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应该集中全省力量发展济南吗,你怎么看?

用户6228525317


我是头条号贺千城财经的作者,我来回答。

山东省是我国的第3经济大省,北面和东面有渤海和黄海,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城市,简称“齐”或“鲁”。

山东的沿海代表城市有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和日照,青岛是山东的第1经济强市,它与省会济南构成了山东经济发展的2大引擎。

青岛济南GDP前20位

在2018年度,青岛的GDP高达12001.5亿元,济南是8862亿元,名列全国100城市榜的第12和18位。2019年前6月经济总量青岛是6552.72亿元,济南不到5000亿元也有4791.7亿元。鉴于济南的经济不如青岛要好,那山东有必要集中全省的力量去发展济南吗?

我的看法是

山东没有必要集中全省去大力扶持济南,只需要进一步提升济南在山东的城市首位度即可,也就是说缩小与青岛的社会经济发展距离,同时增强山东的青岛加济南的双雄效应。

那好,接下来细细的说明一番我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网友们不惜赐教。

山东不应该全力发展济南的原因有哪些

1. 我在本文的上面已经说到济南是山东的省会,是全国前20强的经济大城市,同时也是环京津唐城市群南部在山东的中心城市,2018年人均GDP10.2万元列第33位,可以看出青岛外济南在全国的经济情况还是可以的,起码在上游的位置。

山东行政图

2. 山东是一个有许多海岸城市为代表的美丽海岸的省份,它的地理优势决定了不必要像诸如中西部的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河南郑州和陕西西安等省的省会城市一家强的情况出现。

如沿海的东营是一座富产石油的城市,石油相关的经济产业发达,人民的收入在全国普遍很高。威海和烟台2座城市是胶东的重要城市,海洋渔业、苹果等农渔经济产业规模大。此外还有日照也是一座美丽高产的沿海经济城市。

济南城

3. 济南是山东的唯一一座全国性有铁路航空枢纽的城市,京沪线可直达北边的北京、天津及东北和内蒙,南边可快速到达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没有必要亲力亲为。

综合我的看法

所以,在建设山东各城市上,山东应该重点发展推进沿河北和河南的德州、聊城、菏泽等城市,加快它们融入京津冀的经济圈,进一步的实现融合,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局面。

山东南部的如济宁、枣庄和临沂等城市可进一步打通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实现和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的一些城市的对接,如鲁南高铁就是一个好的建设项目。


贺千城财经


我不是山东人,从外省角度看山东。

到一个省,先看的是它的省会。省会是龙头,是核心,对省会的印象,就是对该省的印象。山东是经济强省,是从它的GDP在全国排名第三来看的,山东给人的印象是各地级市都不弱,均衡发展。

我今年去过一次山东,印象深的是高铁,城市之间来往很方便,但济南给人的印象,有点落后。从济南火车站出来,就有人拉客。车站周围房子老旧低矮,街道也感觉有点乱。没有地铁,坐公车人多涌堵。

听济南人说,济南不通地铁是怕破坏泉城的地脉风水。

山东人确实好客,也实在。但人多,农村或城郊,随便问一家,都有几个孩子。

济南的经济主要是靠国营,听说是钢厂,我坐在车上,还能看到城区有老式高耸大烟囱。

济南GDP在全国城市排名,近些年也一直是下滑。与青岛距离越来越大,在山东排在烟台之后,真是让人吃惊。今年赶上来了,以微弱的优势,重回到山东第二。

现在中央给山东定位是新旧动能转换,很科学。济南要脱胎换骨,经济上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山东人给人的印象是特别能干,一干就能干的全国第一。相信济南在合并莱芜之后,变成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憨哥教育


【关于组建山东六个经济大区的设想】

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布局,把山东分成六个经济大区来规划建设:

第一,以济南为中心,划入德州,聊城,泰安等,组建济南大区。

第二,以潍坊为中心,划入淄博,东营,滨州等,组建淄潍大区(或称渤海大区,之前曾为渤海军区属地)。

第三,以烟台为中心,划入威海,组建烟威大区。

第四,以原青岛区划为中心,升级为青岛大区。

第五,以临沂为中心,划入日照,组建临日大区。

第六,以济宁为中心,划入枣庄,荷泽,组建济荷大区(或微山大区,以微山湖为依托)。

~这样,山东十六地市,合并为六个大区,六个大区为副省级别,计划受中央和本省双重指导,行政由本省管辖,大区内的地级市级别不变,市域县域相对不变。

~其中,渤海、烟威、青岛、临日四个大区都有出海口,具备建成沿海大区的地理优势。

~济南大区合并德州泰安聊城后,借力京津冀与黄河优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微山大区则以微山湖为依托,借力苏北与长三角优势,有了更广阔的发展余地。

