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霍去病的骑兵可以碾压游牧民族?

许锰


霍去病一个少年英雄,率大汉子弟兵,纵横于大漠南北、河西之地,用自己的双手生生打出了大汉帝国的威严,汉武帝封其为“冠军侯”,意为勇冠诸军,功高众候。

同样是骑兵,霍去病为什么能够战胜以骑射擅长的匈奴?他有什么致胜秘诀?

在霍去病肆意奔放的时代,还有一人必须要提及一下。

李广。

飞将军李广,他有一个长处,一个遗憾。

长处是来自于自幼生活在汉匈边界,耳染目濡匈奴习性,得其熏陶,善骑射。尤以善射而威震匈奴,借助骏马的飞驰电掣,匈奴称李广为飞将军。

李广一生基本都在与匈奴对抗中渡过,所经战阵数十场,但多以败北而告终,加上运气实在是差的离谱,至死也未封侯。

唯一值得一说的一场醒目的“表演”,乃是李广在公元前121年。在第二次河西之战时,李广率兵四千出右北平,仅行数百里,遭遇匈奴左贤王四万精骑。

李广命三子李敢领数十骑出阵,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李敢回来轻松的说,“胡虏易与耳!”

而后李广列阵与匈奴对攻,死伤惨重,弓箭告罄时,李广乃令士持满毋发,他反而手持大黄弩,射杀数个裨将。匈奴不敢近前,残余汉军则勇气倍增,遂与匈奴相持不下。恰逢迷路的张骞四万大军赶到,匈奴解围逃离。

司马迁在这里将李广的长处---箭术,勾勒的细致且神乎其神,以一人之力独挡四万匈奴。

反观霍去病,简直是一大杀神。动则杀敌数千,俘获多少牛羊。要不就是斩敌数万,俘获匈奴王室几人,牛羊辎重无数。

不知司马迁出于什么考虑,有关的作战细节却未提及。如果想找出霍去病的获胜原因,只能在霍去病被记载的功绩之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霍去病的首次大秀,自然是率八百勇士直插匈奴纵深。

获得的战果是2028颗人头,斩单于祖父,生擒单于季父(单于的四叔或小叔)。

如果此战与上面叙述的李广的战况相比的话,会发现霍去病的确是勇猛难挡。可是,未记载霍去病所使用的战术。

霍去病自从入宫当了侍卫之后,不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兵书,甚至是反感兵书,态度十分的坚决,“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只需大概得方略即可,不必细细学习。

天才的霍去病的战术竟然浑然天成,自成一家,甚至是和主流对抗骑兵的方式,大不相同。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提及,每每提到李广,多数会有这几个字眼,箭罄,箭尽。

而霍去病却没有这种词语,多是斩杀等词,很少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甚至可以说霍去病究竟擅长弓箭都不得而知。

其作战方式一定与李广的作战方式不同,有很大的可能是霍去病发挥马匹的速度快的优势,快速贴近敌军,而后短兵相接,突破匈奴阵型。

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

这种作战模式即骑兵冲击战术,在西汉的画像石中得到了展现。

<strong>


由此得出作战方式的不同。

当然,还有骑兵突进的马匹,奖励士卒的金帛。

有一句话说的好,打仗,打的是银子。

这些都在文景之治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张骞和李广都发生了迷路的事情,两位还都是多次进出塞外的老将,为何刚刚二十出头的霍去病却没有从未出现这种较为尴尬的事情,反而每次出军都有斩获?

鹰击司马赵破奴……校尉句王高不识,【集解】:徐广曰:“句音钩。匈奴以为号。”【索隐】:案:二人并匈奴人也。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张骞和李广军中也必然有霍去病军中同样的匈奴向导,那为何还会出现迷路?

这不得不说是和霍去病的个人魅力有关。

他了解自己身边的人,信任他们,重用他们,从而得到对方的信任,乐为其用。

在霍去病奉命受降时,是其魅力四射,威盖十万匈奴的极大体现。

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言其欲降。……天子闻之,於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虽然,霍去病的崛起是快速的,甚至是汉武帝所谓的帝王之术。可必须承认,霍去病的功绩和个人影响力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即便卫青和李广也是略逊一筹。

汉武帝爱屋及乌,在霍去病病逝之后,起用霍去病异母弟霍光,再一次缔造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被后世津津乐道,君臣之谊。


唐代丹药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上的女奴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的小吏霍仲孺。

说起他的父亲霍仲孺,可能是世界上最走运的渣男。

说是渣男,是因为霍仲孺跟卫少儿生下儿子霍去病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回了老家另外娶了老婆,连霍去病的生活费都没有付,只当没有这个儿子一样。

说他幸运,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为了大汉顶尖的人物,一个成为了军神,一个成为了名臣。

霍去病生下来第一年,父亲霍仲孺就开溜了。霍去病成为了私生子,好在第二年,他们家走运了,她的姨妈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带到了宫里,到了第二年,卫子夫再度受宠,最终成为了大汉的皇后。

以此推断,霍去病的童年虽然没有父亲,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小时候,他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而舅舅卫青也给了他很多的关爱,使他不至于在情感上有太大的缺陷,但毕竟是没有父爱,最关键的亲情缺失让霍去病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可这个性格恰好迎合了汉武帝的性格。汉武帝就不喜欢张扬,喜欢稳定老实的。

长大一点,霍去病被召进宫,司马迁先生酸溜溜的用一个字来形容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欢:幸

到底是什么幸法,司马迁很任性,不解释。但其实,汉武帝喜欢霍去病是很正常的。

霍去病的姨妈是大汉皇后,给汉武帝生了儿子,舅舅正率领大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那些反对跟匈奴开战的人哑口无言。这些胜利也让汉武帝的权威达到了巅峰。想当年,汉武帝的父亲想封两个匈奴降王为侯都费老鼻子劲,现在是想封谁就封谁。

这么给力的一家人,能不喜欢他们家的小孩吗?

但霍去病的受宠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是这个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不像一个孩子。

他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山西找到他的父亲--这个抛弃他母子的人。一般来说,这是报复的好时机。霍仲孺也提心吊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祸。

可是,霍去病很温和,恭敬的向父亲跪下,“以前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没有尽到孝道。”

霍仲孺惭愧不敢回答。

霍去病替这位没有尽过一天责任的父亲置办田宅,并将异母弟霍光带到了长安进行栽培,这才有了后面的名臣霍光。

这样低调懂事,完全不依仗姨妈的宠信,舅舅的权势胡乱飙车的孩子,汉武帝能不喜欢?

有一天,汉武帝特地把霍去病找过来,表示要教他一下孙子兵法。

霍去病回答:“行军打仗,看当时的情况去决定就好了,没有必要看古兵法。”

狂,没想到你小子平时不说话,一说话就要呛死人。

行,那就让你去试试,看你到底有多少斤两。

元朔六年,卫青率领六路大军出定襄击匈奴。李广霍去病就在其中。

这一次,卫青终于碰到了对手。匈奴的单于亲自率兵出战。汉军前锋三千骑兵一头撞上了匈奴的大军。经过一天的浴血交战,汉军伤亡殆尽。率领这三千骑兵的两位汉将,其中一位赵信因为原本就是胡人,干脆投降了。另一位苏建只身逃了回来。

出师不利,有人给卫青提了一个建议:大将军出师以来,从来没有斩过一位部将,现在苏建丢了本部人马,正好斩他立立大将军的权威。

说实话,卫青为人太低调了,出了名的汉朝好人,从不无缘无故处罚部下,在长安,也不愿意结交文人名士,这大概是他的功劳如此之大,但我们在史书上却很少找到他征战的细节的原因。反而是没立过大战功的李广同学,就是被俘了,也有荡气回荡潇洒写意的描写。

卫青否决了这个建议,表示自己以皇帝近亲统率大军,怎么还怕没有权威?我还怕大家担心我擅用权力呢。我不能诛杀大将于国境之外,这个事情还是交给陛下处理。

卫青将苏建送回了长安。汉武帝也没有杀苏建,只是将其贬为平民。

这一次大军出动,不但没有收获,还失去了两位将军,这在卫青的出征中是极为罕见的。

好在,舅舅不给力,外甥来救场。

五年前,汉武帝第一次对匈奴用兵,卫青原本是打酱油的,却意外奇袭龙城,寄于重望的李广反而大败而归。

大汉军队的运势从李广转给了卫青。

大概上天准备再洗洗牌,要从这一场大仗开始,将汉军的运势过渡给一个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当然就是霍去病。

这一次,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出战。卫青也没打算让他帮什么忙,就给了他八百骑兵。在大家看来,也就是感受一下战场的气氛,能够安全回来就烧高香了。

就像当年舅舅卫青第一次出征,把陪练玩成了主力一样。霍去病也玩了一把喧宾夺主。

他带着这八百骑兵脱离大部队数百里,冲到匈奴的后面,一阵猛打猛冲,竟然被他斩获了二千人,抓了一堆俘虏。而且全是硬菜,这里面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辈大佬。单于的叔叔被活捉 ,还有一大堆匈奴的国相当户。

汉武帝原本还有一些郁闷,听到霍去病的战绩,大为兴奋,表示霍去病的战绩冠于全军,所以给了他一个响亮的侯名:冠军侯。

第一次出征,就捞了一个侯,而我们的李广将军这一次又是空手而归,没有任何收获。

人比人,实在不能比。

霍去病的胜利几乎是克隆了卫青的龙城之捷,在友军吸引主力时,他长途奔袭,攻击匈奴的薄弱点,然后大胜而归。

那么是李广又一次输给了运气?

