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英法德和沙特以及以色列會出兵參與麼?

秦皇見漢武


關於伊朗問題的外部環境近期雖然出現重要變化,但是要說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還言之過早。不過可以說,歐洲三大國英法德的態度轉向,將會讓美伊矛盾向前再推進一步。參見聯合國大會的英法德三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一致指責伊朗,應該為沙特油田襲擊事件負責。更重要的是,英發德還敦促伊朗簽署一份長期的伊核問題解決協議。

如果伊朗不接受美英法德四國的施壓,繼續擴大國內核材料的丰度和儲存量,那麼2015年簽署的伊核協議就會成為一張廢紙。美國也將由此佔據輿論主導權,並且很有可能尋求使用軍事手段一勞永逸地解決伊朗核問題,剪除美國在中東戰略格局中的最大安全隱患。

然而,對於英法德來說,與美國統一口徑敦促伊朗談判簽約,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支持對伊朗動武。這些國家很清楚,打垮伊朗的軍事機器不是一蹴而就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都是前車之鑑。而且,一旦波斯灣陷入長期戰亂,歐洲的能源供應將不得不完全依賴美國和俄羅斯。這將影響和限制歐盟的發展。

沙特和以色列將是被動捲入戰爭的參戰國。因為一旦美國啟動軍事打擊計劃,那麼伊朗將會對美國在海灣地區盟國境內的所有軍事基地展開報復性打擊。其中沙特、阿聯酋、以色列等美國的鐵桿盟友將會首當其衝。屆時沙特和以色列不管是為了支持美國還是為了防禦自救,都會被動捲入戰爭,這是沒有退路的。

以色列所處位置遠離波斯灣,而且以色列空軍和海軍的遠程投送能力有限,並不支持在波斯灣長期部署和作戰。這一點從以色列參與美國主導的波斯灣國際護航聯盟的表態就可以看出,以色列表示將會與沙特合作為護航行動提供情報偵察等方面支持。如果老美與伊朗開戰,以色列的角色和任務範圍也不會有大的突破。


高峰軍事觀察



(美國總統特朗普、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

這個應該逐個分析,因為每個國家和伊朗的關係都不一樣。

美國準備軍事打擊伊朗,未開戰以前,法德兩國肯定會阻攔美國動武,但如果美國鐵了心的不顧一切與伊朗開戰,在勸阻無效情況下,法德兩國也會出兵幫助美國,這個沒有疑問,因為法德兩國在伊朗有很大利益,如果不出兵,兩個國家以前在伊朗的投入就收不回來。

2016年1月底,伊朗總統魯哈里出訪歐洲,與法國空中客車簽訂118架飛機協議,合同金額高達250億美元,與意大利簽訂了180億美元的貿易大單,這就註定了,美伊之戰,法國有切身利益在其中,絕不會只作壁上觀。

鑑於德國這些年的表現,應該不會參加波斯灣戰爭,歷史上的慘痛教訓讓德國派兵海外持慎重態度,比如敘利亞之戰,德國僅派出兩架飛機擔任運輸任務以及少量軍事人員在伊拉克訓練士兵,僅此而已。


(美國f-22戰機)

美伊爆發戰爭,沙特國土上有美軍基地,將首當其衝成為伊朗攻擊的目標,因此,迫不得已之下,他也會派兵為美國軍隊做輔助性工作。

美伊開戰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事情,它牽涉到整個中東地域安全,戰端一開,整個波斯灣特別是霍爾木茲海峽,將處於炮火封鎖之下,法德兩國都有貿易商船往來,為了保護本國商船不受損失,法德兩國也會出兵。況且,打伊朗是為了中東石油利益分配,為了石油紅利,法德也不會坐視不管。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

縱觀美國20年來在世界上發動的幾次戰爭,都少不了英國,法國軍隊的影子,當年攻打伊拉克,主要是美英聯軍,打利比亞法國充當了空襲急先鋒,打阿富汗,又美英聯軍為主,敘利亞戰場現在還有法國和英國士兵駐紮。法德兩國目前的極力維護《伊核協議》,是為了阻止伊朗暴走之下繼續研製核武器,威脅歐洲安全,看現在情況,伊朗已經分三個步驟突破《伊核協議》控制,增加離心機數量,提高濃縮鈾丰度,如此下去,跨越紅線只是時間問題,遲早會激怒法德,最直接後果,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徹底打垮伊朗政權,剷除伊朗研製研發核武器的能力。

