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北宋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楚風說歷史


幽雲十六州也叫燕雲十六州,幽州就是北京,燕雲的燕也是指北京,所以我們也叫它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的範圍包括北京以北,天津海河的西北,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廣大地區。燕雲十六州是北宋中期才開始叫的,在那之前叫:幽薊十六州或幽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具體指:一、幽州(今北京市範圍。),二、順州(今北京順義周圍),三、儒州(今北京延慶地區),四、檀州(今北京密雲地區),五、薊州(也就是今天的天津薊縣),六、涿州(今天的河北涿州),七、瀛州(今河北的河間地區),八、莫州(今河北任丘縣以北一帶),九、新州(今河北涿鹿),十、媯州(今河北懷來),十一、武州(今河北宣化縣一帶),十二、蔚州(今河北蔚縣),十三、州(今山西應縣部分地區),十四、寰州(今山西朔州部分地區),十五州非常有名就是朔州(今山西朔州),最後一個州是雲州(今山西大同一帶),幽雲十六州總面積比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加起來還要多。

我們知道廣義的“中國”是指包括中國漢族和其他各民族在內的國家疆域,而狹義的“中國”是指中原地區,不過歷朝歷代少數民族政權跟漢族政權是共存的,同屬於大中國。中國自秦朝以來,幾乎歷朝歷代都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向外輻射的,而中原地區的漢族為農耕民族,跟那些馬背上的遊牧民族比起來,漢族要羸弱許多,大多數中原政權不願意主動惹事,只要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足矣。

燕雲十六州地勢險要,土地廣袤,可以成為中原政權抵禦少數民族的天然長城,也可以增加中原的戰略縱深,成為不錯的緩衝區。不但能據險抗敵,一旦"胡人"來犯,還可以為中原軍隊贏得戰爭動員時間。

因此漢族皇帝都把北方地區當做抵禦少數民族南近的橋頭堡,如果失去這些地方,等於把胸脯露出了讓北方遊牧民族打,要不了多久就會完蛋。

假如失去了幽雲十六州,中原王朝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

幽雲十六州是在公元938年丟失的,當時的大軍閥石敬瑭起兵造反,背叛了後唐,但他又害怕打不過後唐,就像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求援。

契丹皇帝說,憑什麼要我出兵幫你。石敬瑭說,我管你叫爹還不行嗎?

契丹說你小子想的美,動動嘴皮子就讓我的軍隊給你衝鋒陷陣,當你爹是傻爹?石敬瑭無奈只好說,我把燕雲十六州都給你作為交換怎麼樣,契丹皇帝這才答應出兵幫助石敬瑭,打退了石敬瑭屁股後的追兵。石敬瑭當了兒皇帝,建立了後晉,可卻出賣了燕雲十六州,害苦了中原人民。

契丹人得到了幽雲十六州如虎添翼,把這些地方當成自己南下的橋頭堡,讓中原地區直接處於契丹的威脅之下。北方長城到了契丹手裡後,他們可攻擊可守,不僅是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而且遼國對中原發動侵略戰爭立馬就會達到中原腹地,讓中原的軍隊沒有反應時間。所以說幽雲十六州成了北宋的心頭大患,他們處心積慮要收復。不然就寢食難安。

燕雲十六州的土地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交匯之地,本身適合耕種,又有大片土地可以牧馬,想要對抗遊牧鐵騎,中原王朝缺少了戰馬,如何經受得住?

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了皇帝之後,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契丹(那時候已經建立了大遼)的騎兵經常襲擾中原百姓,對北宋的政權也形成了極大危險。這些騎兵來如閃電,去如疾風,搶了就走,打了就跑,把北宋軍隊打得暈頭轉向,讓邊境地區的百姓提心吊膽。

可是宋朝皇帝自己就是黃袍加身奪權篡位的,害怕自己的將領也如法炮製向自己學習,一登基就剝奪了武將們的兵權,剩下的將軍都是酒囊飯袋不能帶兵打仗,趙匡胤也知道自己軍隊的斤兩,不敢輕易言戰。

趙匡胤死後,北宋的皇帝是黃鼠狼下小老鼠一窩不如一窩,更打不過契丹,很難抵禦契丹的鐵騎。

此後北宋軍隊曾經幾次興兵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但都因技不如人以慘敗告終。

最有門的一次收復大戰發生在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十萬大軍北伐,眼看就要到達幽州,就要大功告成,太宗卻突然受傷,宋軍軍心大亂,一敗塗地,功虧一簣。

