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2千多的魚,現在“身價”暴跌,一斤不足百元,原因在哪裡?

時代的發展造就了很多東西的輝煌,曾經的瑪卡最高價賣到一斤3400元,簡直瘋狂到極致。後續市場恢復正常,價格跌到白菜價,如今更為銷聲匿跡,已無人在關注了。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東西走紅,但很多卻沒有像瑪卡一樣走上瘋狂的高價,只有市場失去理性才會有這麼不符合價值的價格。

那麼現在又有一種東西重蹈瑪卡的覆轍,曾賣到2千元一斤,如今價錢大跌,一斤不足百元,更是沒了吃上,農民養了之後幾乎沒人吃。前幾年有一種會發出嬰兒哭聲的物種悄悄地火起來,後來中國大鯢的名字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這種酷似壁虎體型的大怪物一時間就火得不得了。在我國各地養殖市場掀起一股養殖潮。中國大鯢屬於我國一種野生珍貴保護動物。可能有人認為都是保護動物了為啥還能養殖,為啥還能吃呢。

一斤2千多的魚,現在“身價”暴跌,一斤不足百元,原因在哪裡?

大鯢雖然被列為是我國瀕危保護二級動物,但有關部門早就允許農民養殖,並且養殖產品可以進入市場成為特殊野味。大鯢在普通人眼中普遍稱為娃娃魚,可能就是因為會發出嬰兒的叫聲而得名的。但大鯢在市場走俏可不是因為它是珍貴保護動物,而是一種肉質鮮美的魚類。娃娃魚最火的時間應該是在2010年前後那段時間,當時娃娃魚的價格買到了2千元一斤,也是娃娃魚價格最巔峰的時刻。幼小的娃娃魚論只賣也能夠買到上千元。當年這個價格可是達官貴族才能有條件品嚐得上著野味的。

一斤2千多的魚,現在“身價”暴跌,一斤不足百元,原因在哪裡?

不過娃娃魚高價的好景不長,直到2017年的時候,其價格一斤已跌到70元左右,已不足百元,如今價錢大跌,主要有2個原因。

第一個是消費者已經對此理性消費,消費群體銳減,而娃娃魚養殖數量卻不斷增加。失去市場平衡力的娃娃魚,數量多了消費卻少了,跌價成了必然之勢。

第二是當年各地方政策扶持養殖,後來卻沒有什麼銷量。國家政策在公費上縮緊,導致高消費水平急劇下降。這種高貴奢侈的東西在市場上的銷路出現萎靡不振。

再者筆者認為,這娃娃魚與市場常見的魚類還是有很大區別,其市場空間十分小,當屬小眾產品而已,一般人絕對不會沒事去吃這種高價貨。娃娃魚的外觀嚇人,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大多數人不敢吃也不想吃。

一斤2千多的魚,現在“身價”暴跌,一斤不足百元,原因在哪裡?

面對這樣的市場,娃娃魚價格大跌之後,養殖戶也遇到難題,規模養殖娃娃魚卻賣不出去,市場上幾乎沒人吃。如今連酒店的銷路也慢慢萎縮,真看不到以後的市場發展方向。如今價格一斤不足百元,養殖戶直呼大跌價,養了都賺不到錢了。前期大成本投入,現在只能虧本認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