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生態鉅變下的投資思路和投資主線

紅刊財經 聶方紅

本週的資本市場可謂風雲激盪,大事雲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中央高層對科創板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央行突然“降息”,人民幣匯率升值“破7”,上證50指數創出年內新高,就連上交所新樓門前也請來了一頭昂揚向上的新牛……這些都讓投資者不免對未來的行情有了新的憧憬。然而市場暗流湧動,諸多利好並未帶來行情的爆發,不僅大盤一如既往地上下振盪,而且科創板還迎來了新股首批破發。許多投資者感覺,現在這個市場似乎有點越來越把控不住、參悟不透、操作不好了!為什麼會有這種體驗?根本原因在於A股的市場生態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 首先,新股發行方式的改革倒逼投資者玩法改變。  

本週為科創板提出一週年,各方對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以來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在某種意義上說,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已經平穩啟航,下一步將會在深交所的創業板開始推開。從核准制到註冊制,變的不只是審核發行方式,而是從頂層設計到基礎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創新。  

對廣大投資者來說,其一必須有市場大擴容的心理準備,不要在行情低迷時總去期待少發或停發新股,畢竟發不發是交易所與企業之間的權衡判斷。其二必須提升選股能力,註冊制就是將企業好壞的選擇判斷交給投資者和市場。既然擴容擋不住,不斷擴容的背後將會出現很多股票成交不活躍甚至無人問津變成仙股,今年以來貴州茅臺穩穩站上千元、一些退市仙股只有幾毛錢,個股兩極分化走勢就是最好證明。今後股票多了,選股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如果還像過去撿到籃子裡就是菜,其結果只能被市場所淘汰。 其次,投資者結構的變化帶來投資思路的變化。  

A股生態鉅變下的投資思路和投資主線

資本市場的走勢取決於影響力最大的那部分投資者群體。長期以來,A股市場散戶佔到投資者主體的近九成,追漲殺跌、炒小炒新炒低炒差炒概念、指數大起大落是散戶行情最顯著的特點。然而近半年以來,A股長時間在2900點上下百點內糾纏,大家奇怪的不是大盤為什麼上不去而是為什麼下不來?久盤必跌規律好像失靈了。另外,無論大盤漲跌,大家聽到最多的是北上資金買買買。可以說正是外資與機構資金的不斷進場,讓A股能夠守住關鍵技術點位不破位。與此同時,一些低價小盤績差股始終沒有解套的機會,究其原因,就在於機構力量的增長。  

近年來,管理層反覆強調要鼓勵機構和長線資金入市,不斷加大資本市場開放的力度,明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齊聚A股,紛紛擴大A股的納入因子,進而使得A股國際化、機構化進程明顯提速。隨著機構、外資持股份額的擴大,其投資理念、風格、傾向,必然對市場有風向標的作用。比如通過三季報我們可以發現,代表外資的北上資金持有A股市值排名前列的是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美的集團、恆瑞醫藥、格力電器、五糧液、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國國旅等核心資產。機構與外資今年最青睞的重倉股基本上都是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領軍企業,這恰恰又是今年行情強者恆強、弱者更弱兩極分化的根源所在。顯然,投資績優核心資產,是機構外資今年投資A股的主要思路,其結果也體現在市場指數走勢糾結,而核心資產個股漲幅驚人。 再次,市場職能定位的調整推動投資主線的調整。  

參與市場交易,抓住投資主線非常重要。我們開辦證券市場,最初的出發點是為了服務國有企業改革,一大批國有企業通過改制、包裝、重組進入資本市場。隨著國有企業形式上改制的完成,其他經濟成分上市融資的願望變得十分迫切,於是服務實體經濟成為主要任務。這期間,四川長虹、青島海爾等一批優勢國企改制上市企業和萬向、蘇寧等優秀民營企業改制上市企業成為投資者追捧的重點,產生了許多牛股。那麼未來股市服務的重點方向在哪裡,投資的主線也可能就轉移到哪裡!  

從新時代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來思考,資本市場服務創新轉型可能是下一階段最重要的職能。由此,科技股、優秀科技創新公司可能會是今後一段時間市場投資的主線。近日高層領導在談及科創板的發展時提到,要堅守科創的定位,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更為我們投資者指明瞭方向。最近只有130多名員工的卓勝微發行上市漲了10倍多就是信號。顯然,圍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等高精尖科技,尋找硬科技公司投資是下一步值得關注的投資主線。 最後,市場規律的迴歸強化投資者風險防範意識的迴歸。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所有參與股市投資的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打新穩賺不賠成為神話,賭政策博消息成為超額利潤的來源,本週科創板新股接連破發,為新股不敗畫上了句號。同樣道理,一些投資者不問上市公司和業績好壞,炒概念、賭重組,很多最後是血本無歸。六連板大漲的區塊鏈龍頭文化長城本週突遭管理層立案調查,上週追高進去的投資者只能是剁手後悔。資本市場也是市場,最終也得遵循市場規律、遵守價值規律,伴隨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監管走向法治與規範,不看公司質地,不分析個股估值,過度參與投機炒作,一味追高博傻,最終碰到的很可能是炸雷、閃崩,甚至退市歸零!  

總之一句話,我們證券市場的主體環境在變、參與結構在變、主導因素在變、投資思路在變,唯有適應這些變化,老老實實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甚至通過投資基金投資,以樂觀的預期,謹慎的操作才可能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已刊發於11月9日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