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土地廟

村口的土地廟

土地廟, 在我家鄉這裡,在每一個村莊,幾乎都有它的存在,在數量上來說,小村莊,一般有一座,捎大的村莊,就以過去的生產隊為單位來設立。

土地廟的位置,一般都座落在村口路邊的空地上,距離住戶也不遠。並且在村子的東、西、南三個方向居多,也有及少數的,在村莊的後面。有老話說: “住房,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其意就是,這樣住不會犯毛病。

關於土地廟的建築材料,在改革開放以前,大多都是用土坯砌成的。它的建築面積,以及建築風格,各地沒有明確規定,都是隨心所欲。所以,各個村莊的土地廟,有略高的,也有矮的,有平頂的,也有起脊的。不過有一點是統一的,土地廟的走向,都是面向西南。如果按著風水學來說,它的向口是子午向。這個向口,建民房是沒有采用的。只有埋墳和土地廟用之。

在以前破四舊,立四新掃除牛鬼蛇神的年代,鄉村裡的土地廟,無一倖免,通通都被扒掉,只留有下一個土包,作為標記。儘管如此,土地廟也依然是,燒紙明燭香菸燎繞。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土地廟也跟著變了模樣。村民們,自發地能出錢的出錢,能出力的出力,把土地廟,修築成,新時期磚瓦結構的。廟門兩側,並寫有:“廟小神通大,天高日月明。”對聯相配。

人們把土地廟,當為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和風調雨順的神聖之地。土地廟是磚瓦的,或者還是黃土一堆。這也是對村民們是否和諧,一個特殊方面的考量。

村裡的人死了,首先要來本莊的土地廟報廟,按著風俗的說法,土地廟是亡者通往地府的第一站,由亡者家屬請來的陰陽先生(俗稱為死者出黑兒的人)為當莊土地代寫路引,作為亡者去地府的通行證。

村口的土地廟

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村莊裡的人,不論是男是女,在外地意外死亡,運回來的屍體,不可進自家院子,要直接去土地廟,所有喪事的風俗層序,也完全都在土地廟這裡完成,直到出殯。

土地廟在村莊裡,也是其它一些迷信活動的場所。比如:當地久旱無雨,一些善男信女,就自發的組織起來土地廟求雨。還有的農戶家裡人丁不旺,請巫婆看出端倪,也要來土地廟燒替身上香等。

土地廟不單純就是一撮小房子,廟裡邊,有八位神牌供奉,有土地爺,馬王爺,蟲王爺等等。

村莊裡的民風民俗,人們把這些說道,看得尤其重要。村裡的人,不論你官位有多高,名氣有多麼顯赫,只要是家人去了,就應該遵循當地風俗來操作。不可有半點差池,否則是大逆不道。

當然了,現在的年輕人,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過去的老一套的習俗,也報有一定的成見,可這風俗,又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在某種程度上,又不得已而行之。

村口的土地廟

關於土地廟的事,我就簡單地叨叨到這裡。因地域不同,風俗也有所不同,文中難免有觀點不當,言語不周,請諒解。謝謝賞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