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有讀者想看我寫馬健,我想了想。

客觀地說,馬健算“中國籃球名宿”嗎?

跟之前我寫過的鞏曉彬,劉玉棟,孫軍,宮魯鳴,張衛平相比,他在國家隊層面的數據並不特別突出。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回顧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中國男籃名單,也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蔣興權老爺子帶領球隊,鞏曉彬,胡衛東是進攻重擔,自不必說。

12人名單裡,幾乎都是名字都是三個字的球員,唯獨有三位是兩個字的:

單濤,孫軍,還有馬健。

就在那屆奧運會,因為在國家隊出場時間不多,馬健6場球總共得了22分,場均3.7分。

這個數據,大概就是若干年後球迷翻看2019年世界盃,然後看到場均3分的孫銘徽一樣。

但我還是把馬健列到我的“中國籃球名宿專欄”裡,因為有其特別的意義,我等下會說。

我努力想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健,前期跟大家知道的可能差不多:

1969年,馬健出生於河北省,小男孩體格好,長得快。

13歲的馬健,身高已經快到1米80了,父母把他送進河北省體校籃球班訓練。

體校的生活很簡單,也很規律:文化課+吃+睡覺,然後大量時間練球。

他對未來沒什麼具體的想法,但是眼前這顆球,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東西。

馬健後來描述這時的生活就是

“一天不摸籃球我的手都會癢,每天恨不得抱著籃球睡覺。”

運球,投籃,腳步訓練,基本功貫穿了他的這一年。

一年後,在眾人中脫穎而出的馬健,順利進入河北青年隊打球,然後是省隊。

1985年,馬健16歲,長得孔武有力,寬肩厚背,身高來到1米96。

在大多數人還在想著如何上籃躲避封蓋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人生當中第一個扣籃。

那兩年,還發生了一件事——NBA轉播進來了。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從1982年,央視15分鐘的《體育之窗》開始,中國人得以窺見NBA的鳳毛麟角。

據說幾年後,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那件事:

斯特恩從美國拿著比賽錄像跑到了北京,在中央電視臺大廳等了幾個小時,希望有領導可以接受NBA,播放它們。

寒冷的冬天,執著又有些謙卑的斯特恩,最後如願見到了領導,得以在中國把NBA傳播開來。

領導問,為什麼要播?斯特恩說,那就當作廣告?

領導同意了。

真實性現在不得而知,但正因為NBA在中國的播出,點燃了千萬孩子的籃球夢想。

馬健,就是其中之一。

從電視裡,他看到大洋彼岸的NBA比賽,激烈,瀟灑,飛在天上。

他給自己定了四個目標:

——進入國青隊。

——然後是中國國家隊。

——在美國大學打球。

——進入NBA,這是他的夢想。

後來馬健果然進入了國青隊,當時他的隊友,也就是我之前介紹的“虎王孫軍”說馬健打球

“很愛扣籃,球風勇猛,威脅極大。”

他在朝著夢想之地,一步一步進發。

1989年,馬健20歲,因為打球出色,被選進國家隊。

他的激動難以言表,國家隊是榮譽,但在夢想的路上,不是終點。

他心中埋下的,是一年前的種子,那時他還沒進國家隊:

1989年,籃協準備CBA教練員培訓班,從美國那邊特地請來了UCLA和特拉華州立大學的兩位教練,希望給中國的教練們上課。

場上需要示範,誰來?國青隊的孩子成了臨時演員。

“示範課前,教練告訴我們只需要80%的投入就可以,而我卻投入了100%甚至110%力氣在訓練中。”馬健實誠,花了大力氣。

之後UCLA的教練看到馬健,走過來,希望他去美國打球,兩人隨口聊了幾句。

馬健暗暗記下了,種子在發芽。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馬健的國家隊生涯很短暫。

1990年,世錦賽中國整體實力不行,排在第14名。

但馬健表現不錯,場均接近13分,是個內線得分好手。

兩年後,巴塞羅那奧運會,在鞏曉彬,孫軍和單濤面前,馬健沒有太多表現機會。

23歲的馬健,想起了UCLA教練的話,他需要突破。

因為溝通不暢,籃協不讓馬健私自出去,一旦開了這個口,球員就不好管。

但是馬健執意要走,帶著行李,他踏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

——於是國家隊把他永久開除了。

帶著一張體校文憑,馬健去到美國,傻眼了。

UCLA無法承認體校文憑,獎學金不能發放。

怎麼辦?他還有另外一條路:

猶他州有九所大學,以及十二所社區學院,其中的猶他山谷社區大學希望他去打球。

雖然不是最好的猶他大學,但是在那裡先安頓下來,再想辦法,是一條出路。

在那裡,馬健以場均18分5板3助的表現,刷新了所有人對於黃種人的認知。

兩年後,馬健進入猶他大學學習,正式打上了NCAA。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在猶他大學,作為先發球員,他塊頭足,力量好,場均可以拼下8分4板,表現最好的一場比賽,他拿了21分。

後來,1995年,已經26歲的“大齡大學生”馬健得到一個去快船試訓的機會,他決定去試一試。

這時候,他的夢想已經來到了第三階段,稍微努力,似乎就能邁到第四階段:NBA。

可惜,夢想被擊碎了。

“我到快船隊集訓,到球館一看,有八個人超過兩米,這八個人裡還有七個都比我沉,每個位置都最少有四個人在競爭。”

