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張愛玲一生結過兩次婚。

第一次是跟初戀胡蘭成,當時的胡蘭成雖然已有家室,但為了能跟張愛玲結婚,胡蘭成拋棄妻子孩子,因為家人反對,兩人沒有舉辦婚禮,只是寫下婚書,簽訂終身,胡蘭成對張愛玲許下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姻承諾,可是這場婚姻在四年後,以離婚畫上了句號。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第二次是跟劇組家賴雅,1956年2月,旅居美國的張愛玲遇到了65歲的賴雅,兩人一見如故,彷彿有說不完的話,雖然他們倆有29歲的年齡差,但並不影響彼此的感情,相識半年後兩人在紐約結婚,開始一起生活,只是結婚後不久,賴雅中風差點死亡,之後家中的開銷、賴雅的照料,都由張愛玲負責,十一年後,賴雅過世,張愛玲又孤身一人,那年她47歲。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兩次的婚姻,她都是因為愛情,她愛胡蘭成,願意將自己放到很低,接受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軌背叛,在他逃亡時給他寄錢資助,徹底分手後,張愛玲給胡蘭成寄去了一封訣別書和三十萬的稿費,即使到最後的離別,她也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愛意。

對第二任丈夫賴雅,張愛玲同樣如此,她因為賴雅她失去了當母親的機會,為了照顧中風的賴雅她創作陷入了低谷,但她從來沒有後悔過,兩次婚姻,她都義無反顧的投入進去。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雖然張愛玲的兩次婚姻都沒有舉辦婚禮,婚姻之路很坎坷曲折,但她對於婚姻的意義,卻看得十分透徹,也寫得更加淋漓盡致。她跟胡蘭成結婚三個月後,完成了小說《鴻鸞禧》,小說講述了邱玉清和婁大陸,這對即將結婚的年輕男女,操辦婚禮過程中的瑣碎故事。舉辦婚禮自古以來都是喜事,可是隻有辦過婚禮的人才知道有多折騰人,張愛玲的刻薄就在這裡,她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觀,諷刺嘲弄著筆下的各路人物,用"喜事"來講述現實中女性的"悲涼"。

一、 三組女性,各有各的心思

1、沒結婚的女人

小說的開篇以二喬和四美兩個小姑子,陪新娘子邱玉清試衣服開始,作為儐相的兩個小姑子,並不關心新娘子邱玉清的衣服合不合適,只把心思放在自己禮服上,對於即將舉辦的婚禮,她們也沒有太多喜悅,反而在邱玉清背後說壞話挖苦諷刺,從新娘子的長相身材家庭情況,一一嘲笑一遍。

四美又道:“她一個人簡直硬得……簡直‘擲地作金石聲!’”二喬笑道:“這是你從哪裡看來的?這樣文縐縐。——真的,要不是一塊兒試衣服,真還不曉得。可憐的哥哥,以後這一輩子……”四美笑彎了腰:“碰一碰,骨頭克嚓嚓嚓響。跟她跳舞的時候大約聽不見,讓音樂蓋住了。也奇怪,說瘦也不瘦,怎麼一身的骨頭?”二喬道:“骨頭架子大。”四美道,“白倒挺白,就可惜是白骨。”二喬笑著打了她一下道:“何至於?……咳,可憐的哥哥,告訴他也沒用,事到如今了……”

兩個還未出嫁的小姑子,對即將過門的嫂子諸多不滿意,暴發戶家庭出身的二喬四美,看不上家道中落的邱玉清,覺得她們家都是窮鬼惹不得。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可是結婚就是兩個家庭的融合,大家相處融洽自然和和美美,可如果打心裡就是看不上,表面上笑臉相迎,暗地裡冷嘲熱諷,這婚後的日子多少會有些不痛快。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男方婁大陸有個未嫁的妹妹,女方邱玉清有兩個沒結婚的表妹,棠倩和梨倩都是很好的姑娘,就是沒有結婚,她們是婚禮當天才出場,兩人都是有備而來,大姐棠倩在婚宴上,四處物色優質男青年,開始看中了在門口的招待員,悄悄打聽,得知不是新郎婁大陸的弟弟後,立刻失去了興致,二妹梨倩新做了一件青旗袍,神情永遠保持冷漠故作清高的姿態,她們參加婚禮的目的不是祝福,而是給自己找如意郎君。可到婚禮結束也沒有人請她們倆跳舞,依然自我感覺良好,提前離開給周圍人留下驚鴻一瞥的身影,讓人主動打聽她們,其實根本沒有人在意她們倆。

