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霍去病的騎兵可以碾壓遊牧民族?

許錳


霍去病一個少年英雄,率大漢子弟兵,縱橫於大漠南北、河西之地,用自己的雙手生生打出了大漢帝國的威嚴,漢武帝封其為“冠軍侯”,意為勇冠諸軍,功高眾候。

同樣是騎兵,霍去病為什麼能夠戰勝以騎射擅長的匈奴?他有什麼致勝秘訣?

在霍去病肆意奔放的時代,還有一人必須要提及一下。

李廣。

飛將軍李廣,他有一個長處,一個遺憾。

長處是來自於自幼生活在漢匈邊界,耳染目濡匈奴習性,得其薰陶,善騎射。尤以善射而威震匈奴,藉助駿馬的飛馳電掣,匈奴稱李廣為飛將軍。

李廣一生基本都在與匈奴對抗中渡過,所經戰陣數十場,但多以敗北而告終,加上運氣實在是差的離譜,至死也未封侯。

唯一值得一說的一場醒目的“表演”,乃是李廣在公元前121年。在第二次河西之戰時,李廣率兵四千出右北平,僅行數百里,遭遇匈奴左賢王四萬精騎。

李廣命三子李敢領數十騎出陣,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李敢回來輕鬆的說,“胡虜易與耳!”

而後李廣列陣與匈奴對攻,死傷慘重,弓箭告罄時,李廣乃令士持滿毋發,他反而手持大黃弩,射殺數個裨將。匈奴不敢近前,殘餘漢軍則勇氣倍增,遂與匈奴相持不下。恰逢迷路的張騫四萬大軍趕到,匈奴解圍逃離。

司馬遷在這裡將李廣的長處---箭術,勾勒的細緻且神乎其神,以一人之力獨擋四萬匈奴。

反觀霍去病,簡直是一大殺神。動則殺敵數千,俘獲多少牛羊。要不就是斬敵數萬,俘獲匈奴王室幾人,牛羊輜重無數。

不知司馬遷出於什麼考慮,有關的作戰細節卻未提及。如果想找出霍去病的獲勝原因,只能在霍去病被記載的功績之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霍去病的首次大秀,自然是率八百勇士直插匈奴縱深。

獲得的戰果是2028顆人頭,斬單于祖父,生擒單于季父(單于的四叔或小叔)。

如果此戰與上面敘述的李廣的戰況相比的話,會發現霍去病的確是勇猛難擋。可是,未記載霍去病所使用的戰術。

霍去病自從入宮當了侍衛之後,不僅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兵書,甚至是反感兵書,態度十分的堅決,“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只需大概得方略即可,不必細細學習。

天才的霍去病的戰術竟然渾然天成,自成一家,甚至是和主流對抗騎兵的方式,大不相同。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提及,每每提到李廣,多數會有這幾個字眼,箭罄,箭盡。

而霍去病卻沒有這種詞語,多是斬殺等詞,很少出現物資短缺的情況,甚至可以說霍去病究竟擅長弓箭都不得而知。

其作戰方式一定與李廣的作戰方式不同,有很大的可能是霍去病發揮馬匹的速度快的優勢,快速貼近敵軍,而後短兵相接,突破匈奴陣型。

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

這種作戰模式即騎兵衝擊戰術,在西漢的畫像石中得到了展現。

<strong>


由此得出作戰方式的不同。

當然,還有騎兵突進的馬匹,獎勵士卒的金帛。

有一句話說的好,打仗,打的是銀子。

這些都在文景之治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張騫和李廣都發生了迷路的事情,兩位還都是多次進出塞外的老將,為何剛剛二十出頭的霍去病卻沒有從未出現這種較為尷尬的事情,反而每次出軍都有斬獲?

鷹擊司馬趙破奴……校尉句王高不識,【集解】:徐廣曰:“句音鉤。匈奴以為號。”【索隱】:案:二人並匈奴人也。從驃騎將軍捕呼於屠王。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張騫和李廣軍中也必然有霍去病軍中同樣的匈奴嚮導,那為何還會出現迷路?

這不得不說是和霍去病的個人魅力有關。

他了解自己身邊的人,信任他們,重用他們,從而得到對方的信任,樂為其用。

在霍去病奉命受降時,是其魅力四射,威蓋十萬匈奴的極大體現。

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邊,言其欲降。……天子聞之,於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驃騎將軍將兵往迎之。驃騎既渡河,與渾邪王眾相望。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萬,號稱十萬。既至長安,天子所以賞賜者數十鉅萬。

雖然,霍去病的崛起是快速的,甚至是漢武帝所謂的帝王之術。可必須承認,霍去病的功績和個人影響力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即便衛青和李廣也是略遜一籌。

漢武帝愛屋及烏,在霍去病病逝之後,起用霍去病異母弟霍光,再一次締造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神話,被後世津津樂道,君臣之誼。


唐代丹藥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他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府上的女奴衛少兒,父親是平陽縣的小吏霍仲孺。

說起他的父親霍仲孺,可能是世界上最走運的渣男。

說是渣男,是因為霍仲孺跟衛少兒生下兒子霍去病之後,拍拍屁股就走了,回了老家另外娶了老婆,連霍去病的生活費都沒有付,只當沒有這個兒子一樣。

說他幸運,是他的兩個兒子都成為了大漢頂尖的人物,一個成為了軍神,一個成為了名臣。

霍去病生下來第一年,父親霍仲孺就開溜了。霍去病成為了私生子,好在第二年,他們家走運了,她的姨媽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帶到了宮裡,到了第二年,衛子夫再度受寵,最終成為了大漢的皇后。

以此推斷,霍去病的童年雖然沒有父親,但生活還是有保障的,小時候,他就開始學習騎馬射箭,而舅舅衛青也給了他很多的關愛,使他不至於在情感上有太大的缺陷,但畢竟是沒有父愛,最關鍵的親情缺失讓霍去病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可這個性格恰好迎合了漢武帝的性格。漢武帝就不喜歡張揚,喜歡穩定老實的。

長大一點,霍去病被召進宮,司馬遷先生酸溜溜的用一個字來形容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歡:幸

到底是什麼幸法,司馬遷很任性,不解釋。但其實,漢武帝喜歡霍去病是很正常的。

霍去病的姨媽是大漢皇后,給漢武帝生了兒子,舅舅正率領大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讓那些反對跟匈奴開戰的人啞口無言。這些勝利也讓漢武帝的權威達到了巔峰。想當年,漢武帝的父親想封兩個匈奴降王為侯都費老鼻子勁,現在是想封誰就封誰。

這麼給力的一家人,能不喜歡他們家的小孩嗎?

但霍去病的受寵不僅僅是因為家庭的原因,而是這個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不像一個孩子。

他功成名就之後,回到山西找到他的父親--這個拋棄他母子的人。一般來說,這是報復的好時機。霍仲孺也提心吊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大禍。

可是,霍去病很溫和,恭敬的向父親跪下,“以前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沒有盡到孝道。”

霍仲孺慚愧不敢回答。

霍去病替這位沒有盡過一天責任的父親置辦田宅,並將異母弟霍光帶到了長安進行栽培,這才有了後面的名臣霍光。

這樣低調懂事,完全不依仗姨媽的寵信,舅舅的權勢胡亂飆車的孩子,漢武帝能不喜歡?

有一天,漢武帝特地把霍去病找過來,表示要教他一下孫子兵法。

霍去病回答:“行軍打仗,看當時的情況去決定就好了,沒有必要看古兵法。”

狂,沒想到你小子平時不說話,一說話就要嗆死人。

行,那就讓你去試試,看你到底有多少斤兩。

元朔六年,衛青率領六路大軍出定襄擊匈奴。李廣霍去病就在其中。

這一次,衛青終於碰到了對手。匈奴的單于親自率兵出戰。漢軍前鋒三千騎兵一頭撞上了匈奴的大軍。經過一天的浴血交戰,漢軍傷亡殆盡。率領這三千騎兵的兩位漢將,其中一位趙信因為原本就是胡人,乾脆投降了。另一位蘇建隻身逃了回來。

出師不利,有人給衛青提了一個建議:大將軍出師以來,從來沒有斬過一位部將,現在蘇建丟了本部人馬,正好斬他立立大將軍的權威。

說實話,衛青為人太低調了,出了名的漢朝好人,從不無緣無故處罰部下,在長安,也不願意結交文人名士,這大概是他的功勞如此之大,但我們在史書上卻很少找到他征戰的細節的原因。反而是沒立過大戰功的李廣同學,就是被俘了,也有蕩氣迴盪瀟灑寫意的描寫。

衛青否決了這個建議,表示自己以皇帝近親統率大軍,怎麼還怕沒有權威?我還怕大家擔心我擅用權力呢。我不能誅殺大將於國境之外,這個事情還是交給陛下處理。

衛青將蘇建送回了長安。漢武帝也沒有殺蘇建,只是將其貶為平民。

這一次大軍出動,不但沒有收穫,還失去了兩位將軍,這在衛青的出征中是極為罕見的。

好在,舅舅不給力,外甥來救場。

五年前,漢武帝第一次對匈奴用兵,衛青原本是打醬油的,卻意外奇襲龍城,寄於重望的李廣反而大敗而歸。

大漢軍隊的運勢從李廣轉給了衛青。

大概上天準備再洗洗牌,要從這一場大仗開始,將漢軍的運勢過渡給一個年輕人。

這位年輕人當然就是霍去病。

這一次,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跟隨衛青出戰。衛青也沒打算讓他幫什麼忙,就給了他八百騎兵。在大家看來,也就是感受一下戰場的氣氛,能夠安全回來就燒高香了。

就像當年舅舅衛青第一次出征,把陪練玩成了主力一樣。霍去病也玩了一把喧賓奪主。

他帶著這八百騎兵脫離大部隊數百里,衝到匈奴的後面,一陣猛打猛衝,竟然被他斬獲了二千人,抓了一堆俘虜。而且全是硬菜,這裡麵包括匈奴單于的祖父輩大佬。單于的叔叔被活捉 ,還有一大堆匈奴的國相當戶。

漢武帝原本還有一些鬱悶,聽到霍去病的戰績,大為興奮,表示霍去病的戰績冠於全軍,所以給了他一個響亮的侯名:冠軍侯。

第一次出征,就撈了一個侯,而我們的李廣將軍這一次又是空手而歸,沒有任何收穫。

人比人,實在不能比。

霍去病的勝利幾乎是克隆了衛青的龍城之捷,在友軍吸引主力時,他長途奔襲,攻擊匈奴的薄弱點,然後大勝而歸。

那麼是李廣又一次輸給了運氣?

