禁賽足足四場以外,從2004年開始,直至14年後的現在包括未來,意大利開始逐漸顯現出鋒無力的狀態,他們因為在陣地戰中無法打開局面和沒有一個優秀的終結點,總是在小組賽階段表現掙扎,反倒是進入淘汰賽以後,面對強隊,能進入自己所熟悉的防守反擊節奏,從而在反擊中形成威脅。而這一場平局,也讓當時無數的意迷回憶起兩年前的歐洲盃,併為此緊張不已。

末戰捷克,在這一場重要的比賽,裡皮做出了兩項在後來產生重大意義的調整,由於扎卡爾多在上一場比賽的糟糕表現,裡皮決定讓贊布羅塔打右後衛,左路派上了格羅索,而本場比賽的第18分鐘,內斯塔又一次在大賽中遺憾受傷,卡納瓦羅身邊的搭檔也因此換成了馬特拉齊。

這兩項調整在隨後的兩場比賽充分的體現了意大利在後衛位置上恐怖的板凳深度,先是馬特拉齊上場僅僅八分鐘就頭球攻破對手大門,淘汰賽對戰澳大利亞,格羅索在補時階段造點,幫助托蒂罰入一粒價值千金的點球。也正是在這個時刻,黃健翔不僅給意大利左後衛賦予了一個在中國流傳千古的意義,也打開了足球解說的新時代併成功斷送了自己的央視職業生涯。當然,這一嗓子喚醒了這場沉悶的比賽、喚醒了打瞌睡的熬夜球迷、更以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喚醒了意大利。

小組賽與捷克的比賽中,還產生了一個意大利和米蘭球迷永遠不會忘懷的鏡頭,33歲的因扎吉晃的切赫滿地找牙,打進空門的同時,為意大利的小組賽征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當然,這一場比賽還有另外一個意義,這是捷克傳奇球星內德維德的告別之戰。

與澳大利亞苦苦鏖戰至加時的比賽,就彷彿打通了意大利的任督二脈,在與舍甫琴科領銜的烏克蘭進行八分之一決賽時,意大利取得三球完勝,贊布羅塔的遠射固然精彩,梅開二度的託尼、一個從低級別聯賽一路殺至意甲的年度歐洲金靴獎獲得者,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回報了裡皮的信任,他也用這場比賽告訴世人:高中鋒也能有靈巧的盤帶!

沒錯,接下來意大利麵對的就是老對手德國了,說到那次交鋒,基本上也算是兩隊在近十年發展的一個節點,即使說回這一場比賽,比賽的激烈程度也並不像比分反映的那般輕鬆,雙方一直鏖戰至加時賽,意大利才逐漸佔據場上的主動,第116分鐘,皮爾洛一腳威脅不大的遠射嘗試被守門員擋出,比賽看似馬上就要進入殘酷的點球大戰,而意大利抓住了這個角球的機會,格羅索接皮爾洛妙傳後不停球直接射門,我至今難以忘記進球的那一刻,格羅索沒有興奮至狂喜、也沒有樂極而生悲,他只是無法抑制的搖晃著頭在球場狂奔,那是一種恐怕連自己也無法相信的瘋狂與美妙。

坐鎮主場的德國不願意接受失敗,他們大舉壓上進攻,卻在一次傳球中被卡納瓦羅上搶成功,意大利形成了一次3打3的反擊機會,由替補上場的皮耶羅殺死比賽。至此,參加過2002年世界盃的兩名前鋒因扎吉與皮耶羅,都以替補和老將的身份收穫了進球。

2006年這支德國隊,同樣充滿了眾多故事色彩,他們是青年軍,主教練克林斯曼則是前冠軍功勳,在克林斯曼帶領的第一屆世界盃賽事,他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卻錯失了總冠軍,這一切的經歷都像是1986年貝肯鮑爾第一次帶領德國隊登上世界盃舞臺的重現,我們似乎可以預見到,4年後的世界盃將成為克林斯曼的主舞臺,然而克林斯曼終究不是貝肯鮑爾,本屆賽事結束後,克林斯曼選擇了辭職,將教鞭交給了助理教練及好友勒夫的手上,8年後,勒夫不辱使命,再一次重塑了德國足球的輝煌。