历史似乎要给李广一个彻底的答案,将他跟霍去病摆到了同样的战局上。

两年后,霍去病再次出征,第一次大放光彩之后,十七岁的霍去病就成为了汉武帝最喜欢用的大将,甚至已经超过了卫青。

这一次,升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日,击五国,杀匈奴的折兰王,斩卢胡王,又抓了一大堆的匈奴相国都尉,还把人家的祭天的小金子都抢了回来。

至于霍去病是怎么完成六日击五国这样的神奇战绩,我们的司马迁先生并没有兴趣详加记载。

到了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征,跟老将公孙敖从北地分兵两路出击匈奴。李广跟张骞从左北平分路出击。

李广率四千骑兵前突,张骞带一万骑兵在后面殿后。可李广又倒霉了,撞上了匈奴的四万兵马。

李广这个人怎么老碰上倒霉事呢?

这不只老怪老天不开眼,是李广自己打仗不按规矩出牌,他打仗全靠随意,从来没有斥侯,这种打法,他不倒霉谁倒霉呢?

被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的部队也开始慌了,我们李广同志从来不怕,因为他单兵作战能力强啊。下令自己的儿子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去试一下。

李敢就去了,在敌阵里来回冲了一下,回来报告,这伙匈奴都是菜鸟,很好对付。

大军这才情绪稳定下来。这时李广才下令结阵,围成一个圆圈。

很快,匈奴的大军发起了攻击,箭如雨下,虽然有点菜,但毕竟人数占优。数次冲击下来,汉军已经折损一半,箭也快用光了。

这时候,李广让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发射,而由他用自己特制的大号黄弓进行定点清除,专门射杀匈奴的将领,一连射死好几个。

匈奴人的进攻慢了下来。

这些细节全部记载在史记里。司马迁先生真的是李广粉,李广的每一次战斗,尤其是失败,司马迁都要大书特书,将李广将军的骁勇展示出来,好像越败李广越勇,李广都是虽败犹荣。而对于屡战屡胜,屡立奇功的卫青霍去病,司马迁先生总是平铺直叙,罗列一下数字就交差了。好像这些战功的取得并没有什么出奇。不值得详细去写。

当然,李广确实是英勇的。到了晚上,李广依然面不改色加紧巡视阵地,安定军心。从这一点看,李广确实有一颗大心脏。

到了第二天,押后的张骞终于到了,匈奴人一看汉军有了援兵,转身就撤了。只是不知道张骞这位塞外老司机搞什么去了,竟然迷了路。

这一战如果张骞能够及时赶上,李广能否封侯呢?

无法得知,只是霍去病的三个部下又封侯了。

在李广跟匈奴血战时,霍去病正在匈奴的腹地大开杀戒。其实他这一路也出了同样的问题。原本要跟霍去病汇合的公孙敖半路拖延,没有按时抵达会合的地点。

霍去病没有等待公孙敖,直接率着自己的部下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深入二千余里,又整了一堆硬菜,包括但不仅限于匈奴小王七十个,国相都尉一大堆,斩杀三万余人。

霍去病因功增邑五千户,三个部将一起封侯。

遗憾的是,我们的司马迁似乎认为这样的大胜没什么意思,没有任何的细节描写,霍去病是怎么找到匈奴人的,交战中发生了什么 ,霍去病又有什么神勇表现,司马迁一概不写。

不但不写,反而还搞起了怀疑主义。在记载时,搞起了史书中常见的春秋笔法。

比如,他记载霍去病上次的战功是这样的: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户。”】

对于霍去病的战功,司马迁写得很简单: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有什么功呢?

按常理来说,司马迁就应该介绍了,抓获了什么人,干掉了什么重量级人物。

但是,司马迁笔头一转,不去介绍,反而引用起汉武帝的话来。“天子曰:等等等等”

又比如这一次,依然是如此:

【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与合骑侯失道,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对于霍去病的战绩,司马迁表示宝宝没空不想多说,只来了一句捕首虏甚多。到底怎么多呢,皇帝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嘛。

在整个霍去病的传记里,一提到霍去病的战绩,司马迁总是不肯亲自说,全部引用汉武帝的话。似乎他对霍去病这些传奇的战绩有些怀疑。

霍去病立的这些功啊,都是深入敌境两千里,谁也没看到,你汉武帝说他立了这些功,那就立了吧。

司马迁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一个卫青已经够让人惊讶的,结果你们卫氏家族又出来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伙子,领着数万大军横扫漠北。怎么听起来这么玄幻,这不会是你们虚报军功吧。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怀疑霍去病的战绩,认为并不是真的,或者有夸大的成份。

对于这一切,只能说司马老爷子太偏心了。汉朝军纪严厉,慌报军功是要砍头的,而且汉武帝已经有了卫青这位常胜将军,还需要捧一个假榜样出来吗?

大概司马迁觉得自己的怀疑也不太靠谱,所以想了一个比较牵强的理由,霍去病这么牛,只是装备好跟运气好。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他嘛 ,还不是占了大便宜,那些好的士兵先由霍去病挑选,好的战马优先供应霍去病,所以他才敢深入大漠,自己领着精锐骑兵在前面打怪捡装备。而且运气又好,从来都没有碰到什么大事。而那些老将军(比如李广),就没这么好运了,常常是捡人家挑剩下的,遇到战机也赶不上。

我深深感受到了司马迁先生笔下的酸劲。

可是,你们这些宿将,在门口转两圈,都能倒大霉,陷入困境,人家带着兵马转战万里,深入匈奴腹地,都从来没有困绝过。一次倒还罢了,两次三次四次还是如此,这到底是实力问题还是运气问题?

运气只能解释一次。屡次的成功或者屡屡的失败就不能归于运气。

同样是友军拖后路,为什么霍去病能够深入二千里,斩获而归,而李广只能苦苦支撑呢?

秘密隐藏在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表彰里。



那一次,霍去病率一万骑兵,自陇西出发北击匈奴,六日之间,转战五国,拿到了匈奴的祭天小金人。夏天的时候,在李广被匈奴困住苦战的时候,霍去病过小月氏,至祁连山,斩获数万人。抓了五个匈奴小王。

汉武帝特地下令嘉奖, 三位跟随霍去病的校尉也因功封侯,部将赵破奴因为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封为从骠候,另一位高不识,因为俘虏匈奴王子被封为宜冠侯。另一位叫仆多的也因为有功,被封为煇渠侯。

这三位是什么来头呢?

赵破奴是太原人,《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

就是说,他是一个在匈奴地区长大的人,等于半个匈奴人。

而高不识原本是匈奴的小王,后面投降过来,成为汉朝鹰击司马,这次跟着霍去病出去打怪升级捡装备。

仆多,则是匈奴的一位前王子。

也就是说,这一次跟随霍去病立功的人都是有匈奴背景的人。有这些人做为随从,霍去病当然不会迷路,还能找到匈奴人实行精准打击,并且不用带太多的粮食,而且是打到哪里就吃哪里。

那剩下的问题,为什么李广没有这样的匈奴部下,霍去病则有呢?是汉武帝特地给他指派的吗?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关键是,给你一群人,你有没有能力带好。尤其是叛逃过来的匈奴人。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来投降。这两位哥们也是走投无路了,这些年经常跟汉朝大军交战,败多胜少,损失了数万部下。匈奴单于大为生气,准备直接干掉他。

浑邪王、休屠王收到了风声,大为恐怖,想了一下,只有投靠大汉才有生机。他们也没有别的渠道,只好跑到边境上打劫个汉人,让他们回去向汉武帝报告。

接到信报后,汉武帝心里是打鼓的,这会不会是匈奴人的马邑之谋呢?