總的說來,北宋軍隊沒有馳騁疆場、能征善戰的將軍,他們的戰鬥力實在是不敢恭維,能守住江山就不錯了,收復有點不大現實。

因此北宋歷經100多年始終沒有能夠收回幽雲十六州,留下無窮禍患,為後來的靖康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業務後來的南宋政權被北方遊牧民族滅亡埋下了伏筆。


歷來現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幽雲十六州就是今天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北部。

其中,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位於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黃土高原。

其中,雁北高原的9個州還好說,關鍵在於華北平原的7個州。

這7個州,已經突破長城防禦線,進入河北大平原。

其中最南端到達河北滄州,幾乎深入了今天河北省的一半,距離山東省近在咫尺。

而從滄州河間到北宋首都開封,只有500公里。

更倒黴的是,這一線全部是大平原,只有幾條河流是天然的障礙。

誰都知道,契丹遼國也好,金國女真也罷,都有著強悍的騎兵。

那麼,在華北大平原上,騎兵幾乎如若無人之境,是最容易發揮威力的地方。

在這種平原上,騎兵只要用兵得法,擊敗數倍北宋步兵沒有難度。

退一步說,就算騎兵打不贏,拍拍屁股高速撤退就是了,步兵也追不上。

以往歷代王朝,都牢牢掌握幽雲十六州,將異族騎兵擋在長城之外,利用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防禦。騎兵在山地作戰很不利,基本都要下馬變為步兵,優勢全失。

然而,幽雲十六州被敵人掌握以後,敵人騎兵可以肆意南下。

古代騎兵大部隊如果高速行軍,一天可以走50公里距離,相當驚人。

那麼從河間到開封的500公里平原,原則上敵人騎兵10天就能殺到。

就北宋來說,戰略縱深就沒了,首都開封實則長期處於敵人威脅下,只是極為不利的。

同時,幽雲十六州還包括山西北部,也是歷史上遊牧民族入侵的路線之一。

山西北部是較為複雜的山地地形,一旦突破雁門關就會進入山西一連串的盆地,山西的防禦能力大減。所以,自古以來,山西北部是敵我爭奪的焦點。一旦敵人殺入山西腹地,比如太原,山西就裡淪陷不遠了。

而幽雲十六州讓山西北部也處於敵人控制下,北宋首都側面防禦也很容易崩潰。

總之,幽雲十六州只要被敵人控制,北宋這個政權其實就是不穩定的,面臨著直接的軍事威脅。


以靖康之恥,金軍兩次南下攻打北宋開封的戰役為例。在西路山西方面,宋軍依靠山地地形還能夠勉強招架,其中第一次戰役,宋軍死守太原成功,金軍久攻不克,無法繼續南下。

但東路華北平原方面,金軍兩次南下進攻,宋軍都完全不是對手,連續潰敗,金軍推進速度很快。

比如第二次的華北平原東路軍,金軍完顏宗望部,他們9月8日從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出發,到11月30日就攻破河南鄭州,15萬大軍就殺到開封城下。

滿打滿算,這才2個多月時間,在冷兵器時代已經是神速了。

所以,北宋有作為的統治者,不惜代價也要收復幽雲十六州。


薩沙


收復失地,向來就是古代帝王的畢生夢想,儘管風險有之,但卻為其一直樂此不疲,畢竟成則揚名立萬,失敗也事不關己,盡力而為總有人趨炎附和。

我國古代的版圖變化還是相當頻繁,幽雲十六州其實相當於中原大地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幽雲十六州現如今的具體位置,當屬北京、河北、天津一帶,作為華北平原和內蒙古草原的交接過渡地帶,這裡也有著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我國古代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分隔壁壘。在這裡修築長城,從秦朝開始也延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這美好願景終究被一個人打破。

唐朝後期,處處面臨分裂割據的局面,當時的大臣石敬瑭,也找準時機準備起兵造反,建立自己的政權,當皇帝的誘惑實在太大,但不得不面臨兵力嚴重匱乏的現實,當時機智的石敬瑭就想到了借力使力。