歷史似乎要給李廣一個徹底的答案,將他跟霍去病擺到了同樣的戰局上。

兩年後,霍去病再次出征,第一次大放光彩之後,十七歲的霍去病就成為了漢武帝最喜歡用的大將,甚至已經超過了衛青。

這一次,升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轉戰六日,擊五國,殺匈奴的折蘭王,斬盧胡王,又抓了一大堆的匈奴相國都尉,還把人家的祭天的小金子都搶了回來。

至於霍去病是怎麼完成六日擊五國這樣的神奇戰績,我們的司馬遷先生並沒有興趣詳加記載。

到了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征,跟老將公孫敖從北地分兵兩路出擊匈奴。李廣跟張騫從左北平分路出擊。

李廣率四千騎兵前突,張騫帶一萬騎兵在後面殿後。可李廣又倒黴了,撞上了匈奴的四萬兵馬。

李廣這個人怎麼老碰上倒黴事呢?

這不只老怪老天不開眼,是李廣自己打仗不按規矩出牌,他打仗全靠隨意,從來沒有斥侯,這種打法,他不倒黴誰倒黴呢?

被匈奴大軍包圍,李廣的部隊也開始慌了,我們李廣同志從來不怕,因為他單兵作戰能力強啊。下令自己的兒子李敢率幾十名騎兵去試一下。

李敢就去了,在敵陣裡來回衝了一下,回來報告,這夥匈奴都是菜鳥,很好對付。

大軍這才情緒穩定下來。這時李廣才下令結陣,圍成一個圓圈。

很快,匈奴的大軍發起了攻擊,箭如雨下,雖然有點菜,但畢竟人數佔優。數次衝擊下來,漢軍已經摺損一半,箭也快用光了。

這時候,李廣讓士兵拉滿弓弦,但不要發射,而由他用自己特製的大號黃弓進行定點清除,專門射殺匈奴的將領,一連射死好幾個。

匈奴人的進攻慢了下來。

這些細節全部記載在史記裡。司馬遷先生真的是李廣粉,李廣的每一次戰鬥,尤其是失敗,司馬遷都要大書特書,將李廣將軍的驍勇展示出來,好像越敗李廣越勇,李廣都是雖敗猶榮。而對於屢戰屢勝,屢立奇功的衛青霍去病,司馬遷先生總是平鋪直敘,羅列一下數字就交差了。好像這些戰功的取得並沒有什麼出奇。不值得詳細去寫。

當然,李廣確實是英勇的。到了晚上,李廣依然面不改色加緊巡視陣地,安定軍心。從這一點看,李廣確實有一顆大心臟。

到了第二天,押後的張騫終於到了,匈奴人一看漢軍有了援兵,轉身就撤了。只是不知道張騫這位塞外老司機搞什麼去了,竟然迷了路。

這一戰如果張騫能夠及時趕上,李廣能否封侯呢?

無法得知,只是霍去病的三個部下又封侯了。

在李廣跟匈奴血戰時,霍去病正在匈奴的腹地大開殺戒。其實他這一路也出了同樣的問題。原本要跟霍去病匯合的公孫敖半路拖延,沒有按時抵達會合的地點。

霍去病沒有等待公孫敖,直接率著自己的部下跨越居延海,經過小月氏,抵達祁連山,深入二千餘里,又整了一堆硬菜,包括但不僅限於匈奴小王七十個,國相都尉一大堆,斬殺三萬餘人。

霍去病因功增邑五千戶,三個部將一起封侯。

遺憾的是,我們的司馬遷似乎認為這樣的大勝沒什麼意思,沒有任何的細節描寫,霍去病是怎麼找到匈奴人的,交戰中發生了什麼 ,霍去病又有什麼神勇表現,司馬遷一概不寫。

不但不寫,反而還搞起了懷疑主義。在記載時,搞起了史書中常見的春秋筆法。

比如,他記載霍去病上次的戰功是這樣的:

【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天子曰:“驃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討遫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冀獲單于子。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戶。”】

對於霍去病的戰功,司馬遷寫得很簡單:將萬騎出隴西,有功。

有什麼功呢?

按常理來說,司馬遷就應該介紹了,抓獲了什麼人,幹掉了什麼重量級人物。

但是,司馬遷筆頭一轉,不去介紹,反而引用起漢武帝的話來。“天子曰:等等等等”

又比如這一次,依然是如此:

【驃騎將軍出北地,已遂深入,與合騎侯失道,不相得,驃騎將軍逾居延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天子曰:“驃騎將軍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得酋塗王,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益封去病五千戶。賜校尉從至小月氏爵左庶長。鷹擊司馬破奴再從驃騎將軍斬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驃侯。校尉句王高不識,從驃騎將軍捕呼於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戶封不識為宜冠侯。校尉僕多有功,封為煇渠侯。”】

對於霍去病的戰績,司馬遷表示寶寶沒空不想多說,只來了一句捕首虜甚多。到底怎麼多呢,皇帝他老人家是這樣說的嘛。

在整個霍去病的傳記裡,一提到霍去病的戰績,司馬遷總是不肯親自說,全部引用漢武帝的話。似乎他對霍去病這些傳奇的戰績有些懷疑。

霍去病立的這些功啊,都是深入敵境兩千裡,誰也沒看到,你漢武帝說他立了這些功,那就立了吧。

司馬遷的懷疑並非沒有道理,一個衛青已經夠讓人驚訝的,結果你們衛氏家族又出來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夥子,領著數萬大軍橫掃漠北。怎麼聽起來這麼玄幻,這不會是你們虛報軍功吧。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懷疑霍去病的戰績,認為並不是真的,或者有誇大的成份。

對於這一切,只能說司馬老爺子太偏心了。漢朝軍紀嚴厲,慌報軍功是要砍頭的,而且漢武帝已經有了衛青這位常勝將軍,還需要捧一個假榜樣出來嗎?

大概司馬遷覺得自己的懷疑也不太靠譜,所以想了一個比較牽強的理由,霍去病這麼牛,只是裝備好跟運氣好。

【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驃騎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而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驃騎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他嘛 ,還不是佔了大便宜,那些好的士兵先由霍去病挑選,好的戰馬優先供應霍去病,所以他才敢深入大漠,自己領著精銳騎兵在前面打怪撿裝備。而且運氣又好,從來都沒有碰到什麼大事。而那些老將軍(比如李廣),就沒這麼好運了,常常是撿人家挑剩下的,遇到戰機也趕不上。

我深深感受到了司馬遷先生筆下的酸勁。

可是,你們這些宿將,在門口轉兩圈,都能倒大黴,陷入困境,人家帶著兵馬轉戰萬里,深入匈奴腹地,都從來沒有困絕過。一次倒還罷了,兩次三次四次還是如此,這到底是實力問題還是運氣問題?

運氣只能解釋一次。屢次的成功或者屢屢的失敗就不能歸於運氣。

同樣是友軍拖後路,為什麼霍去病能夠深入二千里,斬獲而歸,而李廣只能苦苦支撐呢?

秘密隱藏在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表彰裡。



那一次,霍去病率一萬騎兵,自隴西出發北擊匈奴,六日之間,轉戰五國,拿到了匈奴的祭天小金人。夏天的時候,在李廣被匈奴困住苦戰的時候,霍去病過小月氏,至祁連山,斬獲數萬人。抓了五個匈奴小王。

漢武帝特地下令嘉獎, 三位跟隨霍去病的校尉也因功封侯,部將趙破奴因為斬遬濮王,捕稽沮王,封為從驃候,另一位高不識,因為俘虜匈奴王子被封為宜冠侯。另一位叫僕多的也因為有功,被封為煇渠侯。

這三位是什麼來頭呢?

趙破奴是太原人,《史記》是這樣記載的:將軍趙破奴,故九原人。嘗亡入匈奴,已而歸漢,為驃騎將軍司馬。

就是說,他是一個在匈奴地區長大的人,等於半個匈奴人。

而高不識原本是匈奴的小王,後面投降過來,成為漢朝鷹擊司馬,這次跟著霍去病出去打怪升級撿裝備。

僕多,則是匈奴的一位前王子。

也就是說,這一次跟隨霍去病立功的人都是有匈奴背景的人。有這些人做為隨從,霍去病當然不會迷路,還能找到匈奴人實行精準打擊,並且不用帶太多的糧食,而且是打到哪裡就吃哪裡。

那剩下的問題,為什麼李廣沒有這樣的匈奴部下,霍去病則有呢?是漢武帝特地給他指派的嗎?

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關鍵是,給你一群人,你有沒有能力帶好。尤其是叛逃過來的匈奴人。

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匈奴的渾邪王、休屠王來投降。這兩位哥們也是走投無路了,這些年經常跟漢朝大軍交戰,敗多勝少,損失了數萬部下。匈奴單于大為生氣,準備直接幹掉他。

渾邪王、休屠王收到了風聲,大為恐怖,想了一下,只有投靠大漢才有生機。他們也沒有別的渠道,只好跑到邊境上打劫個漢人,讓他們回去向漢武帝報告。

接到信報後,漢武帝心裡是打鼓的,這會不會是匈奴人的馬邑之謀呢?