想了一下,他把霍去病叫来。

你去看一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来投降,如果是,就接纳,如果不是,就直接扫了吧。

霍去病去了,走到半路,出事了,匈奴内哄了。其中的休屠王后悔了,想拉着队伍回去。浑邪王不干了,说好了一起到大汉吃肉,咱们报告也打了,你一个人却溜了,把我凉在这里,我白开水啊。

于是,浑邪王一怒之下杀了休屠王,吞并了休屠王的部下。

等霍去病到的事情,这就麻烦了,因为休屠王的老部下原本意志就不坚定。当霍去病渡过黄河,准备收编浑邪王的部队时,一部分的匈奴人不干了,拔腿就跑。搞不好就要崩盘。

一时之间,浑邪王也不知道怎么办。

这时候,霍去病做了一个决定,纵马冲到浑邪王的大营,跟浑邪王举行会谈,当机立断斩杀逃走的八千人。然后让浑邪王一个人先乘车到汉武帝的居所,最后才让剩下的四万人渡江。

问题来了,这八千人如何斩杀,浑邪王离开后,霍去病又如何安抚剩下的四万人。

唯一的解释是,霍去病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天才,还是一个统战天才。所以汉武帝才派他前去收编匈奴人。霍去病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在事变时,控制局势,掌握匈奴大军。

想像一下,此时的霍去病不过是二十出头,他的人格魄力要暴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此看来,霍去病最历害的不是军事能力,而是他的外交能力,统战能力。

正是这些不容易为人察觉的能力,让霍去病胜过李广,在李广家门口都迷路时,他能够转战千里,就食绝域。

这些秘密隐藏在史册中,当你不了解时,也只能附和一下司马迁的总结,霍去病嘛,不就是装备好嘛。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组织了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为了筹集这次行动的经费,汉武帝在全国实行了盐铁专卖。

在汉初的时候,本着不折腾的黄老精神,盐铁经营是放开的,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算是踩到了大汉的风口,都发了大财。

不过,人一有钱,眼睛就容易瞎。

历史书里介绍,这些商人觉悟很低,唯利是图。那些年诸侯反叛。朝廷跟他们借点钱平叛,这些人竟然担心朝廷的偿还能力,不肯借贷。

文景那些年事情多,不好收拾,到了汉武帝唯我独尊,没事又打击下豪强,总算可以下手了。汉武帝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回来,存了两年钱,攒足了军费,足以支撑一场浩大的军事行动。

这一次,汉武帝派出了大汉双璧卫青跟霍去病。汉武帝没有叫上李广。

不叫李广,汉武帝给出的原因是,他年纪太大了,不再适和这样的远征。当然,汉武帝还有没说出来的理由。

李广的运气不好,每一次出征,只要有李广就没有大胜过,就是赚点小钱,也被李广给抵消了。

汉武帝的意思,李广好好休息一下,别出工了。

李广不干了。他还没有封侯啊。奋斗了大半辈子,名气也有了,可就是最后这一步没达成,他实在不心苦。于是,他专门打了报告,要求再给一次机会。

想了一下,汉武帝同意了,他实在没有办法拒绝这位老将的请求,但同时,他又给主将卫青交待了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造成了李广最大的悲剧。

大军出发了,霍去病卫青各率五万兵马,司马迁先生又重点指出,霍卫病是人民币玩家,一上线,汉武帝就给他充了最好的装备。

确实如此,汉武帝给霍去病配置的都是最强的,他就是让霍去病直接寻找匈奴单于决战,擒贼先擒王。

大将军卫青反而成为了策应的一方。

李广恰好就在卫青的阵营里,想来,大菜是吃不上了,只能搞点边角料。

但没有想到,李广的好运终于来了。

出塞之后,抓到了匈奴的俘虏,一问才知道匈奴的单于已经往东边转移,撞到了卫青的大军前面。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机会。可是李广突然接到了卫青的命令,让他从东边包抄,而前锋将由公孙敖来替代。

大家可能还记得,公孙敖是卫青的铁哥们,当年卫青被长公主刘嫖抓住准备打死,是公孙敖冲过去救了卫青回来。

那卫青是照顾老朋友,所以把这个立功的机会让给公孙敖?

大概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出来之前,汉武帝跟他打了一个招呼,说李广这个人数奇,运气不好,碰到匈奴主力,不要让李广正面上。

很多人替李广叫屈,认为汉武帝夺走了李广的机会。但是,机会也是要靠实力去获取的。汉武帝的北击匈奴大计不是为了李广封不封侯而存在的。相反,李广的封侯是为了汉武帝的军事战略而服务的,在这个大的战略面前,任何人的侯位只能服从。

说老实话,汉武帝没有说李广实力不行,只是用数奇,已经在替这位老将留面子了。

可以想像李广心中的委屈,但军令如山,他也只能服从。于是,他只好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了主力,往东方而去。

很多年前,李广曾经专门请教星象家王朔,询问自己征战匈奴,无战不与,别的平庸之辈都封侯了,为什么自己不行呢?

王朔问道:“你有没有做过后悔的事情?“李广想了一下,回答道:“有的,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降了他们八百人,然后一天之内将他们杀天。这是我最后悔的事情。”

王朔诚恳说道:“那就对了,杀降是从军的大忌。将军干了这件事,当然不能封侯了。”

这件事情一直缠绕在李广的心头,让他无法宁静。别人把他的不封侯总结为运气问题,他自己总结为杀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候,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在李广往东边移动的时候。卫青的大军直扑沙漠之后的匈奴单于。这回匈奴单于搞了一个诱兵之计,他们故意后撤,躲到了沙漠的后面,准备等汉军越过沙漠时,来一个以逸击劳。

他大概没有想到,汉武帝为了他准备了超级套餐。在骑兵的后面,还有数十万的后勤保障部队。

这是押上国运的一战。

碰上匈奴大军后,卫青没有急于出战,而是下令用战车围成一个圈。

我常常在想,如果卫青没有调走李广,依然用李广为前锋。当李广看到匈奴大军时,还能够按住性子,先设好防备再出击呢?以程不识的看法,这不是李广的风格。

扎稳阵营之后,卫青发起了攻击,他只是派出了五千骑兵,这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于了解匈奴的真正实力。

匈奴人随即派出了一万骑兵应战,两军厮杀的时候,突然乱起了大风,你看不清我,我看不清你,两方的士兵就在风沙中相互砍杀着,为自己背后代表的那一群争夺生存的空间。

这时候,卫青已经摸清了匈奴大军的实力。他意识到,经过这么多年的较量,这是第一次汉军在兵力上占优势。这是绝佳的决战时机。

从两边包抄!

卫青下达了命令。

左右翼的伏兵脱阵而出,准备将匈奴的单于包在中间。

打到晚上的时候,情况清楚了,匈奴已经大败,但单于跑了。

这一天晚上的时候,卫青抓到一个俘虏,审问之下,才知道单于已经逃了。

在黄昏,两军在黄沙中厮杀的时候,匈奴的单于撑不住了,他料定这一次讨不到便宜,在自己的侍从护卫下,不打招呼就悄悄溜了。

卫青连忙派出轻骑月下追单于,可单于比韩信难追,毕竟一个是逃命,一个是辞职。匈奴单于跑得太快,以至于匈奴人都认为单于已经死了,忙着选新的领导人。

事实上,卫青依然有机会抓住单于的。如果李广能够及时赶上的话。

没追上单于,卫青开始攻下匈奴的赵信城,在里面好好的补充了一把,然后一把火烧掉了剩余的物质之后,才起大军而还。

走到漠南,才碰到灰头灰脸的李广。

我们的李广迷路了,完全没有赶上大会战。

卫青想了一下,先派人给李广送去了美酒,慰劳一下李广。卫青是个很厚道的人。这一次,他调离李广,心里还是有点过意不去。

但是,报告还是要写的,怎么碰到的单于,战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单于跑了,为什么李广没有跟上。

想了一下,卫青派个人找到李广,让他给一个说明。这并不是一个过份的要求,但对李广来说,这无疑是一道摧命符。

在得知自己错过了会战,又走了单于之后,李广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结局。以汉武帝的性格,犯了错就要处罚,没有人有意外。这一次就算他出赎金,也一定会被贬为平民。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再也没有机会等到下一次的机会。

李广叹了一口气:“我这一辈子跟匈奴打了七十余回,这一次有幸跟着大将同单于交战,可大将军把我调走,让我去迂回。我又偏偏迷路。这不是天意吗?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怎么还能去接受刀笔吏的污辱。”

说完,李广拔刀自尽。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情的将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世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千古憾事。

而霍去病依然在沿继着自己的传奇,在与单于错失之后,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前进,一路上抓获匈奴人,让他们带路一直穿插到大漠的深处,终于找到了匈奴的左贤王,用一万人的损失斩杀左贤王七万余人。

左贤王是匈奴实力最为强劲的部下,这一仗后,左贤王彻底废掉了,匈奴单于失去了自己最有力的臂膀。

最牛的是,霍去病还追到了居胥山,在居胥山上祭了天,又跑到姑衍山祭了地,这才率军回朝。

这是汉朝跟匈奴之间最具决定的决战,从这一天开始,匈奴的势力开始从北方消退。

这才有了那首传唱至今的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妇无颜色。

让人惋惜的是,这是霍去病的绝唱。这一仗,汉朝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马损失严重,汉武帝也再没有发起对匈奴的大战。

而两年以后,霍去病因病去世。

他活着的时候,汉武帝曾经要给他修一个大宅子。霍去病拒绝了,表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汉武帝没想到的是,他只能给霍去病修一座阴间的房子。他仿造祁连山的模样,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坟墓,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战功。

唐朝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著名的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的龙城飞将是谁呢?

