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40年開始,清王朝對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還有沒有遺漏的沒有被廢除的嗎?

華夏上古歷史探幽


清朝進入近代以來被迫和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一千條,隨著國際局勢的改變其中的一些條約被我們主動廢除,也有一些國家迫於國際形勢被迫放棄了在中國的特權。但是有一些條約還是沒有被廢除,或是已經不能廢除了,這其中就是和俄羅斯所簽訂了一些列不平等條約,這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領土問題,比如蒙古歸屬問題,庫頁島問題,黑龍江以北的土地以及西北大片領其中包括唐努烏梁海,這些領土都是俄羅斯通過卑鄙的手段逼迫清王朝簽訂的,後來這些領土也被承認了。

1858年沙俄趁英法聯軍侵華的時機趁火打劫逼迫黑龍江將軍弈山簽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以及庫頁島地區割讓給俄羅斯,大約60萬平方公里,把黑龍江以東地區劃為中俄共管地區,在黑龍江流域只准兩國船隻航行。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沙俄將黑龍江以東地區侵佔,並驅趕當地的中國居民徒步穿越黑龍江,很多人被虐殺,這就是江東64屯慘案。當初弈山私自簽訂《璦琿條約》並沒有被北京承認,1860年中俄在北京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才正式承認,後來這個條約也沒有被廢除。

1864年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規定中國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泊以南和以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俄國,現在這些土地屬於哈薩克斯塔,吉爾吉斯坦以及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即唐努烏梁海)和阿爾泰共和國。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將塔城以東,伊犁和喀什噶爾以西領土割讓給俄國,大約7萬平方公里。1945年蘇聯,英國和美國簽訂《雅爾塔協定》,協定規定要求國民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這三個國家瞞著我國簽訂分割我國領土的協定以換取蘇聯對日本宣戰,這個協定被稱為遠東的慕尼黑陰謀。

近代以來我國深受外國侵略者的蹂躪,據統計從1840年到1949年蘇俄國先後通過各種卑鄙手段佔領,瓜分,分割中國領土以及侵佔我國屬國領土總共大約有527萬平方公里。而且這些領土幾乎已經沒有再次成為我國領土的可能,和他們簽訂的那些條約先後得到承認。2001年中俄簽訂《睦鄰友好條約》第六條規定:“締約雙方滿意的指出,相互沒有領土要求,,,對於一些沒有得到解決的地段維持現狀。”這等於是承認了沙俄近代侵佔我國的領土。


微風書房


這麼說吧,清朝政府和列強的簽訂的所有不等條約,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之後,已經全部廢除。但是很遺憾的是,不平等條約已經廢除,但是清政府時期割讓的很多領土,卻再也回不來了!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璦琿條約》

1858年4月16日,奕山與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沙俄所有。

《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11日,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規定,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歸沙俄所有。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64年10月7日,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條約規定,巴爾咯什湖以東以南的44萬平方公里土地歸沙俄所有。

《烏里雅蘇臺界約》

1869年9月4日,清政府與沙俄簽訂,《烏里雅蘇臺界約》,將原屬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地西北4萬平方公里的優質草地割讓給俄羅斯!

《伊犁條約》

1881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伊犁條約》。條約規定,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歸沙俄所有。


……

像以上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不少,包括緬甸的果敢地區曾經也是屬於清政府的領土,卻在1897年的時候被迫割讓給英屬緬甸。


小鎮月明


蔣介石歷經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後,仍堅持向日本繳納庚子賠款,直到1939.8,暖男一枚!



