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怎麼就變成人人都在過呢?

這幾天辦公室人相互打招呼都變成,雙十一你剁手多少?“雙十一”這個強電商節,已經在十一月無處不在。從“雙十一”誕生起,它就是最熱的商業節點,商家在這個時間點的各種營銷策略活動眼花繚亂,而且已經不僅僅是電商、實體商業賣家的狂歡節,社交、網紅、明星等等涉及所有商業領域,在這個時間都在圍繞這個節忙碌。而“雙十一”這個品牌本身就是營銷行業的神話。

所有人都知道“雙十一”這個是一個純粹是阿里在短短几年時間創造出的一個熱門節日,變成全民節日。而且它在商業領域價值堪比傳統熱門節,如五一、十一、聖誕、元旦等等。從2009年淘寶剛剛推出開始,到現在2019年,整整10年時間,從09年的0.5億日銷售額到2018年的2135億,再到今年2019年第十一個雙十一,在2019年零點17分,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到571億,,2019年11.11的14小時21分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2019年創新高那是必然的。

“雙十一”怎麼就變成人人都在過呢?

各項指數都是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模型, 銷售涉及覆蓋的國家和地區數多達200多個。其實國外也有類似“黑色星期五”這樣狂歡購物的商業節,但是和”雙十一”比較,無論是影響力還是量級都差遠了。那麼,為什麼阿里能創造出這樣的營銷神話?

2009年至2019年這十年,本身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是飛速增加的十年,各種生活質量提升更是明顯,網絡科技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互聯網的上升“電梯”是電商行業發展最主要因素,也就是俗話“站在風口的豬”。當日,電商節還有“雙十二”,為什麼是“雙十一”特別強勢,而不是別的什麼節?

阿里在這個節創造過程中的確花了很多心思,營銷策略更是到極致。分析下它的誕生創造史

首先:時間節點把握很好。

11月11日,這個時間點很好。中國人節多,也喜歡過節,特別下半年,本身就是商業旺季。但是十一月剛剛是旺季中節日不明顯的時間點,九月有中秋,十月有國慶黃金週,十二月有聖誕、元旦,十一月只有西方的萬聖節算是商業性節日外,基本沒有什麼熱門點,且萬聖節在國內基本不能算大節慶。這個節點出現很好填補時間空白點。還有是因為季節,11月的季節正好是秋冬換季,各種服裝、飲食、護膚品、電器等等,消費需求因為天氣變化被整體帶動。節點的精準把握,是成功最關鍵點,也是京東後來推出雙十二一直沒辦法像雙十一來得這麼熱門的原因。

其次:消費者和商家的雙方需要

所有商業的成功必要條件是消費者認同,商家有利潤,雙贏甚至多贏,才能被市場驗證為成功營銷。雙十一各種打折、優惠券、抵用券、滿減滿送、0元夠、清購物車等等,眼花繚亂到讓人算不明白賬,但是總基調“低價”,是消費者為雙十一瘋狂最主要原因,價格永遠是最大賣點。讓雙十一=降價優惠=買買買,這個在消費者心理已經做好各種暗示。當然阿里在營銷時還加上人群有意思的“光棍節”這個很搶眼球趣味性名稱,帶著調侃式稱呼,討好的互聯網主流消費人群20歲-40歲的喜好。

對於商家更加,商家心理,最好天天過節,天天大賣。所以創造個商業銷售的節,商家肯定積極跟進,乘這個時間消庫存、走爆款。

“雙十一”怎麼就變成人人都在過呢?

再還有:阿里有錢,全方位立體的廣告覆蓋

從十一黃金週後開始, “雙十一”的各種活動預熱廣告,商品優惠信息充斥在線上、線下各種流量聚集地,廣告不差錢,阿里打造雙十一就是沒有套路的套路,用錢堆起來。天貓、淘寶、微博、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等互聯網流量各各個聚焦點都被“雙十一”包場,線下的公交站牌、地鐵站、機場甚至農村的各種刷牆等等,傳統媒體強強聯合,影視廣告、紙媒、新聞等等,各品牌的實體店更是線上線下循環導流。阿里把“雙十一”廣告滲入角角落落,人人都知道雙十一為目標。再有阿里的實力打造“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讓“電商+電視+網絡”的傳播策略,各種明星站臺,各種紅包貼補等等,讓雙十一更互動起來,不斷加強“雙十一”品牌。

最值得讚揚:阿里服務體系增強,應對策略各種消費升級需求

阿里最近最注重的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阿里系原本常常被人詬病質量問題這幾年逐漸好轉,天貓店的門檻越來越高,守護了品牌的品質。“雙十一”期間的虛假宣傳也是這幾年重點監督方向。

營銷後端的系統優化這幾年進步頗多。“雙十一”在0點開始的集中爆發的購買支付、諮詢等對後端系統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這幾年各種硬件、軟件的提升,以及提前預付定金等策略性活動都讓用戶體驗提升很多。

“雙十一”怎麼就變成人人都在過呢?

提高物流配送系統的服務,淘寶一方面加強菜鳥倉等直系倉儲物流服務,另一方面和快遞公司的合作不斷加深。阿里還將自身大數據技術應用進物流,實現數據共享,物流配送規模化。

“雙十一”的成功最關鍵點遠不是一家企業的營銷案,它是整個互聯網一起推進的結果,有著眾人拾柴的火焰高的結果。雙十一幾乎是這代商業人共同的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