~六个大区组建后,不但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创建国家级中心城区,而且有利于本大区内县市之间,统一规划,缩小差距,融合发展。



方久铭播报


莱芜并入济南后,大家都在猜测,或者说,大家都确信,山东是要建一个强省会了。这个强省会不仅是对省内来说,也是对全国来说。

毕竟,今天的济南(不含莱芜市)的经济总量仅仅是省内老三,这个位置未免太尴尬,可能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大家能接受海边的青岛是山东经济老大,就像能接受上海边的苏州是江苏的经济老大,香港边的深圳是广东的经济老大那样。但很少人能接受山东省会竟然排全省第三,烟台之后。好在并进莱芜后,济南能够成为全省第二了,不仅名声上好听多了,增强省会首位度也有了更大的资本。

而从全国范围来说,全国第三的山东省,省会济南的排名竟然在长沙、郑州、西安、合肥之后,尤其是周边省份特别是南面的几个省会、大城市实力都不弱于甚至强于济南。这就给济南和山东敲警钟了,济南在华北华东地区,有可能要被边缘化了。再不努力,可能不久将来,济南就要被徐州超过了。

所以无论从省内还是从全国中心城市竞争角度来说,山东都要一门心思做大省会济南。但如何做大济南,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

一条是走江苏、浙江模式,走动车组发展道路。在增强济南省会的首位度上有所侧重,比如说在行政区划调整上还会有系列新的动作,或者是对平阴县、商河县撤县设区,或者直接向德州讨要济河县,如果济南有那颗心和足够能力的话。但这种侧重是有限度的,是不以损害其他地市利益的“非零和博弈”为前提,青岛、济南、潍坊、淄博协同发展。

还有一条是走广东、四川、京津冀模式,走一家独大发展道路。如果山东走这条路,那么,对济南来说,是大好事,但对整个山东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耀眼的京津冀地区,除了北京天津,周边一边穷地;光彩夺目的珠三角地区,周边同样是穷山恶水;而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成都也好、武汉也好、长沙也好,都是富了长子,穷了全家。

或许,更是希望走出江浙模式,把济南做大,同时不落下其他城市。或许,山东省在不久将来,还会有一系列动作,做出几个区域性大城市,日照、枣庄、滨州都有可能走进历史。相比做大,未来做强要难的多。


单问者


集全省之力发展济南,山东只会倒退。

一句话:胶东兴则山东兴,济南兴则唯济南兴。

现在是四川、湖北、河南这些省会独大的省份想学习江苏和山东的均衡发展,这论题等于让山东学习四川和武汉。

成都为什么被网友戏称为“成都省”?就是因为四川把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了成都这一座城市,成都的GDP规模是第二名绵阳市的近8倍,所以你可以想象这样省份当中各城市与省会的实力差距是有多大?

济南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逆转烟台当上了省内第二经济大市,但与青岛还有的显著差距。可如果此时不去发展已经形成整体规模的胶东,转而把东部资源拿走给济南,那么济南可能会在十年之内成长为能够抗衡武汉、成都的城市,但青岛这样的老牌龙头大概就要沦为徐州这个级别的城市了。

纵观沿海省份,没有任何一个是集中全省力量发展省会的。

辽宁龙头是大连,不是沈阳;

河北龙头是唐山,不是石家庄;

江苏龙头是苏州,不是南京;

福建龙头是泉州,不是福州;

广东龙头是深圳,不是广州。

所以如果山东的发展重心由胶东改为济南,那么无异于舍近求远、舍大求小、弃帅保车,让均衡发展战略付之一炬,将会使得过去20年来的经济布局被摧毁,重新洗牌后开始省会独大的西部模式。

前天出炉的山东民企富豪榜,全省前50名没有济南的身影,而全国榜的各市入围富豪数量榜,山东有4个城市入围50强,却依然没有济南。

看看广东、江苏、浙江的经济吧,都是民企撑起半边天,然而山东全省民企113个上市公司当中,济南只占11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五。而胶东三市总数就达到68个,占全省60%。

胶东目前是省内唯一实现交通一体化的区块,三市建成1小时都市圈,通勤高铁每天对开20余列,海陆空协同性全国领先。如果放着现成的、蒸蒸日上的都市圈不去权力发展,转而集中全省之力去打造一个没有航运能力的省会,对一个沿海省份来说有什么好处?