但這一借卻借出了事兒。

面對唐軍的重重包圍,他居然向遼軍求救了,就想借著契丹族的實力,來聯合清剿唐軍,實現自己的偉大夢想。正因為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所以二者很快達成共識。

事成之後,契丹人也要論功行賞,拿回自己應得的戰利品,當然為了表示對契丹的尊重與謙讓,自然也讓石敬瑭心一橫,直接將當時中原腹地的守護圍牆幽雲十六州拱手相讓。這相當於變相的告訴北方遊牧民族,國門已開各位請隨時光顧。

當時的石敬瑭遠沒有考慮到,如此嚴重的戰爭後遺症。 作為曾經中原的地盤,歷朝歷代統治者,沒有幽雲十六州的庇護,既不能高枕無憂,也讓失地收復成為心頭痛,曾經拱手相讓容易至極,現如今征戰討伐卻難於登天。

收復失地也成為最重要的政治功績彰顯,皇帝們趨之若鶩。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就對幽雲十六州念念不忘,但也最終成為偉大的政治幻想;後來宋太宗也想繼承先帝遺願,發動戰爭,打算收復失地。

失去了幽雲十六州的中原大地,相當於要攻破自己曾經給敵人修的城牆,再去和敵人正面交鋒,屢次嘗試,屢次失敗,高強度的征戰討伐,也讓當時的百姓怨聲載道。這一計劃,無奈之下暫時放棄,但宋朝人對於這塊地的執念,還是絲毫不減。

作為曾經中原歷史上的恥辱,不僅僅是失去重要的軍事防線那麼簡單,即使不考慮失去的土地,在丟失的大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更要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壓榨盤剝,這也是歷代統治者最不能容忍的。

離大一統的天下目標還相距甚遠,當然也少了一部分經濟發展點,更不願意被統治者接受,畢竟當時處於農耕文明時期,生產力的高低,直接取決於有效耕地面積。

如果不能及時收復幽雲十六州,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而相當於變相增強敵方實力,本來遊牧民族需要依靠不斷的掠奪進攻,來獲取必要的軍馬糧草。

但當時有了幽雲十六州的供應,騎兵的作戰能力提升不止一個檔次,讓他們在擁有高爆發力的同時,也擁有更強的耐力,這樣下去別說是整個幽雲十六州,就連整個中原大地都岌岌可危,所以收復幽雲十六州勢在必行。

幽雲十六州一日不收復,北宋大地就一日得不到安寧,也並非北宋的統治者,就喜歡連年戰亂,只不過最終淪為別人的奴隸,這樣的結果終究有些不甘心,與其掌握被動地位,還不如主動出擊。


大國布衣


幽州是指北京,雲州是指呼和浩特,幽雲十六州是泛指秦長城以南,也就是內蒙古陰山以南的那片區域。雲州的設置曾有過變動,唐時的管轄範圍在山西北部,但北宋所說的幽雲,雲不是指山西北部,因為收服了晉北,也沒有用,因為沒有長城,長城不在山西,而在內蒙的呼和浩特的北郊,到了那裡才是秦長城。

很多地圖談及幽雲十六州,顯示出了燕山長城,那其實是明長城,宋朝的時候還沒有建。宋以前的長城是指秦長城,秦長城不經過北京郊區的燕山,而是經過呼和浩特北郊的陰山。秦朝時,呼和浩特屬於關內,過了呼和浩特,往北才算是塞外。

雲州的名稱源自雲中郡,雲中郡設立於戰國時期的趙國,後來被秦朝接管,並在北部郡界加固了長城。雲中郡的轄區在今呼和浩特市及其附近一帶。內蒙現在很多的城市名字,讓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與國語脫節,但在古代,在秦漢時期,都是有著很文雅,很有意境的名稱的。例如呼和浩特以前叫雲中,包頭以前叫五原,鄂爾多斯以前叫朔方。

幽州在漢朝時是十三州之一,首府在北京,管轄範圍為整個東北亞,遼東郡、遼西郡、樂浪郡、玄菟郡、樂浪東部都尉、朝鮮縣、高句麗縣、夫餘國、三韓、諸倭等等,都在幽州的管轄範圍內。周朝時,幽州為九州之一,北京也是幽州首府,燕侯兼領幽州牧,監管境內的孤竹、亳、朝鮮、韓、肅慎等國。北京自古以來就是大東北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非常的重要。九州常用來指代中國,北京是九州之一的幽州的首府,沒了北京,就少了一個州,八州是不能用來指代中國的。九州是華人的基本領土範圍,連古九州的首府都保不住,那無論如何也算不上統一。不能實現統一,始終是宋朝皇帝的一個心病。