如果伊朗研發出核武器,就是他滅國之時,俄羅斯也保護不了他。

當然,肯定少不了以色列參與,美國攻打伊朗,以色列第一個贊成,正是因為在2017年五月份以色列摩薩德從從伊朗研發機構偷出半噸文件,“證實”伊朗還在研發核武器,為特朗普最終宣佈退出伊核協議,立下汗馬功勞。伊朗出兵敘利亞幫助阿薩德,引起以色列的極度不滿,時常出動飛機轟炸伊朗軍事基地,伊朗高官也多次揚言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兩國仇恨極深,以色列恨不得把伊朗分成六個國家。



(以色列f-16戰機)

如果美國政府允許,中東小霸王以色列敢第一個轟炸伊朗國土。

美英法德是傳統盟友,在世界範圍內在聯合國是鐵哥們,他們可以關上門在一些內部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但是一旦遇上國際性大事,人家還會走到一起,還是一條心。

因為無論怎麼說,美國是北約幫主,保護著整個歐盟以及法德的國防安全,二戰以後,美國一直是西方社會、自由世界的燈塔,從這方面來說,美國的利益代表著整個西方利益。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夢裡青山1


除了博爾頓萬分渴望攻打伊朗外,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希望與伊朗開戰,包括與伊朗不共戴天的以色列在內。正因於此,特朗普才會把博爾頓一腳踢開,唯恐被這老小子帶進溝裡。

伊朗雖然不是老虎、獅子、金錢豹,卻完全可被稱之為狼、鬣狗、銀環蛇,誰要是不怕死就拍馬前來吧!

這就是伊朗從上到下的一致決心與意志。

特朗普不想打,其實也打不起。遠的不說,阿富汗戰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特朗普起初錯誤地以為,只要他振臂一呼,就會有眾多的“嘍囉”一哄而起,就像從前打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那樣;哪怕是打伊拉克時,尚有英國與之並肩作戰。所以,當他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回頭一看,“離席”的竟然只有美國一個。而美國的傳統盟友——英法德不僅無動於衷,而且還在千方百計地為伊朗出謀劃策。

特朗普怒了,感覺自己被盟友們耍戲了、逗弄了、甚至出賣了。但他同時也意識到,倘若僅憑一己之力就貿然與伊朗開戰的話,美國不僅不能變得越來越偉大,反倒會變得越來越大萎,並因此陷入了恐慌之中。即便是在伊朗打下美國先進的無人機時,特朗普都能在最後一刻下令停止軍事報復,就是擔心美國再次深陷戰爭的泥潭後,無法自拔。

特朗普都這點心思英法德知曉,沙特和以色列同樣心知肚明。只要美國不打,它們自會暗自高興。如果美國實在經不住伊朗人的百般羞辱而開戰,它們唯恐將戰火引到自家門口而叫苦不迭。而且伊朗也一再聲明:誰要是敢打我,我就會讓對方的國家變成主戰場,哪怕是玉石俱焚。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因為搗蛋的恰恰是美國,伊朗又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它國之事,憑啥打人家呀!


怡人之人148633009


如果美國對伊朗開戰,英法德三國是否直接參戰,答案是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性會,但沙特和以色列則是鐵定出席的,而且還是不得不加入到戰爭中來。如果說英法德等盟友還有選擇餘地的話,則沙特和以色列除了上沒有後退一步的機會。因為伊朗會把彈道導彈直接對準它們,不反擊就是等死,反擊了也是找死。


為什麼說英法德等盟友不能肯定,那是因為對伊朗作戰,目前不符合它們的戰略利益,尤其是法國和德國作為歐洲大陸的主要實力國家,也是一直堅持伊核協議有效的,自從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達成伊核全面協議,並於當月20日獲得聯合國安理會15票一致通過並達成第2231號決議後,英法德等國家就加大了在伊朗的投資及經貿往來。

隨著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制裁後,就要求歐洲企業退出伊朗市場,比如說,法國的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都先後放棄伊朗的投資,損失慘重。但它們仍舊希望美國能留在伊核協議框架內繼續與伊朗進行磋商解決,尤其是擔心由於美國的退出,導致伊朗逐步減少所承擔的義務甚至完全放棄,重新開啟20%丰度的鈾濃縮活動,那對於歐洲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因此,法德等國家始終堅持,但在對抗美國方面行動遲緩,雖然祭出了避開石油美元結算體系的“INTEXT.機制”,卻作用十分有限,讓伊朗很惱火併認為歐洲各國有意拖延,一度給它們下達了60天的最後期限,在此過程中不斷放棄限制。但畢竟伊朗還沒有完全放棄伊核協議,這是歐洲所樂見的。除非情非得已,否則它們不會跟隨美國向伊朗開戰。