目前还真没见过哪个省会独大的省份能有这省域范围的兴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这些城市所在的省份,除了省会以外,其他城市人口清一色的长期外流,而且经济和省会的差距在呈几何倍率增大。山东目前最为百强市入围数量最多的省份令很多人称羡,所以放弃眼前成果去学习中西部的模式,基本等于自毁长城。

所以我相信决策者不会做出这种愚昧的决定。而且相比于哪个城市独大,我更希望看到齐鲁大地能像苏南一样百花齐放。


城市发展报告


个人认为,适当的提高济南在全省的首位度,是需要的,但不必集全省之力来发展省会。目前来看,集全省之力发展省会的大都是中西部省份,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省份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率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步入21世纪才开始迅速腾飞,发展水平落后沿海省份一截,如果不集中精力来发展省内核心城市,那么该省份对比沿海省份就毫无竞争优势可言了。

而山东则不一样,山东是沿海省份,经济大省、强省,省内经济强市林立,全省17个省辖市有15个跻身全国城市GDP前100名,如果集全省之力打造济南,对济南来说是莫大的好处,但对全省来说可能是有害的。作为经济大省,山东更应该走的是像广东、江苏、浙江这样的“多中心”发展模式,比如广东有广州、深圳;江苏有苏州、南京、无锡;浙江的杭州、宁波等省内的经济中心,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如今济南在省内的地位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其GDP不仅低于青岛,也长期低于烟台,在全国省会的存在感都比较低,省会首位度在全国垫底。所以小编认为适当的提高济南的省会首位度是需要的。

前不久,济南和莱芜合并,这似乎在给大家一个信息:山东确实要打造强省会,提高省会的首位度了。合并后的新济南,GDP已经达到了8862亿,今年或者明年,新济南就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行列。


锦绣中源


笔者对济南的发展从不悲观,那怕济南自己不努力,山东省都会给它想办法。为什么? 因为是省会,是山东省的门面。中央巡视组巡视明确指出省会首位度不够的问题,就是在督促山东和济南的发展。那怕济南没有国中,那怕济南自己发展缓慢,山东也会想办法通过固投推动其前行。所以济南不会太差,要好起来可要靠自己了。这年头弯道超车有点难,因为经济数据各城市竞争非常激烈。从去年济南的经济数据来看,能保证不被超就不错。并莱芜后济南和前面的郑州比经济数据依然逊色,比后面的西安福州南通也不如,有再次被超越的可能。 济南应该对标的是成都南京杭州武汉郑州西安这种强省会城市,因为都是同类型的。济南和青岛是不同类型的城市,走的是两条路,本就可以错位发展合作,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呢。甚至有网友拿济南和一个非省会城市比教育比医疗不汗颜吗?郑州都能隔着省跑到青岛寻求合作发展,济南还在矜持什么呢?

济南的经济医疗教育体育在全国应该说都还是不错的。知道济南最瘸腿的短板是什么吗?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拖了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甚至影响到了济南的投资环境和形象。看看济南的交通,断头路之多令人吃惊。全市没有几条能沟通整个城市东西南北的主干道。在很多省会都有三环四环快速路时,济南仅有二环还没实现全封闭,因为二环北没有。为什么北京建到了七环?因为环线快速路确实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利器。绕城高速建再多环也无宜于市内交通。市政道路都已经拓宽到了极限,导致临街建筑物离道路很近,挤压了人行道,也感觉城市非常拥挤。济南市区棚户区多,主干道两边的老旧民居多,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天津这种北方老工业城市都知道给沿街老旧民居做外墙改造或者沿街一排全拆除建高楼。济南是拆迁严重滞后的城市。当其他省会城市第一轮拆迁都拆完一遍的时候,济南才刚开始。10几年前的武汉天津和济南差不多,可这10年里武汉天津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城市建设改造。武汉出名满城挖领导老百姓还是感激他的,因为他从根本上改变了武汉的城市形象和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武汉的崛起难道不是这10年基建打下的基础吗?俗话说要开饭店招揽生意,先要做店面升级改造嘛。店里破破烂烂脏脏糊糊的,谁愿意来吃饭。更不用说作为城市窗口的火车站、飞机场、地铁站、汽车站了。济南到目前都没提出济南站周边综合改造计划,太影响济南形象了。站前南广场几乎没有,北广场修了五年没完工。济南飞机场和个火车站差不多,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那才是能配得上省会和国际两字的机场。济南规划的地铁线竟然不能下穿济南站,济南西客站的高铁新城都快十年了,依然大片荒地缺乏配套。所以我想济南要崛起,不如从城市基础建设从改变城市形象做起。招商引资无城市建设打底,如何能高效呢? 同时这也是为民服务提高民生的必由之路。

