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就是

天津大学教授侯德榜先生。8月29日,天津大学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举行公演,话剧再现了近代爱国科学家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光阴如水,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跨过岁月的长河,回到上个世纪看看侯德榜先生的故事。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清华大学里的佼佼者,留下"挂车攻读"的典故

1890年,侯德榜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凤尾坡村,由于家中缺乏劳力,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下地干活,过起了半耕半读的生活。即使这样,他依然书不离手,经常在劳动之余刻苦读书。即使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他也不忘读书,留下了"挂车攻读"的典故。

1911年,侯德榜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堂。在这个本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他却能从中脱颖而出,考出10门功课门门满分,总分1000的成绩,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神话。

他轰动了整个清华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13年,侯德榜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在麻省理工学院,侯德榜继续开启"超级学霸"模式。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普拉特专科学院专修制革化学,1918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同年参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upsilon化学会会员。他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在《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被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弃美归国,他走上中国制碱之路。

彼时的侯德榜称得上是炙手可热,在美国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可那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等国家的产业进入中国,许多民族企业纷纷倒闭。英国的卜内门公司仗着占据中国市场,把纯碱的价格抬高到平时的六七倍。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被死死地卡住命脉,严重影响国计民生。那时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吃不起馒头,用不起玻璃"。

爱国的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兴办久大精盐公司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碱业公司。他认为"若要成功,全在技术",但又苦于弄不到先进的制碱技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技术是氨碱法(又称苏尔维法)。产品成本低、纯度较高,原料食盐的利用率达到 70%。但这项技术被欧美国家组织的苏尔维公会垄断,对外保密极严,重要机器设备图样只向会员国公开。1920 年,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受范旭东委托物色人才,在纽约遇到了侯德榜。他把苏尔维公会的封锁、卜内门公司的霸道行径、国内兴办碱业的 困难和范旭东求贤的急切心情,向侯德榜作了介绍。强烈的振兴民族工业的热情使他们不谋而合。1921年 10 月侯德榜登上海轮,驶向阔别八年的祖国。

"创业难,带有革命性的创业尤难。"侯德榜总是身先士卒下到灼热炙人的石灰窑里,钻进满是油污淤泥的下水道里调查研究,经常干得浑身汗臭,衣服中散发出酸味和氨味。在这一年多的试车过程中,他排除了无数次的临时故障,又经历了上百次的现场调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过 6 年的艰苦奋斗,1924 年 8 月 13 日,永利碱厂正式投产。就在全厂上下都期待着洁白的"中国碱"诞生时,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却是红黑相间的纯碱。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钻研和数千次的失败,永利碱厂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制碱法。1926 年 6 月 29 日,永利碱厂第二次试车生产终获成功,产品迅速超过 30 吨,打破了英商卜内门公司的垄断!

1926 年 8 月,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荣膺大会金质奖章。

英文著书分享专利,他坚决捍卫祖国主权

永利成为苏尔维集团以外为数不多的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如果以高价出售专利,侯德榜将成为超级富翁,可他,却没有这么做,"科学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应该造福于人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决不能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个人财富的工具。"侯德榜决意要撰写一部全面阐述苏尔维法制碱技术、工艺、设备的著作,为世界科技文献的宝库贡献力量。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为了打破苏尔维集团的技术封锁,便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侯德榜决定用英文撰写这本专著。1932年,《纯碱制造》在纽约出版,在化工行业引起极大的轰动。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先前掌握制碱法的几个国家的垄断,把索尔维制碱法分享给了全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能够用得上相对廉价的纯碱。

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大都由生产酸碱做起,范旭东和侯德榜商议建立永利硫酸铵厂,侯德榜承担筹建重任。

1934年 3 月,永利制碱公司改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随后,侯德榜率队去美国进行铵厂的设计工作。在他带领下,工厂再创辉煌。1936年,生产出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化学肥料,堪称中国工业史的创举。它还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硫酸市场的垄断!

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面对这个亚洲第一流的化工厂早就垂涎三尺,他们想收买侯德榜与他们合作,却遭到了他的拒绝。"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与侵略者合作!"日方恼羞成怒,对永利铵厂进行狂轰滥炸,为了不让设备被破坏,侯德榜又组织职工紧急拆迁设备,并将人员和资料一同送往内地。在四川五通桥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厂。后来,为纪念被日寇侵占的中国化工的发祥地——塘沽,改名为"新塘沽",为的是"燕云在望,光复之志不忘"。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为了早日建成华西化工基地,侯德榜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察安法"专利。到德国后,侯德榜发现日德两方早有勾结,德方要他答应一个丧权辱国的条件:"将来使用察安法专利的产品,不准在东北三省(满洲国)出售。"这等于是要他承认,东北三省不是中国的领土主权,他气愤的表示:"难道你们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

发明"侯氏制碱法",开辟世界制碱工业新纪元

至此,侯德榜立志要改进原来使用的苏尔维法,发明更先进的制碱方法。在进行了500 多次循环试验,分析了2000 多个样品后,1940年,一条新工艺线终完成了。与苏尔维法相比较,这种新方法制出的纯碱纯度从70%提升到95%,生产成本降低40%。一时间,世界轰动。在国难深重,全民抗日救亡的时刻,侯德榜和永利厂再一次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这项制碱法带中国人进入世界化工史册,更开辟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世上最先进的制碱技术!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为了表彰侯德榜在开拓新法制碱上的功绩,永利新塘沽厂将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1943 年 12 月,中国化学学会在四川省乐山年会上讨论同意该命名。

1943年6月,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侯德榜荣誉科学博士,12月,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在全世界化工界享有崇高威信,该会 1881年成立以来,被赠予名誉会员称号的总共才12人,国际化工界均以获此称号为无尚的光荣。

1947年,侯德榜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先后5次赴印度指导改进碱厂的设备和技术,确保碱厂正常运转,生产优质纯碱。对此,后来尼赫鲁总理访华时也大加赞扬,引以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典范。

1958年底,化工部领导考虑到侯德榜常年操劳,疾病缠身,安排他到青岛休养。可他为了把一生制碱的心得留给后世,利用这个机会撰写了巨著《制碱工学》,1961 年4月,年产8万吨的"侯氏制碱法"生产车间投入试生产。通过3年的试生产,生产车间达到设备运转正常,生产操作稳定的要求,两种产品均达到日产 240 吨的水平。1964年,国家科委主持鉴定,认为"侯氏制碱法"工艺合理,原料利用充分,节省能耗,可推广使用。

这项发明从产生到鉴定,历时 21 年。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1973 年 11 月,侯德榜已重病缠身,但他仍多次要求下厂视察,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他不顾病魔缠身,还经常邀请科技人员到家里开会,讨论小联碱技术的完善与发展等问题。他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是马命,马是站着死的,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工作

。"同年,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侯德榜美国机械工程学会50年荣誉会员的光荣称号,赞扬他50年来所做出的贡献,并寄来了荣誉会员纪念章。

1974年8月26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代化工巨人——侯德榜先生与世长辞,终年84 岁。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等领导同志送去了花圈,聂荣臻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席了追悼会。化学巨擘,永世楷模,先生风骨永世长存!

国宝级科学家:10门课获1000满分,93年前就打破西方垄断的技术,如今仍是世界先进!

天津大学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基于详实的史料,十易其稿、精益求精,在一百多分钟的演出中,讲述了侯德榜应范旭东之邀回国,突破索尔维制碱法、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小化肥工业的感人故事,呈现出侯德榜先生丰富的人生轨迹与实事求是的天大品格,激励天大学子为祖国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来自天津大学官网、天津化工原料价格交流组、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