是李广,还是卫青,还是霍去病。也许,是千千万万在汉朝边疆洒下热血的将士。


脑洞历史观


没什么好说的,因为霍去病就是个天生为碾压游牧民族而生的军事天才。

①:匈奴之所以难对付,主要原因是匈奴人善骑射,机动力强。而汉军在霍去病横空出世之前,包括卫青在内的所有将领,由于受汉地传统作战习惯的影响,战法都有很大局限性,不擅长骑兵奔袭作战,无法机动有效的给予匈奴人的心窝以致命一击。(卫青打仗也是传统的汉地战术,必须要设立一个大本营,再以大本营为圆心,稳扎稳打,很难聚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与所有汉军将领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完全摒弃了汉军的传统打法,完全就是用的匈奴人的那套打法。也就是说,匈奴人怎么玩,他也怎么玩。包括一路烧杀劫掠这些非道德打法,他也照单全学了。

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霍去病以匈奴人的战术打匈奴,一路杀,一路走,俘虏和地盘通通不要,以至于匈奴主力每次都难于集结,而星星点点分散在草原上的匈奴散兵又不是霍去病精锐的骑兵的对手。

这种不对称的打击,就是霍去病每次都能歼敌上万,甚至好几万匈奴人的致胜法宝。

③: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霍去每次都能吊打匈奴,当然不是只靠战术了。毕竟同样的战术,别人为什么玩的没他溜呢?

所以霍去病每每能吊打匈奴,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霍去病是一个非常善于发挥人才特长的帅才。

匈奴是一个联盟概念,在匈奴内部其实也分很多部落分支,有的部落原本不是匈奴,是被匈奴打服了被迫加入匈奴的。他们对匈奴其实存在很大的仇恨。

霍去病知道匈奴的这一情况,所以他每每击败匈奴后,就会第一时间挖掘人才。他非常的大度、惜才。他不管俘虏是什么族,只要能帮他杀匈奴人,他照单全收。

试想,汉军中有了这些很会照顾马匹、认识匈奴地形、知道塞外的水源地、以及知道匈奴的定居点的匈奴人加入,霍去病打匈奴那还不得溜的飞起?

PS: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随他出战的高级军官中,有三分之二是匈奴人。后来的漠北大决战时,麾下十大将领中,有四个半人是匈奴人。分别是匈奴句王高不识、匈奴某王安稽、匈奴因淳王复陆支、匈奴楼剸王伊即轩,以及出生在匈奴的汉人赵破奴。



④:总的来说,霍去病的战法,其实就是在匈奴带路党的引领下,在草原腹地进行闪击和扫荡,歼敌有生力量。

兵无常势、惟快不破。他的打法其实并不算稀奇,但是论玩的溜,还得数他第一。

不过,道理谁都懂,为什么其他汉军将领没有大量使用匈奴降将和士兵呢?

我想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游牧民族普遍缺乏纪律性,难以教化,一旦遇到战事不利就会作鸟兽散。因此驾驭匈奴士兵,用纪律约束之,是非常考验将领能力的难题。

考虑到霍去病的年龄(河西之战时19岁,漠北决战时21岁),以及霍去病取得的傲人成绩,他能约束匈奴人,我觉得没什么好多说的。


他就是一个天才。


Mer86


霍去病打的战役并不多,但每次都能大获全胜。初出茅庐之战,他以八百人斩获敌人两千余人;两次河西以及漠北之战,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那么,为什么霍去病可以碾压游牧民族的骑兵呢?

笔者以霍去病的四次重大战役,试分析如下:

第一,军事天才,一战封侯

霍去病24岁就死了,他年龄那么轻便取得如此多的伟大成就,除了用天才二字外,实在不能解释之。当然,霍去病是具备一些别人没有优势,就是他一个伟大的舅舅卫青,可以从舅舅那儿学习许多军事知识以及经验。在当时,能打败匈奴的汉军将领只有卫青,因而其言传身教,对霍去病的成长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霍去病十八岁的那年(公元前123年),主动请缨,追随舅父卫青。卫青很关照这位外甥,任命他为票姚校尉,选拔八百名勇士,组成了票姚营。但几乎没有人预料到,霍去病会如此快地展露锋芒。

十八岁的票姚校尉霍去病带着八百名勇士,开始了他的光荣之旅。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踏入战场的他,立即体现出他的沉勇与剽悍。他带着这支微不足道的军队,一路寻觅匈奴人的踪迹,他的大胆令人吃惊。当他发现匈奴人正在撤退时,他竟然不顾兵力不足的事实,奋勇追击。在远离汉军大本营,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横穿匈奴腹地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

霍去病有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敢与从容,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时,他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中,他的大无畏精神,也许正是其取胜之道。他的八百名骑兵至少遭遇到五千名以上的匈奴军队,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霍去病大获全胜,杀死、俘虏二千零二十八名匈奴人。光这个数量,就是他自身兵力的二点五倍。在击斩与俘获的匈奴人中,有被封为藉若侯的栾提产,有匈奴的相国(宰相)、当户(匈奴高级军官),还有匈奴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与卫青一样,霍去病初上战场,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高超的军事才华。他的军事天才与卫青一样,都是难解之谜,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初出茅庐的第一战,便使霍去病受封冠军侯,而李广奋斗一辈子都没有。

第二,独当一面,征战河西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从票姚校尉升格为骠骑将军,开始他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该年三月,他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从陇西出发,对河西走廊发动进攻。

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翻越乌戾山,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匈奴的遫濮部落。霍去病放出风声:我们只是想活捉匈奴单于的儿子,只要放下武器,就决不会掠夺部落的财产和百姓。但是遫濮部落拒绝投降。霍去病大兵压境,遫濮部落全军覆没,遫濮王被斩首。


遫濮王的下场令狐奴河对岸五个小部落心惊胆战,一致做出决定,放弃抵抗,任由霍去病大军过境。霍去病一路畅通无阻,快速穿过五个部落的辖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推进。六天的时间,汉军向前推进了一千里,越过焉支山,直插向浑邪王的地盘。

汉军宛如天兵,从天而降,匈奴人措手不及,由浑邪王、休屠王、折兰王、卢侯王等部落组成一支联合军队,在皋兰山下迎战霍去病兵团。

霍去病兵团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所有骑兵都是霍去病从各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皇帝赋予他这个特权。不仅如此,霍去病兵团的战马也是最优良的品种,体力与耐力都极佳,而且这个兵团的装备也最好,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这是一场骑兵大战,但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一边倒的战斗。

匈奴军队损失惨重。在战斗中,折兰王被汉军强弩射杀,卢侯王被斩于马下;浑邪王的儿子在战斗中被生擒,相国与都尉均落马被俘;休屠部落的宝物,一尊祭天金人——这是当地人宗教信仰的偶像——也让汉军作为战利品收缴了。

这一战,汉军斩获与俘虏的敌人共计八千九百六十人,深入河西走廊一千里,降服与击败十余个匈奴部落。

霍去病果然不负重望,第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便大获全胜。

第三,迂回包抄,二战河西

第一次河西战役后不久,武帝又发动第二次河西战役。

由于河西走廊地形狭窄,如果采取正面进攻,匈奴人可以据险而守,不利于打歼灭战。于是霍去病决定迂回到敌军的后方,一举切断匈奴人的退路,包抄敌军主力,以取得歼灭战的胜利。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霍去病统率,另一路由公孙敖统率,目标是在两千里外的居延会师,而后从背后给匈奴人致命一击。然而,霍去病的大军抵达居延海后,公孙敖的大军并没有出现。

军情突然出现重大变化了。公孙敖误期了,霍去病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怎么办?是撤退,还是继续前进?这时就看出霍去病的胆略,他决定继续深入。