總之,要是真到了開戰那一步,恐怕英法德等歐洲盟友還是會選擇與美國站到一起,在近期尤其是沙特阿美的兩處油田設施遭到無人機襲擊後,歐洲與美國同樣進行嚴厲譴責,就說明了“一丘之貉”而已,關係到切身利益時,同盟的價值就出來了。


東震木


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以色列和沙特都會衝鋒陷陣,同時,也會做好自己的防禦性戰爭。因為伊朗公開喊話沙特和以色列,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他們都是伊朗打擊的主要目標。

而沙特還要面臨著胡塞武裝組織的軍事攻擊,所以,沙特面臨的將會是兩面作戰。而以色列也會面臨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等國家的軍事攻勢。所以,以色列也不容易。而兩個國家都希望美國能夠對伊朗開始,早日為自己剷除掉這個千年的宿敵。



而英法德要做的事情,恐怕是如何來應付新一輪的難民潮了。雖然英法德表面上反對美國對伊朗開戰,但是,實際上對美國沒有形成任何的影響,對於自己是不是參加行動,一直都會在猶豫之中,直到戰爭結束。所以,他們會作為一個旁觀者,而不會輕易加入的。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英國作為美國最鐵桿兒的盟友,是不會與法德一起袖手旁觀的。個人認為,英國會臨時變掛,參加到對伊朗的戰爭中的,這個就是英國真正奴性的體現。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美國在今年5月加強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力度,同時聯合法國向伊朗周邊海域部署艦隊,最多的時候有四支航母編隊在伊朗南部的阿拉伯海集結,戰爭一觸即發,但是特朗普忍住了。6月20日,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擊落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為了報復伊朗,美國的戰機緊急升空,但是卻被特朗普叫停,沒有爆發戰爭。

在是否入侵伊朗這個問題上,特朗普並不猶豫,至少短期內不會發動進攻,按照美國的慣例,發動戰爭,必定要拉著盟友一起,9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英法德三國領導人一致譴責伊朗襲擊沙特,儘管此事並非伊朗所為,但是卻栽贓伊朗,目的就是為制裁和入侵伊朗做準備。

如果美國入侵伊朗,哪些國家會參戰?英法德和以色列、沙特可能性比較大。

法國和德國不會參戰,雖然是盟友,但是法德兩國並不願意直接打擊主權國,而英國會參戰,英美兩國的關係非同一般,只要是美國參加的大型軍事行動,幾乎都有英軍的身影。伊拉克戰爭,法德兩國沒有參戰,反而譴責美國,英國派兵4.5萬,入侵伊朗,英國也會派軍,法德不反對就很好了。

沙特、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矛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美伊關係最緊張時期,伊朗揚言,美國入侵伊朗,伊朗將在90分鐘內摧毀以色列,而以色列針鋒相對,聲稱在過去兩年,以色列不斷轟炸伊朗軍隊,沙特遇襲之後,伊朗把沙特也加上,如果爆發戰爭,會毀滅沙特。

美國入侵伊朗,以色列和沙特會參戰,但是沙特不會第一時間參戰,因為沙特距離伊朗實在太近,中間只隔波斯灣,伊朗導彈可以輕易打到沙特領土,也門使用伊朗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了沙特最核心的石油資源,伊朗自然也有這個能力。沙特參戰只會等到美國摧毀伊朗的導彈陣地之後,而不是首先出擊,吸收伊朗火力。



以色列可以參戰,因為伊朗距離以色列超過1000公里,以色列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反導系統“箭-3”,探測距離800公里,攔截距離400公里,可以及時發現並攔截伊朗導彈,伊朗襲擊以色列很難取得成效。


不管哪些國家參戰,美國都是絕對主力,如果美國不能迅速打掉伊朗的反導系統和導彈,各國參戰的熱情也會有所降低,美國能拉到多少盟友,關鍵看美國的決心有多大,動用多少軍隊,如果速戰速決,會有更多國家站在美國這邊。


視野新觀


根本上,特朗普不會對伊朗用兵。因為,在美國無人機被伊朗擊落,在沙特石油設施有可能被伊朗襲擊的重大嫌疑等等的狀況下,特朗普都不選擇以武力報復伊朗。在這點上,更加突顯特朗普更願意採取他熟悉的方式(經濟手段)來面對和解決問題。對待伊朗如此,對待委內瑞拉如此,對待俄羅斯也是如此。這是特朗普的生意人特質,無需置疑!


