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11月9日,由巴比特主辦的第二屆世界區塊鏈大會繼續在烏鎮舉行。會議圍繞區塊鏈、數字資產、央行數字貨幣、AI、5G等話題,探討區塊鏈的應用落地、技術前沿、行業趨勢和熱點議題。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在演講中表示,在當前的產業大環境下,中美髮展基本同步,2019~2021年是區塊鏈技術能否成功的關鍵三年,中國有望彎道超車,掌握話語權。

談及中央大力提倡發展區塊鏈,張小軍總結為4大要點:1.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應用,推動區塊鏈與金融、物流、智能製造等融合;2.推動區塊鏈和新型智慧城市相結合;3.通過區塊鏈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將現有數據孤島打通,便於實體經濟應用;4.藉助區塊鏈探索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打通,提升政務服務能力。

據張小軍透露,華為現階段主要關注的是聯盟鏈,圍繞“鏈上價值、可信交易”解決實體經濟中的一些壁壘,5G和區塊鏈的融合,能夠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以下為張小軍現場演講內容,經巴比特整理:

大家好!我講一下華為如何做區塊鏈,其實很簡單,核心點就是“鏈上價值,可信交易”這八個字,這是我們做區塊鏈的重心。

其實到現在來看,華為主要關注的是聯盟鏈,因為我們關注的是在實體經濟裡面怎樣用區塊鏈技術來有效地解決目前的壁壘,包括數據壁壘,包括我們在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虛假合同。

區塊鏈業界的三點產業共識:聯盟屬性、節省成本、聚焦場景

在2019年,區塊鏈業界基本上達成三個比較明確的共識點: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第一,區塊鏈在實體經濟應用裡面基本上偏聯盟屬性,一定是多廠家所形成的。

當然聯盟屬性裡面有一個根基點,就是一定要以相關的貿易為根本。因為當前的區塊鏈還是比較貴的,它的成本現在比較貴,你現在不是以貿易來做,你有交易在裡面,這個交易涵蓋什麼?涵蓋了數據、涵蓋了錢,這才是你目前所能形成的聯盟屬性。

第二,區塊鏈主要是節省了成本。曾經有一家企業問我我們“用區塊鏈,是不是能夠現在投入5元,將來能掙5萬元?”我說你是在炒幣,除了炒幣模型有大幅資金聚攏以外,區塊鏈在實體經濟裡面並沒有導致營收出現大量增加,只能說是成本的節約。但成本節約,對你後期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聚焦場景。區塊鏈的場景都比較直接了,現在區塊鏈的場景大體圍繞幾個:物流行業,就是金融物流,物流行業衍生出來金融物流,金融物流又先生倉單質押等。而金融領域又涉及到支付清算,支付清算又涉及到保單等。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區塊鏈在各領域的場景裡面有明確的目標,但集中點就是怎麼能夠實現貿易的結算,簡單、快捷、安全是它的根本。

標準在加速,開源在融合,2B應用是重點

從業界來看,區塊鏈目前來看,大家都偏重於開源,因為是新技術,大家都希望拿開源加快技術的成熟度。所以開源有兩大派,一種是以太坊派,另一種是Hyperledger派。

在企業架構方面,業界普遍以聯盟鏈和Hyperledger為依託的比較多。

其次是標準,標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際標準,一類是國內標準,其中,國際標準在圍繞區塊鏈的框架性標準和垂直行業標準推進,而國內標準則偏重於基於某一場景的企標或測評標準為主。

今年2019年底開始,標準在中國被提的位置非常高,現在中國在國標委下面成立了全國區塊鏈標準委員會,這個標準委員會的層級很高,相當於國標委員,直接把區塊鏈的維度提了上來,有了標準才能有互聯互通,才能為區塊鏈未來商業應用做鋪墊。

2019-2021年是區塊鏈技術能否成功的關鍵3年

我們也看了2019年的garter曲線,為什麼今年把區塊鏈技術談得這麼快?第一,大家覺得中國的區塊鏈技術和國外的區塊鏈技術,基本上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中國區塊鏈技術偏上相對多一點,底層大家都在補。美國這塊的區塊鏈相對偏底層和雲的兩層應用,以這兩層為主做的比較多。但總體來看,區塊鏈在整個技術上,中美基本上在一個水平線跑。

這樣的話,中國在融合其他技術的整體融合情況下,區塊鏈可以形成相對的彎道超車,在中美大環境下、在技術的比拼上有一個好的點。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同時從garter曲線來看,2019年的技術炒作已經到底,有可能到2020年會經歷反彈。所以誰在這個底裡面有底層技術的優勢,誰在未來就有話語權,所以2019年到2021年是關鍵的幾年。

