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應該集中全省力量發展濟南嗎,你怎麼看?

用戶6228525317


我是頭條號賀千城財經的作者,我來回答。

山東省是我國的第3經濟大省,北面和東面有渤海和黃海,是一個有著漫長海岸線的城市,簡稱“齊”或“魯”。

山東的沿海代表城市有東營、威海、煙臺、青島和日照,青島是山東的第1經濟強市,它與省會濟南構成了山東經濟發展的2大引擎。

青島濟南GDP前20位

在2018年度,青島的GDP高達12001.5億元,濟南是8862億元,名列全國100城市榜的第12和18位。2019年前6月經濟總量青島是6552.72億元,濟南不到5000億元也有4791.7億元。鑑於濟南的經濟不如青島要好,那山東有必要集中全省的力量去發展濟南嗎?

我的看法是

山東沒有必要集中全省去大力扶持濟南,只需要進一步提升濟南在山東的城市首位度即可,也就是說縮小與青島的社會經濟發展距離,同時增強山東的青島加濟南的雙雄效應。

那好,接下來細細的說明一番我的看法,如有不足之處,還望網友們不惜賜教。

山東不應該全力發展濟南的原因有哪些

1. 我在本文的上面已經說到濟南是山東的省會,是全國前20強的經濟大城市,同時也是環京津唐城市群南部在山東的中心城市,2018年人均GDP10.2萬元列第33位,可以看出青島外濟南在全國的經濟情況還是可以的,起碼在上游的位置。

山東行政圖

2. 山東是一個有許多海岸城市為代表的美麗海岸的省份,它的地理優勢決定了不必要像諸如中西部的湖北武漢、四川成都、河南鄭州和陝西西安等省的省會城市一家強的情況出現。

如沿海的東營是一座富產石油的城市,石油相關的經濟產業發達,人民的收入在全國普遍很高。威海和煙臺2座城市是膠東的重要城市,海洋漁業、蘋果等農漁經濟產業規模大。此外還有日照也是一座美麗高產的沿海經濟城市。

濟南城

3. 濟南是山東的唯一一座全國性有鐵路航空樞紐的城市,京滬線可直達北邊的北京、天津及東北和內蒙,南邊可快速到達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沒有必要親力親為。

綜合我的看法

所以,在建設山東各城市上,山東應該重點發展推進沿河北和河南的德州、聊城、菏澤等城市,加快它們融入京津冀的經濟圈,進一步的實現融合,實現京津冀城市群的緊密相連,共同發展局面。

山東南部的如濟寧、棗莊和臨沂等城市可進一步打通城市間的交通網絡,實現和江蘇北部和河南東部的一些城市的對接,如魯南高鐵就是一個好的建設項目。


賀千城財經


我不是山東人,從外省角度看山東。

到一個省,先看的是它的省會。省會是龍頭,是核心,對省會的印象,就是對該省的印象。山東是經濟強省,是從它的GDP在全國排名第三來看的,山東給人的印象是各地級市都不弱,均衡發展。

我今年去過一次山東,印象深的是高鐵,城市之間來往很方便,但濟南給人的印象,有點落後。從濟南火車站出來,就有人拉客。車站周圍房子老舊低矮,街道也感覺有點亂。沒有地鐵,坐公車人多湧堵。

聽濟南人說,濟南不通地鐵是怕破壞泉城的地脈風水。

山東人確實好客,也實在。但人多,農村或城郊,隨便問一家,都有幾個孩子。

濟南的經濟主要是靠國營,聽說是鋼廠,我坐在車上,還能看到城區有老式高聳大煙囪。

濟南GDP在全國城市排名,近些年也一直是下滑。與青島距離越來越大,在山東排在煙臺之後,真是讓人吃驚。今年趕上來了,以微弱的優勢,重回到山東第二。

現在中央給山東定位是新舊動能轉換,很科學。濟南要脫胎換骨,經濟上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山東人給人的印象是特別能幹,一干就能幹的全國第一。相信濟南在合併萊蕪之後,變成名副其實的國家中心城市。