2、 即將結婚的女人

新娘子邱玉清,是個家道中落的大戶人家,熬了多年終於結婚嫁人,對於婚禮她自然忍不住歡喜,畢竟終於擺脫掉老處女的帽子,可是心中又有一種悲涼,徹底告別少女時代,告別自己熟悉的家庭,走向一個陌生的家庭當中,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不安的情緒,只能靠花錢來解決。

父母為她準備的五萬元陪嫁,按照風俗,應該用在佈置新房上,可她卻花在自己身上,看到什麼就買什麼,她認為這是女人一生中唯一一次任性。此時的她不用像未婚女人那樣著急搶風頭,也不用像已婚女人那樣吃力不討好,這是屬於新娘子的特權,只是這樣的特權不會維持多久,所以邱玉清的期待欣喜與悲涼不安,兩種矛盾的情緒相互交織。

3、 已婚女人婁太太

她是邱玉清的婆婆,丈夫婁囂伯對她又愛又怕,很多人都為婁囂伯不平,覺得能幹好脾氣的男人怎麼就找了個潑辣沒用的女人,其實都是表面現象,好男人的婁囂伯在外面養了女人,只有有外人在的時候他才會忍讓婁太太,給足她面子,也給自己留了一個愛老婆的好名聲,但是在家人面前,他會毫無顧忌衝婁太太發火,在沒人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會和她說話,他們倆婚姻早已沒有多少真心,只是維持著表面的和睦。婁太太日子也過得難受,丈夫嫌棄她,兒女看不起她,她總是因為不會辦事而遭人反感。比如請李醫生當婚禮證婚人,她到李醫生家登門拜訪,當天下雨,她一進去李醫生家,把雨傘大咧咧地放在地毯上,把溼漉漉的雨衣放在沙發上,換哪家女主人都不會高興。她之所以遭人嫌棄,也是她自身的因素。

婁太太冒雨坐車前去,一到李家,先把洋傘撐開了放在客廳裡的地毯上,脫下天藍色的雨衣,拎著領子一抖,然後掏出手帕來擦乾皮大衣上濺的水。皮大衣沒扣紐子,豪爽地一路敞下去,下面拍開八字腳。她手拿雨衣,四下裡看了一看,依然把雨衣溼漉漉地放在沙發上,自己也坐下來了。

李醫生沒在家,李太太出來招待。

她知道別人反感冷淡她,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算知道了她也不會改變,因為她怕麻煩,家裡有什麼事情,她都找丈夫婁囂伯解決,什麼事情都在依靠丈夫,兩人的關係不平等,讓她壓抑敏感日子不快樂,裡子流淚,面子有光,物質滿足,旁人羨慕,這樣的日子她也只能湊合麻木地繼續下去,畢竟大半輩子都過來了。

二、熱鬧的婚禮喜宴,人間的世俗百態

1、 一場婚禮的背後離不開金錢的支持。

結婚前,邱玉清和婁大陸小兩口,很有默契見識把不要緊的東西給買了,把必須品留到最後,只有一來錢用完了,父母就不得不資助掏錢,婁囂伯是暴發戶有錢,可是邱玉清家已經落敗了,五萬塊的嫁妝是父母湊來,可她並沒珍惜為以後說話考慮打算,一昧地亂花錢買些不實際的東西,把錢都用完了,婚床還沒有買,最後還是找男方父母解決,這樣間接影響到小姑子們的利益,又遭人記恨。

在朋友家裡分租下兩間房,地板上要打蠟,澡盆裡要去垢粉,朝西的窗戶要竹簾子,窗簾之外還要防空幕,顏色不能和地毯椅套子犯衝;燈要燈罩燈泡,打牌要另外的桌子桌布燈泡——玉清這些事她全懂——兩間房加上廚房,一間房裡就得備下一隻鍾,如果要過清白認真的生活