想了一下,他把霍去病叫來。

你去看一看,他們是不是真的來投降,如果是,就接納,如果不是,就直接掃了吧。

霍去病去了,走到半路,出事了,匈奴內鬨了。其中的休屠王后悔了,想拉著隊伍回去。渾邪王不幹了,說好了一起到大漢吃肉,咱們報告也打了,你一個人卻溜了,把我涼在這裡,我白開水啊。

於是,渾邪王一怒之下殺了休屠王,吞併了休屠王的部下。

等霍去病到的事情,這就麻煩了,因為休屠王的老部下原本意志就不堅定。當霍去病渡過黃河,準備收編渾邪王的部隊時,一部分的匈奴人不幹了,拔腿就跑。搞不好就要崩盤。

一時之間,渾邪王也不知道怎麼辦。

這時候,霍去病做了一個決定,縱馬衝到渾邪王的大營,跟渾邪王舉行會談,當機立斷斬殺逃走的八千人。然後讓渾邪王一個人先乘車到漢武帝的居所,最後才讓剩下的四萬人渡江。

問題來了,這八千人如何斬殺,渾邪王離開後,霍去病又如何安撫剩下的四萬人。

唯一的解釋是,霍去病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天才,還是一個統戰天才。所以漢武帝才派他前去收編匈奴人。霍去病也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才能在事變時,控制局勢,掌握匈奴大軍。

想像一下,此時的霍去病不過是二十出頭,他的人格魄力要暴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如此看來,霍去病最歷害的不是軍事能力,而是他的外交能力,統戰能力。

正是這些不容易為人察覺的能力,讓霍去病勝過李廣,在李廣家門口都迷路時,他能夠轉戰千里,就食絕域。

這些秘密隱藏在史冊中,當你不瞭解時,也只能附和一下司馬遷的總結,霍去病嘛,不就是裝備好嘛。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組織了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為了籌集這次行動的經費,漢武帝在全國實行了鹽鐵專賣。

在漢初的時候,本著不折騰的黃老精神,鹽鐵經營是放開的,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算是踩到了大漢的風口,都發了大財。

不過,人一有錢,眼睛就容易瞎。

歷史書裡介紹,這些商人覺悟很低,唯利是圖。那些年諸侯反叛。朝廷跟他們借點錢平叛,這些人竟然擔心朝廷的償還能力,不肯借貸。

文景那些年事情多,不好收拾,到了漢武帝唯我獨尊,沒事又打擊下豪強,總算可以下手了。漢武帝將鹽鐵的經營權收回來,存了兩年錢,攢足了軍費,足以支撐一場浩大的軍事行動。

這一次,漢武帝派出了大漢雙璧衛青跟霍去病。漢武帝沒有叫上李廣。

不叫李廣,漢武帝給出的原因是,他年紀太大了,不再適和這樣的遠征。當然,漢武帝還有沒說出來的理由。

李廣的運氣不好,每一次出征,只要有李廣就沒有大勝過,就是賺點小錢,也被李廣給抵消了。

漢武帝的意思,李廣好好休息一下,別出工了。

李廣不幹了。他還沒有封侯啊。奮鬥了大半輩子,名氣也有了,可就是最後這一步沒達成,他實在不心苦。於是,他專門打了報告,要求再給一次機會。

想了一下,漢武帝同意了,他實在沒有辦法拒絕這位老將的請求,但同時,他又給主將衛青交待了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造成了李廣最大的悲劇。

大軍出發了,霍去病衛青各率五萬兵馬,司馬遷先生又重點指出,霍衛病是人民幣玩家,一上線,漢武帝就給他充了最好的裝備。

確實如此,漢武帝給霍去病配置的都是最強的,他就是讓霍去病直接尋找匈奴單于決戰,擒賊先擒王。

大將軍衛青反而成為了策應的一方。

李廣恰好就在衛青的陣營裡,想來,大菜是吃不上了,只能搞點邊角料。

但沒有想到,李廣的好運終於來了。

出塞之後,抓到了匈奴的俘虜,一問才知道匈奴的單于已經往東邊轉移,撞到了衛青的大軍前面。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機會。可是李廣突然接到了衛青的命令,讓他從東邊包抄,而前鋒將由公孫敖來替代。

大家可能還記得,公孫敖是衛青的鐵哥們,當年衛青被長公主劉嫖抓住準備打死,是公孫敖衝過去救了衛青回來。

那衛青是照顧老朋友,所以把這個立功的機會讓給公孫敖?

大概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出來之前,漢武帝跟他打了一個招呼,說李廣這個人數奇,運氣不好,碰到匈奴主力,不要讓李廣正面上。

很多人替李廣叫屈,認為漢武帝奪走了李廣的機會。但是,機會也是要靠實力去獲取的。漢武帝的北擊匈奴大計不是為了李廣封不封侯而存在的。相反,李廣的封侯是為了漢武帝的軍事戰略而服務的,在這個大的戰略面前,任何人的侯位只能服從。

說老實話,漢武帝沒有說李廣實力不行,只是用數奇,已經在替這位老將留面子了。

可以想像李廣心中的委屈,但軍令如山,他也只能服從。於是,他只好帶著自己的部隊離開了主力,往東方而去。

很多年前,李廣曾經專門請教星象家王朔,詢問自己征戰匈奴,無戰不與,別的平庸之輩都封侯了,為什麼自己不行呢?

王朔問道:“你有沒有做過後悔的事情?“李廣想了一下,回答道:“有的,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降了他們八百人,然後一天之內將他們殺天。這是我最後悔的事情。”

王朔誠懇說道:“那就對了,殺降是從軍的大忌。將軍幹了這件事,當然不能封侯了。”

這件事情一直纏繞在李廣的心頭,讓他無法寧靜。別人把他的不封侯總結為運氣問題,他自己總結為殺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在關鍵的時候,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在李廣往東邊移動的時候。衛青的大軍直撲沙漠之後的匈奴單于。這回匈奴單于搞了一個誘兵之計,他們故意後撤,躲到了沙漠的後面,準備等漢軍越過沙漠時,來一個以逸擊勞。

他大概沒有想到,漢武帝為了他準備了超級套餐。在騎兵的後面,還有數十萬的後勤保障部隊。

這是押上國運的一戰。

碰上匈奴大軍後,衛青沒有急於出戰,而是下令用戰車圍成一個圈。

我常常在想,如果衛青沒有調走李廣,依然用李廣為前鋒。當李廣看到匈奴大軍時,還能夠按住性子,先設好防備再出擊呢?以程不識的看法,這不是李廣的風格。

扎穩陣營之後,衛青發起了攻擊,他只是派出了五千騎兵,這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在於瞭解匈奴的真正實力。

匈奴人隨即派出了一萬騎兵應戰,兩軍廝殺的時候,突然亂起了大風,你看不清我,我看不清你,兩方的士兵就在風沙中相互砍殺著,為自己背後代表的那一群爭奪生存的空間。

這時候,衛青已經摸清了匈奴大軍的實力。他意識到,經過這麼多年的較量,這是第一次漢軍在兵力上佔優勢。這是絕佳的決戰時機。

從兩邊包抄!

衛青下達了命令。

左右翼的伏兵脫陣而出,準備將匈奴的單于包在中間。

打到晚上的時候,情況清楚了,匈奴已經大敗,但單于跑了。

這一天晚上的時候,衛青抓到一個俘虜,審問之下,才知道單于已經逃了。

在黃昏,兩軍在黃沙中廝殺的時候,匈奴的單于撐不住了,他料定這一次討不到便宜,在自己的侍從護衛下,不打招呼就悄悄溜了。

衛青連忙派出輕騎月下追單于,可單于比韓信難追,畢竟一個是逃命,一個是辭職。匈奴單于跑得太快,以至於匈奴人都認為單于已經死了,忙著選新的領導人。

事實上,衛青依然有機會抓住單于的。如果李廣能夠及時趕上的話。

沒追上單于,衛青開始攻下匈奴的趙信城,在裡面好好的補充了一把,然後一把火燒掉了剩餘的物質之後,才起大軍而還。

走到漠南,才碰到灰頭灰臉的李廣。

我們的李廣迷路了,完全沒有趕上大會戰。

衛青想了一下,先派人給李廣送去了美酒,慰勞一下李廣。衛青是個很厚道的人。這一次,他調離李廣,心裡還是有點過意不去。

但是,報告還是要寫的,怎麼碰到的單于,戰是怎麼打的,為什麼單于跑了,為什麼李廣沒有跟上。

想了一下,衛青派個人找到李廣,讓他給一個說明。這並不是一個過份的要求,但對李廣來說,這無疑是一道摧命符。

在得知自己錯過了會戰,又走了單于之後,李廣已經猜到了自己的結局。以漢武帝的性格,犯了錯就要處罰,沒有人有意外。這一次就算他出贖金,也一定會被貶為平民。

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再也沒有機會等到下一次的機會。

李廣嘆了一口氣:“我這一輩子跟匈奴打了七十餘回,這一次有幸跟著大將同單于交戰,可大將軍把我調走,讓我去迂迴。我又偏偏迷路。這不是天意嗎?我已經六十多歲了,怎麼還能去接受刀筆吏的汙辱。”

說完,李廣拔刀自盡。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將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給世人留下了李廣難封的千古憾事。

而霍去病依然在沿繼著自己的傳奇,在與單于錯失之後,他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前進,一路上抓獲匈奴人,讓他們帶路一直穿插到大漠的深處,終於找到了匈奴的左賢王,用一萬人的損失斬殺左賢王七萬餘人。

左賢王是匈奴實力最為強勁的部下,這一仗後,左賢王徹底廢掉了,匈奴單于失去了自己最有力的臂膀。

最牛的是,霍去病還追到了居胥山,在居胥山上祭了天,又跑到姑衍山祭了地,這才率軍回朝。

這是漢朝跟匈奴之間最具決定的決戰,從這一天開始,匈奴的勢力開始從北方消退。

這才有了那首傳唱至今的民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婦無顏色。

讓人惋惜的是,這是霍去病的絕唱。這一仗,漢朝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馬損失嚴重,漢武帝也再沒有發起對匈奴的大戰。

而兩年以後,霍去病因病去世。

他活著的時候,漢武帝曾經要給他修一個大宅子。霍去病拒絕了,表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漢武帝沒想到的是,他只能給霍去病修一座陰間的房子。他仿造祁連山的模樣,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墳墓,以彰顯他力克匈奴的戰功。

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著名的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裡的龍城飛將是誰呢?