1998年世界盃冠軍、奪冠大熱門法國,他們淘汰了夢幻四重奏的巴西,由齊達內點球殺死了葡萄牙,一切順風順水,只要擊敗這個曾經在2000年歐洲盃決賽被踩在自己腳下的對手,他們就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謝幕演出了,而且這是齊達內的世界盃舞臺告別戰。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雙方都沒有辜負對手,這一場世界盃決賽,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都有太多可以去回味與銘記的地方。

決賽在德國首都柏林打響,誰也沒有預料到故事的節奏會如此之快,開場僅僅五分鐘,馬特拉齊在禁區內絆倒馬盧達,被主裁判罰了點球,齊達內再一次站在了點球點,面對曾經的隊友,本屆賽事發揮有如天神下凡的布馮,他竟然罰出了一粒勺子點球,皮球淘氣的打到橫樑內側,隨後彈進球門線內。

法國人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第19分鐘,皮爾洛開出的角球由馬特拉齊頭球攻入法國隊的大門,足球場上發生的事情就是這麼神奇,僅僅十幾分鍾,馬特拉齊就從意大利的罪人成為了功臣,配上他進球后單手指天,嘴中唸唸有詞的慶祝動作,他向上帝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此後,比賽的節奏忽然慢了下來,雙方進入拉鋸戰,託尼的頭球擊中橫樑,下半場又一次頭球入網被判越位,而法國隊這邊,馬盧達和亨利頻頻帶球殺向禁區,對意大利的防線造成殺傷,在常規比賽結束前,裡皮用完了所有換人名額,由德羅西換下表現不佳的托蒂、皮耶羅換下卡莫拉內西。

加時賽,法國隊加強了進攻,一度在場上形成圍攻之勢,齊達內差一點再次拯救法國,他近在咫尺的頭球被布馮以匪夷所思的反應單掌托出,隨後,面對馬特拉齊的拉扯與言語上不斷的挑釁,齊達內失控了,他狠狠地將馬特拉齊頂翻在地,留下的,只是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的悲壯,如果還有什麼,就是不知所措的隊友與法國隊球迷了。

齊達內的下場徹底改變了比賽的局勢,法國人已經足夠努力,他們頑強的將比賽拖延至點球大戰。

點球大戰的殘酷在這次對決中表露無遺,無論你身處現場亦或是坐在電視機前,你都能從球員與教練嚴峻的表情中,不自覺的連大氣都不敢呼出,只是呆呆的注視著點球點和球門,因為點球,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在意大利由皮爾洛和馬特拉齊罰進點球、法國由維爾託德打進第一粒點球后,特雷澤蓋登場,這位在加時賽替補登場、曾經在2000年終結意大利夢想的男人,面對隊友布馮,將點球罰丟了。此後雙方將所有點球罰進,5:3,意大利奪得了大力神杯。

為什麼時隔12年,關於意大利那份藍色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銘刻於我們每一位球迷的心裡?是因為那屆世界盃的意大利,真的充滿著太多的神奇因素,讓我們不得不感覺這就是一場美妙的童話故事。

我們不妨重新回顧一下發生在意大利身上的重要事件和數據,世界盃開始前不久,意大利爆發“電話門”事件,警察衝到訓練基地找相關球員問話,一度導致外界看衰意大利的世界盃前景。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意大利奪冠後,很多球員在慶祝時散發出的是一種釋然的情緒。

托蒂遭遇重傷,匆忙迴歸國家隊,對他的狀態造成了影響,我們也可以從本屆賽事托蒂的表現波動中看出這一點。

在本屆世界盃一共七場比賽,意大利一共只失兩球,分別是扎卡爾多的烏龍和齊達內的點球。

託尼、因扎吉、吉拉迪諾、亞昆塔、皮耶羅,意大利帶出的五名前鋒全部取得了進球。

贊布羅塔、格羅索、馬特拉齊、扎卡爾多,一共有四名後衛打入進球。

德羅西、馬特拉齊分別在本屆賽事完成了救贖,德羅西是禁賽四場後,決賽替補出場,最後在點球大戰罰入點球。

布馮贏得最佳門將、卡納瓦羅獲世界盃銀球、皮爾洛獲世界盃銅球。

以及本屆賽事,意大利的大多數進球都來自於定位球。

12年後,意大利60年來第一次缺席了世界盃,很多像我一樣的意迷會說:“沒有意大利的世界盃就不是完整的世界盃”,還好,還好我們擁有2006年,這一個被影像記載,並且被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保存的藍色記憶。