霍去病大军突然出现在匈奴人的后方,直取小月氏。匈奴小王单桓王与酋涂王比较识相,率属下包括相国、都尉等二千五百人,向霍去病投降。

稽且王负隅顽抗,被鹰击司马赵破奴击破生擒,稽且部落的右千骑将、王母、王子以及高级官员四十一人以及骑兵三千三百三十人被俘,稽且部落全军覆没。汉军校尉高不识率军征服呼于耆部落。呼于耆王手脚快,侥幸逃跑了,但王子以及部落官员被俘虏十一人,战士一千七百人投降。

霍去病率主力横扫小月氏,一直追击到祁连山脚下。小月氏之战,匈奴河西诸部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共计被斩杀与俘虏的人数多达三万又二百人。小王被俘获五名,小王的母亲、妻妾、王子被俘虏五十九人;各部落的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高级官员被俘六十三人。

在孤军深入、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霍去病仍然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战绩。第二次河西之战所取得的战果,是自反击匈奴以来,最为显赫的一次,斩获数量之多,为历次战役之冠。

第四,大胆使用少壮派将领及匈奴降将,赢得漠北会战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汉匈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决战。

汉军投入远征的兵力达到三十万人,分东、西两线同时展开。东线由霍去病指挥,西线由卫青指挥,兵力各十五万人,其中五万是骑兵,配备最优良的粟马,另有步兵及后勤运输队伍十万人。

霍去病麾下没有一名将军,只有校尉极的军官,包括路博德、赵破奴、卫山、李敢等,都属于少壮派军官。很明显,年轻的霍去病不愿意受到老将们的掣肘。此外,为了适应在环境恶劣的大漠中作战,霍去病大胆吸纳了匈奴的降将与降兵,这些人具有丰富的荒漠作战经验,特别在识路、寻找水源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霍去病兵团不仅是由最强悍的士兵组成,所受的待遇也是最好的。汉武帝特地安排了宫廷负责膳食的官员,带了数十辆餐车,专门负责给霍去病的骑兵团提供优质的伙食,以保证这支最强悍军队的战斗力。

霍去病的打击目标,是盘距在漠东的匈奴左贤王部。他采取大纵深的突进战略,插向左贤王的后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合围。但狡滑的左贤王一路北退,没有让霍去病有机可乘。为了能追赶上匈奴军队,霍去病决定骑兵率先出发,只带上少量的辎重,全速北进,将后勤补给车队远远抛在身后。

这支轻骑兵终于逮到左贤王。霍去病兵团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些骑兵及其将领几乎都是霍去病一手挑选出来的。其手下将领路博德、赵破奴等,后来均成为汉军中重要的将领,还有李广的儿子李敢,有乃父之风,非常勇猛。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匈奴小王比车耆被汉军斩杀,另一名小王章渠受伤被俘。在进攻匈奴左大将部的战斗中,李敢勇冠三军,斩将夺旗,如入无人之境。

匈奴人无法继续打下去了,开始向后撤退。两军在弓卢河畔又打了一次大血战。汉军将领卫山擒获匈奴的屯头王与韩王,其余被俘的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合计八十三人,其他士兵不计其数。

左贤王率领残部退至狼居胥山。霍去病一鼓作气,再下狼居胥山。而后继续西进,一路横扫,直抵姑衍山。至此,东线战事以全胜而告终,霍去病横扫匈奴,斩获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


君山话史


霍去病的生平,他的故事,这里已经有很多朋友都已经详细的描述了。大家讲了很多 ,却都没有说到他的军事特点。

霍去病与卫青都可以说是武帝h一手训练出来的。在卫青还是一羽林军时,武帝经常带着羽林军出去涉猎,古时涉猎就如军队行军布阵一样,将猎物敢到皇帝面前,然后追逐猎杀。卫青在后来征匈奴,都是行军布阵一丝不苟,所以他能和匈奴正面硬杠,而且不吃亏。但是这样一丝不苟,缺有弱点,那就是缺失机动力。

霍去病是卫青侄儿,小时也混迹羽林军,武帝涉猎,他年纪小,就紧随武帝后,当猎物出现,就与武帝策马扬鞭,追杀猎物。后来征匈奴中,卫青的那套稳重的战法在霍去病看来是老套落后,霍去病脑子里已经有了新战法。而那套战法绝不像舅舅一样带着沉重的淄重,慢慢的向前推进。他要轻装前进,像闪电一样突袭猎物。没错他的思维就是后来希特勒用的闪击战。

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只是带了八百骑兵,这八百骑兵没有淄重,只有武器与三天口粮,他们如猎狗一样悄悄潜入,在猎物放松警惕的情况下,突然杀出 ,匈奴被斩首两千。

如果说卫青战法属于正规战法,可以说是正面战场,那么霍去病是奇兵。他后来的骑兵都是每人双骑,可以长途奔袭千里。在大漠中与匈奴人作战,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匈奴人在哪,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他不像中原人是住在固定的城市里,他们定无居所,随着水草游牧,一旦发生战争,你想找到他们就难了,卫青是派出大侦察兵,然后大部队再往前,但是茫茫大漠,侦察兵往往不会离大部队多远,而匈奴人听到大部队过来,早就跑的远远的。所以卫青第二次北征,没有找到匈奴人。

但霍去病则不同,他的两万骑兵,只带几天口粮,又是每人双骑,马跑累了,就换另一匹,机动性大大增强,往往一两天就悄悄深入大漠千里,这是卫青办不到的,跑的路多搜索范围就大,找到匈奴人几率也就高。而且霍去病第六感很强,往往他能凭着直觉感觉的到附近的敌人,这不得了,很多人找不到匈奴人,他却能屡次摸到匈奴人的老巢。

霍去病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隐蔽性高,这么多人悄然进入大漠,却不被匈奴发现,实在是了不起。当然也有些残忍,因为路上肯定会遇上一些匈奴的普通牧人,这里面有女人和孩子,他们会随时向匈奴军队报信,于是霍去病将他们都斩杀。

霍去病的战法飘忽不定,他的目标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匈奴人很难对他进行有效的防御。在你整装待发准备与他决战时,他却不来,在你呼呼大睡时,他却会突然杀入。

这就是名将霍去病,后来的大唐名将李靖,苏定方,明朝的蓝玉,在征讨北方游牧民族时,都是借鉴了霍去病的特点 ,千里突袭,杀敌于不备中。


丢失了N年


一直以来骑兵对步兵就完全是碾压,成吉思汗在马上利用骑兵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明朝时期最强大的队伍称之为朵颜三卫也是由蒙古骑兵所构成。


为了方便解答,我们可以简单的把问题中的游牧民族理解为北方的匈奴,中原与匈奴的战争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

当时的赵国就已经开始和匈奴交战。中原和匈奴的战争甚至可以看作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在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未曾断绝。

而游牧民族一直被称作马上的民族,所以他们的骑战能力可谓是无人能敌,自古以来能打败匈奴的将领也是少数,能对其造成碾压之势的更是屈指可数。


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就是第一位打败匈奴的将领,当时的匈奴还没有如此猖狂,李牧依靠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带领赵国的军队,一举歼灭了10万匈奴的骑兵,可谓是一大壮举。

在李牧之后极少有人能与匈奴为敌,即使是汉高祖刘邦当时也曾带领军队与匈奴作战,刘邦也未能取得成果,甚至还被匈奴围在了白登山上,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换取与匈奴的和平。

在刘彻即位后,觉得匈奴的威胁太大,而且与匈奴和亲太过耻辱,所以便派兵攻打匈奴,前有飞将军李广,后有卫青,虽然略有成效,但是与匈奴的战况还是反反复复,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霍去病开始带军攻打匈奴,才实现了真正的胜利和成果,封狼居胥这一词就是霍去病将匈奴追杀至狼居胥山后举行祭天大礼而得,也是这一战实现了漠南无王庭得说法,封狼居胥也就成为了夸耀霍去病在对匈奴战争中胜利的成语,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军官勋贵们的最大荣誉。

那么回到今天的问题,为什么霍去病的骑兵可以碾压游牧民族呢?为什么他可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现象!


1、霍去病的身世: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很纳闷,碾压游牧民族这种和打仗有关的事情,怎么还与身世有关系呢?

其实还真的有关系,他的姨妈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后来还成为了皇后,他的舅舅是当时的大将军卫青。

而卫青当时是彻彻底底的皇帝心腹,很得汉武帝的喜爱,他的弟弟是后来的名臣霍光。大家想想他一家在皇帝心中如此得宠,那么皇帝必然也无比喜爱霍去病,配给霍去病骑兵的马匹和武器必然都是上上之选,骏马利器之下,匈奴人还不是得乖乖授首!