長城是古代農耕民族對抗遊牧民族的重要戰略屏障,進可攻,退可守,失去了這個屏障,內地隨時會遭到草原民族的突襲和吊打。長城,是多麼的重要,是必須要收復的,收復了就會立馬安全許多許多,沒有長城,隨時都是噩夢。所以宋朝皇帝做夢都想收復幽雲。


秦客逸民


遼國和金國要是進攻北宋,一般就兩條戰線。

  • 西線:西京(雲州/大同)南下太原,再從太原南下開封。

  • 東線:南京(幽州/北京)南下渡過黃河,威脅開封。

十六州為啥叫“幽雲十六州”?幽州(北京)和雲州(大同),是遼國針對北宋的軍事重鎮。幽州,在戰國時屬燕國,後來有燕然都護府,所以“燕”也可以指“幽州”。幽雲十六州和燕雲十六州就是一回事。

幽雲十六州,包括現在北京、海河以北的天津、河北大半還有山西北部(朔州大同)。

【北宋為何對幽雲十六州耿耿於懷?】

  • 【地形】看地形上,幽州、武州、雲州沿線北邊燕山山脈、管涔山脈,形成天然的防禦帶,再加上沿線的外長城,歷來是中原和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

遼國佔據幽雲十六州之後,太行山東面,勢力一下就越過燕山山脈和外長城,進入華北平原。除了黃河,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北宋面臨無險可守的尷尬。

太行山西面,遼國勢力越過管涔山脈和外長城,西面這邊稍微樂觀點,山西還有恆山山脈和內長城這一道防線。

  • 【傳統】除了防禦壓力以外,大一統的思想也是北宋爭取幽雲十六州的原因。不但後世吐槽北宋的大一統名不副實。從漢到唐,外長城以南,歷來就是中原王朝的地盤。北宋也歷來認為,那是中原的失地,匡復失地義不容辭(當然能不能辦到時另外一回事)。

【北宋軍事失敗,是幽雲十六州的原因嗎?】

不只北宋這樣認為,就連現代很多人把北宋的軍事失敗,歸咎於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

  • ◆幽雲十六州那麼重要嗎?要說重要吧,也重要,尤其燕山山脈那塊。後來明朝不就靠著山海關,跟後金死磕幾十年。

遼國佔了幽雲十六州之後,最前線的瀛州(就在今天河北河間市附近),離開封也就500公里。契丹騎兵兩個八百里加急就能殺到開封城下,北宋東線是真的被動。

不過,不是還有西線嗎?其實山西這邊才是宋遼一決勝負的關鍵。恆山山脈、內長城、關隘一連串防禦體系,算是銅牆鐵壁。只要雁門關這裡擋住了遼國,北宋西線軍隊就能從太行山東出,切斷遼國東線軍隊的後路。

咱們能看到這一點,宋朝和遼國也能看到,所以北宋初期,雁門關外一直是宋遼爭鬥最頻繁、最激烈的區域。

宋遼檀淵之戰,距離開封已經兩三百里。為什麼沒有一戰而下?就因為遼國只是東線孤軍深入,北宋軍隊一旦東出太行山,遼國軍隊隨時可能全軍覆沒。

【北宋怎麼亡的?】

北宋沒給山西防禦足夠重視,是北宋亡國主要原因。

要從山西抵抗北邊敵人,雁門關是第一防禦帶,雁門關破了怎麼辦?處於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的山脈和城池,依然可以形成第二防禦帶。