憨哥教育


【關於組建山東六個經濟大區的設想】

根據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應該更新觀念,重新佈局,把山東分成六個經濟大區來規劃建設:

第一,以濟南為中心,劃入德州,聊城,泰安等,組建濟南大區。

第二,以濰坊為中心,劃入淄博,東營,濱州等,組建淄濰大區(或稱渤海大區,之前曾為渤海軍區屬地)。

第三,以煙臺為中心,劃入威海,組建煙威大區。

第四,以原青島區劃為中心,升級為青島大區。

第五,以臨沂為中心,劃入日照,組建臨日大區。

第六,以濟寧為中心,劃入棗莊,荷澤,組建濟荷大區(或微山大區,以微山湖為依託)。

~這樣,山東十六地市,合併為六個大區,六個大區為副省級別,計劃受中央和本省雙重指導,行政由本省管轄,大區內的地級市級別不變,市域縣域相對不變。

~其中,渤海、煙威、青島、臨日四個大區都有出海口,具備建成沿海大區的地理優勢。

~濟南大區合併德州泰安聊城後,借力京津冀與黃河優勢,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微山大區則以微山湖為依託,借力蘇北與長三角優勢,有了更廣闊的發展餘地。

~六個大區組建後,不但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創建國家級中心城區,而且有利於本大區內縣市之間,統一規劃,縮小差距,融合發展。



方久銘播報


萊蕪併入濟南後,大家都在猜測,或者說,大家都確信,山東是要建一個強省會了。這個強省會不僅是對省內來說,也是對全國來說。

畢竟,今天的濟南(不含萊蕪市)的經濟總量僅僅是省內老三,這個位置未免太尷尬,可能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大家能接受海邊的青島是山東經濟老大,就像能接受上海邊的蘇州是江蘇的經濟老大,香港邊的深圳是廣東的經濟老大那樣。但很少人能接受山東省會竟然排全省第三,煙臺之後。好在並進萊蕪後,濟南能夠成為全省第二了,不僅名聲上好聽多了,增強省會首位度也有了更大的資本。

而從全國範圍來說,全國第三的山東省,省會濟南的排名竟然在長沙、鄭州、西安、合肥之後,尤其是周邊省份特別是南面的幾個省會、大城市實力都不弱於甚至強於濟南。這就給濟南和山東敲警鐘了,濟南在華北華東地區,有可能要被邊緣化了。再不努力,可能不久將來,濟南就要被徐州超過了。

所以無論從省內還是從全國中心城市競爭角度來說,山東都要一門心思做大省會濟南。但如何做大濟南,有兩條路徑可以選擇:

一條是走江蘇、浙江模式,走動車組發展道路。在增強濟南省會的首位度上有所側重,比如說在行政區劃調整上還會有系列新的動作,或者是對平陰縣、商河縣撤縣設區,或者直接向德州討要濟河縣,如果濟南有那顆心和足夠能力的話。但這種側重是有限度的,是不以損害其他地市利益的“非零和博弈”為前提,青島、濟南、濰坊、淄博協同發展。

還有一條是走廣東、四川、京津冀模式,走一家獨大發展道路。如果山東走這條路,那麼,對濟南來說,是大好事,但對整個山東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耀眼的京津冀地區,除了北京天津,周邊一邊窮地;光彩奪目的珠三角地區,周邊同樣是窮山惡水;而位列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的成都也好、武漢也好、長沙也好,都是富了長子,窮了全家。

或許,更是希望走出江浙模式,把濟南做大,同時不落下其他城市。或許,山東省在不久將來,還會有一系列動作,做出幾個區域性大城市,日照、棗莊、濱州都有可能走進歷史。相比做大,未來做強要難的多。


單問者


集全省之力發展濟南,山東只會倒退。

一句話:膠東興則山東興,濟南興則唯濟南興。

現在是四川、湖北、河南這些省會獨大的省份想學習江蘇和山東的均衡發展,這論題等於讓山東學習四川和武漢。

成都為什麼被網友戲稱為“成都省”?就是因為四川把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了成都這一座城市,成都的GDP規模是第二名綿陽市的近8倍,所以你可以想象這樣省份當中各城市與省會的實力差距是有多大?

