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沒感情,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嗎?”13歲女孩的經歷,就是答案

“婚姻沒感情,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嗎?”13歲女孩的經歷,就是答案

文|末小北

01

如果一樁婚姻沒有了感情,勉強維繫只會讓兩個人更痛苦,並且也會讓孩子跟著受罪。

因為,沒有了感情,還靠維持面子保持一樁沒有溫度的婚姻,不僅消耗彼此的耐心,還會浪費彼此的時間,也會讓孩子覺得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非常壓抑。

曾經,我在朋友的一家幼兒園幫忙任教過一段時間。就在那段時間裡,我發現有一個小朋友不怎麼合群,別的小夥伴們都積極跟著老師做活動,而她卻躲在一邊,一直對著一張照片發呆。

其實,對於一個5歲多的小女孩,當時我沒覺得她會是因為家庭的原因而沮喪。我以為她是丟了心愛的玩具,或者沒穿上喜歡的衣服,或者是沒吃到自己喜歡吃的蛋糕而傷心。

之後,我問了別的老師,她們都說這個女孩好幾天前就這樣子了,問她什麼都不說,只是搖頭。如果問的次數多了,她還會大哭不止。

從那之後的幾天,我一直細心觀察,後來發現,那個女孩每次放學之後,都是由家裡的老人來接的,就算是偶爾有親子活動,需要父母參與,也都是家裡的老人來。

由於我本身就是情感工作的,所以對孩子的家庭比較敏感,當時我就斷定,可能還是生活在單親家庭裡,母親或者父親因為工作太忙,實在脫不開身,所以才會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

但是,事情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簡單,後來跟女孩的奶奶聊天才知道,原來她父母一年前就開始鬧離婚了,可是雙方老人都不同意,周圍的朋友親戚也都勸,希望他們能為了孩子繼續維繫婚姻。

他們兩個之間已經沒有感情了,每天都爭吵不斷,兇的時候還會打砸東西。有的時候,還不避諱孩子。

一個5歲的小女孩,她都能感覺出父母吵架後,家變得冰冷了。再想想每次她拿著一張一家三口的照片,就更能看得出她希望自己的家能重回溫暖。

可是,一段感情被一對夫妻吵沒了之後,根本就不可能復原。

一樁婚姻的破裂,有很多因素。但是夫妻彼此仇視對方卻不離婚,造成的結果卻都是相同的。兩個人越來越累,家裡越來越冰冷,孩子承受的傷害也越來越深,甚至還會導致他們成人後,對婚姻充滿恐懼。

我有個讀者,曾經就是因為父母經常吵架,讓她的童年一點兒快樂都沒有。長大之後,她奉行不婚主義,她說:“不是我不敢結婚,而是我害怕我的婚姻會和我父母的婚姻一樣。”

“婚姻沒感情,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嗎?”13歲女孩的經歷,就是答案

02

張翠(化名)是個事業心很強的女人。

她有過一樁失敗的婚姻,原因在她自己身上,而非她的前夫。並且,這一點,她自己也很清楚。

張翠和前夫崔凱(化名)是相親認識的,他們可以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的。

張翠事業心很強,對情愛之事並不關心。可是隨著她年齡越來越大,父母一直很著急。於是,在父母多年的軟磨硬泡下,張翠答應了相親。

而崔凱,是因為家裡條件不怎麼好,買不起車和房,很多女孩都不願嫁給他。

他們相親,張翠看上的是崔凱的老實本分,雖然家境不好,但是她自己能賺錢。當時她就想著要找一個比自己實力弱些的男人,她要跟其互換,自己主外,讓男人主內。

其實,崔凱看上張翠,也是因為她不嫌自己窮。兩個人都是想結婚的人,雖然沒感情,但是婚後也可以培養。

就這樣,兩個人認識了不到十五天就結婚了。

為了結婚而結婚,並且在認識了這麼短的時間就草率結婚,這注定是有“危險”的。

果不其然,婚後沒多久,兩個人便開始了爭吵,都是因為生活中的很多瑣碎問題。可是吵歸吵,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所以都沒有提過離婚。

後來,張翠懷孕了。有了孩子之後,崔凱對張翠的態度變了很多,就算張翠平白無故地對他發火,他也都能忍了。

可是,孩子不到半歲的時候,張翠就撇下孩子重新去工作了。她還說,有崔凱照顧就夠了,自己沒有閒工夫享受什麼“母慈子孝”這種不現實的“古代理論”。

誠然,一個女人在婚後保持自己的自立性,是非常好的。

可是,張翠表現的卻有些過分,甚至後來她還覺得崔凱和孩子都成了自己的障礙。

後來,張翠跟崔凱吵鬧過要離婚,可是雙方的父母都持反對的態度。

一方面是他們年齡都大了,就算再婚了,也未必能幸福;另一方面是孩子都有了,哪怕是為了孩子,也得將就著過完下半輩子。

“婚姻沒感情,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嗎?”13歲女孩的經歷,就是答案

03

其實,在孩子還沒有懂事的時候,如果夫妻之間沒有了感情,並且也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時,兩個人是可以趁早離婚的。

因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只要再婚之後,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愛就好。

可是,張翠和崔凱的父母卻過慣了自己的生活,他們都認為婚姻有了裂痕,是可以重新修補的,等修補完,兩個人還是可以繼續生活在一起的。

當然,在老一輩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修補”著繼續過的婚姻。

雖然這種方式也適合當下年輕人的婚姻,但是這需要有一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兩個人願意重新付出,願意攜手努力修復出現裂痕的婚姻。

