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上墳燒紙”是最落後的一種民俗祭祀方式?你如何看待祭祀活動的重要性?

有膽英雄


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到了節日或者忌日,去“探望”一下祖先,但是如果祭拜就只是站在那與祖先聊一聊天,然後磕個頭走人,未免太過“敷衍”,於是上香、燒紙錢、上供美酒佳餚等習俗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發展、傳播並且定型。

現在有人說上墳燒紙是一項“極其”不文明、不安全、帶有強烈封建色彩的活動,並且建議廢除這種“陋習”,但是上墳燒紙真的如此不堪嗎?對此筆者並不贊同,“存在即合理”,上墳燒紙是一項歷經千年風霜的傳統習俗,不可否認,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上墳燒紙或許與現在的大多數人的意識大相徑庭,但它依然有被保留下來的價值。

先從上墳燒紙這個習俗的起源講起吧!

東漢的蔡倫依靠造紙術名垂千古,但鮮為人知的是蔡倫有一位同胞哥哥名為蔡莫,傳說當年蔡倫憑藉造紙術賺的盆滿缽滿,看的嫂嫂十分眼紅,就讓蔡莫去向弟弟請教造紙術,好讓自己家也富裕起來。

蔡倫十分尊重哥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謂傾囊相授,但是不知為何,蔡莫造出來的紙一直非常粗糙,不能正常使用,再加上蔡倫造的紙質量十分好,導致蔡莫造的紙根本賣不出去,這樣一來非但沒有改善生活,反而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這一天,蔡莫的夫人想到了一個主意,便對蔡莫說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蔡莫聽後深以為然。第二天,蔡莫跑到同村各家各戶中請求幫忙,說自己的夫人因為怒火攻心而去世了,現在請求大傢伙去自己家幫忙料理後事。眾人一聽,這可是件大事,都不敢推辭,於是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去了蔡莫家。

剛一到就看見院子裡停著一口大棺材,棺材旁邊還有灰燼,大家正準備將這口棺材停入靈棚,哪成想突然聽見棺材裡有人拍打棺材蓋,還說:“救命吶,快放我出去!”眾人無不大驚失色,打開棺材之後只見蔡莫的媳婦坐了起來,笑盈盈地對大夥說:“大家不要驚慌,我之前的確是死了,不過我現在的的確確是活人。因為我丈夫給我燒了很多紙,那些紙在陽間是紙,但是在陰間就是錢,我用這些錢買通了閻王爺,閻王爺就放我回來了。”眾人聽後十分震驚,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大家都知道給先人燒這種質量差的紙會變成錢,於是就有了燒紙祭祀的風俗。

這當然是個故事,因為東漢時期,紙張是十分昂貴的,普通百姓根本沒有見過紙,即便有一張兩張,也捨不得用來上墳,要知道直到唐代,朝廷還發文明令禁止用紙擦屁股。

紙錢最早誕生於魏晉時期,但那時候只是用來送葬,唐代才有上墳燒紙錢的文字記載,唐人王建《寒食行》 中寫道:三日無火燒紙錢 , 紙錢那得到黃泉。由於這一習俗的產生與佛教傳入中原時間相吻合,因此有歷史學家推測,燒紙可能源於印度或者中亞的習俗,印度和中亞傳統中認為火可以將祭品送到鬼神那裡。

由此可見,燒紙祭祀的初衷就是希望先輩能夠在“陰間”過上在陽世沒有享受過的錦衣玉食般的生活,這就已經是最美好的祝願了。並且在這幾千年來的時光長河中,燒紙祭祀已然像一道銘文深深地銘刻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基因當中。

現代人出行比古人方便了何止千百倍,這就讓大多數人都成為了異鄉的遊子,每逢清明、盂蘭、除夕等節日,遊子們基因中的鄉愁就無可抑制地噴發出來,君不見,每年清明都有不得歸家的異鄉人徘徊在河邊、十字路口等“交通便利”的所在並且默默地焚燒一張張黃表紙,身在異鄉,他們也只有這樣才能慰藉自己那顆無比思鄉的心。

那麼上墳燒紙是否是一種落後的祭祀方式呢?日慕鄉關對此不認同。

祭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文化,我們知道,儒家文化的基礎在於“孝”,小農經濟時代,出於生產、生活的考慮,同一宗族的人住在一起,為了區分彼此的身份,古人創造性的發明了“禮”這一觀念,什麼是禮,通俗點講就是長幼尊卑有序,年紀小的尊敬年紀大的,輩分低的尊重輩分高的,這一做法雖然有些死板,卻省去了群體之間相處的許多麻煩,進而成為社會關係的基礎。