濟南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終於逆轉煙臺當上了省內第二經濟大市,但與青島還有的顯著差距。可如果此時不去發展已經形成整體規模的膠東,轉而把東部資源拿走給濟南,那麼濟南可能會在十年之內成長為能夠抗衡武漢、成都的城市,但青島這樣的老牌龍頭大概就要淪為徐州這個級別的城市了。

縱觀沿海省份,沒有任何一個是集中全省力量發展省會的。

遼寧龍頭是大連,不是瀋陽;

河北龍頭是唐山,不是石家莊;

江蘇龍頭是蘇州,不是南京;

福建龍頭是泉州,不是福州;

廣東龍頭是深圳,不是廣州。

所以如果山東的發展重心由膠東改為濟南,那麼無異於捨近求遠、舍大求小、棄帥保車,讓均衡發展戰略付之一炬,將會使得過去20年來的經濟佈局被摧毀,重新洗牌後開始省會獨大的西部模式。

前天出爐的山東民企富豪榜,全省前50名沒有濟南的身影,而全國榜的各市入圍富豪數量榜,山東有4個城市入圍50強,卻依然沒有濟南。

看看廣東、江蘇、浙江的經濟吧,都是民企撐起半邊天,然而山東全省民企113個上市公司當中,濟南只佔11個,數量排名全省第五。而膠東三市總數就達到68個,佔全省60%。

膠東目前是省內唯一實現交通一體化的區塊,三市建成1小時都市圈,通勤高鐵每天對開20餘列,海陸空協同性全國領先。如果放著現成的、蒸蒸日上的都市圈不去權力發展,轉而集中全省之力去打造一個沒有航運能力的省會,對一個沿海省份來說有什麼好處?

目前還真沒見過哪個省會獨大的省份能有這省域範圍的興隆,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除了省會以外,其他城市人口清一色的長期外流,而且經濟和省會的差距在呈幾何倍率增大。山東目前最為百強市入圍數量最多的省份令很多人稱羨,所以放棄眼前成果去學習中西部的模式,基本等於自毀長城。

所以我相信決策者不會做出這種愚昧的決定。而且相比於哪個城市獨大,我更希望看到齊魯大地能像蘇南一樣百花齊放。


城市發展報告


個人認為,適當的提高濟南在全省的首位度,是需要的,但不必集全省之力來發展省會。目前來看,集全省之力發展省會的大都是中西部省份,這其實無可厚非,因為在改革開放之初,沿海省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率先發展起來,中西部地區步入21世紀才開始迅速騰飛,發展水平落後沿海省份一截,如果不集中精力來發展省內核心城市,那麼該省份對比沿海省份就毫無競爭優勢可言了。

而山東則不一樣,山東是沿海省份,經濟大省、強省,省內經濟強市林立,全省17個省轄市有15個躋身全國城市GDP前100名,如果集全省之力打造濟南,對濟南來說是莫大的好處,但對全省來說可能是有害的。作為經濟大省,山東更應該走的是像廣東、江蘇、浙江這樣的“多中心”發展模式,比如廣東有廣州、深圳;江蘇有蘇州、南京、無錫;浙江的杭州、寧波等省內的經濟中心,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如今濟南在省內的地位確實是比較尷尬的,其GDP不僅低於青島,也長期低於煙臺,在全國省會的存在感都比較低,省會首位度在全國墊底。所以小編認為適當的提高濟南的省會首位度是需要的。

前不久,濟南和萊蕪合併,這似乎在給大家一個信息:山東確實要打造強省會,提高省會的首位度了。合併後的新濟南,GDP已經達到了8862億,今年或者明年,新濟南就有望躋身“萬億俱樂部”行列。