五代時的太原城,圍長42裡,24道城門,是首屈一指的堅城巨塞。可惜,宋太宗給毀了舊太原城,北宋的太原城,只是圍長11裡的小土城,軍備薄弱,人口驟降。

即使這樣,宋金戰爭中,金國第一次南下全國對太原城久攻不下。金國第一次放過北宋,就因為沒能控制太原。又可惜,五行缺骨氣的宋欽宗,居然要把太原割讓給金國。

金國第二次出兵,同樣是兵分兩路,西路首先攻陷太原,然後東西兩路分兵合擊,攻擊開封,北宋滅亡。

北宋滅亡,這能怪幽雲十六州嗎?有雄關要塞的山西,他們不都好好防守,有“國之屏障”之稱的太原都不重視,這是宋朝統治者腦子的問題,就別讓“幽雲十六州”背鍋了。


爾朱少帥


歷史上幽雲十六州,也叫做燕雲十六州,這個地方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中原地區和少數民族相互頻繁活動的邊界,地裡位置十分的重要。

幽雲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的廣大腹地。這個地方對於中原來說,它就是守護中原的門戶。

我們都知道,在秦朝開始修建的萬里長城,正好是在幽雲十六州的廣大領地上。之前中原的人們,都是在長城上抵禦外敵,而到了北宋的時候,這一片土地,成了遼國契丹人的了。

這對中原來說,就是一種很大的威脅。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契丹若是想要攻打中原地區,就沒有任何阻礙了。全部都是一馬平川,大軍直接南下就可以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北宋誓死也想要把幽雲十六州給拿下來的。但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整個宋朝並沒有把幽雲十六州拿下來。

說實話宋朝的兵力真的是太弱了,他們在和契丹打仗的時候,差不多都是敗多勝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北宋和契丹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兩個國家互不侵犯,和平相處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那麼幽雲十六州,又是如何到了遼國契丹人的手裡的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後晉的開國君石敬瑭了,為了滅掉後唐,石敬瑭就向契丹求援,做了契丹皇帝的兒子,因此,石敬瑭也有兒皇帝的稱號。

當時石敬瑭答應契丹,只要他出兵幫助自己打敗後唐,他就把中原的幽雲十六州給到契丹。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契丹出兵了。他們共同滅了後唐,石敬瑭真的就把幽雲十六州給了契丹。

從此,中原長達幾百年的時間,不得安寧。

關於幽雲十六州,不但北宋沒有攻打下來,連北宋的滅亡都和幽雲十六州有莫大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北宋滅亡是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皇帝被俘虜了。

俘虜他們的人是女真人,原因就是女真人把契丹給滅了。然後,幽雲十六州就到了女真人的手裡。

女真人曾經和北宋一起滅過契丹,他們知道北宋很弱,再把契丹給滅了之後,他們就發兵一舉南下,打到了北宋的都城開封,順便就把北宋的皇帝給俘虜走了。

北宋因為女真的長驅直入,丟失了黃河以北的廣大領地,宋徽宗的兒子,也是唯一的一個逃走的皇室後代趙構,就在長江以南建立了南宋。趙構就是南宋的皇帝宋高宗。

然後南宋就和金國相互對峙長達一百多年,整個南宋再也沒有把幽雲十六州給拿下來。之後,宋朝就被蒙古給滅了。

後來,到了朱元璋建立大明,幽雲十六州這個地方,才再一次被中原的漢族所掌管。


不才講史


幽雲十六州是今天的北京及山西北部,華北平原以北,蒙古高原和東北以南,包含燕山山脈在內的大約十二公里的一塊地方。北宋一直念念不忘是因為這塊地方的軍事戰略價值很高。

一、幽雲十六州到底是哪裡?

五代時期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感謝契丹在其稱帝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如約將“太行山以東的山前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還有今太行山以西的山後新、媯、儒 、武、雲、應、寰、朔、蔚九州”, 合計共十六州土地,割讓給契丹。

這片土地,便是所謂的“幽雲十六州”或者叫“燕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包含了燕山山脈和北太行山脈,一直是中原帝國長城的東段所在地, 南邊是富庶的中原,西邊是關中平原和河西走廊,北邊是廣袤的蒙古高原,東邊是渤海,依山旁水,是一塊十分顯要的天然軍事屏障。

後來成吉思汗委派經略中原的木華黎曾說:幽燕之地, 龍蹯虎踞, 形勢雄偉, 南控江淮, 北連朔漠。 且天子必居其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 駐驛之所, 非燕不可。把此地看成是建都的最佳之選。順便說一句,明清和現在的中國建都的北京正是幽雲十六州之地。

總的來說,這塊地皮很重要,軍事地位很高。

二、為何北宋那麼稀罕幽雲十六州?