看時間抬個腳就能看到,何必要每間房都備一隻鍾,由此可見,這對夫妻日後的生活,自然會因為錢而跟家人鬧矛盾,可是婁大陸的父母明明看出他們的問題,也不指出來提醒,只是滿足他們的需要,這跟現在很多家長的情況一樣,兒女結婚,父母掏錢辦事,就像我隔壁的鄰居,為了兒子結婚,借了三十萬辦婚禮,不僅承擔了婚禮的開銷,連他們日常的開銷也在貼補。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其實這婚禮不是為新人而辦,是為了家長父母親戚朋友而辦,父母完成了任務,享受舉辦婚禮時驕傲滿足,兒女只是牽線的木偶,聽從父母的安排,至於他們有沒有準備好步入婚後的生活,為小家庭做計劃作安排,沒有人關心,父母越是大操大辦,兒女越是得不到成長,婚禮和婚姻都需要物質的支持,可是這物質的源頭,還是需要兒女自己負責解決。

2、 婚姻大事,只是人情往來的一齣戲

對於當事人而言,婚姻是人生大事,可對於親戚朋友,特別是比較生疏的那種,只是交份子錢吃飯湊熱鬧,很多去參加婚宴的人根本都不熟悉,見了面都不太認識,有朋友送了禮卻沒有他請帖還要補上一份,不管請不請都有些尷尬。

婚禮當天還下了雨,婁家開始有點擔心客人來得少,其實擔心是多餘的,哪有出了份子錢不來吃喜宴的,快散席的時候,還有位太太抱怨:"這兒也不知是誰管事!我們那桌簡直什麼都沒有——照理每張桌子上應該有個人看著才對",然後毫無感情地大吃起來。

浪漫的婚禮是童話故事,現實中的婚禮就是如此,婚禮上的新人是主角,新人的父母是配角,參加婚禮的賓客是觀眾,觀眾看的就是一齣戲,但評論的內容圍繞著的是菜品種類,酒水香菸,酒席檔次,對於新人只是一帶而過,吃飯才是主要任務,順便祝福新人。

辦婚禮明明花錢吃力折騰人,為什麼一定要辦呢?

小說結尾,婚禮的第二天,婁囂伯問兒媳邱玉清:“結了婚覺得怎麼樣?還喜歡麼?”

邱玉清只說了:“很好。”

滿屋子人都笑了,婁太太根本沒有聽清,只知道丈夫說話了,就笑得最響。

好不好笑不重要,大家都笑了,才是最重要的。

張愛玲就是這樣刻薄,她把別人不敢說的話,赤裸裸地寫出來,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丟在一邊,將薄涼現實算計無限放大,雖然荒謬但又十分真實。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三、人生本就是相互矛盾

王爾德說過:讓那些結婚的結婚,不結婚的就不結婚吧,反正到頭來都會後悔的。

從小說《鴻鸞禧》可以看出,無論已婚的還是未婚的,各有各的看法和想法,可無論哪種選擇,到最後日子過得開不開心,還是當事人自己的感覺,就如張愛玲一樣,當年,她沒有跟周圍同齡女孩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結婚員,按部就班的讀書上學,畢業後找個門當戶對的男青年結婚,而是靠寫作養活自己。經濟獨立選擇了為愛結婚,而不是因為生活所迫靠結婚解決生計問題。

小說《鴻鸞禧》,看張愛玲如何以一場婚禮來寫人間百態

胡蘭成和賴雅都是她當時愛的男人,雖然結果都讓人有些一言難盡,讓很多人覺得她可憐又可悲,明明那麼有才華那樣清醒,可最後還是飛蛾撲火奮不顧身,但我覺得這只是性別的偏見,如果張愛玲是個男人,那她付出就成了一種痴情了。

這就是人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愛情,婚姻,經濟,都是決定關係的必要因素,過去的女性,即使家庭富裕,也必須要走上婚姻的道路,從出生那一刻起,人生的道路就已經被安排好,如今時代進步,女性可以擁有選擇的權利,不用為了生活去結婚,除了結婚之外,也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就算最後結果不滿意,但至少是自己的選擇,會後悔但不會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