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戶籍制度改革進入關鍵期 2020年將集體“交卷”

日前,廣西發佈戶籍制度改革新規,新規規定,12月1日起,廣西全面放開城鎮落戶,取消參保、居住等落戶限制。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發現,31省份均已出臺戶籍制度改革相關意見,2020年將集體“交卷”。

31省份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关键期 2020年将集体“交卷”

資料圖:居民戶口簿。中新經緯 張猛 攝

廣西取消參保、居住等落戶限制

近日,廣西印發《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提出,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取消參保、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落戶限制。該《規定》將於12月1日起施行。

廣西此次戶籍制度改革還規定,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後,已經確權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因戶籍改變受到影響,可以繼續享有農村“三權”合法權益。《規定》也對落戶農業轉移人口的醫療、養老、就業、隨遷子女教育進行保障。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說:“廣西在全國首創落戶取消社保、居住年限等限制,此次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值得其他城市學習推廣。”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指出,廣西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政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然要求,戶籍制度改革可帶來更多人口到城裡就業和生活,對城市經濟發展、樓市市場交易等都有積極影響。

31省份戶籍制度改革2020年集體“交卷”

今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的通知,要求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其中提到,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

《任務》要求,突出抓好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工作,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推進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31省份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关键期 2020年将集体“交卷”

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發現,目前,31省份均已出臺戶籍制度改革相關意見,2020年將集體“交卷”。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省份定下了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例如,廣東要求,到2020年,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廣東省城鎮落戶;河南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1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陝西指出,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2%。

河北明確,到2020年,力爭實現600萬城中村居民和400萬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廣西表示,到2020年,努力實現6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山西指出,到2020年,實現36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的實現。

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後,城市的相關配套服務如何跟進?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政府在解決城市人口在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時,需要進行相關方面體制改革,讓市場主體介入進來,但不要把民生問題全部市場化。

嚴躍進與蘇劍的觀點不謀而合。嚴躍進還強調,就業才是最大的民生,醫療和養老均跟就業相掛鉤,所以政府如何導入相關產業,保障入城的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就業,才是最關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