既然這地方這麼寶貝,為啥到北宋才顯名呢?

幽雲地區的軍事地位的提升與契丹的崛起幾乎是同步的。唐朝以前,中原帝國的主要軍事威脅都來自於西域和北部的蒙古高原,東北地區的鮮卑、東胡等等與中原帝國的直接衝突還是很少的,因此這塊地方的軍事價值沒有那麼重要。

但從隋唐起,這裡變得越來越重要。隋唐大運河的北端便設置在幽雲十六州的涿州,而唐代安史之亂是,幽雲地區駐紮的唐軍多達15萬,也是安祿山得以起兵的資本。安史之亂後,最驕橫的藩鎮仍然是幽雲地區的河朔三鎮。而同時,契丹這個名詞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

這些事實說明,隨著契丹的崛起,這裡的戰略價值變得越來越高,軍事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那麼,契丹的最高峰是什麼時候呢?答對了,就是與北宋對峙的遼國。這就是為什麼被是那個這麼稀罕這裡了。

開頭提到,恰恰北宋立國之初,這裡就已經被割讓給了契丹(遼國),所以,很重要還不在我的手上,那當然很稀罕咯。

北宋葉隆禮所著的《契丹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話: “幽、燕諸州, 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 誠一夫當關, 萬夫莫前也。”

看看這語氣就知道,北宋眼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了。而這裡還是被中原王朝割讓出去的,自然也就稱之為“收復”了,但實際上,北宋從未真正擁有過幽雲十六州。

三、北宋王朝:痛久了,也就麻木了。

實際上,北宋前兩代帝王的確採取了很多措施想要從遼國手中把幽雲十六州弄到自己手裡來。但他們採取的手段是完全不一樣的。

宋太祖趙匡胤採取的是文的辦法。趙匡胤是個比較圓滑的主,武將上位的他,不敢讓手下人太過於強大,因此宋軍也就比南有餘,比北不足。因此他明白,不能跟全盛時期的遼國硬碰硬。

但是這快遞方又確實稀罕,咋辦呢?趙匡胤偷偷的在國庫裡存錢,希望有一天從遼國手裡買回來。

然而遼國也很稀罕幽雲十六州,專門設置南院管理漢地。因此趙匡胤這招明顯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

繼任的宋太宗趙匡義改變了這一做法,他決定採取武力收復。趙匡義先後在太平興國和雍熙年間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北伐,然而,在各種束手束腳下的宋軍戰力比起全盛時期的遼國還是有些差距。於是趙匡義惹了一身騷,再也沒有北伐過。

真宗朝,驚險的澶淵之盟讓宋朝君臣感受到了遼軍的可怕,從此宋朝君臣幾乎沒有再提過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事。那以後,宋軍接連面對西夏、大理、兩廣等等諸多問題,加上宋軍戰力一直在下滑,幽雲十六州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北宋最後一次接觸這裡應當是宋徽宗年間,在女真人的幫助下,宋軍終於收復了丟失了200多年的幽雲十六州。然而,屁股還沒有坐熱,就連同汴京一起丟給女真人了。

四、雖然不能打,但是可以說

而北宋被認為是一直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是因為,北宋以幽雲十六州的未復來掩蓋北宋軍事羸弱的事實。因為我們被掐住了脖子,所以我們沒法有大的建樹,都怪石敬瑭。

當然,不得不說,正是因為幽雲十六州的丟失,北宋王朝大量的軍事力量和人力財力被牽制,這也是宋軍一直不振的一個原因之一。但是,文官制度才是根源,對於文官們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理由。

因此,在北宋愛國人士和文人士大夫的筆下,這塊地方是北宋王朝永遠的痛,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一直想要收復,但總是沒有收復”的這種狀態。

多有疏漏,歡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關注!