意大利出征2006年大名單:

門將:1布馮(尤文圖斯) 12佩魯奇(拉齊奧) 14阿梅利亞(利沃諾)

後衛:22奧多(拉齊奧) 2扎卡爾多(巴勒莫) 23馬特拉齊(國際米蘭) 6巴爾扎利(利沃諾) 13內斯塔(AC米蘭) 5卡納瓦羅(尤文圖斯) 19贊布羅塔(尤文圖斯) 3格羅索(巴勒莫) 中場:16卡莫拉內西(尤文圖斯) 8加圖索(AC米蘭) 21皮爾洛(AC米蘭) 20佩羅塔(羅馬) 4德羅西(羅馬) 17號巴羅內(巴勒莫)前鋒:10托蒂(羅馬) 9託尼(佛羅倫薩) 11吉拉迪諾(AC米蘭) 18因扎吉(AC米蘭) 7皮耶羅(尤文圖斯) 15亞昆塔(烏迪內斯)


我想打籃球了


2006年,在這個意大利被“電話門”的陰霾所掩蓋的夏天,意大利人正在焦慮而又興奮的等待著德國的召喚。

過去四年似乎難以回首,2002年以一種屈辱的方式遭受淘汰,2004年小組賽就遭遇出局,所幸的是,意大利手下這批70年代的戰士們已逐步跨入巔峰,裡皮也終於手握意大利國家隊的教鞭,他們不僅要給過去四年一個交代,也急於在“電話門事件”之後告訴全世界:意大利足球不會就此沉淪!

意大利在小組賽被分到E組,對手分別是加納、美國以及捷克隊,陣容上相較於2002年產生了不小的變化,除了保留70年代中期出生的9名核心球員,也湧入了扎卡爾多、巴爾扎利、德羅西、吉拉迪諾等80年代新生代球員,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選用了當時巴勒莫三傑之一的格羅索。

彼時格羅索雖然在巴勒莫打上了主力,但幾年前還在征戰業餘聯賽,據裡皮後來回憶,他當時的首選仍是馬爾蒂尼,不過老馬已經宣佈退出國家隊,所以婉拒了這一邀約,除此以外,裡皮也對媒體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曾拜訪意大利當地有名的占卜師,占卜師告訴他一定要帶上格羅索。”當然,這麼扯的故事多半是裡皮一個玩笑,總而言之,後來發生的故事成就了裡皮、也成就了格羅索本人。

首戰加納,引出了我們故事的第一名主角,也是意大利在本次世界盃的第一個經典畫面,皮爾洛接托蒂開出的戰術角球后直接在禁區外遠射破門,皮球神奇的穿過禁區內足足十幾名球員打入死角,隨後加納後衛回傳失誤,亞昆塔再入一球奠定勝局。

其實當時27歲的皮爾洛還沒有被尊稱為大師,而正是本屆世界盃,當皮爾洛和加圖索的組合初登世界盃賽場,再加上托蒂在前場犧牲了自己更多的控球權交給皮爾洛發起策動,皮爾洛完美展現了自己作為組織核心串聯全隊的作用,長髮飄飄、動作優雅,國內媒體精準的捕捉到了皮爾洛的特質,開始給予他中場大師的稱號。

第二場對戰美國,又是皮爾洛、又是定位球,吉拉迪諾倒地將球頂進,首次進行了他的小提琴演奏表演,不過僅僅5分鐘後,彼時剛剛宣佈加入米蘭的扎卡爾多在禁區內無人干擾的情況下打入一粒烏龍,這粒烏龍也是意大利在本屆世界盃總共兩粒失球的第一粒,隨後,德羅西因肘擊紅牌下場。