是李廣,還是衛青,還是霍去病。也許,是千千萬萬在漢朝邊疆灑下熱血的將士。


腦洞歷史觀


沒什麼好說的,因為霍去病就是個天生為碾壓遊牧民族而生的軍事天才。

①:匈奴之所以難對付,主要原因是匈奴人善騎射,機動力強。而漢軍在霍去病橫空出世之前,包括衛青在內的所有將領,由於受漢地傳統作戰習慣的影響,戰法都有很大侷限性,不擅長騎兵奔襲作戰,無法機動有效的給予匈奴人的心窩以致命一擊。(衛青打仗也是傳統的漢地戰術,必須要設立一個大本營,再以大本營為圓心,穩紮穩打,很難聚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與所有漢軍將領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完全摒棄了漢軍的傳統打法,完全就是用的匈奴人的那套打法。也就是說,匈奴人怎麼玩,他也怎麼玩。包括一路燒殺劫掠這些非道德打法,他也照單全學了。

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霍去病以匈奴人的戰術打匈奴,一路殺,一路走,俘虜和地盤通通不要,以至於匈奴主力每次都難於集結,而星星點點分散在草原上的匈奴散兵又不是霍去病精銳的騎兵的對手。

這種不對稱的打擊,就是霍去病每次都能殲敵上萬,甚至好幾萬匈奴人的致勝法寶。

③: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霍去每次都能吊打匈奴,當然不是隻靠戰術了。畢竟同樣的戰術,別人為什麼玩的沒他溜呢?

所以霍去病每每能吊打匈奴,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霍去病是一個非常善於發揮人才特長的帥才。

匈奴是一個聯盟概念,在匈奴內部其實也分很多部落分支,有的部落原本不是匈奴,是被匈奴打服了被迫加入匈奴的。他們對匈奴其實存在很大的仇恨。

霍去病知道匈奴的這一情況,所以他每每擊敗匈奴後,就會第一時間挖掘人才。他非常的大度、惜才。他不管俘虜是什麼族,只要能幫他殺匈奴人,他照單全收。

試想,漢軍中有了這些很會照顧馬匹、認識匈奴地形、知道塞外的水源地、以及知道匈奴的定居點的匈奴人加入,霍去病打匈奴那還不得溜的飛起?

PS:霍去病兩次河西之戰,隨他出戰的高級軍官中,有三分之二是匈奴人。後來的漠北大決戰時,麾下十大將領中,有四個半人是匈奴人。分別是匈奴句王高不識、匈奴某王安稽、匈奴因淳王復陸支、匈奴樓剸王伊即軒,以及出生在匈奴的漢人趙破奴。



④:總的來說,霍去病的戰法,其實就是在匈奴帶路黨的引領下,在草原腹地進行閃擊和掃蕩,殲敵有生力量。

兵無常勢、惟快不破。他的打法其實並不算稀奇,但是論玩的溜,還得數他第一。

不過,道理誰都懂,為什麼其他漢軍將領沒有大量使用匈奴降將和士兵呢?

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因為遊牧民族普遍缺乏紀律性,難以教化,一旦遇到戰事不利就會作鳥獸散。因此駕馭匈奴士兵,用紀律約束之,是非常考驗將領能力的難題。

考慮到霍去病的年齡(河西之戰時19歲,漠北決戰時21歲),以及霍去病取得的傲人成績,他能約束匈奴人,我覺得沒什麼好多說的。


他就是一個天才。


Mer86


霍去病打的戰役並不多,但每次都能大獲全勝。初出茅廬之戰,他以八百人斬獲敵人兩千餘人;兩次河西以及漠北之戰,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那麼,為什麼霍去病可以碾壓遊牧民族的騎兵呢?

筆者以霍去病的四次重大戰役,試分析如下:

第一,軍事天才,一戰封侯

霍去病24歲就死了,他年齡那麼輕便取得如此多的偉大成就,除了用天才二字外,實在不能解釋之。當然,霍去病是具備一些別人沒有優勢,就是他一個偉大的舅舅衛青,可以從舅舅那兒學習許多軍事知識以及經驗。在當時,能打敗匈奴的漢軍將領只有衛青,因而其言傳身教,對霍去病的成長是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霍去病十八歲的那年(公元前123年),主動請纓,追隨舅父衛青。衛青很關照這位外甥,任命他為票姚校尉,選拔八百名勇士,組成了票姚營。但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霍去病會如此快地展露鋒芒。

十八歲的票姚校尉霍去病帶著八百名勇士,開始了他的光榮之旅。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踏入戰場的他,立即體現出他的沉勇與剽悍。他帶著這支微不足道的軍隊,一路尋覓匈奴人的蹤跡,他的大膽令人吃驚。當他發現匈奴人正在撤退時,他竟然不顧兵力不足的事實,奮勇追擊。在遠離漢軍大本營,沒有後援的情況下,橫穿匈奴腹地數百里,如入無人之境。

霍去病有一種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敢與從容,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時,他根本不把對手放在眼中,他的大無畏精神,也許正是其取勝之道。他的八百名騎兵至少遭遇到五千名以上的匈奴軍隊,最後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霍去病大獲全勝,殺死、俘虜二千零二十八名匈奴人。光這個數量,就是他自身兵力的二點五倍。在擊斬與俘獲的匈奴人中,有被封為藉若侯的欒提產,有匈奴的相國(宰相)、當戶(匈奴高級軍官),還有匈奴伊稚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

與衛青一樣,霍去病初上戰場,便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其高超的軍事才華。他的軍事天才與衛青一樣,都是難解之謎,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

初出茅廬的第一戰,便使霍去病受封冠軍侯,而李廣奮鬥一輩子都沒有。

第二,獨當一面,征戰河西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從票姚校尉升格為驃騎將軍,開始他獨當一面的軍事生涯。該年三月,他率領一支精銳騎兵,從隴西出發,對河西走廊發動進攻。

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翻越烏戾山,面對的第一個對手是匈奴的遫濮部落。霍去病放出風聲:我們只是想活捉匈奴單于的兒子,只要放下武器,就決不會掠奪部落的財產和百姓。但是遫濮部落拒絕投降。霍去病大兵壓境,遫濮部落全軍覆沒,遫濮王被斬首。


遫濮王的下場令狐奴河對岸五個小部落心驚膽戰,一致做出決定,放棄抵抗,任由霍去病大軍過境。霍去病一路暢通無阻,快速穿過五個部落的轄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西推進。六天的時間,漢軍向前推進了一千里,越過焉支山,直插向渾邪王的地盤。

漢軍宛如天兵,從天而降,匈奴人措手不及,由渾邪王、休屠王、折蘭王、盧侯王等部落組成一支聯合軍隊,在皋蘭山下迎戰霍去病兵團。

霍去病兵團是漢軍精銳中的精銳,所有騎兵都是霍去病從各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皇帝賦予他這個特權。不僅如此,霍去病兵團的戰馬也是最優良的品種,體力與耐力都極佳,而且這個兵團的裝備也最好,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這是一場騎兵大戰,但不是勢均力敵的戰鬥,而是一邊倒的戰鬥。

匈奴軍隊損失慘重。在戰鬥中,折蘭王被漢軍強弩射殺,盧侯王被斬於馬下;渾邪王的兒子在戰鬥中被生擒,相國與都尉均落馬被俘;休屠部落的寶物,一尊祭天金人——這是當地人宗教信仰的偶像——也讓漢軍作為戰利品收繳了。

這一戰,漢軍斬獲與俘虜的敵人共計八千九百六十人,深入河西走廊一千里,降服與擊敗十餘個匈奴部落。

霍去病果然不負重望,第一次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便大獲全勝。

第三,迂迴包抄,二戰河西

第一次河西戰役後不久,武帝又發動第二次河西戰役。

由於河西走廊地形狹窄,如果採取正面進攻,匈奴人可以據險而守,不利於打殲滅戰。於是霍去病決定迂迴到敵軍的後方,一舉切斷匈奴人的退路,包抄敵軍主力,以取得殲滅戰的勝利。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霍去病統率,另一路由公孫敖統率,目標是在兩千裡外的居延會師,而後從背後給匈奴人致命一擊。然而,霍去病的大軍抵達居延海後,公孫敖的大軍並沒有出現。

軍情突然出現重大變化了。公孫敖誤期了,霍去病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怎麼辦?是撤退,還是繼續前進?這時就看出霍去病的膽略,他決定繼續深入。

