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熱土上孕育的儀隴“德鄉”文化

11月10日,由《中國縣域經濟報》和儀隴縣共同舉辦的“壯麗新時代•百家媒體看儀隴”活動正式啟動,100餘家中、省、市、縣媒體單位的記者相聚儀隴,用腳步丈量、用鏡頭記錄、用妙筆書寫、講述儀隴故事、傳播儀隴文化。

红色热土上孕育的仪陇“德乡”文化

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陳智出席啟動儀式,並代表縣委。縣人民政府以及百萬老區人民,對各位領導、各位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陳智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承關懷而奮起,加力加壓,用力用情,講述好儀隴好故事,傳播儀隴好聲音,全力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上午10時,採訪團一行來到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集體敬獻花圈。步入這座有兩大一小三個四合院組成,青瓦白牆,木柱雕窗,飛簷翹脊,具有濃郁的川北民居建築風格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內使用雕塑3組,照片560張,繪畫11幅,場景10處,實物或資料429件,視頻5個,詩詞或題詞20首,引用朱德自述57處。整個陳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展示了朱德同志的豐功偉績,恰如其分的謳歌了朱德同志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和高潮的政治智慧。

遊客中心門前有一塊景觀石上刻有朱德手跡的“朱德故里景區”和“馬踏飛燕”國家級旅遊景區標誌圖案;下方草坪長18.86m,寬12.1m,取意為朱德同志誕生於1886年12月1日,象徵著儀隴這片紅色熱土孕育了朱德這一偉人。

红色热土上孕育的仪陇“德乡”文化

儀隴是北大木偶藝術發源地,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川北客家第一縣。境內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紅九軍政治部、朱德故居等革命遺址、旅遊景點共143處。近年來,儀隴始終把旅遊業作為一項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立足優勢、挖潛創新、培育品牌,現已成功創建朱德故里景區、張思德紀念館、安溪潮村等國家A級旅遊景區,創評朱德故里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馬鞍鎮全國特色旅遊景觀名鎮、琳琅村中國傳統村落等國家級文化旅遊品牌,今年3月入圍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

秀美的小閣樓錯落有致,整齊的巷道蜿蜒前伸。走進綠樹環抱的新鄉鎮安溪潮村,81歲的村民譚友恆熱情的遞給我們他自家種的柚子,86歲的譚精業談吐幽默:“村裡村外都知道我有四句話形容今天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吃水不用挑,煮飯不用燒,走路不沾泥,出門坐公交。”

红色热土上孕育的仪陇“德乡”文化

縣文旅局副局長李兵表示,這四句話是儀隴發展紅色旅遊背後做足的各種功課。先說水,累計投入8.76億元,實施農村自來水管網延伸工程53條、635公里,至今實現城鄉供水全覆蓋;再說電,累計投入8億元,目前全縣農村電網從滿足居民照明等基礎生活發展到現在能可靠保障新農村建設、工農業旅遊多業發展;最後是路,累計投入幾十億,目前全縣業已實現“出鏡公路高速化,幹線公路快速話,農村公路網絡化”。(記者 張道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