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黑人在體育界部分項目的壟斷地位?

冷漠王冠


相信任何一個關注體育的人都不會對黑人運動員的能力產生任何質疑,從前網球是白人的運動,直到大小威姐妹打破這個局面並稱霸女子網壇數十年,目前看起來這對姐妹的接班人選大坂直美也有一半的黑人血統;從前歐洲足壇就是白人的天下,但去年世界盃奪冠的法國隊陣中,白人球員只剩寥寥幾人。NBA完全就是黑人的遊戲,有能力的白人球員屈指可數,而除了姚明和林書豪,至今還沒有第三個黃種人能在NBA闖出名堂;更遑論亞洲人想在黑人統治的田徑賽場佔得一席之地有多麼困難,當年劉翔在110米欄的突破,至今仍然沒有亞洲人能達到他的高度。

那麼黑人真的在運動領域比其他人種更有天賦嗎?其實並不能這麼說。

如果仔細回想歷屆奧運會田徑賽場的獲獎狀況就不難看出,考驗爆發力的項目常年被具有西非血統的黑人統治,考驗耐力的長跑等項目則被肯尼亞或埃塞俄比亞等東非國家壟斷。至於非洲南部國家的運動員則毫無競爭力。

美國的社會學家對非裔美國人有一個有趣的理論,他們認為非裔美國人的祖先在奴隸時代經歷了非常殘酷的生存考驗,最終能成功抵達美洲大陸的人絕大多數都有更強大的基因,天生比其他人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這些人再次結合繁衍的後代也稱得上“優生”。因此這部分人天生有更強的運動能力也不足為奇。另外這些成功“逃離”非洲的黑人在幾代人之後,生存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無論是美國還是牙買加,都有更適合培養運動人才的軟件設施。

雖然短跑項目都是牙買加和美國人壟斷,但有趣的是這些能百米能跑進10秒的選手中,95%以上的人都具有西非血統。加拿大遺傳學家克勞德-布沙爾比對了西非人和法裔加拿大白人的運動特徵,發現西非人的肌肉纖維比白人更多,他們體內的厭氧酶也遠高於法裔加拿大白人。這兩項恰恰是爆發力強的主要原因。

最開始提到的大小威姐妹就是西非國家塞內加爾的後裔,事實上大多數美國黑人的祖先都來自西非;大坂直美的父親來自海地,那裡的黑人大多是殖民時期西班牙人從非洲最西部運到中美洲,博爾特的故鄉牙買加也是同樣的情況;法國隊的中場核心博格巴的祖先來自西非國家幾內亞,速度制勝的前鋒姆巴佩的祖先則來自非洲中西部國家喀麥隆。這些在需要高爆發力的運動項目中取得驚人成績的黑人運動員都是西非人的後代。但在考驗耐力的項目中,西非人就完全啞火了。

至於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的長跑運動員,這些黑人的祖先生長在東非高原,在高海拔地區生存使他們血紅蛋白的數量比其他人更多,這就意味著在考驗耐力的項目上東非高原附近的黑人有其他人比不了的先天優勢。但同樣的,在需要爆發力的項目上,東非運動員毫無建樹。在同等海拔下生存的還有中國青藏高原和美國安第斯山附近的居民,但這兩處地方常年寒冷,因此這裡的居民身上有大量的脂肪,較為矮小的身材以保證他們能儲存足夠的熱量對抗寒冷,這樣的身體構造是極不利於運動的。

除了西非和東非,剩下的南部非洲和北非,在運動方面幾乎可以用“弱雞”來形容。除了這兩年才開始突然爆發的埃及法老薩拉赫,這兩個區域還真找不出什麼知名的運動員。

但無論是東非的耐力還是西非的爆發力,黑人的優勢只能說是地緣和生長環境帶給他們的,並不能涵蓋全部黑人,因此“種族天賦”這種說法也並不準確。


大胖胖愛運動


糾正一下,黑人並不是所有得運動能力都壟斷。實際情況是:人種的運動能力都挺強的,只是擅長的方面不一樣而已(亞洲“飛人”劉翔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還是要先抬一手黑人兄弟,我們所看到的黑人身體素質和體能是比較強悍,這與人種、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黑人有很好的運動基因和運動天賦,這確實是一個先天優勢,以下幾點說明:

1、 黑人的汗腺發達,皮膚致冷更快,排汗機制比其他人種更完善,代謝與恢復能力很強;

2、 黑人的肌纖維中白肌(快肌纖維)較多,紅肌(慢肌纖維)則少於其他人種。白肌多意味著體內快肌纖維多,屬爆發型選手。而紅肌細胞能勻稱和持續地提供能量,因而以紅肌為主的人耐力更強,屬耐力型選手。黑人運動員的肌肉以白肌為主,因而適合短跑項目。歐美人的肌肉中紅肌較多,適合於耐力和對抗的運動項目;

3、 黑人血液中所含的銅元素高於歐洲人,銅在黑色素形成過程中,對二羥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可進一步生成另外一些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如在芳香族氨基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胺,繼而形成去甲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等,有利於運動潛能的激發;

4、 為適應惡劣的生存環境,非洲人忍受乾旱所帶來的氣溫增加的能力很強,他們具有很好的體溫調節機制;從黑人人種的面部形態來看,熱帶種族的頭型窄而高,口裂寬度很大,唇粘膜的延展面大,能夠加速水分蒸發而使吸入的空氣變涼,有益於在熱帶生活。