上卿子彧


幽雲十六州是華北門戶,區域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以及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宋一直對遼國佔據此地耿耿於懷,總想出兵收復。至於原因,大致上有兩點。

第一、鞏固國防

幽雲十六州可以分成兩塊區域,即山西北部地區和河北北部,分界線是太行山脈。西邊的山西北部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和朔州市,因為地處雁門關以北,所以也叫雁北地區。而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從燕山山脈一直往南到黃河邊,除了有幾條流量大不的河流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

後周時期,周世宗曾經奪回了幽雲十六州的莫州和瀛洲。宋遼澶淵之盟簽訂後,兩國約定以白溝河為邊界,當年被後周奪回的莫州和瀛州就歸了北宋。所以,實際上北宋是佔據了幽雲十六州的其中兩個州的,遼國佔據了另外十四個州。並非所謂的十六州都在遼國手裡。

不過儘管如此,北宋在北部的防禦壓力還是很大的。這一點在地圖上看得很明顯。


地圖中很明顯得可以看出,宋遼邊境從渤海到太行山腳下,全部是大平原,沒有任何天然地理的阻礙。

當然了,華北平原有幾條河。不過這些河流的流量很小,冬季都會結冰。因此宋遼雖然以白溝河和滹沱河為界。但其實這兩條河流沒有任何抵擋作用。遼軍只要選在冬天時節南下,就可以在宋遼邊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突破,然後一路南下攻打開封。

面對這種嚴重不利的局面,北宋選擇放棄一線防禦,把兵力全部壓在第二道防線,也就是真定、中山及河間三座堡壘。

然而,這三座堡壘看似有用,其實也是屁用沒有。原因很簡單,三座城池間隔太遠,無法做到真正的相互照應。遼軍在如此開闊的地形作戰,只要圍而不殲,利用圍點打援的戰術,耗也能把宋軍耗死。

歷史上的澶淵之戰、金滅宋之戰,都是這種戰術邏輯。只要遼軍或金軍突破宋軍的前兩道防線,立馬就可以殺到開封城下,嚇得宋朝皇帝不要不要的。

所以北宋對奪回幽雲地區,利用地形優勢防備北方民族南侵,有著非常強烈的意願。

並且,北宋也不需要奪回整個幽雲地區,只需要拿回幽州附近的七個州即可。因為長城在山西北部分為內長城和外長城,宋遼邊境是內長城。所以即便不拿下雲州附近的外長城,宋軍也可以利用內長城防禦遼軍。



因此,宋朝並不需要完整的幽雲十六州,只要能擁有華北平原上的七個州,利用燕山山脈的地形,就能使華北平原的邊防壓力驟然減輕。(不明白的看上圖)

第二,轉移國內矛盾

其實,北宋真正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並且真正有具體計劃的皇帝只有三個: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

這三個人收復幽雲的策略還不一樣,宋太祖是想花錢贖買,如果贖買不成,就再招募勇士強行收復,結果還沒實行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宋太宗是想利用滅北漢之餘威,親率大軍強行收復。後來又強攻了一次,兩次都失敗了;宋徽宗是想利用金滅遼之機,趁機收復,結果就這還打不贏遼軍的殘兵,最後是借金兵之手才收復幽雲。

至於其餘六位皇帝,壓根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計劃。

也就是說,北宋真正有點血性,敢跟遼國硬鋼的皇帝只有兩個,即太祖和太宗。其餘的皇帝嘛,說他們是和平主義者也好,孬種也罷,反正都不敢跟遼國硬鋼。


那麼,為什麼不敢跟遼國硬鋼呢?又還要嚷嚷收復幽雲十六州呢?

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中原之外的遊牧民族的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了,幾乎可以跟中原王朝平起平坐。

在漢、唐時代,匈奴、鮮卑、突厥都是很落後的民族。即便白送給他們幽雲十六州,他們也站不住腳。比如隋末天下大亂時,如果突厥想佔據幽雲,就憑當時那種天下大亂的局面,誰能擋住突厥佔據幽雲?

李唐先向突厥借兵,後向回紇借兵;但是這些遊牧民族都也沒有提出割地的要求,都只是滿足於美女錢財。這說明當時的那些遊民民族的統治能力和文化水平是很弱的。即便白送幽雲給他們,他們也不敢要。

但是到了北宋,情況就變了。遼國治下的幽雲十六州搞一國兩制,並不比中原宋土要落後多少,也是生產力比較先進的地區。這表明遼國的統治水平在學習中原的過程中,逐步追趕上了中原的水平。

契丹人的這種進步,宋朝方面看到沒有?很顯然,從太祖想花錢贖買就可以看出,他是看到了。硬鋼的難度很大。因此,所謂宋朝想收復幽雲,其實根本就是在製造輿論,轉移國內矛盾。並不是真正想收復幽雲。



