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日照莒縣一村莊以“莒文化”繪振興圖

聚焦日照莒縣一村莊以“莒文化”繪振興圖


溼地上飛翔的白鷺、金黃的銀杏樹林、象徵村莊“涅槃”的展翅鳳凰、代表“一帶一路”倡議的絲路駝鈴、“永遠跟黨走”的宣言……這些色彩斑斕的筆觸描繪,經由來自北京、廣州、廈門、濰坊等地的畫家們宛如被施了“魔法”的手,全部在村莊的牆壁上栩栩如生地呈現。

金秋十月,位於莒縣青峰嶺水庫上游的棋山鎮小朱漢村,儼然成了一個文化“網紅”地。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村莊另闢蹊徑,以“藝術植入鄉村”的方式被激活,打造的“山南水北”鄉村畫廊,吸引了周邊村莊的群眾以及山南海北的遊客紛紛前來參觀、合影留念,猶如鄉村文化振興的“星星之火”,成為又一個文化“打卡”勝地。

聚焦日照莒縣一村莊以“莒文化”繪振興圖

畫家描繪象徵“一帶一路”的絲路駝鈴

將藝術“植入”鄉村  美麗壁畫吸引遊客打卡

向西3公里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莒國軍事要塞且於城遺址,向東兩公里是1943年共產黨領導成立的莒沂邊縣抗日人民政府舊址……千畝溼地,千畝桃園,與湖水相映成輝,位於青峰嶺水庫“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發展示範區上游的小朱漢村歷史深厚,文化內涵豐富。

1959年修建水庫時,為了國家利益,村民發揚奉獻犧牲精神,整體從肥沃的土地搬遷到貧瘠的丘陵上。全村畝產小麥1200多斤的2000多畝高產農田,貢獻給了水庫建設,淹沒在水庫下。雖然國家有庫區生活補貼,但是受交通、資源條件影響,加之水庫作為日照市區和莒縣城區的飲用水資源保護區限制,不能發展工業項目,村莊發展緩慢,衰落凋敝,幾乎成為一個被“遺忘”的村莊。

國家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以及水庫“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發展示範區的建設,環湖公路旅遊開發,給村裡帶來了發展的希望。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下,村委組織去日照“春風十里”社區、濰坊蔡家溝、臨沂朱家林等鄉村振興成功的地方考察研究,決定借鑑蔡家溝村文化振興鄉村經驗,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山南水北”鄉村畫廊,邀請來自北京、廣州、廈門、濰坊等地的畫家駐小朱漢村畫壁畫,改造、綠化、美化街道、房屋,建設美麗鄉村。


經過數月的籌劃以及藝術家們每日不知疲倦地藝術創作,現在鄉村畫廊項目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進入村莊,印度藍色之城的藍,希臘白色建築的白,歐洲各個角落五顏六色如彩虹般繽紛的景緻都被濃縮到牆壁上。本來是漸趨衰敗的農村,隨著藝術家的到來,儼然成為一個夢幻的童話所在。

美麗的壁畫讓村莊成為遠近聞名的藝術村,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打卡拍照。

聚焦日照莒縣一村莊以“莒文化”繪振興圖

村裡90歲的老奶奶觀看鳳凰涅槃圖

“筆墨當隨時代  我以我手畫我心”

村容村貌的改變離不開駐村畫家們的辛勤耕耘。碩碩的秋風下大清早就開工,中午太陽的暴曬也阻擋不了畫家們畫畫的勁頭,衣服褲子上全部是重重的顏料殘跡,畫家們不分性別全部曬得臉黢黑……

在北京、廣州、廈門、濰坊,他們都是有名的畫家,但在村莊裡,他們隱去了自己的成就、身份,被樸實的村裡人統稱為藝術家。  

“在村莊裡,面對千畝溼地,浩蕩的湖水,翩躚起舞的白鷺,你能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淳樸的民風,原始的村容村貌,像一塊沒有雕琢的“璞玉”,等著藝術家和村民共同來打造。很多外地藝術家紛紛聯繫來鄉村畫廊長駐,寫生、創作。

來自北京宋莊的青年畫家王君,成為首位“駐村畫家”,將常駐村莊,除了繪畫、寫生、創作外,還教村民畫畫,培養鄉村藝術家,共同見證一個村莊的鳳凰涅槃。

鄉村畫廊項目發起人之一,來自濰坊蔡家溝藝術中心的著名畫家張同磊說,組織畫家到村裡繪畫,通過藝術改變了鄉村,同時“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藝術家也很受益。這裡千畝溼地,千畝桃園,村莊與湖水相映成輝,給藝術家們提供了新的、巨大的創作靈感。“筆墨順應時代,創作之舵才能不偏。現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我們來說,不忘文藝初心,牢記文藝使命,弘揚時代精神才是應有職責。筆墨當隨時代,我以我手畫我心。”  

現在,除了讓遊客驚豔的壁畫之外,村裡正在清理閒置的村民房屋宅基,一部分改造給藝術家居住使用,一部分開發民宿客棧等服務設施。

同時,在藝術家們的幫助下,上海的一家文旅開發公司正在與村裡洽談,設計開發獨具特色的“桃王”“魚王”等文旅產品,聯手打造“五棵桃樹”品牌,進一步帶動村裡經濟發展。

聚焦日照莒縣一村莊以“莒文化”繪振興圖

莒縣鄉村畫廊發起人之一、著名畫家張同磊在給參觀者介紹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一步,我們將在鄉村畫廊基礎上,充分發揮利用我村在外工作人員的力量,群策群力,引資引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共同打造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村支部書記滿懷信心地介紹,“爭取用3到5年時間,建設青峰嶺水庫上游獨具特色的文化村,成為環湖公路上一個標誌性旅遊景點。同時,還將帶動水庫周圍其他沒有發展資源的村莊,共同打造環湖公路鄉村畫廊。”

對此,鄉村振興設計專家、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劉東峰表示,利用設計和藝術的介入,來實現鄉村振興是時代所需。“通過藝術家駐村畫畫改善村容村貌只是一方面,最關鍵的還要激活傳統村落文化細胞以及發展的內生動力,利用當地的物質資源、人文資源,全面激活內生動力發展,通過藝術及設計去改變村落環境、生態及業態,實現由輸血到自身造血的轉變。”

小朱漢村的華麗變身是莒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鄉村振興,千村千樣,但都離不開文化之魂。公元前550年冬天發生的“且於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清楚地記載在《左傳》等史書中,保衛家園的莒國守城士兵成為當時的“網紅”。

莒縣春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現在村裡正在規劃建設一個“春秋故城文化中心”,聯合大學和社科研究機構,深挖歷史文化,服務鄉村振興。

對此,莒縣政協秘書長王俊偉說:“莒地先民依沭河而居、沿河而作,創造了燦爛的莒文化。沭河流域城鄉格局兼備,是莒縣的城市發展軸,也是產業發展軸。立足莒文化,是莒縣加快鄉村振興,打造文化名城、旅遊名城、生態名城的重要載體。”

他表示,計劃到2021年,莒縣要以莒文化為依託,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把全縣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中心、富有魅力的區域性休閒旅遊勝地。

“山南水北”鄉村畫廊的打造,也將成為莒縣鄉村振興的一個齊魯樣板,點燃鄉村振興“文化基因”的星星之火,並將成燎原之勢。

鄉村振興,指日可待,念茲在茲。

來源 文明日照、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