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如果按照高等教育排名

我曾与在深圳的学弟说,深圳在经济上是标准的一线城市,但文化教育远不如北京、上海,也不如广州。如果按照综合实力排名而不是经济排名,特别是加大教育文化的权重,深圳的地位就有些虚高。如果按照高等教育排名,中国的“20强城市”立马出现分化。

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如果按照高等教育排名

1、一线城市(北京、上海)

高等教育的一线城市只有两个,那就是政治中心即首都北京与经济中心即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强校联盟”面前,所有的大学都被挤在后面。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也不弱,但明显弱于北京“强校联盟”。

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如果按照高等教育排名

2、二线城市(武汉、南京、西安、成都、天津、重庆、长沙、广州、长春)

高等教育的“二线城市”有9个,条件是高等院校超过60个且有至少2所进入“六十强”。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拥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广州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长沙拥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长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可以立为“二线城市”。其中“六十强”大学有3个的城市即武汉、南京、西安、成都可以算作“准一线城市”。

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如果按照高等教育排名

3、三线城市(杭州、哈尔滨、大连、沈阳、济南、厦门、郑州、合肥、兰州、苏州、无锡、徐州、青岛)

“高等教育中“三线城市”有13个,条件是有至少1个城市排名进入“六十强”。这就包括浙江大学所在的杭州、哈尔滨工业大学所在的哈尔滨、山东大学所在的济南、厦门大学所在的厦门、东北大学所在的沈阳、大连理工大学所在的大连、兰州大学所在的兰州、郑州大学所在的郑州、苏州大学所在的苏州、江南大学所在的无锡?中国矿业大学所在的徐州、中国科技大学所在的合肥、中国海洋大学所在的青岛。

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如果按照高等教育排名

4、四线城市(南昌、昆明、福州、开封、宁波、深圳、南宁、扬州、太原、保定)

高等教育的“四线城市”,条件是至少有1所大学进入“百强”,共有10所。这就包括南昌(大学所在的南昌、昆明理工大学所在的昆明、福州大学所在的福州、河南大学所在的开封、宁波大学所在的宁波、深圳大学所在的深圳、广西大学所在的南宁、扬州大学所在的扬州、山西大学所在的太原、河北大学所在的保定。

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其实应该采取“标准制”,第一是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保留2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第二是国家直属大学划分3个学区,即东北、华北(包括山东)为“北方学区”,东南、华中、华南为“南方学区”,其他为“西部学区”,学区内无差别招生,跨学区才是按照考生比例给名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