霍去病大軍突然出現在匈奴人的後方,直取小月氏。匈奴小王單桓王與酋塗王比較識相,率屬下包括相國、都尉等二千五百人,向霍去病投降。

稽且王負隅頑抗,被鷹擊司馬趙破奴擊破生擒,稽且部落的右千騎將、王母、王子以及高級官員四十一人以及騎兵三千三百三十人被俘,稽且部落全軍覆沒。漢軍校尉高不識率軍征服呼於耆部落。呼於耆王手腳快,僥倖逃跑了,但王子以及部落官員被俘虜十一人,戰士一千七百人投降。

霍去病率主力橫掃小月氏,一直追擊到祁連山腳下。小月氏之戰,匈奴河西諸部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共計被斬殺與俘虜的人數多達三萬又二百人。小王被俘獲五名,小王的母親、妻妾、王子被俘虜五十九人;各部落的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高級官員被俘六十三人。

在孤軍深入、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霍去病仍然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戰績。第二次河西之戰所取得的戰果,是自反擊匈奴以來,最為顯赫的一次,斬獲數量之多,為歷次戰役之冠。

第四,大膽使用少壯派將領及匈奴降將,贏得漠北會戰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役。是漢匈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大決戰。

漢軍投入遠征的兵力達到三十萬人,分東、西兩線同時展開。東線由霍去病指揮,西線由衛青指揮,兵力各十五萬人,其中五萬是騎兵,配備最優良的粟馬,另有步兵及後勤運輸隊伍十萬人。

霍去病麾下沒有一名將軍,只有校尉極的軍官,包括路博德、趙破奴、衛山、李敢等,都屬於少壯派軍官。很明顯,年輕的霍去病不願意受到老將們的掣肘。此外,為了適應在環境惡劣的大漠中作戰,霍去病大膽吸納了匈奴的降將與降兵,這些人具有豐富的荒漠作戰經驗,特別在識路、尋找水源等方面,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霍去病兵團不僅是由最強悍的士兵組成,所受的待遇也是最好的。漢武帝特地安排了宮廷負責膳食的官員,帶了數十輛餐車,專門負責給霍去病的騎兵團提供優質的伙食,以保證這支最強悍軍隊的戰鬥力。

霍去病的打擊目標,是盤距在漠東的匈奴左賢王部。他採取大縱深的突進戰略,插向左賢王的後方,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合圍。但狡滑的左賢王一路北退,沒有讓霍去病有機可乘。為了能追趕上匈奴軍隊,霍去病決定騎兵率先出發,只帶上少量的輜重,全速北進,將後勤補給車隊遠遠拋在身後。

這支輕騎兵終於逮到左賢王。霍去病兵團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些騎兵及其將領幾乎都是霍去病一手挑選出來的。其手下將領路博德、趙破奴等,後來均成為漢軍中重要的將領,還有李廣的兒子李敢,有乃父之風,非常勇猛。這一戰打得十分激烈,匈奴小王比車耆被漢軍斬殺,另一名小王章渠受傷被俘。在進攻匈奴左大將部的戰鬥中,李敢勇冠三軍,斬將奪旗,如入無人之境。

匈奴人無法繼續打下去了,開始向後撤退。兩軍在弓盧河畔又打了一次大血戰。漢軍將領衛山擒獲匈奴的屯頭王與韓王,其餘被俘的匈奴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合計八十三人,其他士兵不計其數。

左賢王率領殘部退至狼居胥山。霍去病一鼓作氣,再下狼居胥山。而後繼續西進,一路橫掃,直抵姑衍山。至此,東線戰事以全勝而告終,霍去病橫掃匈奴,斬獲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


君山話史


霍去病的生平,他的故事,這裡已經有很多朋友都已經詳細的描述了。大家講了很多 ,卻都沒有說到他的軍事特點。

霍去病與衛青都可以說是武帝h一手訓練出來的。在衛青還是一羽林軍時,武帝經常帶著羽林軍出去涉獵,古時涉獵就如軍隊行軍佈陣一樣,將獵物敢到皇帝面前,然後追逐獵殺。衛青在後來徵匈奴,都是行軍佈陣一絲不苟,所以他能和匈奴正面硬槓,而且不吃虧。但是這樣一絲不苟,缺有弱點,那就是缺失機動力。

霍去病是衛青侄兒,小時也混跡羽林軍,武帝涉獵,他年紀小,就緊隨武帝后,當獵物出現,就與武帝策馬揚鞭,追殺獵物。後來徵匈奴中,衛青的那套穩重的戰法在霍去病看來是老套落後,霍去病腦子裡已經有了新戰法。而那套戰法絕不像舅舅一樣帶著沉重的淄重,慢慢的向前推進。他要輕裝前進,像閃電一樣突襲獵物。沒錯他的思維就是後來希特勒用的閃擊戰。

初出茅廬的霍去病只是帶了八百騎兵,這八百騎兵沒有淄重,只有武器與三天口糧,他們如獵狗一樣悄悄潛入,在獵物放鬆警惕的情況下,突然殺出 ,匈奴被斬首兩千。

如果說衛青戰法屬於正規戰法,可以說是正面戰場,那麼霍去病是奇兵。他後來的騎兵都是每人雙騎,可以長途奔襲千里。在大漠中與匈奴人作戰,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匈奴人在哪,匈奴人是遊牧民族,他不像中原人是住在固定的城市裡,他們定無居所,隨著水草遊牧,一旦發生戰爭,你想找到他們就難了,衛青是派出大偵察兵,然後大部隊再往前,但是茫茫大漠,偵察兵往往不會離大部隊多遠,而匈奴人聽到大部隊過來,早就跑的遠遠的。所以衛青第二次北征,沒有找到匈奴人。

但霍去病則不同,他的兩萬騎兵,只帶幾天口糧,又是每人雙騎,馬跑累了,就換另一匹,機動性大大增強,往往一兩天就悄悄深入大漠千里,這是衛青辦不到的,跑的路多搜索範圍就大,找到匈奴人幾率也就高。而且霍去病第六感很強,往往他能憑著直覺感覺的到附近的敵人,這不得了,很多人找不到匈奴人,他卻能屢次摸到匈奴人的老巢。

霍去病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隱蔽性高,這麼多人悄然進入大漠,卻不被匈奴發現,實在是了不起。當然也有些殘忍,因為路上肯定會遇上一些匈奴的普通牧人,這裡面有女人和孩子,他們會隨時向匈奴軍隊報信,於是霍去病將他們都斬殺。

霍去病的戰法飄忽不定,他的目標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匈奴人很難對他進行有效的防禦。在你整裝待發準備與他決戰時,他卻不來,在你呼呼大睡時,他卻會突然殺入。

這就是名將霍去病,後來的大唐名將李靖,蘇定方,明朝的藍玉,在征討北方遊牧民族時,都是借鑑了霍去病的特點 ,千里突襲,殺敵於不備中。


丟失了N年


一直以來騎兵對步兵就完全是碾壓,成吉思汗在馬上利用騎兵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明朝時期最強大的隊伍稱之為朵顏三衛也是由蒙古騎兵所構成。


為了方便解答,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問題中的遊牧民族理解為北方的匈奴,中原與匈奴的戰爭從很早就已經開始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國末年。

當時的趙國就已經開始和匈奴交戰。中原和匈奴的戰爭甚至可以看作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碰撞,在中國古代以來一直未曾斷絕。

而遊牧民族一直被稱作馬上的民族,所以他們的騎戰能力可謂是無人能敵,自古以來能打敗匈奴的將領也是少數,能對其造成碾壓之勢的更是屈指可數。


戰國時期趙國的李牧就是第一位打敗匈奴的將領,當時的匈奴還沒有如此猖狂,李牧依靠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帶領趙國的軍隊,一舉殲滅了10萬匈奴的騎兵,可謂是一大壯舉。

在李牧之後極少有人能與匈奴為敵,即使是漢高祖劉邦當時也曾帶領軍隊與匈奴作戰,劉邦也未能取得成果,甚至還被匈奴圍在了白登山上,不得不以和親的方式換取與匈奴的和平。

在劉徹即位後,覺得匈奴的威脅太大,而且與匈奴和親太過恥辱,所以便派兵攻打匈奴,前有飛將軍李廣,後有衛青,雖然略有成效,但是與匈奴的戰況還是反反覆覆,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直到霍去病開始帶軍攻打匈奴,才實現了真正的勝利和成果,封狼居胥這一詞就是霍去病將匈奴追殺至狼居胥山後舉行祭天大禮而得,也是這一戰實現了漠南無王庭得說法,封狼居胥也就成為了誇耀霍去病在對匈奴戰爭中勝利的成語,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軍官勳貴們的最大榮譽。

那麼回到今天的問題,為什麼霍去病的騎兵可以碾壓遊牧民族呢?為什麼他可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個現象!


1、霍去病的身世: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很納悶,碾壓遊牧民族這種和打仗有關的事情,怎麼還與身世有關係呢?

其實還真的有關係,他的姨媽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後來還成為了皇后,他的舅舅是當時的大將軍衛青。

而衛青當時是徹徹底底的皇帝心腹,很得漢武帝的喜愛,他的弟弟是後來的名臣霍光。大家想想他一家在皇帝心中如此得寵,那麼皇帝必然也無比喜愛霍去病,配給霍去病騎兵的馬匹和武器必然都是上上之選,駿馬利器之下,匈奴人還不是得乖乖授首!


