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十大硬漢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後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胡沙不隔漢家天,一節堅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屬國,恥隨李衛老戎旃。 蘇武,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譚嗣同聽到政變消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1894年鄧世昌常曰:“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1928年初,中共中央調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上海的黨中央派李維漢來到武漢,同郭亮、夏明翰研究決定取消兩湖年關暴動,制止盲目行動。同年3月18日,夏明翰從謝覺哉處得知交通員宋若林不可靠的消息,返回漢口東方旅社準備轉移時,宋若林帶著軍警將夏明翰逮捕。3月20日被殺害。


縱橫四海無強敵。 看淡人間生與死, 坦然面對槍林逼。 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蒙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佔軍械所。失敗被捕後,審訊者要他寫供詞。他提筆疾書,滿紙都是“殺盡貪官”、“推翻清廷”、“恢復中華”等內容。審訊完後要給他拍照片。徐錫麟不滿地說:“臉上沒有笑容,怎麼留給後代?再拍一張。”當晚,徐錫麟被施以酷刑,恩銘親兵將其挖心剖肝後烹酒炒食,極為慘烈。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紅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1871年,沙俄趁中國內亂時佔領伊利,此後一直掌握在沙俄手中。鑑於伊利的重要軍事作用,左宗棠一直想要收復這座城市。後來,在同治皇帝與慈禧的支持下,左宗棠抬著棺材出征,表達了誓死要收復伊利的決心。


陸秀夫,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里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