錦繡中源


筆者對濟南的發展從不悲觀,那怕濟南自己不努力,山東省都會給它想辦法。為什麼? 因為是省會,是山東省的門面。中央巡視組巡視明確指出省會首位度不夠的問題,就是在督促山東和濟南的發展。那怕濟南沒有國中,那怕濟南自己發展緩慢,山東也會想辦法通過固投推動其前行。所以濟南不會太差,要好起來可要靠自己了。這年頭彎道超車有點難,因為經濟數據各城市競爭非常激烈。從去年濟南的經濟數據來看,能保證不被超就不錯。並萊蕪後濟南和前面的鄭州比經濟數據依然遜色,比後面的西安福州南通也不如,有再次被超越的可能。 濟南應該對標的是成都南京杭州武漢鄭州西安這種強省會城市,因為都是同類型的。濟南和青島是不同類型的城市,走的是兩條路,本就可以錯位發展合作,鬥來鬥去有什麼意思呢。甚至有網友拿濟南和一個非省會城市比教育比醫療不汗顏嗎?鄭州都能隔著省跑到青島尋求合作發展,濟南還在矜持什麼呢?

濟南的經濟醫療教育體育在全國應該說都還是不錯的。知道濟南最瘸腿的短板是什麼嗎?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拖了濟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後腿,甚至影響到了濟南的投資環境和形象。看看濟南的交通,斷頭路之多令人吃驚。全市沒有幾條能溝通整個城市東西南北的主幹道。在很多省會都有三環四環快速路時,濟南僅有二環還沒實現全封閉,因為二環北沒有。為什麼北京建到了七環?因為環線快速路確實是緩解交通擁堵的利器。繞城高速建再多環也無宜於市內交通。市政道路都已經拓寬到了極限,導致臨街建築物離道路很近,擠壓了人行道,也感覺城市非常擁擠。濟南市區棚戶區多,主幹道兩邊的老舊民居多,很多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天津這種北方老工業城市都知道給沿街老舊民居做外牆改造或者沿街一排全拆除建高樓。濟南是拆遷嚴重滯後的城市。當其他省會城市第一輪拆遷都拆完一遍的時候,濟南才剛開始。10幾年前的武漢天津和濟南差不多,可這10年裡武漢天津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城市建設改造。武漢出名滿城挖領導老百姓還是感激他的,因為他從根本上改變了武漢的城市形象和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武漢的崛起難道不是這10年基建打下的基礎嗎?俗話說要開飯店招攬生意,先要做店面升級改造嘛。店裡破破爛爛髒髒糊糊的,誰願意來吃飯。更不用說作為城市窗口的火車站、飛機場、地鐵站、汽車站了。濟南到目前都沒提出濟南站周邊綜合改造計劃,太影響濟南形象了。站前南廣場幾乎沒有,北廣場修了五年沒完工。濟南飛機場和個火車站差不多,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那才是能配得上省會和國際兩字的機場。濟南規劃的地鐵線竟然不能下穿濟南站,濟南西客站的高鐵新城都快十年了,依然大片荒地缺乏配套。所以我想濟南要崛起,不如從城市基礎建設從改變城市形象做起。招商引資無城市建設打底,如何能高效呢? 同時這也是為民服務提高民生的必由之路。

總之濟南需要儘快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skyandfire


只是因為濟南是省會城市,就要舉全省之力發展它,這本身就有問題。

首先,這是對其它城市的不公。任何一個城市都有發展的權利,政策、資金過於偏向一個區域,勢必會限制其它城市的發展。

其二,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本身就具備了其它城市所不具備的優勢,假若在這個先天優勢的基礎上發展的還不如其它城市,那隻能說明這個城市管理者的無能。

事實確實也不容濟南的管理者們樂觀,佔盡區位、先天優勢,這些年濟南的發展確實不盡人意,甚至一度排到煙臺之後,位列第三。2018年經濟總量與青島有很大差距,只比煙臺多一丁點,確實說不過去。

