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這小區物業交費率增長了80%

為啥這小區物業交費率增長了80%

“2018年元旦,我們是在垃圾成堆、樓道沒有燈摸著黑過的新年,現在可是大變樣了”,瀋陽皇姑區香樹灣小區業主周阿姨說,老物業撂挑子不幹之後引進了新物業,垃圾全清走了,路面重鋪了,照明設施也安上了,“真沒想到,我們小區還能變成這麼幹淨漂亮,以前不好意思讓親戚朋友來串門,怕臉上掛不住,這回行了,經常讓他們來坐坐,我們家也變成高檔小區了。”

記者在小區走訪,驗證了香樹灣小區一年來發生的鉅變,居民甚至眼含淚花講述小區的驚人變化,香樹灣小區的改變是特例還是獨例?

11月9日,記者連續走訪了皇姑區3個小區,發現新老小區的面貌均有巨大變化,從居民自豪地講述的語氣和表情中可以體會到他們的滿意是發自心底的。香樹灣小區、和諧大院、太平莊小區從髒亂差到新潔淨的轉變,是皇姑區開展“紅色家園”工程取得成效的生動例子,皇姑區委做出的《關於深入開展“紅色家園”工程 提升黨建引領社會治理能力的實施意見》,其著力點就是要及時解決群眾的身邊事、煩心事,奔著問題去、迎著難題改,以化解業主物業矛盾、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把解決群眾問題、滿足群眾需求作為“第一動力”。

“我說不上來‘紅色家園’工程的具體內容,但是我看著區裡的人、街道的人、社區的人、物業的人,一通猛勁兒收拾,我們小區變得乾淨了。下水堵了,物業隨叫隨到,不用我自己花錢找人疏通了,我就舉雙手支持這個工程。”香樹灣小區66歲的王阿姨說。

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姑區開展的“紅色家園”工程,著眼“小切口”,關注大民生,從小區物業管理入手,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協商,破解百姓急難愁盼事,提高了社會柔性與活力,取得較好的治理效益,開創了基層治理的“皇姑實踐”,值得稱道。

香樹灣小區:物業交費率增長了80%

香樹灣小區6號樓4單元的居民周阿姨說,2017年年底,幹了七八年的物業公司突然不辭而別、撂挑子不幹了,居民多年來對物業公司的抱怨徹底爆發,“大夥光吵吵,面對大門隨便出入、垃圾遍地、路面坑窪的情況無力改變,我們都自我放棄了,把多層洋房小區就當城中村住著吧。”

皇姑區區委、區政府有關部門沒有放棄香樹灣小區等棄管小區的管理服務工作,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經嚴格挑選、按程序辦理,香樹灣小區選聘了瀋陽安寓物業公司。

“我開始見到安寓物業的李經理直接勸告他們不要接手這個小區,活難幹,肯定得賠本。”周阿姨說。

“皇姑區希望儘快改變香樹灣小區的面貌,我們也希望在條件差一些的小區裡鍛造企業服務管理的能力。盈利只是做企業運營的目標之一,企業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呀。”安寓物業公司經理李永貴說得很實在:最近幾年不盈利不要緊,但要看長遠收益,並且可以通過構建物業生態體系來彌補收支的缺口。

安寓物業公司決定先給業主們幹出個樣來看:大清掃行動一次性清除260車垃圾,路面破損不堪全面更換高質量的地面磚,故障頻發的16部電梯進行檢修維保,60餘處外牆脫落處加固修復……香樹灣小區入住10年沒有正式的大門,安寓物業公司安裝大門,並進行節日亮化改造,在掛上紅燈籠的那一刻,業主們都熱淚盈眶:“入住10年都沒見過大門掛過紅燈籠,進門就心裡亮堂!”

在香樹灣小區巨大變化的背後,是“紅色家園”工程的全力支撐,黨的基層組織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社區基本不參與小區的物業工作,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要通過為小區居民服務,擴大黨建陣地,增強黨員身份意識和榮譽感,擴大影響力、凝聚力,讓群眾打心底裡信任、依靠和擁護黨的基層組織。按照‘紅色家園’工程 提升黨建引領社會治理能力的實施意見,社區工作人員尤其是黨員,全面參與小區的物業服務,協同物業公司做好服務。”中航社區書記杜娟說。

66歲的居民王阿姨對今年夏天一次停電記憶猶新:8月14日晚9時許,當時雨下得很大,小區突然停電,園區一片漆黑。

發現停電後,中航社區非公黨支部的李永貴經理安排工作人員逐一排查,同時聯繫電業局、通知社區。中航社區書記杜娟迅速上報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黨工委等領導來到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物業李經理憑藉平時建立的良好關係,督促電業部門在萬分緊張時刻調派人手過來搶修。”杜娟介紹,電業部門工作人員雨天帶電作業,一個小時後恢復了供電。“喜悅來得突然去得也快,20分鐘後又停電了。大家二話沒說,從頭再來協調解決,終於在凌晨三點又把電修好了。”