孔子將這一思想引入到國家治理的範疇,他認為小家庭秩序,是社會秩序的基石,小處是孝悌,大處就是忠孝,論語有云: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以孝治國,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對“孝”的弘揚,與忠聯繫在一起,孝就是忠,忠大於孝。這樣,皇權才能從個體文化層面穩固下來。

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作為孝道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來為國人所重視,孔夫子雖不語怪力亂神,但對祭祀卻持保留態度,所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翻譯過來就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這既可以看做是孔子對孝道的敬畏,也可以看做是世俗文化面對未知領域的一種妥協,即便是大聖人,對此也無能為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忠孝早已分開,但孝依然是我們社會珍視的美德,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倡孝道,對於提升社會道德水平、保持社會安定依然據有積極意義。

那麼是否可以在保留孝道的同時,把一些看似過時的祭祀方式去掉呢?

理論上來說可以,實際操作很難!

我們知道,任何一項傳統的誕生,都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想要改變,同樣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不僅要讓大家從觀念上接受,還要找到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對於我們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而言,十分困難,如果在大家普遍接受以前,強行改變,不但不會取得效果,還有可能造成價值觀的混亂,這對繼承發揚傳統文化,都是十分不利的。

至於有人提及上墳燒紙錢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就更加荒謬了,燒紙錢的確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煙塵,但這個說法破綻百出,不值一駁。一來上墳只在每年固定那幾個節日,二來燒紙錢數量有限,根本不會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把環境汙染與上墳燒紙錢掛鉤,不過是吹毛求疵,無事生非。

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祭祀文化會被保留下來,這既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善矣!



日慕鄉關


一種傳承幾幹年的風俗,怎麼就落後了?認為落後的是你文化不夠自信,看不起自己的民族習俗,崇洋媚外,可恥!!


LENGQUANKANG


我有兩位同學,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他倆都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們的英靈跟骨灰也都回歸了家鄉故土。路途遙遠,我們圖方便,每隔幾年一般只是到出事地點去祭奠,每次都是灑兩瓶酒,點三支菸,鞠三個躬。

我岳母生前皈依了西方宗教,去世後葬入所屬教會公墓,每次去祭奠只是帶桶水,將墓碑、墓石擦抹乾淨,獻上鮮花,鞠躬行禮。

我去過幾個城市的公墓,裡面都禁止燒紙、放鞭炮,有的甚至不允許擺放祭品。人們去祭奠,有的只是手捧鮮花,多數都是空手前往。一起講一講過去的故事,緬懷一番。現在還有發動網上公祭的,這些都不燒紙。

現在有些城市裡一到清明、中元節等傳統的祭祀節日,晚上的路邊、路口等有一些燒紙的,但他們燒的紙錢老祖宗肯定不認識,因為大多是不同的冥界銀行新發行的紙幣。

而農村老家還是老傳統,每年年前買幾墩燒紙,打上金元寶,過年過節、傳統祭祀的日子都要給祖先燒紙。這幾年我回老家給父親上墳,每次還都帶上祭品,水果、點心,滿滿的擺上,花花綠綠的挺豐富。

有人說,上墳燒紙是自古至今、傳承幾千年的傳統。其實我國紙的發明不過兩三千年,紙鈔發明只有一千年,以燒紙作為對祖先的供奉並不會很久遠。

但是,農村上墳燒紙卻不是簡單的一種行為或形式,而是有實際意圖的。在曠野之中,時常會見到一些荒冢野墳,上面長滿灌木枯草,在農業生產中,無主的野墳被平掉不少。而有子孫祭祀的祖墳都能保護完好,子孫們會給墳頭包土、樹立墓碑、清理墳頭及周邊的雜草灌木、栽種松柏等等。其中清理灌木枯草不能動土,一般不用刀砍手拔,最好是放火燒荒。燒紙就是最好的引火起燃之物,逐漸上墳燒紙就形成傳統了。因此,說農村上墳燒紙是落後的祭祀文化,是因為不瞭解這種文化產生的因素。

但是,現在許多城市裡路邊路口燒紙祭祀祖先的,家人去世在家裡燒紙祭祀的,則毫無意義。燒紙祭祀也只是一種形式,絕對不是必須的,更不是不能改革的。


東水西原


祭祀活動各國各民族各宗教信仰不同,因此祭祀形勢方法各不相同。中國有中國祭祀方法。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要想長期延續下去就得有一個統一文化思想,有一個永不忘祖根思想,見本恩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和印度廷續至今,唯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這就是中華民族認同文化的根。燒紙祭祀是紀念先人一種形式,不忘祖宗先人,後代有人。是傳統紀念一種習慣。有人拿燒紙大做文章,忘記祖訓。泯滅良心,不積陰德。祖宗先人都可以找各種藉口淡化,他們要子孫後代有何用?