宋朝從宋仁宗開始,國內三冗問題嚴重。早年有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後來又有王安石的變法。政客之間打來打去,老百姓折騰得是苦不堪言。為了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不要對現狀不滿,不要罵當朝皇帝,北宋那幫人對幽雲十六州問題是反覆炒冷飯。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造勢,把北宋自身造成的矛盾怪罪到石敬塘頭上。把今天之現狀,怪到一個嚥氣了一百多年的人的頭上。

然而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幽雲的問題並不在於北宋開國的時候就喪失了幽雲。如果北宋強大,遼國弱,北宋自然能收復幽雲,並且還能把遼國按在地上一頓猛揍。但問題就在於,北宋自己一身的毛病沒辦法解決,軍隊也沒有戰鬥力(想要有戰鬥力就要對武將放權),拿下幽雲那是痴人說夢。

所以,幽雲十六州到底重要不重要呢?從戰略角度來說,當然是重要的。

但是對於北宋皇帝來說,幽雲地區的戰略價值未必就有那麼重要。因為要收復幽雲,靠北宋軍事體制之下的軍隊是不行的,必然要給武將適當的放權,讓武將自由發揮。比如北宋西軍就是如此,適當的放權後,打得西夏不要不要的。

然而,遼國不是西夏。北宋若要收復幽雲十六州,那無異於就是跟遼國全面開戰,無異於就要給全國的武將放權。如此一來,北宋的立國政策就會受到動搖,又會出現新的內部問題。



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宋朝皇帝寧願不拿回幽雲也不願意提高武將地位。但是皇帝又不能跟文人士大夫明說不要幽雲了,因此幽雲問題在北宋就像隔夜現飯一樣,內部有矛盾了就拿出來炒,借幽雲轉移注意力。

後來北宋滅亡,南宋偏安江南。別說是幽雲十六州,連山東、河北、河東、關中也一起打包丟了。那個時候的宋朝文人誰還提收復幽雲十六州?能收復河北都是大功一件,結果也是在打嘴炮,根本沒有具體落實過。


Mer86


幽雲十六州也叫幽薊十六州,通俗一點就是中國的北邊,山西、河北的北部以及天津北京。

那為什麼北宋一直想收復這裡呢?在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如果想要南下入土中原的話,他們必須拿下這裡,而且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如果中原得到這裡,就會很容易抵擋少數民族的入侵。

換句話說,幽雲十六州就是一堵牆,北方少數民族佔據了這裡,那他們就可以隨時南下。而如果中原佔據這裡,那麼北方的少數民族就需要打破這堵牆。

所以,北宋很想收復幽雲十六州,要不然,這裡始終是一個威脅,北宋皇帝也會吃不香睡不安。

話說幽雲十六州其實原來就是中原的地界,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這裡被拱手相讓了,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將它割讓給了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從這時開始,中原便失去了這塊土地,直到朱元璋將它收復,這期間整整四百餘年。


理科男讀歷史


幽雲十六州大致在今天北京、山西北部一代。山西與河北地區的地勢關係非常有意思,大致可以分為三塊,第一塊是山西北部與現在北京地區;第二塊是太原為中心的中部與河北中山、真定一代;第三塊便是山西的南部與鄴城一代。以上三組區域是對應關係,在中國戰爭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三組關係,從山西進入河北基本都是按照這三條路線進行。

自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後,山西北部,也就是雁門關的北部喪失,現在的北京地區,這一線被契丹國佔領,契丹進攻宋可以從山西和河北兩個方向進軍。

如此宋朝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山西地區需要大量兵力部署,憑藉地形勉強可以守住,而河北地區卻是個大平原,非常不利於宋朝軍隊。一單河北中部地區失手,進本上契丹的軍隊打到了北宋的家門口,畢竟戰略縱深不大。

從後面金滅北宋來看,一路金軍攻破太原,直接俯瞰西都洛陽,另一路直接很輕鬆保衛了當時的首都開封。東西都被威脅,北宋直接被送到生死的邊緣。

從地圖來看,山西的北部是塊盆地,盆地南部便是雁門,而這塊盆地正是從山西進入河北北部的要道。如果幽雲十六州在宋朝之手,強大的金國滅北宋就會增添非常大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