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投資,投機及其難點

投資

投資已經是被價值投資者辯護的很好的概念了。投資者買入的是企業的一部分,是以資產的視角看待問題。諸如:房產、農田;如果你買入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資產未來的現金流,那麼就屬於投資,你並不在意是否有一個資本市場存在。

反之,黃金則顯然不契合這一定義。在這一視角下,

你需要關注的是:

1. 未來現金流是多少?

2. 未來現金流的確定性如何?

3. 基於以上兩點,當前價格下,你的期望回報是多少?

4. 在當前視角和歷史視角下你的機會成本如何?價值投資,是從投資的角度衍生出來的概念,

簡而言之,如果你的期望回報大於機會成本。那麼,你的下注行為就屬於價值投資。投資的難點,是在回答以上四個問題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不確定性。儘管巴菲特反覆強調“別人恐懼,我貪婪。

”這裡面既有看盡繁花後的淡然,更有制度自信的成分。正如“卵子彩票”一說。

實際上,我認為巴菲特對這一問題是做過深度思考的,比如:巴菲特曾經在古巴危機期間,被核戰爭的疑雲折磨的睡不著覺。其中的不確定性在於:

1. 產權明晰(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

對於證券投資者來說,使用權和處分權實際上是讓渡給了企業管理層,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不得不考察管理層的道德品質和經營能力。而如果佔有權存在不確定性,正如最近看到的,焦慮蔓延則是應有之意。

2. 政治環境。

政治環境的波詭雲譎會增加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

比如,芒格曾經提到員工索取權的提升,降低了賬面淨值對投資者的價值,增加了淨資產投資法的難度。白雲機場補貼取消對股價的影響,還有PPP暫停疊加金融去槓桿對東方園林等環保股的影響都可以歸入這個範疇。

3. 市場競爭。

資本主義的本性使得資本家的日子變得難過,對利潤的追逐,形成了某種合成謬誤。競爭使得大部分產業最終只能獲得市場平均回報率,除了少數具有護城河的企業之外。這也是巴菲特聚焦護城河的原因所在。而,如果企業投入缺少硬約束,如去槓桿之前的鋼鐵,煤炭,水泥股,那更是慘不忍睹。對於未來而言,常常是指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如果合理的回報率期望是10%,那麼意味著十年才能賺回票價。放在歷史的視角下,這往往已經是比較理想的期望了。換言之,如果你想的是投資,而你沒有對未來十年做出比較保守和理性的預期,那麼你的安全邊際並不大。假設你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你的資產配置能力高於企業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相同期望回報率的房產和企業,前者好於後者,因為你對房產的收益擁有100%的處置權。這是對收益處置權的一個思考。

總之,如果你沒有對期望回報的來龍去脈做出足夠深度的思考,實際上你的下注動作只能視為蹩腳的投資行為。就這一問題,想要儘可能的詳盡不確定性,需要儘可能多的閱讀和深入思考。而具體到當下的操作,只能一事一議,因為企業自身和經營環境總是在變動的。我的建議是多讀書,尤其是史書,正如芒格的建議:我想知道我會死在哪,這樣一來我將永遠不去那裡。

投機

投機的角度是以選美為著眼點,你關注的是市場參與者的思考和下注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獲利,你需要依靠資本市場的運轉。

比如:你認為金融系統要崩盤,因此你做多黃金。當事情如你所想,你獲利。反之則不然。投機可資利用的模型非常繁雜,並且需要投機者擁有敏銳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即要求投機者知道問題的關鍵所在,又知道如何解答。

一般來說,價值投資是一個價值發現的過程,表現為四種形式。一是企業的價值並沒有體現在財務報表上,典型的,如喜詩糖果,貴州茅臺,或者早年持有未上市興業銀行股份的西水股份。其價值發現需要特定事件的催化,或者投資者有所行動。

二是,企業成長帶來的股價增長,例如:格力電器,海螺水泥等等。

三是,企業受負面因素的影響,暫時受到市場情緒的壓制。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下的伊利股份。

四是,企業經營環境發生突變,帶來的業績變動,使企業具有了價值迴歸的驅動力。

例如,治超限超之下的大秦鐵路和供給側改革之下的海螺水泥。對於第三類股票和第四類股票的下注,帶有一定的投機成分,因為你相信某些事情終將過去,或者某些事情終將發生。而,其他的投資者也將意識到這一點,但你比他們來的早。這種情況下,你對長期的關注可能更少一些,因而投機成分更濃。再比如,巴菲特曾經提到過的他的白銀投機,大意是供給側很難有大的提升,而需求側因為某項產業的興起,產生了極大的需求。這樣一來,白銀價格一定會上漲。其所使用的模型就是經濟學最基本的供需原理。投機的難點不是確定性,而是所使用的模型是非常豐富的,並且並非總是有效。有些模型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是有效的。

比如,A股早年長期不敗的最小市值輪動法,其成立的前提就是制度帶來的殼稀缺。再如,漲停板大法成立的前提是真的有那麼一批人琢磨這個事,並且有其標杆式的人物;他們在天朝的影響力一點不比價值投資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