老福頭A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只知道隨著年紀的增長,遇到不可解釋的事情越來越多,上學時整個宿舍遇到過靈異事件,而且是連著三天,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些所謂的迷信。還有遇到過關於燒東西的事情可以給你分享一件事。十幾年前了,親戚家的爸爸給大女兒報夢要東西(自行車,汽車燒過去不會開),她媽說那不是純屬糊弄鬼呢麼???不讓,結果老太太也夢到了,還是找人用紙糊了一輛,但是車座稍微有點歪,老太太說沒事,燒了就行。結果當天晚上大女兒做夢夢到老爺子,問他車子怎麼樣?老爺子回答是挺好的,就是車座有點歪。


養豬的小熊


我姥姥在我小的時候去世了 我媽媽很想念我姥姥 所以每年清明節媽媽都會跟姐妹一起去我姥姥的墳前燒紙錢 以前媽媽還自己DIY紙衣服 把紙衣服一起燒 燒紙的同時 還會說很多想對我姥姥講的心裡話。 其實我媽媽也不相信鬼神 但是這是她對親人思念的一種釋放的方式和寄託。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逝去之人的思念的方式 ,沒什麼落後不落後的。


夏生238


上墳燒紙是最落後的祭祀方式。不但落後,還屬於拜偶像,應該徹底廢除舊傳統,改革新的紀念方式。拜偶像不但不蒙上帝賜福,反招禍患。以色列亡國就是因為拜偶像而遭滅亡。分散列幫,四散列國,後1948年復國,應驗上帝的預言。建議掃墓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跪拜,因故人已無靈性,只剩下塵土一把,跪拜就是迷信,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谷中百合感恩


親情是血濃於水深入骨髓的情感,當有親人離世,那種生死相隔兩茫茫的無奈感也就靠上墳燒紙的祭祀來表達出來了。彷彿這樣可以依然保持和親人的聯繫。

所以我從不覺得上墳燒紙是一種落後的民俗祭祀方式。

我的外公是我最敬重的長輩。我初中畢業那年的暑假,外公去世了。當時就覺得天都塌了,我再也看不見他了。

外公的老家在二三百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外公為了增加我們和老家親戚的往來,臨終前留言要葬回老家,於是家裡人就遵從外公的心願,把他葬到了老家他的父母旁邊。

每年的清明節,家裡人都要開車兩個多小時去給外公掃墓。而我遠在北方,只要時間允許,我也會趕回去給外公掃墓。

墳前燃起紙錢,灑上三杯好酒,每次我都會跪在外公墳前和他聊聊天。我堅信外公一定會聽的到。每次掃墓都會讓我覺得外公還能聽見我說話,他一定在天上看著我們。

我覺得這種祭祀是百姓心裡樸素的情感寄託和懷念,是家庭情感的一部分。追憶先人,顧念親情。


芝麻辰小七


我認為拿上墳燒紙作文章的人,不是腦殘就是外星來客。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丟你家先人了!你爹你媽養你幹嘛?你買不起墓地,買不起骨灰盒就拿上墳燒紙說事嗎?正因為我們中國人有上墳燒紙的民俗民風才使我們的民族在世界上與眾不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在懷念古人,感恩養育,感恩哺育。孫猴子不知道爹媽是誰?凡人就知道自己的爹媽,“恩重如山!”遺產你有理由繼承,媳婦是爹媽給你娶來的,你有災有難的時候是有血緣關係最直接的親情呵護你,伺候你。為什麼你就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敢說這種話呢?中華文化最精髓的繼承就是“上墳燒紙”!如果有人膽敢提出廢除你家先人就能殺了你!


難得難得5


非常重要,我屬於少數民族,我這裡如果5年沒有上墳燒紙,就認為這個人不孝。由此可見,這個祭祀的重要性。我家一年上墳燒紙的次數達10次以上。僅過年就會祭祀5次。我們這裡非常尊重這種活動,無論國外如何,我們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習俗。不求別的,但求心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