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發話了,對俄羅斯不能搞特殊,北約、美國必須成為一體

在歐洲的整體防務層面,德國一直扮演著策劃者和指揮者的角色。

據俄衛星通訊社11月10日消息,德國外長馬斯公開表示:柏林的立場不會有別於歐盟各國,走“特殊道路”。在對待俄羅斯層面,德國將一直和美國加強聯繫,為歐洲的地緣形勢的穩定做出努力。

第一、德國不會容忍俄羅斯主導的“西進策略”繼續發威。當下的俄羅斯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不僅將先進的空防和地面力量向克里米亞大舉推進,在退出《中導條約》後,一再試射“白楊”“鎧甲”等尖端導彈,這給歐洲的地緣穩定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德國發話了,對俄羅斯不能搞特殊,北約、美國必須成為一體

俄方在敘利亞的強勢表現,同樣給歐洲帶來了巨大麻煩。隨著俄方和土耳其的關係進一步密切,雙方的戰略同盟可能導致敘利亞局勢不可控。因為後者在安全區的大肆“剿叛”行為,將使得大量的敘利亞平民無家可歸,可能導致數百萬的難民潮向歐洲湧來。

第二、德國將“忠實”履行作為盟友的職責。美國已經和俄羅斯公開的叫板,雙方在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產生了正面衝突。德國作為北約的領頭羊在這關鍵節點,必須選好自己的站位。

德國可以拒絕向敘利亞派兵,可以不加入美國主導的海灣聯盟,但無法容忍俄羅斯“一方獨大”。出於歷史、地理等原因,德國必須做出有針對性的限制舉措。

德國發話了,對俄羅斯不能搞特殊,北約、美國必須成為一體

第三、德國有必要通過這種方式,向歐盟、北約的內部成員做出“示範”。儘管德國和俄羅斯達成了“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但並不意味著雙方可以放下歷史成見,在戰略層面達成一致。

北約組織主導的“東擴政策”和俄方推行的“西進策略”,從本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對立。俄方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北約組織的認可,併為自身的經濟的發展、影響力的彰顯打開一條特別通道。而北約組織則認為,俄方控制克里米亞、向敘利亞出兵,是後者侵略擴張的開始。

俄方的強勢表現輕則導致歐洲的政治形勢動盪,重則可將土耳其等北約內部成員“同化”,這會對整個北約組織的整體性造成傷害。

因而推行共同的圍堵策略,應是當下北約組織各成員國面臨的首要任務。

德國發話了,對俄羅斯不能搞特殊,北約、美國必須成為一體

德國在這關鍵節點強硬發聲,更多的是對自身安全處境的擔憂。即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德國不允許任何勢力破壞這種秩序的建立。換句話說,德國將和其他北約成員國一道向俄羅斯施壓,直到這種威脅解除為之。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北約自身戰略方針的調整完畢,其將對俄方構成新一輪壓力,而莫斯科也將為如何應對這種外部威脅而大傷腦筋。

一句話,俄羅斯的麻煩來了,北約和前者的新一輪交鋒將馬上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