第二場1-1戰平美國的比賽對意大利來說是災難性的一場比賽,除了積分被加納迫近、德羅西賽後被禁賽足足四場以外,從2004年開始,直至14年後的現在包括未來,意大利開始逐漸顯現出鋒無力的狀態,他們因為在陣地戰中無法打開局面和沒有一個優秀的終結點,總是在小組賽階段表現掙扎,反倒是進入淘汰賽以後,面對強隊,能進入自己所熟悉的防守反擊節奏,從而在反擊中形成威脅。而這一場平局,也讓當時無數的意迷回憶起兩年前的歐洲盃,併為此緊張不已。

末戰捷克,在這一場重要的比賽,裡皮做出了兩項在後來產生重大意義的調整,由於扎卡爾多在上一場比賽的糟糕表現,裡皮決定讓贊布羅塔打右後衛,左路派上了格羅索,而本場比賽的第18分鐘,內斯塔又一次在大賽中遺憾受傷,卡納瓦羅身邊的搭檔也因此換成了馬特拉齊。

這兩項調整在隨後的兩場比賽充分的體現了意大利在後衛位置上恐怖的板凳深度,先是馬特拉齊上場僅僅八分鐘就頭球攻破對手大門,淘汰賽對戰澳大利亞,格羅索在補時階段造點,幫助托蒂罰入一粒價值千金的點球。也正是在這個時刻,黃健翔不僅給意大利左後衛賦予了一個在中國流傳千古的意義,也打開了足球解說的新時代併成功斷送了自己的央視職業生涯。當然,這一嗓子喚醒了這場沉悶的比賽、喚醒了打瞌睡的熬夜球迷、更以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喚醒了意大利。

小組賽與捷克的比賽中,還產生了一個意大利和米蘭球迷永遠不會忘懷的鏡頭,33歲的因扎吉晃的切赫滿地找牙,打進空門的同時,為意大利的小組賽征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當然,這一場比賽還有另外一個意義,這是捷克傳奇球星內德維德的告別之戰。

與澳大利亞苦苦鏖戰至加時的比賽,就彷彿打通了意大利的任督二脈,在與舍甫琴科領銜的烏克蘭進行八分之一決賽時,意大利取得三球完勝,贊布羅塔的遠射固然精彩,梅開二度的託尼、一個從低級別聯賽一路殺至意甲的年度歐洲金靴獎獲得者,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回報了裡皮的信任,他也用這場比賽告訴世人:高中鋒也能有靈巧的盤帶!

沒錯,接下來意大利麵對的就是老對手德國了,說到那次交鋒,基本上也算是兩隊在近十年發展的一個節點,即使說回這一場比賽,比賽的激烈程度也並不像比分反映的那般輕鬆,雙方一直鏖戰至加時賽,意大利才逐漸佔據場上的主動,第116分鐘,皮爾洛一腳威脅不大的遠射嘗試被守門員擋出,比賽看似馬上就要進入殘酷的點球大戰,而意大利抓住了這個角球的機會,格羅索接皮爾洛妙傳後不停球直接射門,我至今難以忘記進球的那一刻,格羅索沒有興奮至狂喜、也沒有樂極而生悲,他只是無法抑制的搖晃著頭在球場狂奔,那是一種恐怕連自己也無法相信的瘋狂與美妙。

坐鎮主場的德國不願意接受失敗,他們大舉壓上進攻,卻在一次傳球中被卡納瓦羅上搶成功,意大利形成了一次3打3的反擊機會,由替補上場的皮耶羅殺死比賽。至此,參加過2002年世界盃的兩名前鋒因扎吉與皮耶羅,都以替補和老將的身份收穫了進球。

2006年這支德國隊,同樣充滿了眾多故事色彩,他們是青年軍,主教練克林斯曼則是前冠軍功勳,在克林斯曼帶領的第一屆世界盃賽事,他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卻錯失了總冠軍,這一切的經歷都像是1986年貝肯鮑爾第一次帶領德國隊登上世界盃舞臺的重現,我們似乎可以預見到,4年後的世界盃將成為克林斯曼的主舞臺,然而克林斯曼終究不是貝肯鮑爾,本屆賽事結束後,克林斯曼選擇了辭職,將教鞭交給了助理教練及好友勒夫的手上,8年後,勒夫不辱使命,再一次重塑了德國足球的輝煌。