总之济南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skyandfire


只是因为济南是省会城市,就要举全省之力发展它,这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这是对其它城市的不公。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发展的权利,政策、资金过于偏向一个区域,势必会限制其它城市的发展。

其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本身就具备了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假若在这个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的还不如其它城市,那只能说明这个城市管理者的无能。

事实确实也不容济南的管理者们乐观,占尽区位、先天优势,这些年济南的发展确实不尽人意,甚至一度排到烟台之后,位列第三。2018年经济总量与青岛有很大差距,只比烟台多一丁点,确实说不过去。

当然,与青岛相比,济南的区位优势有差距,但同样也有很多青岛没有的优势。

济南要发展,惟有从根本上做调整,管理者的能力上不去,再多的政策和资金都没用。



郑重微言


举全省之力来发展济南,怎么发展?济南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有多少?世界叫得响的品牌有多少?如果有就重点发展这些品牌!让他们做大做强——像″奔驰"、宝马、本田那样,深刻影响世界人民的生活,这样样的企业如果济南有五六家,济南不成为特大城市才怪!如果全省人民都向济南捐款捐物来让她大而强,那一定是扶不上墙的阿斗!为今之计,还是先把山大做大做强了吧!如果山大进入世界工科前十名,仅仅基础研发的带动,也会助力济南的腾飞!


独行客68170315


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的经济实力位于第三。从省内看,山东省的发展相对均衡。经济最强的不是省会济南,而是青岛,济南连第二也排不上号,第二是烟台。而人均GDP,最高的是东营,不是省会济南,也不是青岛。2013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行于21日发布,山东省有16城上榜,仅次于江苏的18城,位于全国第二。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50强中,山东占10席,也说明了山东的县域经济实力。从GDP数值上,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会独大,而济南在山东排第三,在青岛、烟台之后。有经济学家开始提“举全省之力发展济南”,学习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会独大型经济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省会压制其他地区,吸血发展。

山东的全省发展比较均衡,强得不强,弱得不弱。经济学家根据这个情况,认为济南发展差是因为山东没有像四川、湖北、河南那样集全身之力发展济南,导致山东缺乏领头羊。后果是山东这么大经济省份竟然没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学家犯了错误。首先、山东地方的经济模式很难被吸血。山东农业发达,土地散布全省,不可能集中到济南。山东的地方炼油厂、钢铁、电解铝发达,不可能向济南集中。山东企业多是重化工,是不可能集中到省会城市的。第二、济南自己犯错误。老火车站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济南的重要历史文物。1992年,济南市长看着不舒服,就下令给拆掉了。过了二十年,又想着重建,没有人为错误负责,但济南人民要为这个错误买单。第三、济南自己头晕,不知道怎么发展。成都和重庆目标明确都在争抢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信息产业、文化产业。许多大公司在重庆和成都建立了研发总部、生产基地。武汉要建设中国的光谷,最近更是提出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济南没有自己的目标,信息产业一直就是“浪潮”,即没有引进外资,也没有引进内资。文化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后来还把老火车站给拆了。山东农业好,重工业好,第二产业发达,济南完全可以围绕农业和第二产业做文章。农业向高端走就是育种、农业信息化、生物工程等等,济南有很好的条件。山东第二产业发达,可以帮助企业搞技术进步,搞研发。济南北面是京津,南部是上海,如果只是盯着北京上海,希望承接北京上海的产业,那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河北和江苏自己还没有吃饱,怎么可能让肥水流到济南。不过,如果低下头,为农业服务、第二产业、重化工产业等产业服务,做好金融服务、产品升级、绿色节能服务、污染治理服务等等,济南优势很大。如果过去,济南还可以向西扩展,为西部地区服务,现在西部已经有了郑州,堵死了西进路线。就现在形式分析,济南的希望只能在省内,为全省的各种产业做好服务就不错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的生活模式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努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可是将来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我们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后代应该怎样生活。发展经济是为了生活,如果不知道自己将来如何生活,也就失去发展经济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