2、霍去病针对匈奴人有专门的兵法:

首先是霍去病的部下都是骑兵,用骑兵来对付骑兵是他一直以来的策略,历史也证明了这种做法的正确性。

骑兵的机动性非常之强,用来骚扰敌人绝对是来无影去无踪,这也是以步兵对骑兵总是不胜的原因,敌方骑兵的一个冲刺就能消灭多个步兵,扭头再来一个冲刺就能跑掉,堪称进可攻退可守。

而将其对手换成骑兵就能将其机动性的优点消耗掉,再加上汉代国力强盛,霍去病骑兵所用的马儿比匈奴都要好,这就建立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霍去病多用弓箭,而匈奴资源稀缺,弓箭大都是骨制,还未交战已然处于劣势。

另外一方面霍去病非常善于使用斥候,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侦察兵,恰当的使用斥候能够掌握敌军的任何动向,特别是霍去病的斥候都骑着健壮的骏马,更是能御敌于千里之外,敌军位置被掌握的一清二楚。

霍去病在与匈奴作战时,从不直接正面作战,他经常绕到敌军的深处,先攻击敌军深处的薄弱处,抓捕匈奴的领导人员,抓住了领军人物一方面能够震慑匈奴,一方面让匈奴失去领导,而只凭借兵卒个人实力强横而不注意兵法的匈奴失去了领导自然不堪一击。


虽然这说起来简单,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够准确抓到匈奴的领军人物,就就是霍去病的厉害之处。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之中,霍去病的成果无疑是最大的,不然封狼居胥也不会成为武勋们最大的荣耀,而这四个字也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战场的苍凉,以及战胜对手之后的豪迈!


策神历史


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是被列为天才的少年将军,倍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一是彻底改变大汉对游牧民族的战略形势,即由守变攻,而且杀入匈奴疆域上千里,封狼居胥。这在中国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二千多年的对抗中是其少有的,故为历代史学家所宣扬和崇拜。二是霍去病年少成名,十多岁即扬名疆场,二十多岁就受封与卫青几乎平级的骠骑将军,是后世无数年轻人的偶像,那个年轻的热血男儿不想成就大业。三是汉武帝的宠爱和刻意褒奖,以及大力宣传,帮助他成就丰功伟业,并彪炳史册。

可仅以此来评价霍去病就是碾压式的对匈奴的胜利,似乎如战神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又的确有些过于神化他了。霍去病最大的贡献,在于战术上的成功,还不见得就完全能压制住匈奴。

当时,匈奴最有战力的主要部队都在匈奴王庭,王庭盯住的大汉主力部队是卫青所部,同理,汉武帝对付匈奴主力,也是用卫青所属兵马。

而对于霍去病,汉武帝给予了极大的授权,由霍去病从汉军中任选精锐兵卒,全部骑兵配置,一人双马,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打造出了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同时授予霍去病全权,自行确定战役方向和战斗方式,大多时候汉武帝都不知道这支部队的方位方向,这是一种“特种战”的作战方式。

当然,霍去病的战术素养是极高的,他完全学习匈奴骑兵的作战方式和补给方式,发挥骑兵的高机动性,直接杀入匈奴腹地进行突袭战,打完就走,或那里有匈奴部落就冲向那里。由于在匈奴腹地,各部落间防备是不足的,而战力强的部落大多随匈奴王庭行动,霍去病战法又出乎匈奴预料,那时的信息传递又不便利,无法集中防御霍去病所部,这就让霍去病的累计战果是惊人的,纵深也是惊人的。

与卫青相比,战役战术都不同,基本上卫青打不了霍去病的仗,霍去病也打不了卫青的仗。从兵法上说,卫青用正,霍去病用奇。可恰恰奇正相辅,成就了对匈奴的全面压制,使匈奴王庭和各部落不得不北迁,迁不走的,兵力人口都不足,只得归顺大汉,成就了汉武帝的“千古一帝”。

所以把霍去病说成是简单的碾压,有些过了!





净月暖阳


我是飞越沧海,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中国历史上名将如云,但无论谁都无法遮掩一个人的璀璨光华,他就是霍去病!他一生虽短暂如流星,却永恒如日月。他用短暂一生打出了大汉雄威,他用独特的战法一改农耕民族面对游牧民族时历来的弱势面貌,他用更彪悍的闪电般的冲击力把游牧民族撕裂成大漠里的一粒粒黄沙,任他的铁骑肆意践踏,他的封狼居胥成为无数武将的人生信仰,霍去病,一个永远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将!

天生奇才,幼绽光芒

一出生就成为私生子的霍去病,并没有因为被父亲抛弃而沦落为不受人待见的苦难儿童,相反,他还比通常人更受人礼遇和厚待,因为他有个受宠的皇后姨妈,还有个大将军的舅舅,他的姨妈叫卫子夫,他的舅舅叫卫青。他耳闻目染舅舅在战场上的叱咤风云,也萌生了雄志。从小便开始练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娴熟的弓马本领。

后来被汉武帝召入宫中随侍,在汉武帝身边,接触的都是些高才卓俊之人,霍去病的眼界和见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和锻炼,加之本是天生聪慧,见识就更加不凡。汉武帝也很是喜爱这个聪慧的少年,便一心想培养他成为像他舅舅一样的大将军。就想教他学习古人的兵法,像什么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太公韬略之类的。

谁料想,霍去病虽年纪不大,却对军事用兵早就有了极深的领悟和独特的见解。他回道:“对于战争,只要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熟知战略形势,就不要再去拘泥于兵法上的条条框框,墨守成规反受其害,熟知的兵法多,不如因地制宜的想法多好。”汉武帝很是惊诧他的言论,更是赏识他的见识。

军神出世,八百铁骑耀大漠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刚好十八岁,卫青也要再次率军出定襄进击匈奴,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剽姚校尉,让卫青带着霍去病去前线磨励锻炼,还让霍去病独自带领一支军队。卫青便交给霍去病八百精锐骑兵,由他自由指挥,伺机寻找战机。

获得独立带队的霍去病就如脱缰野马,有种天高任鸟飞大漠任驰骋的豪兴大发,他意气风发的领着八百铁骑追逐着狂风黄沙,远离卫青的大军不觉已数百里。不久,他便凭着灵敏的战斗嗅觉觉察到匈奴军队的存在,带领八百铁骑迎着匈奴军就如风卷残云一般冲了过去,一阵箭射刀砍矛刺,剖瓜切菜一般就歼灭了这股远比自己兵力庞大的匈奴军队。

此战霍去病率部共杀敌两千零二十八人,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俘单于叔父罗姑比。因此战歼敌为全军之冠,被封为冠军侯,封邑一千六百户。而卫青在此战中,由于右将军苏建所率的军队全军覆灭,前将军赵信兵败投降了匈奴,没有建立军功,也没有得到封赏。

再次出征,一代天骄无可匹敌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大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远征匈奴。霍去病带领军队越过乌韡山,又渡过狐奴河,在经过一片匈奴人聚集区时,这些匈奴小王国的子民们见到大汉铁骑骤然天降,震慑于汉军的威武,纷纷向汉军臣服和归顺,霍去病见这些匈奴人驯服得如草原上的羔羊一般,没有丝毫反抗之意,便也没有纵兵掳掠这些已归顺的部落。他是一心想着能抓获单于的儿子。

他率领大军经过六天的跋涉,越过焉支山前行了一千多里,终于发现匈奴的主力部队,立即命令士卒迅猛的包抄上去,两军短兵相接,匈奴人被打了个出奇不意,此战歼灭了这支匈奴军,杀死了折兰王和卢胡王,俘虏了了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共杀敌八千多,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此战大胜,汉武帝又加封了霍去病两千户。

同年夏天,汉武帝命令再次征伐匈奴,兵分两路,一路命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各自率军同时从北地出发,另一路由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各率军从右北平出发。

李广率领四千骑兵率先到达目的地,本计划在此会合的张骞所部却迟迟未到。这时,匈奴的左贤王率领几万骑兵却围了上来,李广只得孤军与匈奴军队苦战两天,由于敌众我寡,李广手下军队损失了大半,但杀死的敌人数目却远远超过他们损失的人数。等张骞率部赶到时,匈奴兵已经撤走。博望侯因犯贻误军机的罪被判死刑,交了赎金,成为庶民。