如果真的硬要假設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動武,英法德三國中,英國首相約翰遜已經表明,如果美國需要請求英國出兵波斯灣,英國會考慮。雖然,約翰遜沒有指明要對伊朗動武。而法國和德國一直在設法調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它們應該不會參與美國對伊朗的戰爭行為。

至於中東地區的國家以色列和沙特,毫無疑問,會積極參與美國對伊朗動武。畢竟,以色列一直以來,從未中斷過直接或間接的打擊伊朗。這從以色列在敘利亞,黎巴嫩,加沙地區的行為就可見一斑!而對沙特來說,伊朗既是宿敵,也是它口中的“沙特石油設施被襲擊的幕後主使”,借美國對伊朗動武之際,報復伊朗,也是大概率的事!

總而言之,特朗普目前還是一個“和平愛好者”,也有不甘落後於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之心。在2020年總統大選之前,在他面臨美國國會彈劾調查之際,不打伊朗會是特朗普明智的選擇。

所以,我們大家還儘量鼓勵他繼續往和平的道路上走吧!再說,美國打伊朗,導致世界油價上漲,對誰也沒好處,何必呢?!


顏二哥有言23


直到現在,美國繼續使用外交孤立、政治打壓、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的組合拳攻擊伊朗,而伊朗面對美國人的極限施壓也沒有絲毫畏懼,以不斷退出伊核協定承諾來對美國及其盟友施壓。雖然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美國和伊朗沒有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但是不排除在未來的一兩年內,伊朗或者美國一方率先失去耐心,走向全面的戰爭。但是無論如何很難想象,美國能夠糾結起海灣戰爭時期的豪華陣營來攻擊伊朗。

在中東,美國最重要的兩個盟友是沙特和以色列,在歐洲,美國最重要的三個盟友則是英法德。一旦美國真的和伊朗動手的話,這5個國家中至少有兩個國家會徹底置身事外,甚至進行反對。另外兩個國家的態度不會那麼明確,只有以色列會真刀真槍的跟著美國全力以赴。首先,法國和德國是最堅定的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國家。 美國對伊朗動武之後,法國和德國都明白歐洲將可能受到波及,伊朗的導彈反擊有可能會威脅到歐洲的安全。同時一旦擁有8000萬人口的伊朗被美國的戰爭打得七零八落,那麼蜂擁而來的難民潮會使得本就難以負擔的歐洲雪上加霜,所以柏林和巴黎必定會譴責美國對伊朗發動的戰爭行動。現在英法德三國正是積極支持伊朗,力圖避免局勢升級的國家。

而英國雖然也不希望局勢升級,但是英國在脫歐之後,必然在外交上更加依賴美國,而且過去多年的經驗表明,英國幾乎在外交上淪為了美國的僕從國,對華盛頓的旨意是言聽計從的。因此如果美國真的要發動戰爭的話,英國恐怕別無選擇,只好跟著美國走。雖然他們會走的多遠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英國人至少會給美國提供一定的軍事協助。

至於沙特作為中東遜尼派國家的領袖,自然是希望看到作為什葉派國家領袖的伊朗被戰爭打掉,因此他們會給美國一定的軍事支援。但是沙特離伊朗實在太近了,而且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有能力對沙特進行大規模的報復行動,所以沙特其實並不希望以全面戰爭的方式來結束衝突,寧可以制裁持續性遏制伊朗。如果美國動手的話,沙特更希望能夠儘量避免伊朗的怒火,承擔一些輔助性的角色,以避免遭到伊朗的全力導彈反擊。

而以色列是唯一的一個,可以確定會在美國可能的軍事行動中最積極的角色。以色列和伊朗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兩國都把對方當成死敵來對待,伊朗早就放話,一旦開戰必定消滅以色列。所以以色列別無選擇,只能在戰爭行動中全力支持美國。

同時以色列方面也是長久以來,最希望美國通過戰爭手段一勞永逸解決伊朗問題的國家,他們勢必會在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中全力以赴。所以一旦爆發戰爭,美國的5個得力盟友中,只有以色列是決定會全力以赴的,其他四個國家中有兩個會反對,還有另外兩個則只能提供一定的支持。


科羅廖夫


隨著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鬥爭不斷的加劇,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威脅也進一步的再增強。雖然雙方之間都互相擁有,何談的意願,但是任何一方都不想首先做出退讓。尤其是在9月26日的聯合國大會上,伊朗總統魯哈尼,並沒有與特朗普相見。也在27日回到國內時,表達了只有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全面制裁,伊朗才會與美國進行和談。



顯然就會讓目前的局勢陷入更多的尷尬,畢竟美國是不想對伊朗解除經濟制裁。那麼,未來的伊朗局勢將會陷入更加緊張的對峙當中,甚至可能會是軍事衝突。不過,美國真的要與伊朗開戰,作為美國的這些盟友會有哪些國家真的來參與這場戰爭呢?根據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關係和各盟友之間對外秉承的政策,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來有哪些國家可能會參與其中?


