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邯鄲廣電融媒體報道:“鐵腕治汙、堅決捍衛綠水青山!”復興區相關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強勢出擊,堅決推進全域拆違,取締汙染企業近千家,騰退土地1.3萬畝。同步實施了“三年造林十萬畝”的城區綠化、村莊綠化、河渠綠化等全域綠化過程,讓藍天、碧水、淨土、迴歸生活常態,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2018年春季,全區上下全面加快植樹造林工作。復興大地綠色得到持續擴張,僅用2個月時間完成造林2萬畝,成林後森林覆蓋率增加10個百分點,成為復興綠化史上的一個奇蹟。

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隨著2020年省第四屆園博會選址復興,剛剛告別“灰頭土臉”的復興人承擔起由“綠”向“美”新的歷史使命。舉全區之力打造園博園、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和沁河郊野公園的“兩園一廊”建設就此拉開大幕,開始著手修復工礦產業帶來的生態破壞,帶動生態涵養和城市轉型,一幅水做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美麗畫卷在復興大地徐徐展開。

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兩年多來,復興區經歷了一座座煤山變青山,累計完成綠化面積8.5萬畝,生成了85個趙苑公園的綠量,每年吸收5600噸二氧化碳,釋放4100噸氧氣。兩年多來,復興區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引進了種植桑樹1000畝,元寶楓2000畝,泓森槐2000畝,核桃5000畝,發展林下經濟15000畝,年增收千萬餘元。復興區產業向綠、環境向美、生活向好。白鷺、野鴨棲息起舞,唯品會、美菜網簽約入駐,美的、保利投資置業。過去復興留給全市人民的印記是鋼鐵,今天覆興呈現給全市人民的底色是綠色,未來複興貢獻給全市人民的畫卷是生態!

“復興邯鄲”——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發展成就巡禮融媒體直播正在進行中,

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監製:嚴武軍

主編:鄭巖

策劃:喬佔芳、許繼霞

復興區:由“黑”向“綠”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