業主認可這樣的服務,所以物業費交費率直線上升,從以前的不足10%,增長到現在的90%左右。“以前停電好幾天沒人管啊,我家冰箱裡的東西都化了,現在下著大雨,街道、社區、物業出面把電修好,服務這麼到位,我能不積極交物業費嗎?” 王阿姨說。

“小區現在的變化,黨組織下了大力氣,身為黨員我非常自豪,以後我更要出力參與小區的事兒,大夥一起使勁把小區弄得更好。”在小區乾淨平整的小廣場上,周阿姨摟著杜娟笑著說。

和諧大院:“三駕馬車”解決供暖遺留問題

各個小區有各自的難題,怎麼去解決需要智慧和策略,皇姑區針對小區不同情況分類施策,從群眾家門口和身邊事入手,具體檢視物業、社區、業委會等各個層面的問題,列單列表,建立議事平臺,統籌社區、物業企業、業委會等各方力量,一個一個去解決。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明確部門權責邊界以民生視角解決民生問題的工作意見》,保證所有的問題不落空,社區“舉手”,部門服務,形成閉環。一批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基層無能為力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

和諧大院遇到的供暖遺留問題就是這樣一步步得到了妥善解決。和諧大院小區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一共就3棟樓、215戶居民。2008年小區供暖分戶改造,4年過後供暖管總是爆裂,“因為管線質量不行,所以經常爆裂跑水。”小區居民議事互助委員會主任王淑蘭說。

供暖管線總出問題,居民單獨去找供暖企業,但後來接手的供暖企業對此也很無奈,一時間解決不了這麼多戶供暖管線的問題。“好幾年解決不了啊,大晚上的一爆管,屋裡全是水,有的媽媽抱著剛四五個月大的嬰兒,包裹著嚴嚴實實站在樓道里,等著收拾完了再回屋,太不容易了。”居民魏道周說。

大院黨支部老書記李筠介紹:對於供暖遺留問題,社區黨委、大院黨支部一班人沒有旁觀,主動擔當起解決問題的主要角色,組織居民通過合理途徑反映訴求。”

“辦什麼事都得有人去辦,光說不做是不行的。大院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和居民議事互助委員會組成‘三駕馬車’,還有多名黨員帶頭人,多次和區裡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最終有關單位同意出資3.5萬元,由供暖公司對大院的供暖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延河社區書記關忠柏說。

“社區多次帶著我們去協調解決,跑的次數沒有三十次也有二十次,太給力了。”王淑蘭說。

供暖遺留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有關單位還提供了供暖管線,但問題又來了——有的居民不想更換供暖管線,“我們上門勸說更換管線時,人家說‘走走走,把我家地板拆了穿管啊,我家沒跑水,還得花錢僱人換管呀。’” 魏道周說。

為了鄰居們的整體供暖安全,黨員帶頭人、業主委員會和居民議事互助委員會決定自己出人出力幫著一些居民換管線,“我們自己帶工具、出人工去幫他們換,不收一分錢,最後還給收拾乾淨,用我們的熱情打動他們,最終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現在供暖等方面再遇到問題,我們多方力量一起協調解決。“關忠柏說。

皇姑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紅色家園”工程實施意見提出,要著力打造“紅色頭雁”、實施“骨幹倍增計劃”,做實建強樓棟黨員中心戶,壯大骨幹黨員隊伍,團結黨員群眾一同為小區治理獻智出力,這一點在和諧大院體現得很充分。

皇姑區“紅色家園”工程實施以來,在社區建立多元議事協商機制,推行“1+3+N”議事法,即以社區黨委為樞紐,統籌居委會、物業企業、業委會三支力量,多輪協商、多方共議,有事好商量。

多個社區針對涉及環境整治、維修基金等重要民生議題,召開紅色議事會、大院懇談會124次,解決百姓關心的問題272個。北塔街道柳條湖社區新華社小區通過召開大院議事會,居民投票拆除自行車棚、改建休閒活動廣場,還自發籌集8000餘元改善環境。

著眼於糾紛調解需求,皇姑區建立瀋陽市首家物業糾紛調解中心,並在12個街道建立分中心,由政法委牽頭,房產局、司法局、法院聯手,對物業糾紛開展調解,已成功化解物業糾紛3件,解決兩個老舊小區保障型管理問題。

群眾對“紅色家園”工程的滿意度如何?太平莊小區的居民集體創作了《太平志》,其中“聚是一團火(社區大事記)”這樣寫道:

黨建引領齊向前,週四議事納諫言;

非公黨建新起點,快樂9號心相連;

創城舊改換新顏,政府出力民參與;

智慧養老紅十字,助老扶弱化急難;

太平夢有藝術團,為黨宣傳在前沿;

虹橋家園黨支部,危困之時有救援;

假期課堂受歡迎,雙職家庭減憂煩;

垃圾分類做仔細,綠水青山萬萬年。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