可是,當下太多的年輕夫妻,根本就沒有耐心,更不可能重新攜手。因為,他們大多數都在婚姻的磨合期,把彼此的感情和理智都消耗完了。

張翠跟崔凱,就這麼在雙方父母的“壓迫”下,勉強著維繫著他們沒有感情的婚姻。

日子還是和以前一樣,崔凱主內,負責照顧雙方老人,照顧孩子,張翠負責在外面打拼賺錢。

也許有人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讓女人在外面打工賺錢呢?其實,這不怪任何人,因為張翠本身就是喜歡工作,她甚至覺得工作就是自己的一切,更甚至都可以為了事業犧牲掉家庭。

當然,張翠的這種想法,在孩子的身上卻得到了“報復”。

孩子五歲之前,雖然已經學會了喊“媽媽”,可是見到張翠,她卻從來沒有叫過張翠“媽媽”。

也許是因為年齡大了,張翠也慢慢地醒悟要多陪陪孩子。但是,就算她挽回了跟孩子之間的母女之情,可是她跟崔凱之間的夫妻感情,卻已經絲毫不剩了。

兩個人就像《無問西東》中的許老師和他的妻子一樣,兩個人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就算偶爾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也都不會正眼瞧對方。

當時,他們都想著,把這樁糟糕的婚姻維持到女兒18歲,然後兩個人就去離婚。

並且,在雙方父母的影響下,他們也一致認為,只要兩個人還生活在同一個家裡,孩子就不會缺少溫暖,就不會有負面情緒。

“婚姻沒感情,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嗎?”13歲女孩的經歷,就是答案

04

誠然,對於一個還不太懂事的孩子來說,她也許看不出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了問題。

可是,當她要求父母兩個人能帶她出去玩的時候,每次都不能實現這小小的“願望”。如果父親去,母親就不去。

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會覺察到什麼。雖然她不明白什麼是“愛情”,可是她能看得出,父母從來沒有對對方笑過,甚至都不跟對方說話。

就像我曾經在幼兒園見到的那個五歲女孩一樣,她能如此早地感受到家裡的“冰冷”,實際上是因為她父母經常當著她的面吵架,甚至打砸東西。

雖然張翠和崔凱從未當女兒的面吵過架,可是他們給家裡的環境,是同樣的,沒有溫度,只有冰冷。

他們的女兒,是在八歲的時候知道父母感情不好的。當然,不是她自己發現的,而是別的小朋友嘲笑她時說的。

張翠和崔凱不當著女兒的面爭吵,但是不代表不會當著別人的面爭吵。

他們兩個爭吵的畫面,曾經被很多其他家長看到過,所以那些“多嘴”的家長,不免閒談時會聊到這些,然後“早熟”的孩子聽到後,就不免拿出來“嘲笑”張翠的女兒。

其實,從這種種行為和表現中就能看出來,孩子的心智其實都“早熟”了,他們懂得什麼是自尊,懂得什麼是嘲笑和被嘲笑。

從那之後,張翠的女兒就沒有真正開心過。

後來,張翠的女兒13歲的時候,因為學校有作文比賽,她寫了一篇滿分作文。話題就是圍繞家庭來寫,可以寫父母,可以寫家裡的趣事。

那次,張翠的女兒得了滿分。

老師為了表揚她,還特意讓她父母去了一趟學校。

結果,當張翠和崔凱看了女兒寫的作文後,兩個人同時崩潰落淚了。

“婚姻沒感情,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嗎?”13歲女孩的經歷,就是答案

05

雖然那篇作文寫的不怎麼通順,可是裡面所有的內容,全都是一個13歲女孩對生活的消極態度。

女兒在作文裡提到,她的爸爸和媽媽一週跟對方說不了兩句話;每次自己想出去玩,跟爸爸媽媽都說了,可是他們只要有一個去,另一個就果斷拒絕不去;每次自己過生日,爸爸和媽媽雖然同時陪她過,可是從來不吃同一個盤子裡的菜。

她在作文裡有這麼一段,是最感人的:

“我知道,爸爸和媽媽是為了我才不離婚的。他們怕我被人笑話,可是我都被笑話了5年了。也許他們覺得我小,什麼都不懂。可是我不傻,我知道看書,上網,很多東西雖然我懵懂,但我明白,他們已經成為陌生人了。

其實,我很愛他們。可是看著他們彼此不說話,甚至做飯吃飯都用各自的碗筷,我就心裡不舒服。我突然覺得我自己是有罪的,是因為我,他們才不笑,不快樂。如果可以,我真希望爸爸和媽媽能離婚,因為家裡太冷了。”

也正是看了這段話,那位老師覺得孩子心裡有很大的壓力和不快樂,所以她決定讓張翠和崔凱一起過去。

也正是因為這段話,張翠和崔凱沒能忍住自己的堅強,兩個人都落淚了。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孩子很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很多事情都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就不讓孩子知道。

孩子是夫妻兩個人愛情的結晶,她身上有父母身上彼此的優缺點,她和父母之間都有血緣關係。她怎麼可能感覺不到,沒有溫度的家是冷的呢?

一樁沒有感情的婚姻,有必要為了孩子維繫嗎?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這個13歲女孩的經歷,應該能讓大家找到答案。

誠然,為了孩子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出發點是好的。可是,請不要忽略了你們沒有了感情之後,情不自禁地敵視對方的態度。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們能感受到家裡是否有溫度。

-END-

今日話題:

夫妻沒有感情,還有必要為孩子維繫婚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