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老年人用藥!實用

注意:本文僅用於學習交流使用!

增齡導致機體內環境改變,肝腎功能下降,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洩及藥效發生一系列變化,一些藥物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更加接近,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由於老年人常有多種慢性疾病共存,往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且用藥時間長,藥物相互作用複雜,容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

老年人藥效學方面的改變

(1)對大多數藥物敏感性增高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敏感性增高,包括鎮靜催眠藥、鎮痛藥、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等,特別是在缺氧或發熱時更為明顯。

一些藥物易誘發老年人產生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如喹諾酮類、碳青黴烯類及利尿劑等,使用時應謹慎,尤其對於高齡、脫水、感染、高熱等的老年人。

心血管系統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內環境穩定功能減弱,生理病理因素導致血壓調節功能變差,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一些血管擴張劑、α受體阻滯劑、抗抑鬱藥等更可能會誘發或加重體位性低血壓。

(2)少數藥物敏感性降低

老年人對β受體激動劑及阻滯劑的敏感性均減弱。老年人對同等劑量的異丙腎上腺素加速心率的反應比青年人弱,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等減慢心率的作用亦鈍化。

(3)用藥依從性差而影響藥效

老年人用藥依從性較差主要與獨居生活、記憶力減退、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藥物瞭解不夠、忽視按醫囑服藥的重要性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藥物療程的長短、服藥種類、用藥次數及患者的精神狀態等因素也會影響依從性。

老年人藥動學方面的改變

吸收

通過主動轉運吸收的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鐵劑、鈣劑等)來說,這些藥物的吸收需要酶和糖蛋白等載體參與,而老年人這些蛋白的分泌下降,故吸收減弱。

老年人服用藥物種類數較多,合用的藥物也會在吸收環節發生相互作用,如質子泵抑制劑會升高pH而抑制亞鐵離子的吸收,鈣劑與左甲狀腺素鈉合用導致後者吸收減少。

分佈

親水性藥物(如乙醇、對乙酰氨基酚等)血漿藥物濃度升高,分佈容積減少;而對脂肪組織親和力較大的親脂性藥物(如地西泮、利多卡因等)分佈容積增大,從體內消除緩慢,藥物作用更持久。

藥物蛋白結合率的變化對高蛋白結合率的藥物影響較大,白蛋白的降低或合用其他蛋白結合率較高的藥物都會使遊離華法林濃度增高,增加出血的風險。

代謝

肝血流量減少,功能性肝細胞數量減少,肝微粒體酶系的活性降低,導致了老年人肝臟代謝藥物能力下降,藥物血漿半衰期延長。

肝臟藥物代謝酶活性的個體化差異的影響大於年齡的影響,而且目前缺乏可直接反應肝臟藥物代謝能力的臨床檢驗指標,因此老年人給藥劑量更應強調個體化。

排洩

腎功能隨年齡增長而減退,表現為老年人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血流量明顯減少,腎小管功能減退。除了生理因素對腎功能的影響外,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傷,如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等。

一些主要經腎臟排洩的藥物或活性代謝產物易在體內蓄積導致不良反應,如地高辛、別嘌醇、萬古黴素、氨基糖苷類等,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應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給藥劑量。

老年人疾病特點

起病隱匿

老年人反應性低下,對冷熱、疼痛反應性差,體溫調節能力也降低,故自覺症狀常較輕微,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如老年人肺炎可無寒戰高熱,咳嗽輕微,白細胞計數不升高等。由於年齡差別,老年人甲狀腺功能亢進未必有同年輕人一樣的典型症狀,如多動、怕熱、出汗、眼球突出和甲狀腺腫大。由於老年人感覺減退,急性心肌梗死可無疼痛。泌尿系感染時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不明顯。

多種疾病同時存在

老年人往往是多種慢性病共存,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3種及以上的慢性疾病。藥圈

病情進展快

老年人各種器官功能減退,機體適應能力下降,故一旦發病,病情常迅速惡化。

用藥對策

1避免多重用藥

多重用藥會帶來各種用藥風險和由藥物相互作用導致的不良反應。

2合理選擇藥物

可參考老年人合理用藥的輔助工具,如Beers標準,Beers標準由美國老年醫學會建立,用於判斷老年患者潛在不適當用藥。

3選擇適當的劑量及療程

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最小有效劑量;

部分藥物需要根據肌酐清除率計算給藥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