九大掰


當然有,容我娓娓道來。

題目中說的“不平等條約”,自動加了引號,說明提問者對“不平等條約”的定義心裡也含糊,這不怪提問者,因為這個“不平等條約”的定義,它本身就含糊。

據統計,從1840年到大清滅亡,清政府與外國一共簽訂了1175個條約,“公認”“不平等條約”有幾十個,我之所以把“公認”也加引號,實在是不知道此“公”的出處,而且,最終的數量只能形容說是“幾十”個,也無法具體明確到它是27個,還是31個這種精確的數字。

按照上文所述的不平等條約,即便存在一百個,在這1175個分母的比照下,也會產生十幾倍乃至幾十倍數量的“平等條約”。

實際上的情況,不平等條約與平等條約的區別很籠統,所謂不平等條約的定義就是前提不平等、地位不平等和因此導致的過程和結果的不平等。

訴諸武力,或以武力威懾或相逼,這就是前提不平等,在此前提下,落後小國不得已與先進大國坐在一起談條件,這就是地位不平等。前提和地位不平等,將會很大可能產生出結果不平等的條約。

按照這個定義,第一次鴉片戰爭陰影下的《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陰影下與英法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八國聯軍按住大清腦袋簽訂的《辛丑條約》,這些條約大多既割地又賠款,無論從哪一方來看,都是妥妥的贏家通吃的不平等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被沙俄鯨吞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算不算不平等條約?

在沙俄和他們後世的繼承者心目中,肯定不算,那是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兩國平等簽訂的友好條約,沙俄在當時沒有出兵攻打中國東北地區,沒有訴諸武力,這是基本事實。至於“武力威懾”,純屬扯皮語言,只要是陸地鄰國,誰在邊境沒有兵力“威懾”?

但是在大清後世的歷任統治者心目中,必須得算,那是因為沙俄是趁著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時候,清廷焦頭爛額之下,被迫簽訂的“報償”沙俄調停和平的酬勞,你是沒有發動大規模戰爭,但你“渾水摸魚”、“強取豪奪”來著。更遑論條約結果本身讓誰看了那也是百分之一萬的不平等。

再來說這些“不平等條約”的廢除過程。

其實從清朝末年成立郵傳部開始,大清政府也在積極探索回收這些“不平等條約”中的“郵政檢查權”等郵政主權。

北洋政府在一戰期間,在與德奧宣戰之際趁機發布《郵件檢查令》,宣佈對各國的郵件都擁有最終檢查權。這是一次性質明確的郵政主權回收行動。

海事主權,同樣是在1917年宣戰之時,北洋政府頒佈了《捕獲審檢庭條例》,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兩級審檢庭,地位類似於現代的海事法院,並且頒佈了《海上捕獲條例》,成功收回海事主權。

德、奧戰敗後,北洋政府順勢收回了德、奧的租界和領事裁判權,還藉機拒付《辛丑條約》中的賠款。

國民政府統治期間,延續了北洋政府的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勢頭,並大大提高了廢約進度。

關稅自主權,1928年,美國先與國民政府簽訂了關稅條約,之後分批與列強簽約,1933年,正式完成收回關稅自主權的夙願。

領事裁判權方面,國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完成了工作接力,北洋政府先是在華盛頓會議上提出了回收領事裁判權的要求,各國原則上沒法不答應,他們只好提出要求,必須改革中國司法制度,使之與國際接軌,北洋政府統治期間的1926年,上海公共租界的會審公廨制度首先被廢除,改組為我國政府下屬的地方法院。

1931年,國民政府宣佈廢除上海法租界的會審公廨制度,改組成地方法院。抗戰勝利後,天津租界被收回,全國範圍內的領事裁判權終於全部被廢除。

關於租借地的回收,國民政府也下了大氣力,早在北伐期間就先強行收回漢口、九江和鎮江等地的租界。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與汪偽政府為了爭取民意,爭先恐後的掀起回收租界之爭,堪稱中國回收租界的高潮階段。美英等盟國配合國民政府廢約,上交手裡的租界,日本也表演到位,全力配合汪偽政府,堅決交出日本手裡的租界。汪偽政府還宣佈全部收回法租界、意大利租界,其中位於天津的意大利租界乾脆是被汪偽政府高調強行收回的。

汪偽政府在事實上雖然收回了盟國的租界,但盟國不可能予以承認,抗戰之後,國民政府才完成了正式簽約工作,收回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全部租界,走完了整個法律程序。

