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一体化 新来融城“三十条”

长株潭一体化 新来融城“三十条”

联席会议秘书处召开新闻发布会。

11月10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秘书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长株潭城市区一体化发展第二届联席会议成果、部署,以及过去一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

过去的一年,长株潭三市积极落实首届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20项具体合作实事中,有13项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另外7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结转至下一年度继续推进。

第二届联席会议签署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明确了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未来一年,长株潭三市将以“3032”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大多个领域合作力度、突出协同作战成效。

“30”即30项重点工作任务,包含推进规划融合、交通共建、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环境共治及其他事项等6大方面

“3”即3个重要工作机制,分别为高层协调机制、调度督办机制和理论研究机制;

“2”指2个重大工作政策,分别指探索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互利共赢的投入政策;共同研究省级层面牵头、三市参与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专项基金的可行性,以解决三市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项目资金难题。以及探索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政策的可行性。

三市联合签署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调度办法》,明确将重点调度《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中未完成的合作事项和《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中的重点任务,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环境共治等方面跨区域项目。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 年)》发布

“连城诀”第二季 好戏连台

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和洞株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建设;启动长沙机场联络线对接株洲市华强路、长沙市黄兴大道对接株洲田心大道项目;实现医疗保障“三同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11月10日,长株潭三市共同签署《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三市下阶段将共同推进的融城实事。“连城诀”第二季,有哪些“好戏”?来看看这些干货。

共建“一网、一环、一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三市融城,规划引领,交通先行。

《计划》明确,长株潭三市将进一步加强联动,信息共享,做到国土空间规划、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其他行业专项规划的对接,实现三市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

交通共建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抓手,要实现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首要就是要实现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通勤圈。

《计划》明确的30项重点工作中,“推进交通共建”的任务最多,共有9项,概括来说,就是三市共建“一网、一环、一江”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一网”即“三干、两轨、多连线”的交通道路网。“三干”工程包括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和洞株路快速化改造;“两轨”包括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长沙地铁3号线南延项目)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完善;“多连线”是指在持续推进去年确定的“四连线”的基础上,加强三市之间轨道交通连线和其他干线公路连线的前期研究,适时启动一批项目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同时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一环”,即长株潭高速公路大环线。三市共同争取长株潭东外环线、长株潭西外环线高速公路和株潭南绕城高速等项目纳入国、省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力争形成环长株潭城市群高速公路线。

“一江”,即湘江风光带“两岸一线”联通工程。“两岸”,完成三市湘江(防洪)风光带工程控规无缝对接;“一线”,启动开行湘江旅游航线的前期工作。

除此之外,三市还将启动长株潭组合港前期调研,共同运营、管理湘江岸线、港口和码头资源;启动研究黄花机场、三市高铁站等重要交通节点的公共交通“互连”等问题。

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唱响“奏鸣曲”

在产业发展方面,《计划》明确,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力度,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实现三市产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促进长株潭经济高质量发展。

启动全国区域性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加强三市物流资源共享对接,争取纳入国家物流枢纽规划。

推进“一券三清单”。开放、共享三市创新平台,统一网上对外公布,创新券互认共享;提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工业品相互采购、新产品示范运营三个清单,加大三市工业品、两型产品相互采购和新产品的示范运营力度。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建立三市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协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中国(长沙)知识产权中心为基础,共同打造长株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市同享服务。

加强旅游景点的联合宣传。三地3A级以上景区实施联合打包宣传推介,在媒体或景点门口、城市进出口等醒目位置相互推介对方旅游景点,实现市场共拓、客源共享。

民生共享,就医、就学、人才引进“礼包”多

着力聚焦人才、就医、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推进“224”工程,第一个“2” 即教研队伍和人才集聚工程建设,第二个“2” 即株洲、湘潭与长沙合作两所学校建设,“4” 即人社、就医、交通、移动支付实现三市一卡通

,不断提升三市市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人社“一卡通”。全面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即时转移,社会保障实体卡三市通办,完成长株潭城市群人社服务一体化工作。

拓展长株潭“潇湘一卡通”应用范围。组建长株潭“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逐步实现三市市民在公共交通、停车收费、生活缴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共同打造 “移动支付第三城”支付示范城市。

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打破区域壁垒,建立高端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符合省高级人才标准并经三市认定的高端人才,可享受三市的就医、购房、子女就学等待遇;加强人才交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人才交流、青年人才沙龙等活动。

实现医疗保障“三同城”。推动长株潭三市城乡居民住院看病购药结算一卡通、医疗生育保险信息系统一网通,基本实现同城同结算、同城同年限、同城同定点的“三个同城”。

共同推进教研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启动湘潭九华砂子塘小学建设,支持雅礼教育集团与株洲市天元区南塘学校合作办学。

环境共治,共享碧水蓝天

继续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共同构建水上应急及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一个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实现“共享一片蓝天、共饮一江碧水”的目标任务。

共享一片蓝天。分别编制长沙、株洲、湘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信息共享;完善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做好长株潭区域内1个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5个大气环境监测组分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区域内PM2.5、臭氧源解析工作;推进三市交叉执法检查。

共饮一江碧水。共同做好湘江保护和治理,构建三市协同的水上应急及水污染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三市水质安全和水环境清洁。

此外,三市还将共同推动民间商会组织、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公共资源交易和综合保税平台一体化。

推动三市北上广深等驻地商会整合为长株潭联合商会,定期召开商会交流会议、项目合作洽谈对接会,实现商贸信息互通、发展资源共享、工作经验互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企业家联合会,加强长株潭三地企业项目信息和政策信息交流和服务,每年共同举办一次长株潭城市群企业家联合会年会;定期召开三地工商联联席会议,推动三市非公经济企业的合作;推动会展经贸活动的合作,相互邀请参加会展,实现会展资源、信息互通共享。

适应“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大势,加强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评标合作,共同签署《长株潭城市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现异地评标常态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

三市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共享进口药品、进口生鲜等口岸资质;将长沙综合保税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湘潭、株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湘潭综保区和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均可开展跨境电商进口“1210”模式。

高效率确保事项落地

为进一步巩固体制机制建设成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三市联合签署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调度办法》。

突出了调度重点。明确将重点调度《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中未完成的合作事项和《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中的重点任务,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环境共治等方面跨区域项目。其中,合作事项主要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跨区域项目主要调度项目规划调整、用地审批、征地拆迁等涉及其他市的矛盾和问题。

提升了调度要求。工作调度将采取会议、现场、信息等形式。原则上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年度总评价,如遇特殊情况,可临时调度。调度后随即形成交办单或会议纪要,由秘书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按责任分工实时交办到三市相关部门,问题办结情况将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一年一评价”。

明确了调度层级。三市合作事项牵头单位负责各自牵头任务的月调度工作;三市副市长按分管工作调度,主要调度需三市市直部门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常务副市长对所有工作进行综合调度,重点调度需三市多个市直部门或三市政府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三市书记、市长主要负责调度需三市共同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强化了调度效果。对交办的问题,由秘书处及三市牵头单位负责跟踪落实。对重点交办或未能按时按质完成的问题,三市牵头单位会同秘书处进行跟踪督查、督办,形成督查报告报三市主要领导。工作调度和问题交办工作完成情况将纳入三市年度工作总体评价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