2、霍去病針對匈奴人有專門的兵法:

首先是霍去病的部下都是騎兵,用騎兵來對付騎兵是他一直以來的策略,歷史也證明了這種做法的正確性。

騎兵的機動性非常之強,用來騷擾敵人絕對是來無影去無蹤,這也是以步兵對騎兵總是不勝的原因,敵方騎兵的一個衝刺就能消滅多個步兵,扭頭再來一個衝刺就能跑掉,堪稱進可攻退可守。

而將其對手換成騎兵就能將其機動性的優點消耗掉,再加上漢代國力強盛,霍去病騎兵所用的馬兒比匈奴都要好,這就建立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其次霍去病多用弓箭,而匈奴資源稀缺,弓箭大都是骨制,還未交戰已然處於劣勢。

另外一方面霍去病非常善於使用斥候,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偵察兵,恰當的使用斥候能夠掌握敵軍的任何動向,特別是霍去病的斥候都騎著健壯的駿馬,更是能禦敵於千里之外,敵軍位置被掌握的一清二楚。

霍去病在與匈奴作戰時,從不直接正面作戰,他經常繞到敵軍的深處,先攻擊敵軍深處的薄弱處,抓捕匈奴的領導人員,抓住了領軍人物一方面能夠震懾匈奴,一方面讓匈奴失去領導,而只憑借兵卒個人實力強橫而不注意兵法的匈奴失去了領導自然不堪一擊。


雖然這說起來簡單,但是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才能夠準確抓到匈奴的領軍人物,就就是霍去病的厲害之處。

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作戰之中,霍去病的成果無疑是最大的,不然封狼居胥也不會成為武勳們最大的榮耀,而這四個字也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感受到了古代戰場的蒼涼,以及戰勝對手之後的豪邁!


策神歷史


冠軍侯、驃騎將軍霍去病是被列為天才的少年將軍,倍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一是徹底改變大漢對遊牧民族的戰略形勢,即由守變攻,而且殺入匈奴疆域上千裡,封狼居胥。這在中國中原政權與北方遊牧民族二千多年的對抗中是其少有的,故為歷代史學家所宣揚和崇拜。二是霍去病年少成名,十多歲即揚名疆場,二十多歲就受封與衛青幾乎平級的驃騎將軍,是後世無數年輕人的偶像,那個年輕的熱血男兒不想成就大業。三是漢武帝的寵愛和刻意褒獎,以及大力宣傳,幫助他成就豐功偉業,並彪炳史冊。

可僅以此來評價霍去病就是碾壓式的對匈奴的勝利,似乎如戰神般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又的確有些過於神化他了。霍去病最大的貢獻,在於戰術上的成功,還不見得就完全能壓制住匈奴。

當時,匈奴最有戰力的主要部隊都在匈奴王庭,王庭盯住的大漢主力部隊是衛青所部,同理,漢武帝對付匈奴主力,也是用衛青所屬兵馬。

而對於霍去病,漢武帝給予了極大的授權,由霍去病從漢軍中任選精銳兵卒,全部騎兵配置,一人雙馬,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打造出了一支精銳的特種部隊。同時授予霍去病全權,自行確定戰役方向和戰鬥方式,大多時候漢武帝都不知道這支部隊的方位方向,這是一種“特種戰”的作戰方式。

當然,霍去病的戰術素養是極高的,他完全學習匈奴騎兵的作戰方式和補給方式,發揮騎兵的高機動性,直接殺入匈奴腹地進行突襲戰,打完就走,或那裡有匈奴部落就衝向那裡。由於在匈奴腹地,各部落間防備是不足的,而戰力強的部落大多隨匈奴王庭行動,霍去病戰法又出乎匈奴預料,那時的信息傳遞又不便利,無法集中防禦霍去病所部,這就讓霍去病的累計戰果是驚人的,縱深也是驚人的。

與衛青相比,戰役戰術都不同,基本上衛青打不了霍去病的仗,霍去病也打不了衛青的仗。從兵法上說,衛青用正,霍去病用奇。可恰恰奇正相輔,成就了對匈奴的全面壓制,使匈奴王庭和各部落不得不北遷,遷不走的,兵力人口都不足,只得歸順大漢,成就了漢武帝的“千古一帝”。

所以把霍去病說成是簡單的碾壓,有些過了!





淨月暖陽


我是飛越滄海,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中國歷史上名將如雲,但無論誰都無法遮掩一個人的璀璨光華,他就是霍去病!他一生雖短暫如流星,卻永恆如日月。他用短暫一生打出了大漢雄威,他用獨特的戰法一改農耕民族面對遊牧民族時歷來的弱勢面貌,他用更彪悍的閃電般的衝擊力把遊牧民族撕裂成大漠裡的一粒粒黃沙,任他的鐵騎肆意踐踏,他的封狼居胥成為無數武將的人生信仰,霍去病,一個永遠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將!

天生奇才,幼綻光芒

一出生就成為私生子的霍去病,並沒有因為被父親拋棄而淪落為不受人待見的苦難兒童,相反,他還比通常人更受人禮遇和厚待,因為他有個受寵的皇后姨媽,還有個大將軍的舅舅,他的姨媽叫衛子夫,他的舅舅叫衛青。他耳聞目染舅舅在戰場上的叱吒風雲,也萌生了雄志。從小便開始練習騎射,練就了一身嫻熟的弓馬本領。

後來被漢武帝召入宮中隨侍,在漢武帝身邊,接觸的都是些高才卓俊之人,霍去病的眼界和見識也得到了很大的開闊和鍛鍊,加之本是天生聰慧,見識就更加不凡。漢武帝也很是喜愛這個聰慧的少年,便一心想培養他成為像他舅舅一樣的大將軍。就想教他學習古人的兵法,像什麼孫子兵法、吳起兵法、太公韜略之類的。

誰料想,霍去病雖年紀不大,卻對軍事用兵早就有了極深的領悟和獨特的見解。他回道:“對於戰爭,只要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熟知戰略形勢,就不要再去拘泥於兵法上的條條框框,墨守成規反受其害,熟知的兵法多,不如因地制宜的想法多好。”漢武帝很是驚詫他的言論,更是賞識他的見識。

軍神出世,八百鐵騎耀大漠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剛好十八歲,衛青也要再次率軍出定襄進擊匈奴,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剽姚校尉,讓衛青帶著霍去病去前線磨勵鍛鍊,還讓霍去病獨自帶領一支軍隊。衛青便交給霍去病八百精銳騎兵,由他自由指揮,伺機尋找戰機。

獲得獨立帶隊的霍去病就如脫韁野馬,有種天高任鳥飛大漠任馳騁的豪興大發,他意氣風發的領著八百鐵騎追逐著狂風黃沙,遠離衛青的大軍不覺已數百里。不久,他便憑著靈敏的戰鬥嗅覺覺察到匈奴軍隊的存在,帶領八百鐵騎迎著匈奴軍就如風捲殘雲一般衝了過去,一陣箭射刀砍矛刺,剖瓜切菜一般就殲滅了這股遠比自己兵力龐大的匈奴軍隊。

此戰霍去病率部共殺敵兩千零二十八人,包括匈奴的相國、當戶,殺死單于祖父輩的籍若侯產,生俘單于叔父羅姑比。因此戰殲敵為全軍之冠,被封為冠軍侯,封邑一千六百戶。而衛青在此戰中,由於右將軍蘇建所率的軍隊全軍覆滅,前將軍趙信兵敗投降了匈奴,沒有建立軍功,也沒有得到封賞。

再次出征,一代天驕無可匹敵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大將軍,獨自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遠征匈奴。霍去病帶領軍隊越過烏韡山,又渡過狐奴河,在經過一片匈奴人聚集區時,這些匈奴小王國的子民們見到大漢鐵騎驟然天降,震懾於漢軍的威武,紛紛向漢軍臣服和歸順,霍去病見這些匈奴人馴服得如草原上的羔羊一般,沒有絲毫反抗之意,便也沒有縱兵擄掠這些已歸順的部落。他是一心想著能抓獲單于的兒子。

他率領大軍經過六天的跋涉,越過焉支山前行了一千多里,終於發現匈奴的主力部隊,立即命令士卒迅猛的包抄上去,兩軍短兵相接,匈奴人被打了個出奇不意,此戰殲滅了這支匈奴軍,殺死了折蘭王和盧胡王,俘虜了了渾邪王的兒子及相國、都尉,共殺敵八千多,還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此戰大勝,漢武帝又加封了霍去病兩千戶。

同年夏天,漢武帝命令再次征伐匈奴,兵分兩路,一路命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各自率軍同時從北地出發,另一路由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各率軍從右北平出發。

李廣率領四千騎兵率先到達目的地,本計劃在此會合的張騫所部卻遲遲未到。這時,匈奴的左賢王率領幾萬騎兵卻圍了上來,李廣只得孤軍與匈奴軍隊苦戰兩天,由於敵眾我寡,李廣手下軍隊損失了大半,但殺死的敵人數目卻遠遠超過他們損失的人數。等張騫率部趕到時,匈奴兵已經撤走。博望侯因犯貽誤軍機的罪被判死刑,交了贖金,成為庶民。

另一路霍去病率軍已深入到匈奴腹地,而本與他相互呼應的友軍合騎侯公孫敖率部走錯了路,沒能實現兩軍會合。霍去病只得獨自對敵。他率部先越過居延澤,隨後經過小月氏,直插祁連山匈奴的大本營,由於出擊得迅捷兇猛,匈奴軍一戰即潰,此戰殺敵三萬零兩百人,率眾投降的有兩千五百人,俘虜了酋塗王,抓獲五名匈奴小王,五名小王的母親,單于的妻子,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而自身軍隊只損失了十分之三。此戰可謂是一場大勝,霍去病也被漢武帝再加封五千戶。

匈奴單于見霍去病連戰連捷,使得匈奴各部損失慘重,便遷怒於守土不力的渾邪王,準備殺他以振軍威。渾邪王便與休屠王謀算著投奔漢朝。漢武帝聞訊不知真假,擔心是匈奴人的詐降之計,便派霍去病率軍去受降。霍去病率部渡過黃河遠遠見到來投降的渾邪王一眾人。這時,渾邪王的部下中有些人卻臨陣想反水,霍去病見機率部就衝入了匈奴軍營殺了暴亂的八千餘人,霍去病把渾邪王接送回長安。