至於當年與沙俄簽訂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以及各種相關界約這些我們經常感覺是“不平等條約”的條約。在1926年3月開始的兩國邊境談判中,北洋政府代表提出,應按照之前蘇俄兩次對華宣言的精神,對方理應著手歸還沙俄當年侵佔中國的土地。這個提案被已經渡過俄國內戰難關的蘇俄代表以拖延的方式抵制。

之後,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紛爭激烈,又出現了第三方勢力,內亂使得我國已無任何與對手談判的本錢,遂錯過回收的最佳時機。


歷來現實


民國繼承了不少這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等到蔣介石敗退臺灣,共和國成立;毛主席決定另起爐灶,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和國中央政府一律不承認,只承認跟自己談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一律廢除。

不服就打,英國紫石英號事件就是共和國不承認不平等條約的結果。


過去即歷史


從1840年開始,沒有被廢除的不平等條約當然還有。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學習一下近代中國歷史知識!這些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在教科書中也可以找到,有歷史依據。

下面的從1840年開始,清王朝對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40年,西方列強的槍炮轟破了滿清帝國的大門,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割地賠款,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鴉片貿易,依仗其船堅炮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第一次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強佔香港。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同11個列強國家,在北京正式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地位的進一步加深。

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主要內容有:

1.中國承認朝鮮的獨立自主,廢絕中朝宗藩關係。

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

3.賠償日本軍費銀二億兩

4.開放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馬關條約》是1860年以來外國侵略者加給中國的一個最刻毒的不平等條約,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  

1858年,沙俄強迫中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侵佔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

1860年,沙俄又以調停中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藉口,強迫中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再次承認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以北領土的侵佔,並把《璦琿條約》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佔。同時《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又為沙俄進一步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這個條約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1858年,沙俄強迫清政府在彼得堡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沙俄通過《中俄伊犁條約》等勘界議定書,共割佔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864年,沙俄又強迫清政府於塔城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中國西境的3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湖和伊塞克湖,連同周圍廣大地區,共達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佔為己有。

1900年,江東六十四屯在“庚子俄難”時被沙俄武力侵佔。

1912年,外蒙王公大臣與沙俄簽定了《俄蒙協定》及附約《俄蒙商務專條》。《俄蒙協定》規定,沙俄有保護外蒙“自治”、援助外蒙編練軍隊等權利,分裂中國的外蒙古。

1945年,由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秘密簽署的臭名昭著的《雅爾塔協定》,出賣中國利益,《雅爾塔協定》第一條就是將中國領土外蒙古的“獨立”狀態合法化。外蒙古的面積156萬多平方公里。  

1921年,中國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圖瓦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政府不予承認。

1929年,黑瞎子島被蘇聯佔領。2004年10月14日,中俄雙方邊界爭議塵埃落定。俄羅斯將把佔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的大部分領土,歸還給中國。

1944年10月,“圖瓦人民共和國” 蘇維埃通過《圖瓦人民共和國蘇維埃關於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決議》決議加入蘇聯,成為俄羅斯聯邦下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改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通過以上這些不平等條約,俄國霸佔了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分裂中國的外蒙古,俄國總計侵佔、分裂中國領土300多萬平方公里!

在中國的地圖上,大家在可以看到,俄羅斯的邊疆區(外東北)地名裡,在一個俄語的名字後面,都會有一箇中國的古老名字,如:

“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中國的“海參崴”  

“哈巴羅夫斯克”是中國的“伯力”  

“布拉戈維申斯克”是中國的“海蘭泡”  

“烏蘇里斯克”是中國的“雙城子”  

“薩哈林島”是中國的“庫頁島”  

“尼古拉耶斯克”是中國的“廟街”  

“大烏蘇里島”是中國的“黑瞎子島”  

“斯塔諾夫山脈”是中國的“外興安嶺”  

