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柳州的八大景點究竟長什麼樣?名字從何而來?


天馬騰空 柳宗元筆下叫仙弈山:“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明、清方誌記:“亦名天馬山”,“俗名馬鞍山”。《雨中贈仙人山賈山人》雲: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遮盡仙人山。這正是壯偉景觀將要生髮的時刻。當大山沉浮於雲海,馬鞍兩峰飛雲明滅,柳州人品味“霧裡看花”的審美妙諦,形象思維大為活躍,看到雲霧迷茫間,山體如天馬奮蹄,志在四方。柳江兩岸居民指點讚歎,說那是“天馬騰空”。

駕鶴晴 柳州是南方古城,潭中縣治就是誕生在駕鶴山腳下。 《徐霞客遊記》稱其“駕鶴”,誰駕鶴?《相鶴經》曰:“鶴,仙人之騏驥也。”那麼駕鶴者,當然就是仙人了。駕鶴山像只匍伏的玄鶴,獨立延頸柳江。柳江水真甜美,你著那鶴在吸水,頭也不肯抬,每逢晴旦,嵐氣氤氳,鶴山靈動欲飛。至此得見“駕鶴晴嵐”之美。不過這仙鶴沒飛,仍呆在水邊。而駕鶴的仙人遁跡人間,“此間樂,不思蜀”。就讓仙鶴這麼著,地老天荒呆下去吧。

鵝山飛瀑 柳州古八景在今天引起最多議論的要算是“鵝山飛瀑”了。有過飛瀑嗎? 宋代岳家軍大將劉洪通因岳飛風波亭冤獄株連,被貶柳州,有《觀鵝山飛瀑》詩:“放眼觀飛瀑,枕流聽素琴。”似乎飛瀑是實打實的。可一峰獨聳,水源何來? 飛瀑的恣睢,寫得淋漓盡致。120年前,鵝山還有這樣壯麗的景觀,又消失得無蹤影。人們深感疑惑。於是鵝山便具有古八景之一和柳州古謎之一的雙重魅力,“懷疑的魅力並不亞於知識。”


筆峰聳翠 《馬平縣誌 山川》記文筆山:“山勢卓立,直上如筆。峰頭上尖下圓,肖筆冠之像。”“直上”者,並不包括筆桿。用國畫寫意法,虛實相生,筆桿當於想象中得之。明代柳州八賢之一、四川巡撫龍文光題詩稱“文筆峰”。 文筆山海拔四百餘米,是市郊周邊最高山。山頂東向俯瞰,柳州城區如臥鍋底。千街熙鑲,不過掌股之間而已。把文筆山又被視為柳州文運的吉祥象徵。山川毓秀,所謂移情,也就在乎那麼一點精神吧。

龍壁回瀾 1500米龍璧山當胸一挫,江流作沉重的雷鳴,折身住東閃去。一挫一折,風雲變色,得名“龍壁回瀾”。柳宗元《山水記》說:龍壁“其下多秀石,可硯”。清代文學家王拯少兒時,得家山泉石雄奇秀美的涵煦,及至文章老成,題名《龍壁山房文鈔》,又自號龍壁山人,寄託“縱爾荷衣未損,幾時天際歸舟”的鄉戀情思。 柳江挾融龍二水以增其浩蕩,相激凌厲而不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舒展遠大,“柳州八景”裡無與倫比。

.南潭魚躍 古人稱:“柳州山水,子厚為之生色。”“八景”諸山水,見於一千一百多年前柳宗元筆下者有其五。“南潭魚躍”的立魚峰稱“石魚之山”,南潭即小龍潭,柳侯稱其為“靈泉”。 由潭東望去,石魚躍立水面,昂首雲天,活力勁迸,生機勃勃。一潭一峰,構象奇美。不過盆景是縮龍成寸,以因小見大為佳,卻幾曾有似魚躍南潭,得因大見小的情趣。雲水俯仰之間,碧寒撲懷,令人心馳神蕩,悄然忘卻咫尺之外為鬧市塵囂。


東臺返照 《縣誌 山川》記東臺:“其一崖面江,相傳有龍鬚常浮水面,又名龍鬚崖。”至今還見崖璧內陷處,藤蔓攀緣,根鬚飄拂水面。昔時端午節龍舟過此,偃鑼息鼓,相戒莫驚蟄龍,誰知它醒過來要幹什麼! 時或晚晴,夕陽特鍾愛於東臺,把餘輝的一半分給滿天雲霞,另一半卻全塗在東臺的大壁上。東臺鑠石流金,像女媧娘娘捨不得拿去補天的瑰麗寶石,輝煌得不可以端視。燭照河面,漁舟晚唱,槳搖波湧,熛驚焰駭,光豔盈江。

羅池月夜 韓愈《柳州羅池廟碑記》寫道:柳宗元死後三年,託夢生前部將歐陽翼說:“把我的廟建在羅池旁。”這種神道設教在中古時代還是很吃得開的。二十五天後,羅池廟即告落成。柳州人當時的激情可以想見。這樣一來,龍城北郊的一泓野水,由此名聲大噪。 古人說:“天下之人,知有羅池者,以柳之廟,韓之文故也。” 羅池夜月,境界冷峻、空靈。是因為,月亮升到燈臺山上空,倒映羅池水面,便成絕妙景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