一番訓練,競爭,比較過後,馬健沒有留在NBA。

大學畢業後,他打包去到了菲律賓聯賽,成為了一名“外援”。在那裡幫助球隊奪冠,並拿下了“年度最具影響力外籍球員”獎。

一身本事,美國籃球經驗的馬健,然後他準備回國。

故事到這裡,我說完了。

因為後面的故事,出現了兩個“平行世界”。

提醒一句,我的筆名是“誠言”,不是“胡言”或者“亂言”,不確定的事,所以我不做判斷,只把兩個平行世界說給大夥聽。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在世界A裡:

馬健回國,正好是1996年奧運會前,國家隊正在備戰。

他覺得自己打過NCAA,打國家隊肯定沒問題。

於是,他去問了當時的新任主教練宮魯鳴,後者答應幫他往上報名。

申請到了司長那,馬健興高采烈地跑過去,司長說了句“沒問題。”

申請又到了局長那,結果局長跟馬健說“小馬啊,司長不讓你打球啊,覺得你不好管。”

於是,馬健無球可打。

之後,一股怨氣在馬健心裡憋了多年,在他輾轉奧神隊,上海隊之後,悄然退役,成了一名解說。

看到中國籃球不行的時候,他甚至會說

“當時我21,22歲吧,我看到當時所有的司長就已經開始戴勞力士了。我覺得籃球的輸球不是一個協會的問題,也不是一個俱樂部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有問題,中國籃球是大家的問題,體系問題。”

對於當年的事,有記者去問當事者之一的宮魯鳴,得到後者答覆

“有證據就拿出來,他憑什麼只用嘴說。”

有一次,馬健和主持人於嘉發生了爭執,於嘉氣急敗壞地說他

“準備歐錦賽,不由得想起些陳年往事:當年全運會表現優異的河北緣何進不了甲A?北京首鋼當年的夢幻陣容為何輸沈部輸吉林以致要去保級?至於奧神的故事,更是本陳年老賬;及至姚明走後那年上海的背字—人在做,天在看。為何您現在到哪兒都碰壁,難道光是體制問題?”

馬健氣不過,兩人在網上罵了起來。

最後,馬健以一句“92年我獨闖美國的困難經歷相信很多同行的人都不能體會到的,所以請不要用你沒有大腦的嘴去侮辱我的智慧,大家晚安!”作為結尾。

報國無門,鬱鬱寡歡,一生武藝無處施展,是這個世界的馬健。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好了,我接著說另一個世界。

在世界B裡:

1996年前,馬健回國。

他去找了國家隊領導,但是領導看了看球員名單:鞏曉彬,孫軍,劉玉棟......

對不起,人已經滿了。

每個球員都很強,都是從各個隊選上來的精英。

於是馬健暫時沒有球打,不過沒關係,後來他在職業聯賽裡面打上了球。

1999年,馬健被選入中國籃球北方明星隊。

一直打到2001年,馬健退役。

有一次,馬健和主持人於嘉發生了爭執,如果於嘉說的屬實,那麼.....

——全運會表現優異的河北進不了甲A,跟馬健有關。

——北京首鋼當年的夢幻陣容為何輸沈部輸吉林以致要去保級,跟馬健有關。

——奧神的故事,陳年老賬,跟馬健有關。

——姚明走後,上海隊的不順,也跟馬健有關。

因為得罪人多,於是馬健在籃球圈內處處碰壁。

這是世界B的馬健。

再說一句,我的筆名是“誠言”,不是“胡言”或者“亂言”,不確定的事,所以我不做判斷。

知情的人,可以說說。

最後,照慣例,我講一個私人的事情。

2019年男籃世界盃失利,馬健義憤填膺,炮轟中國籃球,細節沒做好。

1.為什麼小個兒發接外球,而大個兒在場地裡接球最安全?

“因為按照常規發邊線球,通常5號位接球是最安全,因為防守五號位的人也都是相應高大隊員,腳步移動較慢,界外球配合第一要素是先把球發進場裡,最忌諱的是失誤。”

2.為什麼中國隊就是搶不到籃板?

籃板70-80%靠的是積極態度,其餘是頂人,判斷球的路線方向,對抗及被對抗的關係,及撿籃板,所以看看我們缺少了什麼就清楚了。”

很耐心,也有他這麼多年的籃球經驗,和道理。

聯想到他以前說過的,美國籃球哪些經驗是值得中國學習的。

“他們不喜歡看你漫無目標的投著三分,他們更喜歡的,是看你在籃下投著空心先把自己的手型固定。”

“他們的執教理念,不是讓你無目的的跑快攻,而是更耐心的教你怎麼更好地利用場地的空間。擋拆不只是告訴你形式,而是先告訴你為什麼要把掩護打在三分線以內1.5米的距離,掩護為什麼都通常是大給小去掩護等等等等。這些正確的理念、細節天天都在球場上被演練。”

經歷坎坷的馬健算是“中國籃球名宿”嗎?

細節,都是細節。

但明顯中國現在的籃球,缺少這種細節。

還有勇氣。

我不知道若干年後,球迷回想起中國籃球名宿,是否會出現馬健的身影。

回到1992年奧運會。

他知道有人不讓他去美國,要“永久除名”。

此前沒有中國人在美國聯賽打球,宋濤被選中過,但可惜沒去成。

馬健去了,他就是第一。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在美國和黑人白人較量的人。

但我確信,比賽之後,那個叫做馬健的23歲小夥子,打包好行李,頭也不回地踏上去往美國的飛機。

他,沒有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