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奇葩說》第三期李誕的辯詞?你認同嗎?為什麼?

小張大姐頭


我覺得李誕在這期節目的表現可以成為《奇葩說》的經典畫面,他非常擅長用搞笑的方式來表達接地氣的觀點,極具感染力。之前李誕在節目中一直表現出一種對辯論的抗拒情緒和態度,給觀眾一種他比較弱小的形象,事實上他坐在導師席上的表現也不是很突出。但是,他一旦下場辯論,他作為一名脫口秀演員的素質就展現出來了,段子說得賊溜,控場能力超強,觀眾很容易陷入他營造的歡樂氣氛中。


小愚君


越看奇葩說越覺得李誕其實很聰明,用一種戲謔的態度把所有的都做得舉重若輕。我是比較贊同他的觀點的。

這期的辯題是“藝術館大火,我只能救一個,救名畫還是貓”。

他的第一個論點是“藝術最大的價值在於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活著。”

第二點說的是人們的注意力會很輕易轉移,救名畫吸引的短暫關注遠不如每天和一隻能提醒自己是好人的貓相處。

第三點回應黃執中“遠方的哭聲”觀點,說現在很多高階的知識分子,胸懷天下,不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卻每天只想著怎麼犧牲別人。

這三個點乍一看他都是從很個人的角度,在好多人眼裡可能都是“格局不夠大”的,他也說自己是一個自私的人,但恰恰相反,看到他的這些論點,尤其是第三個,讓人感覺很踏實。

個人覺得厲害的點

1、切入點獨特:從犧牲者的角度來辯論,自己自私但是不會傷害別人。

2、能掌握節奏:由於李誕經常說脫口秀,所以對辯論的節奏掌握的非常好,對自己的語速的調整,以及根據觀眾的笑聲來掌握節奏。

3、辯論技巧強:能精準反駁黃執中老師的論點,把名畫和小貓偷換成了“遠方的哭聲”和“眼前的哭聲”,認為更高階的人會明白“遠方的哭聲”更值得被救。針對這個觀點,才提出為了可能是想象中的“遠方的哭聲”而犧牲掉眼前活生生的“眼前的哭聲”是否值得。





娛姬者


李誕這段視頻我昨晚看的,說說我的看法:

藝術品的價值?這個概念到底是誰定義的?恐怕只是少數人,少數非常有錢收藏得起這些東西的人!所以說,藝術品這東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什麼用?沒用!既然沒用,何來價值?

再說說貓,那好歹是條生命。而且,大多數人都買得起(不包括那些死老貴的稀有品種)。而一些人不喜歡貓或養貓也並不是因為買不起,而是因為對這類小動物不是那麼感興趣而已!

再說說“遠方的哭聲”,李誕對此舉了個記者的例子。對這個例子,我也想一腳踩在那個記者的臉上,再轉轉腳碾幾下!原因很簡單,你要求張三做一些犧牲去成全李四或因此為李四做好事,這什麼邏輯?混賬邏輯!張三憑什麼因為你的要求(或者道德綁架)而犧牲自己去成全李四?他是欠了你還是欠了李四?如果他欠了你,直接還你就行了;如果他欠了李四的,那他若自己願意選擇犧牲而去成全別人那是他偉大!我們敬仰他!但前提是基於他已經深思熟慮並做好了這個決定和思想準備,如果是因為某些道德綁架者的忽悠,那我不但不會尊重他,還會鄙視他!因為他無腦!而且,即使他決定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這和你們這些道德綁架的混蛋也沒一毛錢關係!因為你沒有資格要求別人!不論你是什麼身份!


庫庫庫奇奇526


李誕之所以會被其他人喜歡是因為他接地氣,說的都是實話大白話。讓人聽起來很舒服,不裝。面對這個博物館著火是救畫還是救貓,他說出了普通人的想法,人都是先自愛再去愛別人,熱度維持不了多久內疚會一輩子,近處的哭聲都不管還去管什麼遙遠的哭聲,這個遙遠的哭聲也是挺可笑的。

最不喜歡聽黃執中辯論,舞弄文字,強行上價值,貌似高級,實則和李誕的境界差遠了,只注重辯論技巧,而忽略了真實和樸實,李誕的這種辯論能夠贏得更多的感同身受!



無聊的靈魂


認不認同不重要,但他在辯論那一刻,說的話確實讓人無法反駁!人們一直推崇藝術作品的價值,如果燒掉了可能真的會像他說的,這個作品更有價值了!但如果俗一點,說到這個藝術作品的經濟價值,那就是個很大的損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高的境界,都懂得欣賞藝術!

所以之所以大家無法反駁李誕的話,是因為整個辯論大家都在討論這個畫的藝術價值,也就讓旁觀者提升了一個“境界”,哪怕平時你是個俗人,但是那一刻你忘了金錢!又或者說即便那幅畫是價值連城,又與我何干?如果這個作品歸屬於某個人,那肯定心痛死了!那一刻他不會跟你談什麼藝術價值不價值!(至少第一反應還是我的錢啊~)

說到底還是公物,如果你把辯題換成”你家著火了,你救畫還是救貓?“你再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