另一路霍去病率军已深入到匈奴腹地,而本与他相互呼应的友军合骑侯公孙敖率部走错了路,没能实现两军会合。霍去病只得独自对敌。他率部先越过居延泽,随后经过小月氏,直插祁连山匈奴的大本营,由于出击得迅捷凶猛,匈奴军一战即溃,此战杀敌三万零两百人,率众投降的有两千五百人,俘虏了酋涂王,抓获五名匈奴小王,五名小王的母亲,单于的妻子,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而自身军队只损失了十分之三。此战可谓是一场大胜,霍去病也被汉武帝再加封五千户。

匈奴单于见霍去病连战连捷,使得匈奴各部损失惨重,便迁怒于守土不力的浑邪王,准备杀他以振军威。浑邪王便与休屠王谋算着投奔汉朝。汉武帝闻讯不知真假,担心是匈奴人的诈降之计,便派霍去病率军去受降。霍去病率部渡过黄河远远见到来投降的浑邪王一众人。这时,浑邪王的部下中有些人却临阵想反水,霍去病见机率部就冲入了匈奴军营杀了暴乱的八千余人,霍去病把浑邪王接送回长安。

由于霍去病在河西的接连大胜,使得浑邪王投降,解除了河塞地区长久以来的边患问题,实现了长治久安。而陇西、率噗、上郡的驻防士兵也减少了一半,大大的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汉武帝特地又加封了霍去病一千七百户。

再击匈奴,巅峰之战却成谢幕一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召集众将道,“匈奴单于常常以为汉朝军队不敢深入到大漠腹地与他们决战,这次,我们就要给他一个大意外,要深入到腹地找他们决战,力求一举歼灭匈奴,保我大汉再不受匈奴的边患困扰。这次出击势必能实现我们的愿望。”

这次,有段时间没有出战的卫青重新披挂上阵,汉武帝命他和霍去病各率五万大军及数十万步兵出战。一开始霍去病准备从定襄出发,但抓获的俘虏说单于向东而去,霍去病便改变计划,从代郡出发。而卫青仍然从定襄出发。此战李广担任卫青的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

从汉朝叛逃到匈奴的赵信为单于献计道:“汉军已经越过沙漠,深入到大漠腹地了,他们现在肯定是人困马疲,我们可以以逸待劳,坐着收缴汉军的俘虏就可以了。”单王采纳了他的建议,便将全部辎重都远远地运到北方,精锐部队在沙漠北面陈兵等待着汉军到来。

卫青率军前行了一千多里,正好碰上单于的大军,便先把武刚车排成阵营,再派五千骑兵出战试探匈奴大劳,又派左右两翼大军包抄匈奴人。匈奴单于看到对面汉朝军队并不像之前预料的是疲惫之师,反而是兵强马壮军仪威武,心里便露了怯。趁着夜黑,在几百侍卫的拥卫下,突破了汉军的重围向西北方奔逃。卫青随即率部追击。

追击了两百多里,单于还是逃脱了,卫青占据了匈奴老巢达穴真颜山赵信城,获得匈奴屯积在这里的大量粮食。此战卫青杀敌一万多人,捣毁了匈奴的王廷。这一战前将军李广又是迷了路,寸功未立。

而霍去病所部从代郡出发行军一千多里,遭遇到匈奴的左贤王率领的军队,双方接连交战。霍去病舍弃辎重物质,只携带少量军需物资轻装疾进,实施以战养战的策略,追击敌军。先越过大沙漠,渡河俘虏了单于的近臣章渠,并诛杀匈奴的小王比车耆,又转而攻击匈奴左大将,夺得军旗战鼓。接着又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俘虏了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捕获俘虏和杀敌共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汉军只损失十分之三。

霍去病率部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又在姑衍山举行祭地仪式,通过在匈奴的标志性山上进行祭祀天地,彰示着大汉国威与军威。此战给予匈奴人毁灭性打击,基本上消灭了匈奴拥有再进犯汉朝边境的军事力量。

霍去病因此战功绩被汉武帝再加封五千八百户。跟随他出战的将领们也都得到了赏赐。这次兵分两路的大漠决战,卫青所率一路由于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因迷路而贻误战机,没有得到封赏。霍去病的光芒一时盖过了卫青,成为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军事奇才。

一代天才殒落,人虽没,名却留

在取得对匈奴的旷世胜利后,没过两年,也就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四岁。由于他的突然离世,汉琥帝很是悲伤,并派遣五郡玄甲军从长安至茂陵排列成威武军阵以示敬穆。在为霍去病建造的陵墓的外形上也以祁连山的模样建造。以示他对匈奴的威慑和对匈作战的功绩。

霍去病虽功勋卓著,却并未沉恋享受荣华富贵之中,在他建立无数战功后,汉武帝给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座第送给他,霍去病却并未接纳,只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的卓著功勋虽然是和大汉鼎盛国力分不开的,汉武帝时,大力发展骑兵,对作战兵器进行改良。对作战部队的后勤大力支持,放手让前线统帅自行作战。使得对战匈奴时不处劣势。但同时,霍去病用他独特的闪击战,关键时候,敢于舍弃辎重以战养战,常常以迅猛之击直捣黄龙的战法让匈奴人往往措手不及。对敌情的熟知,对侦察的重视,以夷制夷的反制策略,灵活多变神出鬼没的战术素养才是他的制敌法宝,让他无往不胜,令匈奴军队无处躲匿,逃而不及一遇就是常被全歼。

一代军神,才崭露头角就英年早逝,是汉之不幸,是华夏之不幸,是军事史之不幸!


飞越沧海


你的17岁在做甚?霍去病的17岁已经封“冠军候”;霍去病这一生仅用青葱六年,过完了别人不可及的一生,虽23岁逝世,却永久活在了心中,在西汉中期,这是一位最让人惋惜的名将,更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不以身份而悲天怜人的霍去病

纵观历史很多著名名将在出生这块,身份皆不贵幸,霍去病一般无二,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小吏(霍仲孺)暗合的私生子,当时其父在差事满后就与其母不在联系。

而霍去病面对从小无父爱,家母又是女奴身份的情况下,并未产生常人般的气馁、自诶、不平性格,反而从小懂事,喜于练武,练就了一身不凡武艺,特别是善骑射。

长大后从军至骠骑将军霍去病才知道其父是谁,但已不重要;也正因为自小无父爱反而长得更加坚韧不拔,后在卫子夫外戚幼时阶段,由于骑射不凡被汉武帝识得,让他做了一名近臣侍中,而且还被汉武帝亲授《孙子兵法》,自此,他的元年时代开启。

被汉武帝亲教后的他,在西汉六年阻击匈奴于漠南时,汉武帝就将他任命为票姚校尉,初时只是想让他试炼,没想到这一试炼竟为西汉试炼出一名伟大军事家、骠骑将军。

17岁的他两次被汉武帝安排进击漠南,与八百轻勇骑赴利,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含的高级官员、与重要人物相国和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

两次赴利两次建功,被后汉武帝授予少年冠军侯,也印证了那句话,少年初长成,此乃霍去病;他用行动为汉武帝的眼光做出了表率。

一朝青云为国扩版图

19岁,也是霍去病任命为骠骑将军的年纪,任命后的他奉汉武帝之命,于春、夏两次交战浑邪王、休屠王部,前者以一万骠骑翻山越岭一千多里重创匈奴,为打通河西版图起到至关重要。

后者,由于公孙敖因匈奴之地迷障导致未能与霍去病的兵马及时会合,而霍去病知道战机不可延误,随果断深入,仅凭自带的骠骑军就歼敌三万余人,其中包含匈奴重要成员之匈奴五王、五王母、相国、将军、当户、都尉之众多人物,此次的歼灭彻底奠定匈奴的畏惧之心,凡游牧民族闻其骠骑兵,均惊颤丧胆。

秋后一役,西域道路彻底被霍去病的骠骑军打通,汉朝正式接受河西地域,匈奴还因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回头再看,这些歼灭多数是一笔带过,但其中的凶险,只有他自己能体会,我的看法是,他从小的坚韧性格为他后来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律己的同时,让他的骠骑军与别军骑射不一样。

就拿当初翻越焉支山时,急行军一千多里,可看得出来,这股毅力坚韧劲,不是本身含有传递至军中,军中绝无有如此之能行。

霍去病在任骠骑将军时,彰显克敌服远之理,且自己本身英勇,这也成为了骠骑军的精神所在,携带的朗儿更是以其为杆,在扩充疆土之时,尤为清晰可鉴这股精神所在。

唯一可惜的是,这位西汉名将逝世于23岁,不然会为西汉扩充多少疆土,特别是当时即将拿下的北海(今边境俄罗斯贝加尔湖)。

这的死就不做后续诉说,其因素重多,裹贬不一,有人说是这般,似那般,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惋惜,心痛。