1998年世界盃冠軍、奪冠大熱門法國,他們淘汰了夢幻四重奏的巴西,由齊達內點球殺死了葡萄牙,一切順風順水,只要擊敗這個曾經在2000年歐洲盃決賽被踩在自己腳下的對手,他們就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謝幕演出了,而且這是齊達內的世界盃舞臺告別戰。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雙方都沒有辜負對手,這一場世界盃決賽,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都有太多可以去回味與銘記的地方。

決賽在德國首都柏林打響,誰也沒有預料到故事的節奏會如此之快,開場僅僅五分鐘,馬特拉齊在禁區內絆倒馬盧達,被主裁判罰了點球,齊達內再一次站在了點球點,面對曾經的隊友,本屆賽事發揮有如天神下凡的布馮,他竟然罰出了一粒勺子點球,皮球淘氣的打到橫樑內側,隨後彈進球門線內。

法國人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第19分鐘,皮爾洛開出的角球由馬特拉齊頭球攻入法國隊的大門,足球場上發生的事情就是這麼神奇,僅僅十幾分鍾,馬特拉齊就從意大利的罪人成為了功臣,配上他進球后單手指天,嘴中唸唸有詞的慶祝動作,他向上帝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此後,比賽的節奏忽然慢了下來,雙方進入拉鋸戰,託尼的頭球擊中橫樑,下半場又一次頭球入網被判越位,而法國隊這邊,馬盧達和亨利頻頻帶球殺向禁區,對意大利的防線造成殺傷,在常規比賽結束前,裡皮用完了所有換人名額,由德羅西換下表現不佳的托蒂、皮耶羅換下卡莫拉內西。

加時賽,法國隊加強了進攻,一度在場上形成圍攻之勢,齊達內差一點再次拯救法國,他近在咫尺的頭球被布馮以匪夷所思的反應單掌托出,隨後,面對馬特拉齊的拉扯與言語上不斷的挑釁,齊達內失控了,他狠狠地將馬特拉齊頂翻在地,留下的,只是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的悲壯,如果還有什麼,就是不知所措的隊友與法國隊球迷了。

齊達內的下場徹底改變了比賽的局勢,法國人已經足夠努力,他們頑強的將比賽拖延至點球大戰。

點球大戰的殘酷在這次對決中表露無遺,無論你身處現場亦或是坐在電視機前,你都能從球員與教練嚴峻的表情中,不自覺的連大氣都不敢呼出,只是呆呆的注視著點球點和球門,因為點球,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在意大利由皮爾洛和馬特拉齊罰進點球、法國由維爾託德打進第一粒點球后,特雷澤蓋登場,這位在加時賽替補登場、曾經在2000年終結意大利夢想的男人,面對隊友布馮,將點球罰丟了。此後雙方將所有點球罰進,5:3,意大利奪得了大力神杯。

為什麼時隔12年,關於意大利那份藍色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銘刻於我們每一位球迷的心裡?是因為那屆世界盃的意大利,真的充滿著太多的神奇因素,讓我們不得不感覺這就是一場美妙的童話故事。

我們不妨重新回顧一下發生在意大利身上的重要事件和數據,世界盃開始前不久,意大利爆發“電話門”事件,警察衝到訓練基地找相關球員問話,一度導致外界看衰意大利的世界盃前景。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意大利奪冠後,很多球員在慶祝時散發出的是一種釋然的情緒。