由於霍去病在河西的接連大勝,使得渾邪王投降,解除了河塞地區長久以來的邊患問題,實現了長治久安。而隴西、率噗、上郡的駐防士兵也減少了一半,大大的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漢武帝特地又加封了霍去病一千七百戶。

再擊匈奴,巔峰之戰卻成謝幕一戰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召集眾將道,“匈奴單于常常以為漢朝軍隊不敢深入到大漠腹地與他們決戰,這次,我們就要給他一個大意外,要深入到腹地找他們決戰,力求一舉殲滅匈奴,保我大漢再不受匈奴的邊患困擾。這次出擊勢必能實現我們的願望。”

這次,有段時間沒有出戰的衛青重新披掛上陣,漢武帝命他和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及數十萬步兵出戰。一開始霍去病準備從定襄出發,但抓獲的俘虜說單于向東而去,霍去病便改變計劃,從代郡出發。而衛青仍然從定襄出發。此戰李廣擔任衛青的前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

從漢朝叛逃到匈奴的趙信為單于獻計道:“漢軍已經越過沙漠,深入到大漠腹地了,他們現在肯定是人困馬疲,我們可以以逸待勞,坐著收繳漢軍的俘虜就可以了。”單王採納了他的建議,便將全部輜重都遠遠地運到北方,精銳部隊在沙漠北面陳兵等待著漢軍到來。

衛青率軍前行了一千多里,正好碰上單于的大軍,便先把武剛車排成陣營,再派五千騎兵出戰試探匈奴大勞,又派左右兩翼大軍包抄匈奴人。匈奴單于看到對面漢朝軍隊並不像之前預料的是疲憊之師,反而是兵強馬壯軍儀威武,心裡便露了怯。趁著夜黑,在幾百侍衛的擁衛下,突破了漢軍的重圍向西北方奔逃。衛青隨即率部追擊。

追擊了兩百多里,單于還是逃脫了,衛青佔據了匈奴老巢達穴真顏山趙信城,獲得匈奴屯積在這裡的大量糧食。此戰衛青殺敵一萬多人,搗毀了匈奴的王廷。這一戰前將軍李廣又是迷了路,寸功未立。

而霍去病所部從代郡出發行軍一千多里,遭遇到匈奴的左賢王率領的軍隊,雙方接連交戰。霍去病舍棄輜重物質,只攜帶少量軍需物資輕裝疾進,實施以戰養戰的策略,追擊敵軍。先越過大沙漠,渡河俘虜了單于的近臣章渠,並誅殺匈奴的小王比車耆,又轉而攻擊匈奴左大將,奪得軍旗戰鼓。接著又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閭河,俘虜了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捕獲俘虜和殺敵共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漢軍只損失十分之三。

霍去病率部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儀式,又在姑衍山舉行祭地儀式,通過在匈奴的標誌性山上進行祭祀天地,彰示著大漢國威與軍威。此戰給予匈奴人毀滅性打擊,基本上消滅了匈奴擁有再進犯漢朝邊境的軍事力量。

霍去病因此戰功績被漢武帝再加封五千八百戶。跟隨他出戰的將領們也都得到了賞賜。這次兵分兩路的大漠決戰,衛青所率一路由於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因迷路而貽誤戰機,沒有得到封賞。霍去病的光芒一時蓋過了衛青,成為漢武帝最為倚重的軍事奇才。

一代天才殞落,人雖沒,名卻留

在取得對匈奴的曠世勝利後,沒過兩年,也就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就去世了,年僅二十四歲。由於他的突然離世,漢琥帝很是悲傷,並派遣五郡玄甲軍從長安至茂陵排列成威武軍陣以示敬穆。在為霍去病建造的陵墓的外形上也以祁連山的模樣建造。以示他對匈奴的威懾和對匈作戰的功績。

霍去病雖功勳卓著,卻並未沉戀享受榮華富貴之中,在他建立無數戰功後,漢武帝給他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座第送給他,霍去病卻並未接納,只道,“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霍去病的卓著功勳雖然是和大漢鼎盛國力分不開的,漢武帝時,大力發展騎兵,對作戰兵器進行改良。對作戰部隊的後勤大力支持,放手讓前線統帥自行作戰。使得對戰匈奴時不處劣勢。但同時,霍去病用他獨特的閃擊戰,關鍵時候,敢於捨棄輜重以戰養戰,常常以迅猛之擊直搗黃龍的戰法讓匈奴人往往措手不及。對敵情的熟知,對偵察的重視,以夷制夷的反制策略,靈活多變神出鬼沒的戰術素養才是他的制敵法寶,讓他無往不勝,令匈奴軍隊無處躲匿,逃而不及一遇就是常被全殲。

一代軍神,才嶄露頭角就英年早逝,是漢之不幸,是華夏之不幸,是軍事史之不幸!


飛越滄海


你的17歲在做甚?霍去病的17歲已經封“冠軍候”;霍去病這一生僅用青蔥六年,過完了別人不可及的一生,雖23歲逝世,卻永久活在了心中,在西漢中期,這是一位最讓人惋惜的名將,更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不以身份而悲天憐人的霍去病

縱觀歷史很多著名名將在出生這塊,身份皆不貴幸,霍去病一般無二,霍去病出生於漢武帝建元元年,是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小吏(霍仲孺)暗合的私生子,當時其父在差事滿後就與其母不在聯繫。

而霍去病面對從小無父愛,家母又是女奴身份的情況下,並未產生常人般的氣餒、自誒、不平性格,反而從小懂事,喜於練武,練就了一身不凡武藝,特別是善騎射。

長大後從軍至驃騎將軍霍去病才知道其父是誰,但已不重要;也正因為自小無父愛反而長得更加堅韌不拔,後在衛子夫外戚幼時階段,由於騎射不凡被漢武帝識得,讓他做了一名近臣侍中,而且還被漢武帝親授《孫子兵法》,自此,他的元年時代開啟。

被漢武帝親教後的他,在西漢六年阻擊匈奴於漠南時,漢武帝就將他任命為票姚校尉,初時只是想讓他試煉,沒想到這一試煉竟為西漢試煉出一名偉大軍事家、驃騎將軍。

17歲的他兩次被漢武帝安排進擊漠南,與八百輕勇騎赴利,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含的高級官員、與重要人物相國和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

兩次赴利兩次建功,被後漢武帝授予少年冠軍侯,也印證了那句話,少年初長成,此乃霍去病;他用行動為漢武帝的眼光做出了表率。

一朝青雲為國擴版圖

19歲,也是霍去病任命為驃騎將軍的年紀,任命後的他奉漢武帝之命,於春、夏兩次交戰渾邪王、休屠王部,前者以一萬驃騎翻山越嶺一千多里重創匈奴,為打通河西版圖起到至關重要。

後者,由於公孫敖因匈奴之地迷障導致未能與霍去病的兵馬及時會合,而霍去病知道戰機不可延誤,隨果斷深入,僅憑自帶的驃騎軍就殲敵三萬餘人,其中包含匈奴重要成員之匈奴五王、五王母、相國、將軍、當戶、都尉之眾多人物,此次的殲滅徹底奠定匈奴的畏懼之心,凡遊牧民族聞其驃騎兵,均驚顫喪膽。

秋後一役,西域道路徹底被霍去病的驃騎軍打通,漢朝正式接受河西地域,匈奴還因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回頭再看,這些殲滅多數是一筆帶過,但其中的兇險,只有他自己能體會,我的看法是,他從小的堅韌性格為他後來的成就起到了至關重要,律己的同時,讓他的驃騎軍與別軍騎射不一樣。

就拿當初翻越焉支山時,急行軍一千多里,可看得出來,這股毅力堅韌勁,不是本身含有傳遞至軍中,軍中絕無有如此之能行。

霍去病在任驃騎將軍時,彰顯克敵服遠之理,且自己本身英勇,這也成為了驃騎軍的精神所在,攜帶的朗兒更是以其為杆,在擴充疆土之時,尤為清晰可鑑這股精神所在。

唯一可惜的是,這位西漢名將逝世於23歲,不然會為西漢擴充多少疆土,特別是當時即將拿下的北海(今邊境俄羅斯貝加爾湖)。

這的死就不做後續訴說,其因素重多,裹貶不一,有人說是這般,似那般,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惋惜,心痛。


探索歷史奇聞


公元前140年,劉徹登上皇位的第二年,霍去病降生在漢武帝劉徹的姐姐平陽公主府裡。他的母親衛少兒是公主府裡的女僕,父親則是平陽縣一個地位卑微的官員。看上去,霍去病與皇帝的命運不會有任何交集。但16 年之後,就是這個霍去病,肩負起了漢帝國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

原本出生在平陽公主府普通女傭家的霍去病命運會平平淡淡,但轉機很快就悄然而至,由於他的姨母衛子夫被漢武帝帶入宮中併成為皇后,霍去病也從僕人的兒子瞬間變成了漢帝國的皇族成員。而他的舅舅正是漢帝國冉冉上升的高級軍事將領衛青。儘管前程錦繡的霍去病可以享受宮廷的奢華生活,但他卻偏偏喜歡舞刀弄槍,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關於秣馬厲兵的風雲戰事與帝國戰略。他酷愛軍事,喜歡騎射,每天跟著舅舅廝混在軍營中摸爬滾打。漢武帝十分喜愛自己這個虎虎生風的外甥。在看過霍去病的訓練之後,漢武帝建議霍去病要向古人學習,熟讀兵法。沒想到,霍去病特別張揚,特別強勢,特別高調,霍去病和劉徹爭辯說:“打仗應該隨機應變,光學古時候的兵法是沒用的。”霍去病犀利、敏銳的思維方式讓漢武帝感到後生可畏。