……


李小子讀歷史


作為一個東也賠西也賠是國就賠,你也割我也割見誰誰割的反動王朝,滿清簽訂了無數的賣國條約,將喪權辱國發揮到了極限,從尼布楚條約開始到,八國聯軍侵華,滿清政府一共簽訂了一千多份不平等條約和協定

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列強在中國取得了割地,賠款,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權、在華駐軍權、租界權等一系列權益,這些權益將曾經在世界上光輝的中華踐踏成了一個任人欺負的半殖民地國家,而反動的滿清賣國政府也成了列強的代理人,其口號就是“以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

好在辛亥革命一聲炮響,無數的革命者和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推翻了這個黑暗的王朝,整個中國才開始蹣跚的朝著光明前進。

那麼有人問了,滿清亡了,它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何了呢?繼續執行還是?

答案是,滿清雖然亡了,它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屈辱之外,還附帶了它沒賠完的款,和無數的不平等條約。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為了獲得歐美列強承認和扶助,中華民國宣佈承認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併為此繼續履行。

之後,民國政府採取與列強們談判等一系列方法,逐漸收回給予列強們的一系列特權。

與此同時,列強也逐漸的開始將各種賠款退給中國用於支持中國的現代教育事業,這裡有一個例外就是日本,日本一直在頑強的要著賠款,甚至在侵華戰爭開始後,由於雙方還未宣戰,國民政府還在向日本支付賠款,只不過賠款暫時存放在中立賬戶裡,意思是如果不打了還要繼續付。日本人用支付的賠款生產更多的先進武器來侵略中國,這裡也證明了,滿清的遺毒有多麼的深。

但在條約上邊,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蘇維埃政權為獲取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自願放棄了沙俄時期在華獲取的一系列特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在華一切特權宣告結束。北伐期間,北伐軍還收復了漢口、九江等地的租界。

到了中華民國正式對日宣戰之後,日本和意大利的一切特權全被廢除,對日賠款也宣告終結。

而之後,世界大戰的進行使中國的重要性逐漸展露出來,英美兩國也開始宣佈放棄兩國在華特權,在戰爭勝利後,其他國家也開始放棄了不平等條約中的特權,一直到了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債務,取締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同時沒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一切財產。滿清遺毒才得到了徹底的清除,中國人民才開始真正的揚眉吐氣的生活在自己的國家裡。


但已經被割讓的土地卻是再也回不來了,中國的屈辱永遠都會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關河南望


在清朝與俄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裡,那些涉及到割讓領土的條款,寫在咸豐、同治時期雙方陸續簽訂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條約中。俄國通過將這些條款強加給清朝,從此,貌似“合法”地霸佔了我國東北、西北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含我國東北部黑龍江以北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一百多萬、我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四十四萬。

遺憾的是,這些規定了侵吞中國鉅額領土的條款,在後來並沒有被雙方以法律方式廢除。現在的中俄邊界基本上沿襲了當年曆次不平等條約中的領土界定。


曉帆輕舟


實際上,在國際法中,只要是兩個國家政府間簽訂的條約,在沒有更換新條約之前,都是有效的。用專業術語來說,國際法不講究程序正義,講究的是結果。所以說,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很多雖然在名義上得以廢除,然而不平等條約所形成的事實根本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妙以居士


講一個最基本社會常識:租借和割讓能同等處理嗎?打個比方:一夥強盜從大門闖進來綁架了你家人要侵佔使用你家院落,同時一個無賴為了擴大自家院落威脅和糾纏著索要你家後院一角的柴火房,你前後雙面受敵無力招架,無奈和無賴妥協,重新砌院牆簽訂協議劃清界限並簽字畫押,把柴火房那一角割讓給了無賴,要無賴保證不再越牆糾纏。對對方答應了,你也騰出身對付綁匪保護院落房屋和家人,若干年後,強盜和綁匪被趕走了,你再回頭找無賴的後代要求返還你過去院子外邊的柴火房,你在公認的法律上佔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