托蒂遭遇重傷,匆忙迴歸國家隊,對他的狀態造成了影響,我們也可以從本屆賽事托蒂的表現波動中看出這一點。

在本屆世界盃一共七場比賽,意大利一共只失兩球,分別是扎卡爾多的烏龍和齊達內的點球。

託尼、因扎吉、吉拉迪諾、亞昆塔、皮耶羅,意大利帶出的五名前鋒全部取得了進球。

贊布羅塔、格羅索、馬特拉齊、扎卡爾多,一共有四名後衛打入進球。

德羅西、馬特拉齊分別在本屆賽事完成了救贖,德羅西是禁賽四場後,決賽替補出場,最後在點球大戰罰入點球。

布馮贏得最佳門將、卡納瓦羅獲世界盃銀球、皮爾洛獲世界盃銅球。

以及本屆賽事,意大利的大多數進球都來自於定位球。

12年後,意大利60年來第一次缺席了世界盃,很多像我一樣的意迷會說:“沒有意大利的世界盃就不是完整的世界盃”,還好,還好我們擁有2006年,這一個被影像記載,並且被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保存的藍色記憶。

意大利出征2006年大名單:

門將:1布馮(尤文圖斯) 12佩魯奇(拉齊奧) 14阿梅利亞(利沃諾)

後衛:22奧多(拉齊奧) 2扎卡爾多(巴勒莫) 23馬特拉齊(國際米蘭) 6巴爾扎利(利沃諾) 13內斯塔(AC米蘭) 5卡納瓦羅(尤文圖斯) 19贊布羅塔(尤文圖斯) 3格羅索(巴勒莫)

中場:16卡莫拉內西(尤文圖斯) 8加圖索(AC米蘭) 21皮爾洛(AC米蘭) 20佩羅塔(羅馬) 4德羅西(羅馬) 17號巴羅內(巴勒莫)

前鋒:10托蒂(羅馬) 9託尼(佛羅倫薩) 11吉拉迪諾(AC米蘭) 18因扎吉(AC米蘭) 7皮耶羅(尤文圖斯) 15亞昆塔(烏迪內斯)




Suplex


06世界盃8強,除了烏克蘭都是傳統強隊。應該是近幾屆世界盃8強裡面水平最高的一屆了。法國vs巴西,群星閃耀不必多說。葡萄牙vs英格蘭兩個隊從歐洲盃打到世界盃,一模一樣的劇情。德國vs阿根廷,話說阿根廷在世界盃最不想碰到的就是德國,還有最討厭傳紙條打小報告的。意大利vs烏克蘭,3:0符合兩支隊伍實力,不過當時烏克蘭也是有舍普琴科,季莫什丘克,雷布羅夫,沃羅寧,紹夫科夫斯基這樣優秀球員的。

至於半決賽,兩場都很經典。齊達內vs菲戈,巴拉克vs皮爾洛。四個大師兩兩鬥法,當時解說就說,雙方都隨時準備逼搶對方主將。估計這樣的四個大師,在當下足球發展中再也難見到了。

決賽,該有的劇情都有了。點球,扳平,加時賽,紅牌,點球大戰,最為意大利球迷,這樣的結局再好不過了。


主主萌


那一年不是意大利有多強,而是有很多球隊都很強。

巴西的陣容堪稱史上最強,阿根廷是近20年配合最好的次,法國隊有齊達內坐鎮,葡萄牙是黃金一代最後表演。

應該說那一年也可能是有資格奪冠球隊最多的一年,真正的群雄逐鹿,意大利只不過是把握住了機會,加上一點點的運氣,成為了最後的勝者,但沒必要過分吹捧。那年如果最後奪冠的是法國,德國或者阿根廷,也一樣合理。


梅人比你更可愛


意大利是防守反擊的代名詞。世界上沒有其他球隊能模仿這種打法。防守上唯一可以競爭的是德國隊。

06屆意大利的打法就是防守反擊,這是所有隊員都熟悉的一套打法,得心應手。

三條線簡單說一下:

門將就不多說了,布馮可以去競爭歷史最佳門將的實力。

06屆意大利擁有近20年來最佳的後場四人組,有高度,有速度,有經驗,而且團結,最重要的是還能助攻和得分。在久攻不下的淘汰賽最需要的就是邊後衛插上和中後衛搶點。

世上最慢的中場組合,皮耶羅換下托蒂後,速度就更慢了,球員完全是靠經驗和節奏在踢比賽。06年的托蒂已經不是00年的托蒂了。

託尼是最佳中鋒,幾乎所有第一點都能爭到,能護球,傳球,射門,很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