作為美國的盟友,顯然以色列,沙特,英國這樣的國家很有可能會參與到打擊伊朗的行動當中。畢竟,以色列是伊朗的仇敵,趁此機會打的伊朗的有生力量,這是以色列樂此不疲的。不過,以色列也可能會遭到伊朗的報復,甚至會承受更多的損失。沙特是另一個角色,畢竟沙特是穆斯林遜尼派的老大,而伊朗是穆斯林什葉派的老大,兩國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也導致沙特是樂於美國攻打伊朗的。

我們著重說一下,歐洲的英國,這個國家雖然與伊朗沒有根本的矛盾與衝突,但是英國卻是追隨美國發動戰爭最頻繁的國家。美國在針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當中,都沒有離開英國的身影。可以說即使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這種聯合國都沒有授權的侵略戰爭,英國都毫不猶豫地跟隨美國參加了這場屠殺。那麼假設伊朗真的與美國發生戰爭,英國同樣也會進來分一杯羹,這個概率絕對是最大的。



可是德法兩國卻不會參加美國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這裡除了德法兩國在伊朗存在著一定的利益,有德法兩國一直以來對外秉承的政策。在美國發動的諸多戰爭當中,雖然德法兩國也多少存在參與,但是在針對伊拉克的戰爭當中,顯然德法已經不在跟隨美國參與其中。而針對伊朗爆發的戰爭,德法兩國必然不會參與,而其中涉及到眾多的問題。


伊朗戰爭必然是一個曠日持久的戰爭,這會大大消耗參與戰爭國家的實力,顯然這是德法兩國的實力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伊朗戰爭必然會造成大量的難民,而這些難民必然會湧向歐洲,他們很難到達英國和美國,但是到達德國和法國卻很容易。伊朗擁有一定的反擊能力,尤其是伊朗的彈道導彈能力,這會直接威脅到德國和法國。這些因素都是限制著德法參與其中的重要因素,那麼阻止不了美國的軍事打擊,德法兩國也只能避免參戰。(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阿美油田設施遭襲後,中東局勢確實瞬間變得劍拔弩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縱觀近幾個月的事態發展,危機雖層出不窮、美國頻頻叫囂武攻,但特朗普始終沒有邁出最後一步。

不過,外界有觀點認為:沙特油田遇襲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非同小可,因此其促使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概率也高於其它事件。與以往更顯不同的是,此前對伊朗態度剋制的英法德三國也在襲擊事件後發表聯合聲明指責德黑蘭。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美國決定對伊朗事實打擊,英法德以四國會不會跟隨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英國絕對會成為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不二幫手。鮑里斯·約翰遜擔任首相後,英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態度更加親美:數日前,鮑里斯就曾代表英國發聲,希望能夠達成新的核協議;顯然,這與特朗普的訴求“不謀而合”。

另一方面,英國在中東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日趨下降可以說是不爭的事實,但倫敦並不願意坦然接受。如今,伊朗問題恰好可以成為英國重塑大國形象的契機,但考慮到自身實力不濟,英國不得不安心做好美國的附庸。

在很多人看來,以色列作為美國全球範圍內最堅定的盟友,必然會在戰爭爆發之後跟隨美國的腳步。毋庸置疑,屆時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立場絕對是堅定支持美國的,但是否會有正面的行動發生,以色列還需站在長遠角度上審時度勢。

而影響以色列做出決定的最關鍵因素在於中東的地緣政治。眾所周知,沙特與伊朗同為伊斯蘭陣營中的兩大勁敵,而以色列又與阿拉伯國家長期不睦;這種三方關係雖然看似複雜,但卻也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

因此以色列擔憂,伊朗如果在美國的軍事幹預下土崩瓦解,勢必會讓沙特成為本地區阿拉伯世界的主導領導者。到時候,以色列將失去一個至關重要的壓力分擔點,即便以沙之間有美國的斡旋,但誰又能保證這種斡旋長期有效呢?

最後需要的說的就是法國和德國。自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馬克龍和默克爾就表示強烈反對,並努力在推進維護協議續存的各項工作。但讓人意外的是,在沙特油田襲擊事件上,法德卻一反常態的與美國步調一致,而這也是外界嗅到戰爭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反對歸反對,法德兩國似乎並未完全丟棄自己的底線:即重申支持《伊核協議》;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體現出了上述兩國在伊朗危局中較為溫和的態度。而且馬克龍和默克爾都深知,如果想要切實推行歐洲一體化,就必須避免被美國拖入泥沼。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