結論來了:人與人之間的體質差異擴大到群體或人種來講,這種差異就變得很小了。我們之所以有“黑人運動能力最強”的觀念,無非是看了一些比較活躍的比賽,籃球、田徑等項目的保持者是黑人,尤其是牙買加短跑運動員。首先,每一人種都有身體素質非常高的個體或群體,如我國的體操與乒乓球等項目,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這隻能說明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優勢身體素質,外加針對性的專門訓練,更加突出了優勢素質,黑人優勢在爆發力,白人優勢在絕對力量,黃種人則在於反應速度。其次,黑人在世界上能夠被人熟知並讓人為之吶喊,是因為體育的壯大。這很大程度上是歷史原因(而非人種優勢)造成的,過去在白人主導的世界裡,黑人被奴役了近700年(7個世紀啊),在被奴役的過程中,奴隸主任由他們生病甚至死亡,許多體質較弱的黑人被扔進海里或豺狼虎豹的嘴裡,淘汰了很多體質弱的人。倖存的黑人奴隸,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即使生病也要咬牙堅持,於是其自身免疫細胞的抵抗能力隨之增強,加上在做苦力的同時鍛鍊了肌肉,因此在體質上要強過其他人種;再次,非洲黑人的食物是最原始的,飲食結構不像常人以肉類為主,而是把木薯磨成粉後食用,還有少部分地區食用是黑色飯糰(網上還有蚊子飯糰的視頻)。黑人也吃肉,但不會生食(區別於歐洲人),他們認為——穀類才能真正促進肌肉發展;最後,黑人的生活環境與教育都非常滯後的,貧窮造成了大量的非洲人不得不選擇沒有競爭卻能夠賺到錢的體育,艱苦條件下,從事體育行業的人越來越多,體育從業者基數越來越大,成才的比例自然就高了。


兵哥funny


黑人選手在部分運動項目中,確實有得天獨厚的運動天賦,這可能和他們的基因傳承有關吧,他們往往能在運動中表現出驚人的忍耐力和持久的爆發力,這也是其它膚色的運動員所無法比擬的。就我個人感覺,他們強項大都集中在田徑類、球類(指三大球)和拳擊類的體育運動項目,田經有百米之王搏爾特,長跑傳奇人物享利-羅諾,海爾-格佈雷西拉西耶等。球類有飛人喬丹,球王貝利等,拳擊有著名的拳王阿里,野獸泰森等等。他們的成績無疑都是里程碑式的,甚至是後人也無法超越的。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才更有魅力。


排球人生5820827277


黑人的人種學特徵對黑人的“代謝”狀況進行研究發現,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黑人“皮膚致冷更快,排汗機制比白種人更完善。”“在室溫37.8℃的房間裡,經過做一系列指定動作後,黑人比白種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腸溫度也低一些黑人肌肉裡的白肌纖維要比其他人種多而白肌纖維主要用於快速爆發運動,所以黑人爆發能力非常強,在短跑,跳高,跳遠等運動方面都非常強項,但在一些比較講究技術的比賽項目上,如:兵乓球、跳水、羽毛球等項目上肌肉發達的黑人就不行了,還是我們中國人厲害,永遠支持中國隊!


野釣北江


人們早就注意到黑人運動員在某些體育項目中似乎具有天然的優勢,從田徑到拳擊,從足球到籃球,從速度力量項目到耐力項目,處處可見優秀黑人運動員的身影。例如,男子100米歷史最佳前十全部由黑人運動員包攬,其中來自牙買加的博爾特在2009年柏林世錦賽百米決賽中跑出了驚人的9秒58,這個記錄看起來十年八年內難有人撼動;前不久肯尼亞人基普喬格在一場挑戰賽中把馬拉松成績提高到1小時59分40秒,成為首個跑進2小時以內的馬拉松選手。

科學家認為黑人運動員在這些項目表現出來的天賦,跟人類文明的發展有關,非洲黑人為了適應非洲炎熱的天氣和狩獵採集的生活,物競天擇,形成了他們耐熱並且能跑善跳的遺傳基因。而黑人運動員在其他一些項目中並不沒有什麼優勢,比如游泳,因為他們肌肉密度大;比如舉重,因為黑人身材高四肢修長。

所以說,黑人在部分體育項目中佔據壟斷地位沒什麼好驚訝的,人種和體育項目的關係是有科學依據可循的,黑人有黑人的優勢,白人和黃種人也各自有各自的優勢。科學選材,科學訓練,場上運籌帷幄,等等因素聚合在一起才會取得好成績。


天下圓


黑人在爆發力上特別好,但是耐性差點,所以他們特別適合一些需要爆發力的項目比如短跑、籃球、橄欖球,而長跑、游泳、足球類他們就沒有那麼強勁。


有趣滴瘋子


由於大裂谷的存在,東西非人種擅長距離不同。西非選手擅長短跑,東非選手擅長長跑。沒有人既擅長短跑又擅長馬拉松的。

現在通過科學訓練,人種的差距越來越小了


時茗潮鞋聯盟


一個娘養的都不一樣,老天爺的分工是正確的,各盡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