此時,漢帝國與匈奴的生死纏鬥仍在持續進行。匈奴每年侵擾漢朝的邊境,殺掠漢朝的官員和百姓。經歷了幾十年的積累。漢帝國的國力已達到最強盛的時期。面對匈奴的一再挑釁,漢武帝終於下定了全面反擊的決心。從公元前129 年開始,他先後發動了幾次戰役,解除了匈奴對漢都城長安的威脅。而張騫帶回的關於河西走廊及廣闊西域的信息,極大地激發了漢武帝向西拓展的信心。

匈奴驅逐了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之後,匈奴單于便把走廊東段封給了休屠王,西段封給了渾邪王。通過這條走廊,匈奴王朝向西可以控制西域諸國,向南可與羌族結成對抗漢九朝的聯盟,對漢帝國西部地區構成嚴重威脅。假若漢帝國能奪取河西走廊,那麼,既能解除匈奴從西方對中原腹地的威脅,又可斬斷匈奴與羌族部落的聯盟,大大削弱匈奴的勢力範圍,斬斷匈奴的右臂,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漢匈之間的戰爭是極其特殊的。河西走廊遠離交通線與人口稠密地區,很難及時得到來自後方的補給。更何況擁有強大騎兵的匈奴人,作戰方式靈活多變,突然性強,這讓習慣兩軍對壘的漢帝國軍隊防不勝防。

公元前123 年,漠南之戰,霍去病非凡的戰略很快得到證明,大將軍衛青率十萬大軍與匈奴單于主力對決,17 歲的霍去病以驃姚校尉的軍階隨隊出征。在其中的一次戰役中,衛青所率主力部隊傷亡慘重。但初出茅廬的霍去病卻率領八百精銳騎兵,奔馳數百里奇襲匈奴,斬敵兩千多人,這是霍去病經歷的第一場戰役,他以不凡的戰績向世人宣告,大漢五朝最耀眼的一代名將已經橫空出世。這次戰役引起漢武帝的高度關注,他賜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年少輕狂、衝動驍勇的霍去病,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束縛,更不按常理出牌。這個皇家年輕軍官所採用的輕騎兵快速突襲的戰術正是漢武帝所期待的。霍去病的作戰風格完全超越了漢軍固有的作戰方式,他採用的是匈奴的作戰方式,錐子戰:組織一支小部隊,每一個路徑奔襲一個點,拿到了就走。閃電戰,來得快去的也快,在草原上沒有部隊的根據地,你抓不住我。右鉤拳,每次都繞著彎,繞過敵人的正面防線。這幾種戰法充分發揮了騎兵的優勢,霍去病的突襲戰讓匈奴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防守,當然這樣做的風險也極大。

毫無疑問,匈奴的軍事優勢在於騎兵,騎兵的關鍵在於優質戰馬,這恰恰是漢帝國所缺乏的,也正是漢軍常常被匈奴牽制的重要原因。當漢武帝劉徹登基時,大力發展優良戰馬便迅速成為重中之重的國策。漢朝的軍隊開始了職業化進程,不再是平時耕種、到戰時才徵召的農民。騎兵戰術也在與遊牧民族不斷交鋒中逐漸成熟。在帝國豐盈的財政收入保障下,騎兵數量也急劇膨脹,一度竟擁有甲兵45 萬、軍馬60 萬匹,相當於中國現役部隊總兵力的五分之—。

看上去,萬事俱備,只欠一次在河西走廊上酣暢淋漓的勝利。基於打通並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的戰略意圖,漢武帝決定發起河西戰役。初戰告捷的冠軍侯霍去病成為漢武帝突擊河西走廊的首選。與其說選擇喜歡冒險的霍去病,倒不如說漢武帝本人更喜歡冒險。烏鞘嶺位於甘肅中南部,是河西走廊東端的起點,平均海拔3000 米,兩側的山勢在這裡開始收縮,它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長安通往河西走廊的主要通路。

公元前121 年,早春時節。壯志凌雲的霍去病站在大雪紛飛的烏鞘嶺上,手中握著張騫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圖。在他的身後,一萬名精銳騎兵正在翻越天寒路險的隘口。他的前方沒有盡頭。他的國家需要這條通道。就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率部急速轉戰6天,連續掃蕩了匈奴五個部落。抗拒者以武力征服,降服者則予以安撫。

隨即,霍去病越過匈奴人放牧的天然草場焉支山,連續疾進500 公里,斬殺了折蘭王、盧胡王,殲滅匈奴軍近萬。驚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渾邪王率殘部逃走。霍去病追擊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這是霍去病騎兵閃擊戰術的首次正規試驗,結果大獲全勝。

年輕的霍將軍完全按自己的戰術思想單獨指揮一支勁旅打了一場漂亮的運動戰。霍去病凱旋歸來。但漢武帝仍然心有遺憾,他把霍去病召進宮中,徹夜長談。這次河西作戰,雖然深入匈奴境內近1000 公里,大軍貫穿整個河西走廊,但由於只有平推,沒有聚殲,使休屠王和渾邪王逃之天天,沒能達成圍殲匈奴主力的既定目標。就在這次討論中,一個新的作戰計劃逐漸成形。為了迷惑敵人,由老將公孫敖率軍從東面進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趁機繞道閃擊匈奴後方。同時,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各帶一路人馬,分兩路縱隊切斷匈奴援軍的路線。如果計劃順利實施,那麼,霍去病和公孫敖將在河西走廊會師,形成東西夾擊,徹底聚殲休屠王和渾邪王部落。他們為這個充滿想象力的作戰計劃激動不已。

3個月後,公元前121 年夏天。漢武帝下達了出擊的命令,漢帝國的軍隊按預定作戰行動從3個方向出發。匈奴單于也派出數萬騎兵南下,快速進擊代郡、雁門,分散漢軍兵力,以期達到到漢軍不敢放手全力攻擊河西走廊右賢王部隊的作戰目的。漢匈之戰,在數千裡的廣闊地帶展開並迅速推向高潮。霍去病率領經過嚴格挑選的精銳騎兵向西北挺進,渡過黃河,跨越賀蘭山,橫穿大漠,至居延澤,再由西北轉向西南,長驅深入達1000公里,按照計劃繞到匈奴軍隊的後方。但此時霍去病發現,如此精心策劃的第二次河西之戰出現了意外,公孫敖部由於在行軍中迷失了方向,未能按預定的計劃和霍去病會師。這令霍去病的奇襲之師突然陷入困境。此時,他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罷兵而歸;要麼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河西殲敵的重任。曠野之上,帝國的騎兵和馬隊整裝待發。霍去病決定鋌而走險,向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隊側背發動攻擊。寂寞荒涼的戈壁灘上驟然戰馬嘶鳴、殺聲震天。匈奴人做夢也沒想到,他們防線的背後會突然遭到襲擊。措手不及的匈奴主力部隊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遭到毀滅性打擊。

河西之戰後,霍去病的大軍接收了這片匈奴人飼養戰馬的夢幻之地——山丹。從此,漢帝國有了理想的軍馬養殖基地,高原環境培養出的馬匹質量遠遠超過中原馬。被霍去病擊潰的匈奴唱著悲涼的歌退出祁連山牧場。

興奮的漢武帝劉徹下詔表彰霍去病的戰功,併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府第。聽說此事的霍去病向漢武帝上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史官司馬遷記錄了霍去病這句話併成為流傳千古的鏗鏘名言。

連續發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戰讓匈奴感到異常焦慮。一旦失去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無法形成對漢帝國的封鎖與圍堵,匈奴王朝的戰略優勢將喪失殆盡。憤怒之極的匈奴單于打算召回並殺掉渾邪王、休屠王。聽到風聲的渾邪王和休屠王萬般無奈,決定投降漢帝國。但得知這個消息的漢武帝擔心有詐,躊躇再三,決定派霍去病率領部隊前去受降,這是霍去病一年之內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儘管渾邪王和休屠王兩次戰敗,但他們仍然擁有數萬軍隊,而且,受降地點遠在匈奴境內,很有可能出現預料不到的突然變化。當霍去病率領1 萬騎兵尚未到達河西時,休屠王果然臨陣變卦,拒絕降漢。一場血腥的內訌不可避免——渾邪王殺掉休屠王並收編了他的軍隊。但渾邪王自己也舉棋不定。面對人心浮動、劍拔弩張的受降場面,霍去病淡定自若,策馬走入匈奴軍營,來到渾邪王面前,命令軍士將正要逃跑的匈奴兵就地殺掉。震驚不已的渾邪王只得交出佩刀,在漢軍衛隊護送下前往長安面見漢武帝。

就在公元前121 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歷經3 次河西之戰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銳部隊縱橫馳騁,終於全線打通了河西走廊。著名的“河西之戰”落下帷幕。

連續三次河西戰役對漢匈雙方力量的消長產生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匈奴再難以依靠西域地區諸國和羌族諸部落的人力、物力、資源從西方發動對漢的進襲。漢帝國西部邊境地區,也由此獲得了相對安定發展的有利條件,並形成了從西面屏護京師長安的安全地帶。這一年,漢帝國首次設置武威、酒泉兩郡,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版圖。

而青春洋溢的霍去病此時剛剛19 歲。

經過河西之戰後,漢匈戰爭的攻守態勢發生逆轉,但北撤的匈奴並未屈服。公元前119年夏,為鞏固河西戰果,衛青和霍去病各帶一路大軍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直擊匈奴單于本部。霍去病的部隊在全殲匈奴主力之後,一路衝到被匈奴人視為聖地的狼居胥山,並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儀式。史稱“封狼居胥”。

從此,匈奴再也沒有能力和漢朝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這一年,霍去病22 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