探索历史奇闻


公元前140年,刘彻登上皇位的第二年,霍去病降生在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府里。他的母亲卫少儿是公主府里的女仆,父亲则是平阳县一个地位卑微的官员。看上去,霍去病与皇帝的命运不会有任何交集。但16 年之后,就是这个霍去病,肩负起了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

原本出生在平阳公主府普通女佣家的霍去病命运会平平淡淡,但转机很快就悄然而至,由于他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带入宫中并成为皇后,霍去病也从仆人的儿子瞬间变成了汉帝国的皇族成员。而他的舅舅正是汉帝国冉冉上升的高级军事将领卫青。尽管前程锦绣的霍去病可以享受宫廷的奢华生活,但他却偏偏喜欢舞刀弄枪,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关于秣马厉兵的风云战事与帝国战略。他酷爱军事,喜欢骑射,每天跟着舅舅厮混在军营中摸爬滚打。汉武帝十分喜爱自己这个虎虎生风的外甥。在看过霍去病的训练之后,汉武帝建议霍去病要向古人学习,熟读兵法。没想到,霍去病特别张扬,特别强势,特别高调,霍去病和刘彻争辩说:“打仗应该随机应变,光学古时候的兵法是没用的。”霍去病犀利、敏锐的思维方式让汉武帝感到后生可畏。

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的生死缠斗仍在持续进行。匈奴每年侵扰汉朝的边境,杀掠汉朝的官员和百姓。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汉帝国的国力已达到最强盛的时期。面对匈奴的一再挑衅,汉武帝终于下定了全面反击的决心。从公元前129 年开始,他先后发动了几次战役,解除了匈奴对汉都城长安的威胁。而张骞带回的关于河西走廊及广阔西域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汉武帝向西拓展的信心。

匈奴驱逐了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之后,匈奴单于便把走廊东段封给了休屠王,西段封给了浑邪王。通过这条走廊,匈奴王朝向西可以控制西域诸国,向南可与羌族结成对抗汉九朝的联盟,对汉帝国西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假若汉帝国能夺取河西走廊,那么,既能解除匈奴从西方对中原腹地的威胁,又可斩断匈奴与羌族部落的联盟,大大削弱匈奴的势力范围,斩断匈奴的右臂,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汉匈之间的战争是极其特殊的。河西走廊远离交通线与人口稠密地区,很难及时得到来自后方的补给。更何况拥有强大骑兵的匈奴人,作战方式灵活多变,突然性强,这让习惯两军对垒的汉帝国军队防不胜防。

公元前123 年,漠南之战,霍去病非凡的战略很快得到证明,大将军卫青率十万大军与匈奴单于主力对决,17 岁的霍去病以骠姚校尉的军阶随队出征。在其中的一次战役中,卫青所率主力部队伤亡惨重。但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却率领八百精锐骑兵,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斩敌两千多人,这是霍去病经历的第一场战役,他以不凡的战绩向世人宣告,大汉五朝最耀眼的一代名将已经横空出世。这次战役引起汉武帝的高度关注,他赐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年少轻狂、冲动骁勇的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束缚,更不按常理出牌。这个皇家年轻军官所采用的轻骑兵快速突袭的战术正是汉武帝所期待的。霍去病的作战风格完全超越了汉军固有的作战方式,他采用的是匈奴的作战方式,锥子战:组织一支小部队,每一个路径奔袭一个点,拿到了就走。闪电战,来得快去的也快,在草原上没有部队的根据地,你抓不住我。右钩拳,每次都绕着弯,绕过敌人的正面防线。这几种战法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霍去病的突袭战让匈奴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守,当然这样做的风险也极大。

毫无疑问,匈奴的军事优势在于骑兵,骑兵的关键在于优质战马,这恰恰是汉帝国所缺乏的,也正是汉军常常被匈奴牵制的重要原因。当汉武帝刘彻登基时,大力发展优良战马便迅速成为重中之重的国策。汉朝的军队开始了职业化进程,不再是平时耕种、到战时才征召的农民。骑兵战术也在与游牧民族不断交锋中逐渐成熟。在帝国丰盈的财政收入保障下,骑兵数量也急剧膨胀,一度竟拥有甲兵45 万、军马60 万匹,相当于中国现役部队总兵力的五分之—。

看上去,万事俱备,只欠一次在河西走廊上酣畅淋漓的胜利。基于打通并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意图,汉武帝决定发起河西战役。初战告捷的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突击河西走廊的首选。与其说选择喜欢冒险的霍去病,倒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乌鞘岭位于甘肃中南部,是河西走廊东端的起点,平均海拔3000 米,两侧的山势在这里开始收缩,它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主要通路。

公元前121 年,早春时节。壮志凌云的霍去病站在大雪纷飞的乌鞘岭上,手中握着张骞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图。在他的身后,一万名精锐骑兵正在翻越天寒路险的隘口。他的前方没有尽头。他的国家需要这条通道。就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率部急速转战6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抗拒者以武力征服,降服者则予以安抚。

随即,霍去病越过匈奴人放牧的天然草场焉支山,连续疾进500 公里,斩杀了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惊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这是霍去病骑兵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试验,结果大获全胜。

年轻的霍将军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霍去病凯旋归来。但汉武帝仍然心有遗憾,他把霍去病召进宫中,彻夜长谈。这次河西作战,虽然深入匈奴境内近1000 公里,大军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但由于只有平推,没有聚歼,使休屠王和浑邪王逃之天天,没能达成围歼匈奴主力的既定目标。就在这次讨论中,一个新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形。为了迷惑敌人,由老将公孙敖率军从东面进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趁机绕道闪击匈奴后方。同时,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各带一路人马,分两路纵队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如果计划顺利实施,那么,霍去病和公孙敖将在河西走廊会师,形成东西夹击,彻底聚歼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他们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作战计划激动不已。

3个月后,公元前121 年夏天。汉武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汉帝国的军队按预定作战行动从3个方向出发。匈奴单于也派出数万骑兵南下,快速进击代郡、雁门,分散汉军兵力,以期达到到汉军不敢放手全力攻击河西走廊右贤王部队的作战目的。汉匈之战,在数千里的广阔地带展开并迅速推向高潮。霍去病率领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骑兵向西北挺进,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至居延泽,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达1000公里,按照计划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但此时霍去病发现,如此精心策划的第二次河西之战出现了意外,公孙敖部由于在行军中迷失了方向,未能按预定的计划和霍去病会师。这令霍去病的奇袭之师突然陷入困境。此时,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罢兵而归;要么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河西歼敌的重任。旷野之上,帝国的骑兵和马队整装待发。霍去病决定铤而走险,向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侧背发动攻击。寂寞荒凉的戈壁滩上骤然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防线的背后会突然遭到袭击。措手不及的匈奴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遭到毁灭性打击。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山丹。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被霍去病击溃的匈奴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牧场。

兴奋的汉武帝刘彻下诏表彰霍去病的战功,并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听说此事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史官司马迁记录了霍去病这句话并成为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

连续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战让匈奴感到异常焦虑。一旦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无法形成对汉帝国的封锁与围堵,匈奴王朝的战略优势将丧失殆尽。愤怒之极的匈奴单于打算召回并杀掉浑邪王、休屠王。听到风声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万般无奈,决定投降汉帝国。但得知这个消息的汉武帝担心有诈,踌躇再三,决定派霍去病率领部队前去受降,这是霍去病一年之内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尽管浑邪王和休屠王两次战败,但他们仍然拥有数万军队,而且,受降地点远在匈奴境内,很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突然变化。当霍去病率领1 万骑兵尚未到达河西时,休屠王果然临阵变卦,拒绝降汉。一场血腥的内讧不可避免——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但浑邪王自己也举棋不定。面对人心浮动、剑拔弩张的受降场面,霍去病淡定自若,策马走入匈奴军营,来到浑邪王面前,命令军士将正要逃跑的匈奴兵就地杀掉。震惊不已的浑邪王只得交出佩刀,在汉军卫队护送下前往长安面见汉武帝。

就在公元前121 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历经3 次河西之战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锐部队纵横驰骋,终于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著名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

连续三次河西战役对汉匈双方力量的消长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匈奴再难以依靠西域地区诸国和羌族诸部落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西方发动对汉的进袭。汉帝国西部边境地区,也由此获得了相对安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形成了从西面屏护京师长安的安全地带。这一年,汉帝国首次设置武威、酒泉两郡,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

而青春洋溢的霍去病此时刚刚19 岁。

经过河西之战后,汉匈战争的攻守态势发生逆转,但北撤的匈奴并未屈服。公元前119年夏,为巩固河西战果,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一路大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直击匈奴单于本部。霍去病的部队在全歼匈奴主力之后,一路冲到被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并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这一年,霍去病22 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