當然,與青島相比,濟南的區位優勢有差距,但同樣也有很多青島沒有的優勢。

濟南要發展,惟有從根本上做調整,管理者的能力上不去,再多的政策和資金都沒用。



鄭重微言


舉全省之力來發展濟南,怎麼發展?濟南全國叫得響的品牌有多少?世界叫得響的品牌有多少?如果有就重點發展這些品牌!讓他們做大做強——像″奔馳"、寶馬、本田那樣,深刻影響世界人民的生活,這樣樣的企業如果濟南有五六家,濟南不成為特大城市才怪!如果全省人民都向濟南捐款捐物來讓她大而強,那一定是扶不上牆的阿斗!為今之計,還是先把山大做大做強了吧!如果山大進入世界工科前十名,僅僅基礎研發的帶動,也會助力濟南的騰飛!


獨行客68170315


從全國範圍看,山東的經濟實力位於第三。從省內看,山東省的發展相對均衡。經濟最強的不是省會濟南,而是青島,濟南連第二也排不上號,第二是煙臺。而人均GDP,最高的是東營,不是省會濟南,也不是青島。2013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行於21日發佈,山東省有16城上榜,僅次於江蘇的18城,位於全國第二。2017年中國縣域經濟50強中,山東佔10席,也說明了山東的縣域經濟實力。從GDP數值上,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會獨大,而濟南在山東排第三,在青島、煙臺之後。有經濟學家開始提“舉全省之力發展濟南”,學習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會獨大型經濟模式。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省會壓制其他地區,吸血發展。

山東的全省發展比較均衡,強得不強,弱得不弱。經濟學家根據這個情況,認為濟南發展差是因為山東沒有像四川、湖北、河南那樣集全身之力發展濟南,導致山東缺乏領頭羊。後果是山東這麼大經濟省份竟然沒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經濟學家犯了錯誤。首先、山東地方的經濟模式很難被吸血。山東農業發達,土地散佈全省,不可能集中到濟南。山東的地方煉油廠、鋼鐵、電解鋁發達,不可能向濟南集中。山東企業多是重化工,是不可能集中到省會城市的。第二、濟南自己犯錯誤。老火車站有上百年的歷史,是濟南的重要歷史文物。1992年,濟南市長看著不舒服,就下令給拆掉了。過了二十年,又想著重建,沒有人為錯誤負責,但濟南人民要為這個錯誤買單。第三、濟南自己頭暈,不知道怎麼發展。成都和重慶目標明確都在爭搶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發展信息產業、文化產業。許多大公司在重慶和成都建立了研發總部、生產基地。武漢要建設中國的光谷,最近更是提出留住百萬大學生的口號。濟南沒有自己的目標,信息產業一直就是“浪潮”,即沒有引進外資,也沒有引進內資。文化還是老祖宗的東西,後來還把老火車站給拆了。山東農業好,重工業好,第二產業發達,濟南完全可以圍繞農業和第二產業做文章。農業向高端走就是育種、農業信息化、生物工程等等,濟南有很好的條件。山東第二產業發達,可以幫助企業搞技術進步,搞研發。濟南北面是京津,南部是上海,如果只是盯著北京上海,希望承接北京上海的產業,那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河北和江蘇自己還沒有吃飽,怎麼可能讓肥水流到濟南。不過,如果低下頭,為農業服務、第二產業、重化工產業等產業服務,做好金融服務、產品升級、綠色節能服務、汙染治理服務等等,濟南優勢很大。如果過去,濟南還可以向西擴展,為西部地區服務,現在西部已經有了鄭州,堵死了西進路線。就現在形式分析,濟南的希望只能在省內,為全省的各種產業做好服務就不錯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的生活模式是什麼,這也許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努力發展經濟,發展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可是將來我們應該過怎樣的生活,我們自己應該怎樣生活,後代應該怎樣生活。發展經濟是為了生活,如果不知道自己將來如何生活,也就失去發展經濟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