信息技術融合將更好構建出區塊鏈產業的堅實基座

區塊鏈要使能5G、AI和大數據,為什麼要使能?因為有了IoT,它可以有效提升目前上鍊數據的可靠性,這是區塊鏈+IoT的目標。區塊鏈+5G的話,5G大帶寬和低遲延保證你在邊緣側區塊鏈部署的網絡帶寬問題。再往上,目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有沒有數據?有,但數據很亂,而且很多數據有不真實性,所以他們希望拿區塊鏈做相對數據可真實性的回溯。這樣的話,區塊鏈加了AI和人工智能,未來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分析精確度更高,匹配性更高。所以區塊鏈作為一個底座,在這個方向解決得更好。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IoT是保證上鍊前數據不可偽造的問題,其實IoT介入最深的是溯源,包括某一產品的溯源是一線一物一碼,包括海關做的通證,它的通證是把一些貨物直接用數字化做通證,通證標識從海關到報稅倉,再到後期所有的出關,包括你的對賬,一條龍都用通證來做,用區塊鏈串起來解決問題。

AI要反過來說,區塊鏈是保證AI分析的真實性,這是一方面的。同時AI分析中如果出現相應的數據問題,它認為有偏差,可以有效進行數據溯源之後,哪一部分上鍊的數據保證我在數據分析中有偏差,它們可以進行數據歸攏。因為以前是根據海量數據進度分析,但分析有偏差搞不清楚是哪裡出來的數據。所以它有兩方面:第一區塊鏈+AI是使數據真實性加強,同時反回來AI對相應的結果,如果未來不準確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區塊鏈的追溯能力再返回去看數據哪裡出了問題。所以現在區塊鏈+AI相輔相成的功能越來越重,而且區塊鏈+AI從未來發展節奏來看密不可分,我們目前也希望做這塊的工作,把它聯繫起來。

其次是5G,其實我沒有想明白5G+區塊鏈,因為5G有兩點:一點在UE側,這塊我們只看到兩個場景:一是對手機的跟蹤,它跟核心區塊鏈的掛鉤以後,未來追蹤手機更容易,但是這個東西對安全部門來說更有用一些,這是5G UE側的。單純的5G的話,如果按照它高移動性、高帶寬、低遲延來看,在雲端側實現比較難,所以我建議有可能放到邊緣側,就是目前的BCS的邊緣BCS節點,這樣的話你的區塊鏈節點增加,就會出現大量節點之間的互聯互通要求。因為邊緣側完全可以用口空進行技術傳輸,可以代替目前的5G傳輸,可能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式。我們認為5G+區塊鏈,在這一塊用起來會比較順暢。

華為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已實現北京市50多個委辦局上鍊

2015年-2019年我們一直在做區塊鏈技術的佈局,最近大家也看到華為有26個專利,第一個專利涉及到跨鏈,其次是分佈式數據庫(區塊鏈怎麼有效地穩定存儲),還有一種是分片,大家在公鏈上聽的比較多,比如說以太坊為了增加性能設計了分片,我們希望把分片的能力加持到聯盟鏈裡面做。除了芯片作為性能加持以外,我們通過鏈的技術提升聯盟鏈的性能。

這是單純的雲平臺架構,基本上從4個方面:易用性、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來講,安全提的很重,因為安全是根本。如果安全和性能上不來,區塊鏈整體平臺根本用不起來,商用的時候受制很重,所以我們目前更關注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平臺架構,這塊平臺包含了四個層次、六個模塊,形成了整體的安全架構模型。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這一塊是我們目前在互聯互通做的事情,解決大規模應用的上鍊的需求。

我們只講一個案例,就是上週三發的北京目錄鏈系統,前兩天在北京電視臺正式對外發布。其實現了北京市50多個委辦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等)上鍊,44000+ 條數據項,8000+職責目錄,1900+信息系統,2.7T的數據共享,未來將16個區縣的信息接入(已接入3家),這樣的話整個北京市形成大的時間戳,北京市委能看到全市的時間戳。現在各部門數據打通以後,真正實現了老百姓少跑腿,通過區塊鏈增持民生的優越感,這是我們目前在做的。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華為區塊鏈未來的發展方向

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中國區塊鏈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彎道超車

後面是我們想怎麼做。這個圖大家以前看過,以前只有三層,今年又加了一層,就是我們要加終端。終端作為我們數據的輸入口,再加上網絡,網絡要保證現在整個區塊鏈,現在不光是5G。我們知道區塊鏈在P2P網絡架構下,在商用情況下,在實體經濟下,網絡帶寬和時延壓力比較大,所以網絡架構怎麼調?我們在拉一些教授討論這個方向。平臺+網絡+終端+芯,我們認為將來區塊鏈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個平臺的事情,是一體化工程,這樣才能形成對區塊鏈可信機制的保障,這是它的根本。

因為華為不做業務,所以我們更多是希望和合作夥伴一塊來做,來經營區塊鏈的發展,共同維護區塊鏈整個產業的節奏。所以說,我們希望和業界一塊,我們攜手把區塊鏈發展起來,實現大家的共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